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想的和得到的不一樣

為什麼想的和得到的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09-03 05:41:28

❶ 為什麼我想要的和我得到的不一樣

愛你的人會以你為榮,他會有意無意地向別人炫耀擁有你的幸福和滿足;而你愛的人則不然,也許他都不願意將你介紹給他朋友,所以在別人那裡你往往只是一個代號——他的女朋友而已。
愛你的人很寵你,即使你的缺點都會成為他寵你的理由;而你愛的人卻常常忽略你的優點,誇大你的缺點,漸漸地你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變得不自信。
愛你的人時時刻刻關心著你,所以往往在你遇到難題的時候,他都會及時出現,沒有太多的話語,卻通過行動讓你感受到他的愛;而你愛的人在你提著困難去找他的時候,都會視而不見,你的一切根本無法牽動他的心緒,他說的遠遠比做的要多得多。
選擇愛你的人,在愛情中他可以給你滿分,你只要努力補齊自己虧欠他的感情分數就可以了,易;而選擇你愛的人,你卻需要竭盡全力地去填補他的愛,難免會感到委屈、疲憊和力不從心,難。
選擇愛你的人,他會為你全心全意地付出一生,只要你懂得珍惜,就會很幸福;而選擇你愛的人,他卻可能會永不饜足地用視線去搜索別處,如果你又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換來的只能是一肚子委屈的淚水。
如果你也是個「一選擇就不許自己後悔了」的女孩,希望你還是選擇愛你的人來愛吧,否則恐怕他將成為你有苦原答案:因為人與人是不同的,正因為有愛,世界才能和諧,愛是沒有原因,沒有起因,不需要理由 .

❷ 為什麼想的跟做的不一樣

人的想法和做法是由不同的腦神經在控制的,因為想的事情太復雜又做不到,難度太大;想的事情簡單又不想做,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很矛盾的載體,就像我很恨這個人真想殺了他,可是一想到殺了他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會放棄這個想法的指令.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是很正常的,嚴格說來很難解釋的

❸ 為什麼想得到的和要得到的不一樣呢如題 謝謝了

老弟,有些東西想得到是要付出的,有些東西方想得到是要看緣分的。好好把握現在的一切,夢想終究會實現的

❹ 為什麼我想的和做的不一樣

很簡單!因為你想的是從主觀意志為要求設造的,即聯想,幻想,在這些想中都是以你的要求你的好的方面想的,不受現實條件任何限制!因為你想怎麼想就怎麼想!你就是主角!
是不是經常看似簡單的事往往去實踐時會發現與你想的不一樣,那樣的不如意…
望採納,蘭羽同志

❺ 為什麼越想要得到的東西卻越得不到

感情的最高境界--許多的事情,總是在經歷過以後才會懂得。一如感情,痛過了,才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傻過了,才會懂得適時的堅持與放棄,在得到與失去中我們慢慢地認識自己。其實,生活並不需要這么些無謂的執著,沒有什麼就真的不能割捨。學會放棄,生活會更容易。
e
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學會放棄,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個更輕松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並不一定就刻骨銘心。這一程情深緣淺,走到今天,已經不容易,輕輕地抽出手,說聲再見,真的很感謝,這一路上有你。曾說過愛你的,今天,仍是愛你。只是,愛你,卻不能與你在一起。一如愛那原野的火面合,愛她,卻不能攜她歸去。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擁有的遺憾讓我們更感縫眷;是夜半無眠的思念讓我們更覺留戀。感情是一份沒有答案的問卷,苦苦的追尋並不能讓生活更圓滿。也許一點遺憾,一絲傷感,會讓這份答卷更雋永,也更久遠。

收拾起心情,繼續走吧,錯過花,你將收獲雨;錯過她,我才遇到了你。繼續走吧,你終將收獲自己的美麗。

一個永遠不想失去你的人,未必是愛你的人,未必對你忠心耿耿,有時只是這種腦袋不清的強烈佔有欲者,他們才會做出各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還如此理所當然。

在心中如果有「曾經擁有就永遠不要失去」的偏執狂與佔有欲,越想要獲得愛的永久保證書,只會越走越偏離。

誰說喜歡一樣東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時候,有些人,為了得到他喜歡的東西,殫精竭慮,費盡心機,更甚者可能會不擇手段,以至走向極端。也許他得到了他喜歡的東西,但是在他追逐的過程中,失去的東西也無法計算,他付出的代價是其得到的東西所無法彌補的。也許那代價是沉重的,直到最後才會被他發現罷了。其實喜歡一樣東西,不一定要得到它。

