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行楷右耳刀為什麼不一樣
① 硬筆書法88個偏旁部首書寫技巧……
書寫技巧如下:
漢字的偏旁部首是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好偏旁部首有利於寫好漢字。行書的偏旁部首來自楷書,但書寫更為簡便。
單人旁 落筆稍重,向左下行筆,隨後回鋒翻筆,再順勢落筆寫豎,先輕後重,最後回鋒向右上趯出。如"任"字。
三點水 落筆輕,露鋒尖,觸紙後用力頓一下,然後勾出,接著順勢落筆寫豎勾,勾時用力向右上趯出。如"沈"字。
左耳旁 落筆寫短橫,順勢用筆而下寫弧,再頓筆勾出,接著寫豎勾,豎勾要挺勁,帶有一定的彎勢。如"陳"字。
右耳旁 落筆由輕而重寫橫出折,再順勢寫彎勾,然後翻筆而上寫豎畫,豎如懸針,上粗下細.一般來說,左耳收,右耳放;左耳流利,右耳工整;左耳豎有勾,右耳豎無勾;左耳佔地小,右耳佔地大。如"都"字。
豎心旁 落筆寫短豎,再折筆寫短橫,然後翻筆向左上,順勢寫長豎。有時橫豎之間有牽絲相連,並形成一個針鼻孔似的小圈,就更顯得玲瓏剔透,生動活潑。如"情"字。
爿字旁 側鋒落筆,略頓,隨即高於寫豎畫,要挺拔有力,至豎末用力向左上勾出,然後順勢寫上點,頓一下提筆寫下點,再用力向右上挑出。豎與點之間用勾挑相呼,點與點之間用牽絲相連。如"壯"字。
提手旁 落筆寫橫,再翻筆寫豎勾,然後順勢寫斜世無雙挑。橫畫略向右上斜,豎勾挺拔帶弧勢,挑畫由左下而右上,線條由粗而細,點畫分明有力。如"推"字。
寶蓋頭 輕落筆重按筆寫點,然後勾出,順勢寫左豎點,再連著折筆寫橫,末了折筆用力向左下勾出.整個寶蓋頭點畫呼應,成上包下之勢,字頭寬敞,能包括或容納下面部分。如"宣"字。
趯土旁 落筆先寫橫畫,再翻筆寫短豎,然後順勢折筆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土旁的趯土要寫得精悍,同時要與右面部分發生關系,其中特別是趯畫。如"城'字。
直刀旁 落筆斜寫左短豎,再折筆向右上勾挑,然後順勢寫右豎。行書中的右豎,不妨寫得比楷書長些;豎尾一般提筆直接抽出,也可以向左下勾出。如"到"字。
雙人旁 落筆先寫短撇,回鋒折筆寫長撇,再回鋒向上寫豎畫,然後頓筆勾出。整個雙人旁要一筆寫成,雖然用筆有提有按,但筆尖始終沒有離開紙面。如"徐"字。
反犬旁 側鋒落筆,隨即向右下撇出,順勢另起筆寫豎勾,再落筆寫撇折挑。反犬旁可以寫成楷書似的勾挑,也可以回鋒收筆無勾挑;有勾挑的勢必從左上落筆寫撇或撇挑,無勾挑的勢必從右上落筆寫撇或撇挑,用筆的筆勢不同,因此字的體態也不同。如"獨"字。
王字旁 落筆寫上橫,隨即折筆寫豎畫,再轉筆向右上順勢寫中橫,然後折筆向左下寫下橫。王字旁的三橫,要求長短角度有變化,一般來說,上畫較短略向右仰,中橫略長比較平正,下橫最長由左下向右上挑出。三橫有變化又和諧,這樣安排就饒有趣味。如"理"字。
廣字旁 先寫上面側點,接著提筆就勢寫橫,再折筆寫撇。廣字旁的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往往由左上包右下,因此要注意空間。如"店"字。
