為什麼不同銀行扣稅的金額不一樣
A. 公賬上每個月扣稅金額都不一樣,是什麼原因
這說明你每個月的應稅銷售額不同,也就是開出去發票的總金額不同導致的。
B. 不同銀行發工資會一起扣稅嗎
法律分析:不會,不同銀行發工資不會一起扣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C. 個稅每個月扣的不一樣是怎麼回事
1.不一樣是因為累計稅法。過去,個人所得稅是按月計算的,當工薪階層的月薪和扣除不變時,扣繳的個人所得稅是一樣的。 累計扣繳辦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納稅年度內,將累計工資和工資收入余額計入當月,減去累計基本扣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額外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繳稅款收入。 根據綜合所得稅稅率表,計算累計預扣繳稅款,扣除預扣繳稅款後的余額作為本期預扣繳稅款。 簡單地說,當年度發生的月份累計收入減去當年度不需要納稅的部分,按照稅率表計算,然後減去當年度繳納的稅款,當年度應扣繳的稅款,當年度應扣繳的稅款。
2.累計預提法的具體計算公式, 累計預付應納稅所得額累積計算=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扣除費用-累計扣除特別扣除-累計特別額外扣除-依法確定的累計扣除其他扣除包括:累計基本扣除費用乘以5000元/月乘以月數計算。 通過稅率表3找到適用的稅率。 預繳當月當期應稅(累計應稅收入預繳)×稅率-快速計算扣除-累計預繳稅3.2019年累計扣繳方法案例分析,月薪3萬元,社保公積金每月可負擔5500元/月。 他可以享受額外的額外扣除3000元/月,每月繳納個人稅。
拓展資料
1.值得注意 3月份,當累計應納稅收入超過36000元時,稅率從3%躍升至10%; 9月份,累計應納稅收入超過144000元,稅率從10%躍升至20%,因為隨著小明累計應納稅的增加,適用稅率的躍升和上升,導致個人所得稅增加,稅後工資下降。 由於稅務局應將兒童教育、繼續教育、嚴重疾病醫療、住房貸款、住房租金、養老等六項特殊項目作為個人所得稅的特殊額外扣除,從而為符合這些條件的人「減輕」稅收負擔。 假設個人所得稅是按月獨立計算的,如果個人收入波動較大,必然會有更高的收入。
2.當月適用稅率高於全年收入所確認的稅率。 此時,可能需要申請退稅和最終結算。 新的累計預提規則將按照年度收入對應的稅率代扣代繳。 除非發生極端情況,否則可以大大降低最終結算和支付的可能性。 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後的重點總結,實施綜合分類的結合模式。 採用累計預提方法計算年納稅情況,按月代扣代繳。 年底後,綜合收入最終結算和支付,超額稅收返還,不足彌補。
D. 所得工資一樣為什麼扣稅不一樣
工資扣除個人所得稅不一樣,是因為你們兩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如果一樣的話,扣稅肯定是相同的。比如被贍養老人數,撫養子女數,住房貸款,被贍養老人子女數,這些都可能有差別。
E. 為啥個人所得稅扣的不一樣
個稅每個月扣得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實施了新的稅法。在以前,計算個人所得稅是按月計稅,當每月工資與扣除項不變時,扣繳的個稅是一樣的。但從2019年1月份開始,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按年計稅,即每個月工資不再獨立計算,而是累計起來計算,最後再得出每月應交稅額。也因此,即使每月工資一樣,扣繳的個稅也可能會不一樣。
簡單來說,累計預扣法,是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以截至當前月份的累計收入,減去當年累計發生的不需要繳稅的部分,在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後,再減去當年已交過的稅錢,得出的就是當月應預扣預繳的稅額。相關的計算公式為: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本期應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繳稅額。其中,累計基本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當前月份數計算。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稅率:
一、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二、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三、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四、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五、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六、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七、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八、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F. 為什麼每個月扣稅不一樣
過去的個人所得稅是以月為單位計稅,每月工資與扣除項不變的情況下,所扣繳的個稅是一樣的。從2019年1月份開始,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按年計稅,每個月工資不再孤立地計算,而是要累計起來計算,所以每個月扣的不一樣。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減除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累計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出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減除已預扣預繳稅額後的余額,作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
(6)為什麼不同銀行扣稅的金額不一樣擴展閱讀: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免徵額)-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如下,明細查看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繼續教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大病醫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住房租金: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gwy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200元;
(二)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800元。
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二)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G. 為什麼地稅局在一個月內扣我四次稅呢,並且每次的錢都不一樣呢
扣四次無所謂,關鍵是否重復扣稅。因為有時稅務局針對你的一次申報分多次傳輸信息通知銀行扣款的。
如果是重復扣款可以向地稅局申報退庫。
H. 申報的個稅和增值稅的金額和銀行實際扣繳的金額不一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增值稅肯定是一樣的,因為它通過實時劃款協議,個稅可能不一樣,可能是人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