有時候為了強求一樣東西而令自己的身心都疲憊不堪,是很不劃算的。再者,有些東西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會發現其實它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好。如果你再發現你失去的和放棄的東西更珍貴的時候,我想你一定會懊惱不已。所以也常有這樣的一句話「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所以當你喜歡一樣東西時,得到它並不是你最明智的選擇。

誰說喜歡一個人就一定要和他在一起。有時候,有些人,為了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他們不惜使用「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種最原始的辦法,想以此挽留愛人。也許這留住了愛人的人,但是這卻留不住他的心。更有甚至,為了這而賠上了自己那年輕而又燦爛的生命,可能這會喚起愛人的回應吧,但是這也帶給了他更多的內疚與自責,還有不安,從此快樂就會和他揮手告別。其實喜歡一個人,並不一定要和她在一起,雖然有人常說「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快樂。喜歡一個,最重要的是讓他快樂,因為他的喜怒哀樂都會牽動你的心緒。所以也有這樣一句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因此,當你喜歡一個人時,暗戀也不失為上策。

有一首歌這樣唱:「原來暗戀也很快樂,至少不會毫無選擇;」「為何從不覺得感情的事多難負荷,不想佔有就不會太坎坷」:「不管你的心是誰的,我也不會受到挫折,只想做個安靜的過客。」所以,無論是喜歡一樣的東西也好,喜歡一個人也罷,與其讓自己負累,還不如放輕松地面對,即使有一天放棄或者離開,你也學會了平靜。

喜歡一樣東西,就要學會欣賞它,珍惜它,使它更彌足珍貴

要記住.在這個丗堺上. 沒銪一個人值得伱為他哭σ 唯一值得讓伱為他哭啲那個人¢`` 永遠都吥徻讓伱哭` 撮後壹茨……說愛伱

❻ 為什麼越想得到的東西越是得不到

其實不是越想得到的東西越得不到,而是越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一但這個東西你得到了,你就會對她失去興趣,所以對你一些喜歡的東西給些距離,會有奇妙的感受,會保持你對她的喜歡。

❼ 為什麼有時候許多事想得和現實不一樣

也許是你想的不且實際,往往想想的和事實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這樣,其實去想沒准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❽ 為什麼心裡想的和做的完全不一樣

因為你的心並沒有支配你的身體.而是你的潛意識在支配你的身體.建議先了解清楚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❾ 為什麼感覺越想得到的東西就越是得不到

為什麼感覺越想得到的東西就越是得不到?

其實准確來說,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我們想要的東西都是難以得到的。

如果說隨手就能輕易得到,基本你不會那麼的渴望,即使到了,也不會有那種極度的渴望實現之後的滿足感。通常我們所關注的,往往都是還沒有得到的東西或者失去的東西。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但也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好運才會來到我們身邊。祝2020年,您能有所盼,即有所得,不負青春,一念花開!

這個東西就是所謂的倖存者偏差了,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一生會得到多少東西,你想得到的這個東西就是分子,你一生的所有東西是分母,你看一下,能得到的概率和得不到的概率差了多少,換句話說,你之所以覺得得不到,就是因為你無視了得到了的東西,去看未得到的東西,還是一個,所以就會產生這種情況。

用概率來解釋可能不太好懂,那我這樣說吧,你現在是一個狙擊手,現在100外有一個靶子,你想射中10環,假設10環的半徑是1cm總共的靶子是1m那麼假設你一定能射中靶子那麼你射中十環的概率是多少呢?1/10000對吧,所以現在你明白了嗎?你想要的東西就相當於10環,而影響你的東西就是除了10環以外的部分,所以你的感覺是對的呢。

現在說一下倖存者偏差,這個就是最好的例子,指的就是你只看到了被篩選過的結果,而忽略了篩選的過程,所以就產生了謬誤。

因為:物及太滿,必得其反。

太想要得到的東西會讓我們忘記初衷的去傾注一切,由於太過認真而受傷,最終也只會落下無疾而終。相反如果我們對於一個想要得到的東西,一開始就去認真做,但是按照平常心對待它,它反而不會像我們想的那樣難以實現,拿著一顆平常心,在過程中努力了,即使最後的結果不如人意,也沒有那麼失望了。