食字旁 側鋒落筆寫撇,隨即回鋒寫橫勾折,接著順勢寫豎仰勾。整個食字旁線條清楚勻稱,是一筆寫成。如「飯」字。
屍字旁 落筆寫橫,隨即用力折筆而下,接著再折筆寫橫,然後翻筆向左上。順勢寫下一撇。屍字旁的轉彎抹角處用筆須慢且要有力。如「居」字。
弓字旁 先落筆寫橫折,再翻筆寫橫折勾。弓字旁的弓須一氣呵成,不能用兩筆或三筆寫成。如「引」字。
山字旁 寫法是:先寫左短豎,接著折筆寫橫,然後翻筆向上,再順勢寫中豎,提筆寫右豎。山字如作偏旁,側右豎改為一點,同時順勢向右上勾出;山字如作部首,側右豎改為撇點,隨即一筆撇下。如「峰」字。當然山字也可採用楷書寫法,先寫中豎,再寫豎橫折,最後順勢寫右豎。
木字旁 落筆寫橫畫,接著翻筆向上,順勢寫豎畫,再另起筆寫撇畫,隨即折筆向右上挑出。如「柳」字。
子字旁 落筆寫橫勾折,隨即寫下彎勾。再順勢翻筆向右上挑出。如『孫」字。
絞絲旁 側鋒落筆,略頓,隨即向左下撇,再回鋒翻筆寫撇折,最後趯筆向右上勾出。絞絲旁的絞絲上畫要長,中畫要短,下畫稍長,要錯落有致,最忌長短劃一,規整得如同彈簧。如「紅」字。
火字旁 落筆寫豎橫折,再翻筆向上,隨即寫撇彎折,最後回鋒用力向右上趯出。這是草書寫法,如「煙」字。另兵一種寫法是先落筆寫左右兩點,然後順勢寫長撇,再另起筆寫一點。
四點水 先寫左面一點,隨筆挑出,再落筆寫中點,然後隨著筆勢向右提筆寫右點,最後回鋒向左下勾出。四點水在行書中往往寫成三點,左點與中點相呼應但不相連結,中點與右點相連結而不相呼應,四點水在下面,為了托住上面部分,四點水不妨寫得開張些。如「熊」字。
女字旁 先落筆寫斜長點,再向上提起,順勢寫撇畫,再趯出,隨筆寫橫挑,如「如」字。如果按照楷書寫法,先寫撇畫,再翻筆寫反捺,再順勢寫右撇,最後攔腰寫橫挑。
門字框先落筆寫左豎,從外翻筆向上,再寫表一點,提筆向右寫橫,順勢折筆寫右豎,同時用力向內勾出。門字框中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間,以便容納內部部分。如「間」字。
日字旁落筆寫左豎,再提筆寫橫豎折,然後另起筆寫中間一點,順勢提筆連寫下一點。不過作為偏旁的日字下一點總是寫成上挑,以便書寫右面的點畫。如「明」字。
月字旁落筆先寫左豎撇,收筆時用力向左上趯出,然後順勢寫橫折豎勾,勾時須頓筆有力,最後隨筆連寫中間兩短橫,連寫的點畫要輕靈飛動。如「勝」字。
心字底順勢落筆寫左點,要先輕後重,再起筆寫彎勾,要彎而有力,最後用筆寫左右兩點,兩點間要有牽絲相連。,如「思」字。
口字旁 先落筆寫左短豎,再提筆寫右短豎,最後再順勢勾出。口字旁的口字往往快寫成相連的兩點,但左點要比右點長些,而且要帶有一定的斜勢。如「叫」字。
目字旁 寫好左豎後,順勢寫橫豎勾折。然後再翻筆寫中間兩小橫,隨即提筆寫下橫,兩豎要挺起,成相背狀,下橫要寫成橫挑狀。如「睜」字。
足字旁 落筆寫左短豎,再提筆寫橫豎折,隨即折筆寫下橫,接著轉筆寫豎橫折,翻筆挑上,順勢寫出兩點,有時寫得快寫成一點上挑狀也行。如「路」字。
耳字旁 落筆寫上橫,隨即翻筆寫左豎,再回鋒向上寫兩小橫,接著折筆寫下橫,最後提筆抽鋒寫右豎。也可寫成:落筆寫橫豎折,再起筆寫豎勾,然後順勢撇挑。如「取」字。
身字旁 先落筆寫短撇,傾勢寫左豎,再起筆寫橫豎勾,然後寫兩短豎,接著折筆寫挑出。「身」字本來形長,作為偏旁,形更長。如「射」字。
