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官窯為什麼這么便宜

官窯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時間: 2022-09-13 10:41:14

『壹』 為什麼所謂的海外迴流瓷器這樣火還這樣便宜

這兩種「迴流文物」均存在贗品,且比率不低,還呈逐年升高趨勢。比較而言,第二種情況下的贗品率要高於第一種情況,據文物鑒定專家裴光輝分析。

二、海外迴流文物現狀
曾幾何時,去海外淘寶撿漏,成為許多藏家和投資客的欣喜之旅,但如今,那些費盡心力淘來的「海外遺珍」,正成為許多人血本無歸的噩夢:所謂的天價「國寶」,其實不過是些裹著炫目泡沫的普通文物甚至贗品。

三、民間投資型藏家現狀
南京藏家張先生最近四處打聽,想要把自己前些年從海外拍賣行拍回來的明代青花大罐賣出去。但令他吃驚的是,當初花上百萬美元抱回的寶貝,現在的估價卻不到百萬元人民幣。

更讓他沮喪的是,一度對「迴流文物」趨之若鶩的國內拍賣行,如今態度卻相當冷漠,其不願接盤的理由是「無法保真,且估價過高無人接手……」
和張先生藏品縮水相比,杭州企業家宋先生的遭遇更慘。原來,當他把早年在國外收購的青銅器拿去估值時,被多位專家一口認定為贗品,近千萬元的投資全打了水漂。

事實上,像張先生和宋先生這樣的民間投資型藏家的遭遇,近年來越來越多。他們大多缺乏專業知識,又對海外迴流文物抱有高額回報的幻想,最終只能自己吞咽苦果。當然,迴流的藝術品中不乏珍貴的文物精品,但更多的是高溢價的平庸藏品和贗品。

四、拍賣公司有意將贗品當「國寶」拍回?

一些拍出天價的迴流「國寶」,其實也不能輕信。對於這背後的利益輸送,裴光輝表示「一言難盡」,更可怕的是,一些大的拍賣公司有意將粗劣的贗品當「國寶」拍回。

「近日圈內議論紛紛的一件據稱是從日本迴流的「北宋汝官窯盞托」,造型呆板僵硬、修胎粗糙、釉面火光四射,與宋汝瓷內斂的寶光差距甚大。
裴光輝說,但這樣一件粗劣得連拍賣行都沒有確認其為宋官窯或汝窯底器的低仿品,卻被國內某專家斷定為「北宋汝官窯盞托」,最終以517.5萬港元被該專家拍回。
而該拍品此前估價僅為60萬港元至80萬港元,標注也只是「12世紀高麗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盞托」,並非宋官窯或汝窯。

五、「新古董出口」利益鏈

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和收藏市場,贗品橫行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些年,造假作偽更蔓延至海外,大量贗品由此產生。
裴光輝在談及這些贗品的產生時表示:這些贗品大多是「出口轉內銷」,這些贗品大多是中國內地製造的,少數是國外或中國台灣製造的。

那這些產自各地的贗品,又如何搖身一變成為「迴流文物」呢?裴光輝表示:這其中有一條長長的「新古董出口」利益鏈。「內地製造的贗品,先經包括拍賣行在內的古董商以『仿古工藝品』送出海外。

一到海外,古董商便讓它們變身為「文物」或「自我徵集」帶回國內拍賣,入關的手續則成為「迴流文物」的憑證;或委託海外拍賣公司拍賣,自我拍回後再到國內拍賣,就完成了「迴流文物」的系列操作。業內因此稱此類「迴流文物」為「假海龜」。

除此之外,還有「真海龜贗品」,就是迴流的所謂文物其實是早年流傳至海外的清代至民國的贗品,但被當成真品帶回。「如故宮曾重金從香港拍回一件號稱明成化的青花獅子鈕蓋罐,其實是近代仿成化的贗品。」裴光輝說。

六、贗品橫行?