1.一切皆以平常心對待

其實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很多,有時候特別想要一件東西,恨不得馬上就得到它,可是越是這么想,它看起來越是遠離你,這時候你失望了,你不再抱有信心,卻踏實的開始去做,你會發現這樣的一顆平常心讓自己在認真這件事上面一直有進步,最後的結果卻給了你驚喜。

2.有時候想要的結果是在等一個時機

有句話說的好,如果沒有真正的有緣分,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所以時機很重要,有時候你遇到了一個特別想要得到的人,卻是在錯的時間里,你不得不事與願違,有時候卻會在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不過是真的緣分未到吧,等好了時機,自然會有一個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

3.對於特別想要得到的東西應到努力

碌碌無為卻想要懷抱榮譽而歸是不可能的,目標它就在那裡,到達的路徑很多種,如果原地不動,生活只會讓你失望,不如好好努力一把,為了想要得到的有些珍貴的東西,是吧,不努力什麼也沒有。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

最後,生活不會一直讓你想要的東西離你越來越遠,拿著你的平常心,去認真努力的做吧。

你想得到的,一定是很難獲取的。

比如你每天都輕易呼吸空氣,那麼你就不會在意空氣。但你很難獲得那些至高等級的,如矚目的榮譽,巨額的財富,卓越的成就。這些卻是你念念不忘的。

因此,人生可以設置一些這樣難以輕易獲得的目標,它能驅使你不斷努力,不斷嘗試,不斷突破自己。

這個還真是的,就好比錢

❿ 為什麼有的時候人心裡想的會和說出來的不一樣啊

「非也非也」——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位《天龍八部》中的人物「包不同」 生性喜歡抬杠,無論敵友,不管對錯,先駁回了再說。

不單口頭上是「非也非也」,他行動上也是但凡旁人搶先,他必殿後;旁人畏縮,他卻爭先,總要與別人擰著心裡才舒服。這種「讓他往東,他偏往西」的思維方式,就是所謂的「逆意」思維。從包不同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逆意常常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不同的說法

逆意表現在說法上,往往是未經過思考,就對他人所說話語的一種反應。比如有一種人,在聽別人說話時,常常不過腦子,說話的人話音剛落,嘴還沒閉上,他就先來上一句「不對啊——」然後才去想人家說的到底哪有破綻,好圓他的「逆意」。

不同的想法

表現在對事物的看法上,常常是人家看到一個事物的好,他就偏說哪不好,人們都否定一個事物時,他就偏給予肯定。

不同的做法

逆意的人在做法和行為上,往往故意與人們所期望的相背離。比如,有些家長怕孩子著涼,囑咐孩子多穿些衣服,可孩子寧肯被凍感冒,也偏偏不穿。

為什麼我們要反著干?

解密逆意思維的心理原因

純粹逆意思維的人是不存在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所謂逆意思維,這是完全正常的。逆意思維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對權威的挑戰。這里所說的權威,可以是家中父母長輩,也可以是師長、領導,還可以是大到像社會公認的道德行為規范這類的准則,總之,凡是可以施加約束和限制的事物或人,都可被視做權威。

心理學研究發現,這種對權威的反抗和挑戰從人在孩童時代起便可以明顯地被觀察到。比如,家長不讓孩子爬到較高的地方去玩兒,但是有些孩子還是會趁家長不注意,偷偷爬到高處去。這也就是常說的逆反心理的最初表現。

進入到青春期以後, 這種表現越發明顯。因此,青春期又稱為「叛逆期」。處在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所表現出的種種叛逆行為——吸煙、打架、罵臟話,有時候並非本意,而只是對父母、老師的一種反抗。有一個男性來訪者,他從小就練鋼琴,家長並沒有強迫他練,完全是依他自己的個人愛好。但是在15歲那年,他以各種理由拒絕再彈鋼琴。後來他回憶說,其實當時並不是他真的對鋼琴失去了興趣,而是他不喜歡母親說的一句話。每當鋼琴老師來家裡教他練琴時,他母親便會以囑咐的口吻對他說「好好練啊……」每次他聽到這句話,就會打心眼兒里覺得厭惡,覺得母親的這句話像是施加給他的命令。為了不服從「命令」,他不再彈琴了。