牛字旁 落筆先寫撇橫,再翻筆寫豎勾,然後順勢由左下向右上寫挑畫。如「特」字。
馬字旁 落筆寫出折勾,再回筆寫豎橫折勾,最後順勢寫下橫。下橫一般寫成挑畫,以便書寫右面點畫。如「馳」字。
四字頭 落筆寫短斜豎,隨即提筆寫橫折勾,再起筆寫兩點,接著順勢寫下橫。如「羅」字。四字頭要寫得扁不能方。
草字頭 落筆寫左右兩點,兩點要呼應,而且要有姿有態;再順著右點的撇勢寫下橫畫。如「花」字。
竹字頭 落筆較重,隨即撇下,接著折筆向右下寫短斜豎,再翻筆向右上挑,提筆連寫三曲彎。轉折時速度宜慢,用力宜重,要交待清楚,同時兩「個」字,要左低右高,有勢有態。如「等」字。
車字旁 先寫橫畫,翻筆向上寫豎橫折,再翻筆向上寫豎勾,隨即順勢寫橫挑。如「輕」字。
示字旁 與衣字旁(行書中可通用)落筆由輕而重寫側點,順勢勾出,再另起筆寫橫豎折,翻筆向上寫撇挑折。這個偏旁除了點之外,主要由橫豎折與撇挑折交叉組成。如「神」字。
令字旁 落筆先寫長撇,再寫上點,接著寫下點,隨即順勢寫橫撇折,最後翻筆向右上挑出。「令」字的上下兩點可連可斷,但下面的橫撇點務必一筆連寫,不能分開。如「領」字。
游水旁 落筆寫側點,順勢提筆寫曲折,接著回鋒寫平捺。游水旁是左下包右上,因此游水不能遠離被包圍的部分。如「迷」字。
硬筆書法:鋼筆行書的偏旁寫法四
走字旁 落筆寫橫畫,翻筆向上寫豎畫,再順勢寫長橫,接著筆不離紙寫短橫和下捺。如「趙」字。
金字旁 先寫長撇,再寫一點,然後寫橫豎折,接著挑筆向上寫中橫,折筆而下再翻筆向右上挑出。如「銀」字。
言字旁 落筆寫側點,順勢勾出,再起筆寫橫,折而寫豎勾。言字旁的橫要比豎勾短,長了就變形,造型不好看。如「話」字。
欠字旁 落筆寫撇畫,再翻筆寫橫折勾,接著順勢寫下撇畫,最後寫反捺。因為欠字旁在字的右邊,因此宜長不宜短。如「欣」字。
蟲字旁 落筆寫短斜豎,再順勢寫橫豎折,接著回鋒寫下橫,然後翻筆向上寫豎折挑,為了便於書寫,行書蟲字旁的一點往往省掉。如「虯」字。
酉字旁 落筆寫上橫,再順勢寫左豎,接著寫橫豎折勾,再另起筆寫兩中豎,然後連筆寫兩中橫,不過最後一橫要寫成挑狀。如「酷」字。
舟字旁 落筆寫短撇,再順勢寫豎撇,寫橫豎折勾,然後一筆寫下中間兩點,由於寫得快了,因此兩點成一豎,接著攔腰寫橫挑。如「船」字。
石字旁 落筆寫橫撇折,再順勢寫兩點。如「破」字。
病字旁 落筆寫側點,再起筆寫橫折撇,勾出,然後寫點挑。如「病」字。
禾字旁 落筆寫短撇,順勢寫橫畫,再翻筆向上,接著寫豎畫,然後寫撇折挑,如「秋」字。
學字頭 先寫左點,再順勢寫中點,然後寫撇點。如「學」字。
反文旁 落筆三彎折,再順勢連筆或起筆寫反捺。如「政」字。
戈字旁 落筆寫橫畫,再上挑順勢寫戈勾,接著寫撇畫,然後寫一點。如「武」字。
瓦字旁 落筆先寫橫豎折勾,再另起筆寫背拋勾,最後寫中間一點。背拋勾要寫得勢展,力遒。如「瓶」字。
② 右耳旁有幾畫
左耳旁」和「右耳旁」都是一樣的,有2畫,第一畫是「橫撇彎鉤」,第二畫是「豎」。
驗證的話,可以找一個字,看它的總筆畫,減去另一部分,求出由耳旁的筆畫。例如:鄧。從圖上可以看到鄧一共有四畫,「又」為兩畫,那麼右耳旁就有兩畫。
另外,從字典的部首目錄里只能從兩畫里找到左、右耳偏旁。
望採納!謝謝!