對古玩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收藏講究「來源分明,著錄有序」,而那些迴流文物因為貼著洋標簽,便對中國買家構成致命的吸引力。
正是看準了中國買家的這種心理,海內和海外造假者及古董商聯手製造了這些陷阱,等待著盲目淘寶的中國買家上當。

在日本、美國、英國甚至伊朗等國,處處布滿文物買賣的陷阱。中國內地一些投資型藏家在經驗閱歷缺乏、信息與資源不對稱的情況下,很容易落入陷阱。業內人士表示,那些市場曾經熱炒的「明清官窯瓷」「鎏金銅佛像」等,不過是那些炒家淘汰的「垃圾藏品」。

更可怕的是,許多著名的拍賣行也加入到製造陷阱的大軍中。據一位中國內地古董商爆料,一家有200多年歷史的英國著名拍賣行,其印刷精美厚重的大圖錄上的東西「全是新的,都是最近幾十年的東西」。

『貳』 官窯瓷器在古代只有朝廷能用,後來為何會流入民間

於中國人而言,瓷器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甚至可以被當作是中國的一張名片。瓷器的形成主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而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



比如光緒八年(1882 年)賞賜用的圓器共有 14 種,分別為白地紅雲龍尺六大盤、五彩八吉祥串花尺二大盤、青雙龍尺四大盤、五彩白地里外紅百蝠尺六大盤、里外霽紅七寸盤、里外霽青七寸盤、里外霽紅五寸碟、里外霽青五寸碟、里外霽紅大碗、里外霽青大碗、五彩八吉祥中碗、青雲鶴八卦中碗、里外霽青墩式中碗、紅龍酒盅等。



第四, 被洋人搶掠走的皇家瓷器。

我們都知道,晚晴時期的中國因為落後而為西方列強所欺辱,在這個過程中,列強曾經洗劫了圓明園和北京,使得一大批優秀的瓷器為他們所掠奪,並因此而流散到了全國各地。



也就是說,在古代的時候,瓷器一般是送進皇宮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也需要消耗的,因此產生了不少途徑,否則的話,皇宮堆積這么多的瓷器,定然是沒有位置放的。經過長年累月的發展,民間的瓷器也就越來越多,並最終發展成為了一種普遍的商品。