我們知道,對於幼小的個體而言,周圍的環境無疑充滿了危險。而幼兒往往意識不到危險的存在,所以大人們會以灌輸的方式,為我們強化一些限制和規定。雖然這些由「權威」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規則本意上是為了我們更好地成長,但事實上是,隨著心理和生理的逐漸成熟,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逐一打破這些「規則」。因為只有成為規則的制定者而不只是服從者,個體才算真正的獲得了獨立,成為一個完整的,不同於他人的人。在這一過程中,雖然個體會體驗到「破戒」帶來的焦慮不安,甚至還有對懲罰的恐懼,但同時也會體驗到反抗權威,打破規則時的快感。就拿包不同來說事兒,這位包三哥曾經當眾炫耀過他年少時的一段往事。那時的包不同在一家瓷器店當學徒,老闆是那種尖酸刻薄的小人,稍有不慎,包不同就會挨上一頓毒打。一次,趁老闆外出,他將店裡所有的瓷器統統砸了個稀巴爛。在包不同眼裡,這是他人生三件最快意的事之一。

得到的快樂越多,說明之前受的壓迫也就越多,所要挑戰的權威也就越強大。包不同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決與權威之間的問題,所以他才會將這種原本是指向權威的「挑戰」泛化到周圍所有人身上。通常,我們在經歷了人生叛逆期後,多少會有些這一時期的遺留,也就是說,我們大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逆意」思維,但因為我們順利地度過了這個時期,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與「權威」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們周圍很少會見到「絕對」逆意思維的人。

逆意這把雙刃劍

弊--逆意思維的不良後果

過多地使用逆意思維,會對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上,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

1. 過分地表達逆意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在第一時間否定別人的看法,會讓人覺得你是在有意針對自己,抑或是在吹毛求疵。

2. 影響人際交往,陷入社交困境。常常和別人「唱反調」,會讓別人覺得你這個人不好打交道,周圍的人便會有意躲著你,疏遠你。

利--逆意帶來的收獲

逆意思維有時候也有好的、可取的方面。

收獲一:這種對權威的反抗和挑戰,是一種開拓精神的顯現。

「權威的」不一定是正確的,伽利略、哥白尼這些偉人都是在大膽推翻了之前權威的理論後,才見到了真理的曙光。特別是對於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便受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壓抑,對「權威」唯命是從,生怕自己被別人當做大逆不道之人,致使長大以後做起事來常常是唯唯諾諾。而那種有點叛逆的,敢於挑戰權威的人,雖然往往不為大眾的道德評判標准所認可,但他們做起事來往往沒那麼多的繁文縟節,敢做敢當,更像是真正的好漢、大丈夫。

收獲二:逆意思維常常是個性的展現。

現代人的生活缺少個性, 單調和沒有創新是整個時代的通病。然而,那些能帶給人們耳目一新感覺的創意和靈感,往往都帶有逆意思維的痕跡。

收獲三:更全面地認識事物。

逆意教會我們從相反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往往更有助於我們全面地認識一個事物,同時,還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逆意思維有時就像是一面照妖鏡,大眾看不到、看不透的東西,從相反的角度,就能一針見血地把問題關鍵反射出來。

熱點內容
眼睛為什麼矯正不了視力 發布:2025-07-16 22:09:53 瀏覽:195
昨晚上為什麼睡不著 發布:2025-07-16 21:58:48 瀏覽:510
男生為什麼喜歡看你胸 發布:2025-07-16 21:58:00 瀏覽:256
蘋果樹為什麼用反光膜 發布:2025-07-16 21:48:48 瀏覽:832
右眼睛為什麼突然看東西發黑很多 發布:2025-07-16 21:30:35 瀏覽:238
約女生吃飯為什麼是中午 發布:2025-07-16 21:18:33 瀏覽:116
白羊座男人為什麼氣人 發布:2025-07-16 21:12:18 瀏覽:965
為什麼紅顏色比黃色好 發布:2025-07-16 20:53:28 瀏覽:247
抖音為什麼漂亮女孩子多 發布:2025-07-16 20:28:33 瀏覽:201
沒玩為什麼手機會發燙 發布:2025-07-16 20:16:40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