③ 左耳刀和右耳刀有什麼區別
左耳刀和右耳刀的區別是偏旁部首在漢字的位置不同。因為左耳刀的本字是「阜」,本義是土山,簡化為漢字後為「阝」,又稱左包耳,該偏旁部首在字的左邊。右耳刀的本字是「邑」,本義是國,簡化為漢字後是「阝「,又稱右包耳,該偏旁部首在字的右邊。x0dx0a更多關於左耳刀和右耳刀有什麼區別,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abfdb161582387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④ 右耳刀是什麼意思
右耳刀是組成部分中國漢字的一個偏旁部首,和右耳旁對應的還有一個左耳旁,俗稱「軟耳刀」、「雙耳旁」、「雙耳刀」,看似人的耳朵,實際上與「耳」並無關系。右耳刀的本字是邑,簡化後變成了右耳刀,無獨立漢字可以表示。
⑤ 左耳刀和右耳刀的區別
味道和幼兒大的區別總會到的話肯定就是在左邊,有人帶的話肯定就是在右邊,這就他們兩個區別。
⑥ 硬筆行楷有啥規律
首先:結構重心要在字的中軸線上。這樣寫出來的字很剛正,很有力度。
其次:線條不能太拘謹,要結合行書的流暢感,一般就是結構要像楷書那樣嚴謹,線條呢要像行書那樣流暢、灑脫,這樣的字就很耐看,因為它結合了楷書的剛正和行書的流暢美。
再次:盡量少用簡筆,再適合的地方用簡筆能幫助你的字的整體效果。(就是你整副字的章法,即書法中的章法,這個非常重要,為什麼有的人字寫得不怎麼樣,但整體看非常好看,就是這個章法的作用)。若是在不對當的地方用了簡筆、用太多簡筆那就完全成了行書了。這一點也很重要。
又次:注意粗細變化,轉折變化,不能一塵不變(這是細節問題了,一般以上三點學好了,這一點會自然形成的。)
總結:
1.注意字的重心點。
2.線條要結合行書和楷書的特點。
3.少用簡筆,適當的地方用簡筆。
推薦你幾個硬筆大家的字帖:
司馬彥、 龐中華、 吳玉生(一般的書店超市都有賣)
⑦ 書法中的「抑左揚右」啥意思
漢字之結體美化規律,大體有抑左揚右的特點。所謂抑,即抑制、抑止,表現為擠占和壓低,好比一個人內心壓抑、抑鬱難名;所謂揚,即揚顯、上揚,表現為抬高和舒展,好比一個人神采飛揚、得意揚揚。抑和揚形成對比,成語有欲揚先抑、先抑後揚。抑左揚右,就是抑止左側的筆畫和偏旁,揚顯右側的筆畫和偏旁。漢末之際,「翰墨之道生焉」,最早提出「抑左揚右」的人,是漢末的崔瑗。他在《草書勢》中指出「抑左揚右,兀若竦崎」,已經注意到了書法獨特的藝術美,注意到了抑左揚右的書法特質。
具體來說,抑左揚右可分解成左右關系和上下關系,有兩層含義:其一,從左右來看,要擠占讓右,可總結為左窄右寬、左緊右松、左收右放、左擒右縱,通俗地說即寧左勿右;其二,要左低右高,左側要向下壓制,右側要向上抬高。不過,抑左和揚右並不是平等的地位,一個是因,一個是果。抑左是為了揚右,揚右是重點,因為要揚右,所以要抑左。