『叄』 官窯瓷器有何特點如何鑒別

官窯特點
官窯瓷器選料精細,用料考究,胎質細膩,胎色呈紫黑色,足邊及口沿釉薄處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官窯瓷器釉厚如凝脂,釉面瑩潤如玉,光澤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黃等多種。釉面紋片是官窯器物的特徵之一。它無精美的雕飾以嘩眾,也無艷彩塗繪以媚人,唯以古樸莊重的造型、瑩潤如玉的釉色、鱗鱗如波的紋片協同紫口鐵足之美,形成了和諧優美、神完氣足的藝術珍品。
宋代官窯瓷器的辨別方法
要鑒識官窯瓷,還是要從它的胎釉入手去進行辨別。北宋官窯(張公巷窯)與汝官窯的燒造差不多同出一地,在創燒時間上幾乎是先後銜接的,同出於皇家的專用窯,可以看到其間的承接和發展。所以,這兩個窯口的瓷器胎釉特徵和工藝特點雖多有相仿之處,但還是有差別的。北宋官窯的胎骨與汝窯相似,但較汝窯器要薄些,胎質細膩堅實。胎色一般作灰白色,也有粉白、深灰的。由於北宋官窯器胎質中含鐵成分比汝窯要高,因此,也有一些呈紫灰色、紫褐色胎體的器物。北宋官窯器一般都用正燒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為多,也有少量是滿釉裏足用支釘支燒的。其支釘與汝窯的芝麻粒狀不同,呈圓形的小米粒狀,支釘數量也較汝窯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單數也有雙數。
北宋官窯的施釉較厚,釉質精細,釉面光潤,成乳濁狀,有玉質感。由於燒造溫度比汝窯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質感較汝窯要稍強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綠色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種。釉面上都有較稀疏的開片,開片呈淺黃色,是這個窯口所獨有的。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觀,胎釉結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層深醬色的護胎釉。凡刷護胎釉的,燒成後,底足露胎處就顯出醬黑色,而口沿處由於流釉緣故也呈現出淺紫色,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一方法也一直延續到南宋官窯。
北宋官窯的裝飾與汝窯相仿,大多數是素麵無紋的,個別器物上有弦紋裝飾。器型多數是仿古代青銅器而製作,造型比汝窯要多些。主要有盤、碗、瓶、壺、爐、尊和一些文房用具之類。這一點,與南宋官窯也差不多,但瓷品又比南宋官窯要顯得古樸渾厚。汝窯和南北兩宋官窯均罕見大件器物,所見的傳世品一般都是小件器。
南宋官窯是在汝窯和北宋官窯的基礎上,於宋王朝南遷後在官窯器的燒造上的又一發展。無論是在胎釉和工藝上,都可以看到這種承接和發展的關系。南宋官窯器的胎骨,因為加入了杭州當地所有的紫金土,胎質雖也比較細密,然較之北宋官窯要顯得差些,裡面雜質較多。加上這種土內含鐵成分高,又有燒造溫度不同等的原因,胎骨的色相也較深,胎色有紫灰、黑灰、黑褐、黑色等多種。南宋官窯多為黑胎,凡墊餅燒圈足露胎的,一般都可看到「紫口鐵足」的現象。除了墊餅燒的以外,支釘燒的器物底足也可見棕褐色支燒痕。晚期用墊餅托燒的也見有一些灰白色胎的,這種胎上常刷以醬色護胎釉,因此燒成後也有「紫口鐵足」的效應。早期南宋官窯與汝窯一樣,採用支釘托燒,但支燒痕呈圓形,數量也比汝窯器多,大器可達到20個,而且單雙數都有。晚期多採用墊餅托燒。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窯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幾層甚至十幾層,釉的厚度甚至超過胎骨。釉色以粉青為主,也有青灰、青黃、灰綠、黃綠和炒米黃等色。釉面有開片,以蟹爪紋為主,也有冰裂紋等,大多是較稀疏的淺黃色開片。在開片中以暗紅色的所謂「鱔血紋」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紋再次之。
南宋官窯器均屬皇家所用,器型極其嚴謹規范,追求精緻,不可越規。一般均是仿古代青銅器形式而製作,形制尺寸都有嚴格規定。大件器物較少見,所見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盤、碗、瓶、爐、洗和文房用品等。
鑒於上述制瓷特點,要鑒識南宋官窯器,就必須先看胎質。市場上可見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窯器,但這些仿品黑胎雖相似,而胎質常顯粉狀而過於細膩,不像真品因含雜質較多反而顯得粗糙,在醬色的露胎處,可見點點黑褐色斑狀色塊。所以,凡在露胎處不見點點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真品胎色呈糯米狀,仿品胎質常無法做出糯米狀。因為縮釉,真品有棕眼,棕眼呈自然狀態,露胎處也可見點點黑褐斑。仿品常無棕眼,有的也不自然。在釉面上,因為宋代制瓷追求玉質感,因此,首先要看器物有無玉質感。真品視之如青玉。因為要追求玉質效果,釉面玻璃質感不強,釉面潤澤,呈亞光乳濁性。放大鏡下可見氣泡如細小的串珠緊密聚集在一起一樣。因為燒造溫度不高,整器擊之聲音較低。仿品這一點上是最難做到的。所以,凡器物無玉質感者,就須謹慎待之。出土器在開片之內可見有土沁深入肌理。仿品也可做出土沁相似的顏色,但在放大鏡下常可見土沁都是浮在表面的,做得好的,也可有侵入的,但不自然,不均勻,認真細看,不難識別。真品器形規正,形美而又有滄桑之感;仿品在這一點上常無法達到,尤其是不能傳遞出歷史的滄桑之感。
對於官窯器,明清時就有仿製。當時的仿品,一般胎色較白,即便有深色胎,也是塗色所致。施釉薄而透亮,開片過於規正。明清仿品是慕其官窯之美,因此,雖與官窯真品有別,但製作精良,也自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同樣值得收藏。近代以來的作偽之品,工藝粗糙,毫無審美價值,為的是遮人耳目,在收藏時要小心剔除,勿為所騙。 汝、官、哥、定、鈞」聞名於世,其中「汝、官、哥、鈞」為官窯,「定」為民窯。「汝、官、哥、定、鈞」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絕倫,彌足珍貴。
傳世官窯有人疑偽
宋代官窯瓷器世上極其罕見,原因在於宋代官窯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產等特點。宋代官窯瓷器不做隨葬品,所以在宋代墓葬發掘中沒有發現。因此對於傳世的宋代官窯瓷器的真偽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有位山東學者認為傳世的宋代官窯瓷器都是贗品。此說一出,引起瓷界廣泛爭論。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傳世宋代官窯瓷器是真品,也是珍品。
宋官窯不帶「官」字款
市場上有一些帶「官」字款的瓷器明顯是贗品。宋代官窯瓷器沒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窯瓷器都是單色釉,另外,官窯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沒有「官」款是一般規律。五大窯中定窯有「官」字款,因為它是民窯,專為皇家燒造瓷器,是應該有個標志的。鈞瓷多為花盆宋徽宗喜歡養花,建了一個大花園,花盆多用鈞窯。鈞窯瓷器的特點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紋路,叫做「蚯蚓紋」。這種紋路,後仿的瓷器很難做到。鈞窯瓷器上面的編號,從1到10號,1號最大,10號最小。而後仿的「鈞瓷」,其編號正與之相反。

『肆』 北宋汝窯存世量極其稀少,比元青花都貴重,為什麼這次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只拍了2個億比上次鬼谷下山還便宜

青瓷上選無雕飾
汝瓷當然是各大瓷器中最珍貴的,市場行家時高時低,一次拍賣說明不了什麼。
清代督學孫灝在一首詩里這樣描述汝瓷:「青瓷上選無雕飾」,又雲:「人巧久絕天難留」。沒想到「聲價當時壓定州」的汝窯,竟會堙沒無聞,如此驚艷的造瓷工藝,卻成千古絕響。
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陸和台灣才開始小規模恢復汝瓷生產,其中尤以台灣的曉芳窯最為逼真,所仿汝瓷「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蟬翼紋」等特點被認為最接近古代汝瓷特色。然而聚寶龍認為,「青瓷上選無雕飾」的特點卻被曉芳窯遺漏,終究只得其形似而已。殊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才是美的最高境界,看過汝窯遺址碎片便知,宋代的汝瓷外形古樸大方,光澤內蘊,給人大巧若拙的感覺。真正的汝瓷並不注重外表的光鮮與華麗,其作用也不僅僅局限於陳列和擺設,它一開始就是貼近生活的,汝瓷之可貴,全在於讓人們在使用中最大限度的懷念逝去的歲月,在繁雜的現代生活中,追慕那一份消逝已久的古典幽情。
還原汝瓷古典意韻
聚寶龍認為,真正宋代汝瓷之美全在「古樸」二字,古樸大方,莊重典雅才是宋代汝瓷的精華所在,只有做到了這點,才能真正追溯汝瓷源頭,還原汝瓷的古典意韻。
聚寶龍汝窯工藝師為了還原宋代汝瓷的「古樸」之美,追求汝瓷的古典意韻,數十次對汝州窯址現場、故宮博物院藏品進行精心考察,歷經十多年潛心鑽研、不斷試驗,產品最終經過汝瓷專家的工藝鑒定、美學識別,被認為真正還原了汝瓷的古典意蘊,達到了「古樸」美學的最高標准。
專家們一致認為,聚寶龍汝窯讓人一見便能引發思古之幽情,讓千年汝瓷工藝得以一朝重現。

『伍』 為什麼所謂的海外迴流瓷器這樣火還這樣便宜

這兩種「迴流文物」均存在贗品,且比率不低,還呈逐年升高趨勢。比較而言,第二種情況下的贗品率要高於第一種情況,據文物鑒定專家裴光輝分析,

而且我中國出口瓷器歷史悠久,國外保存條件較好,因為沒有拆建什麼的,中國破四舊 很多東西都沒有保留下來!所以現在國外的中國瓷器比國內還要多。

海外迴流瓷,顧名思義,就是當年出口到國外,而現在又迴流到中國的瓷器。「明清時期是中國瓷器出口的黃金時期,西方人喜歡工筆畫,畫面追求繁復、滿工,欣賞不了中國傳統的大寫意和簡約留白的風格,在顏色上更偏好濃烈鮮艷的色彩,器型上則追求大件……」王亮說。

海外迴流文物現狀:

曾幾何時,去海外淘寶撿漏,成為許多藏家和投資客的欣喜之旅,但如今,那些費盡心力淘來的「海外遺珍」,正成為許多人血本無歸的噩夢:所謂的天價「國寶」,其實不過是些裹著炫目泡沫的普通文物甚至贗品。



『陸』 大家為什麼不去文物商店,購買便宜的官窯瓷器

便宜的「官窯瓷器」?天底下沒有那麼"便宜"的好事?真有便宜的官窯瓷器,一定是仿品無疑!

『柒』 官窯瓷器特點,小編我來告訴你

官窯,提起這個詞彙,大家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那美麗的瓷器,因為瓷器的燒制是由官監民燒而來進貢統治者的,所以在挑選瓷器方面特別重視,因此官窯就是這么由來的,每一個官窯都是極其美觀,那麼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官窯的特點呢,今天小兔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些關於官窯特點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983年),泒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赿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他們燒出的"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明代採取「官辦民窯」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如在景德鎮設御器廠,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五十幾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清代與明代不同,採取的是「官搭民燒」的折中形式。其產品分「欽限」和「部限」兩類,前者是專給皇帝用的,後者是給朝廷和外交禮賓用的。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涼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那麼官窯瓷器的特點是什麼呢?

官窯和汝窯一樣,以釉色為美,沒有紋飾,瓷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紋或邊楞。器型種類較少,除了盤、葵口洗以外,多仿古青銅器的造型,如長頸瓶、貫耳瓶、貫耳尊、獸耳爐等。宋室南遷後,在臨安(今杭州)建都。從己出土的大量瓷片看,南宋官窯瓷器的胎子呈探灰、灰褐、灰黃等色。胎有薄厚兩種,即胎厚釉薄的和胎薄釉厚的。釉厚的瓷片從斷面可看出施釉痕跡,一層一層很清晰。釉子溫潤似玉,也有比較光亮的。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開比較細碎的紋片。南宋官窯既有裹足支燒的,也有墊燒的,器底大而薄的往往採用支燒與墊燒共用的方法來保證質量。


那麼說道官窯,大家都會知道宋代的五大名窯,它們各個都是極其美觀而且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但是瓷器雖然珍貴,小兔還是要建議大家,有些收藏者不懂得對於瓷器的保養,但是只要方法適合,就會保養得當,盡享收藏所帶來的樂趣。希望這篇官窯瓷器的特點的相關文章,能給予大家在官窯方面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捌』 為什麼德化陶瓷那麼便宜

景德鎮瓷器是高溫燒制的,燒的時候比低溫瓷器更容易變形,所以成本高,價格大,低溫瓷器(潮州、德化)燒起來不容易變形,成本低,價值就低了

『玖』 官窯瓷片有收藏價值嗎

有。一些喜歡陶瓷的人,偏偏囊中羞澀,往往喜歡收集有歷史的瓷片。
瓷片當然遠遠比瓷器便宜,但官窯瓷片還是有市場的。

『拾』 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在國家博物館拍的,如果是真的為什麼這么便宜

假的,真的不會有價格,都是國家機密

熱點內容
微信紅包為什麼要上傳身份證照 發布:2025-07-26 14:29:00 瀏覽:309
為什麼蘋果相冊不自動生成回憶了 發布:2025-07-26 14:27:23 瀏覽:215
為什麼丟掉前任送的東西會難過 發布:2025-07-26 14:27:14 瀏覽:871
為什麼男人喜歡讓女人買煙 發布:2025-07-26 14:14:25 瀏覽:208
為什麼長的高冷的女人越來越胖 發布:2025-07-26 14:04:39 瀏覽:177
在淘寶的差評為什麼沒有 發布:2025-07-26 14:02:59 瀏覽:563
為什麼微信傳送的照片會閃退 發布:2025-07-26 14:02:00 瀏覽:371
為什麼大便前端顏色發深 發布:2025-07-26 13:50:24 瀏覽:303
為什麼我扣扣查找不到好友 發布:2025-07-26 13:48:06 瀏覽:675
為什麼移動的信號總不好 發布:2025-07-26 13:43:59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