為什麼要揚右呢?這不光是一個書法的問題,更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在中國文化中,有一種現象,叫作以右為尊。我們來舉例子,比如在中國開車一定是右路通行,軍訓時橫排要向右看齊,古代官制多是右丞相大於左丞相、右將軍大於左將軍。書聖王羲之的職官做到了右將軍,簡稱叫王右軍。《墨子》講「右鬼」即尊鬼,古文稱「左遷」即降職,「右文」即崇文。再拿書法的例子來說,古代寫字是豎行,右面為首,至今書法作品仍然如此。為什麼要從右上角開始呢?就是要以右為尊。再比如說,用毛筆寫書法作品,一定要從最右上角的位置寫第一個字,一般來說正文的部分要大於落款的字,落款的字要小一些。而且落款的字要低一點,古代叫平闕。此外,落款的字體不要古老於正文的字體。例如,正文是行草,不能用楷書落款;正文是楷書,不能用隸書落款;正文是隸書,不能用篆書落款;篆隸書等古體更不能給楷行草等今體落款。為什麼呢?這就是以右為尊的在書法中的表現,具體來說就是抑左揚右。
為什麼以右就尊呢?古人也沒給出確切的答案,愚認為有兩種可能。第一個方面,就和月亮有關。由月初的朔到滿月的望叫作上弦月,由望到月底的晦叫作下弦月。上弦月的月牙是在右側,還是在左側呢?答案就在右側。這樣一種自然的現象,給人造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右面是開始。中國古代人的心靈是相通的,天人合一,望月懷人,用月亮寄情於遠方的人,也可以與古人對話,看到了月亮就超越了時空,所以月亮對中國人太重要了。月亮從右面開始,所以以右為尊。寫字從右邊開始,就是尊右。第二個理由,舉《黃帝內經》的例子。《黃帝內經》里講,說人的生理結構非常有規律,左耳為聰,左目為明,四肢與此正好相反,右手右腳力勝。也就是說,右手比較強大,右腳比較強大,這就形成了一種以右為強大的生理現象。我們用右手寫字,就是因為右手力量大。落實到美感上,自然把強大的作為尊位,所以叫作以右為尊。一個字先左後右,先撇後捺,橫從左往右寫,也都是因於此。
理解了抑左揚右,下面分別來看書法中的筆畫、偏旁、結構是如何體現以右為尊的。首先來看筆畫情況,從橫說起。經常聽到「橫平豎直」的漢字書寫要求,這樣說對嗎?大體要求或許對,但細究起來,卻不盡然。尤其是楷書中的橫,從來都不是平的,而應該是左低右高。其道理就是以右為尊,右邊抬高了,就是尊其貴者。一般來說,橫的右邊要高5°角左右,個別書寫者要誇大這種形態。還有個別的字,它的橫右側要高15°左右,或者更高,如「馬、戈、也」等字的橫,右側要特別高是為了平衡,以偏糾偏。
框中的短橫,也是可以抑左揚右的。比如「日、目、月、曰」等字或偏旁,都具備「框中短橫,左連右斷」的特點。斷開是為了空靈,但為何左連右斷,而不是右連左斷?就是因為寧左勿右。
一 戈 也 日 月
再來看豎是如何抑左揚右的。楷書中豎的一般書寫規律是「先垂露,後懸針」。例如「什」字有兩個豎,左側的是垂露豎,右側的是懸針豎。後懸針是因為這個字寫完了,要把筆鋒放出去,神完氣足,筆勢過渡到下一個字。而「什」的左側就不能放開,因為字沒有寫完,筆勢沒有完成,所以要用垂露豎。這個道理,可以叫作抑先揚後,而具體體現在一個字的豎中,就叫作抑左揚右,也叫「先垂露,後懸針」。
什 仟 阡 懺
古代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的字,世稱顏體。顏體字有一個特點,用一個字概括,就叫「肥」,具體來說可以總結為「三細三粗」,即橫細豎粗、撇細捺粗、左細右粗。左細右粗,就包括豎的抑左揚右問題。例如顏體的「日、里、損」等字,左側的豎要細,右側的豎要粗,相差很多。
撇和捺也可以體現抑左揚右。還是以顏體為例,「撇細捺粗」十分明顯。例如「人、太、令」等字,從撇和捺的比較上來看,撇很細,而捺很粗。為什麼要撇細捺粗呢?因為撇在左,捺在右,也是以右為尊。
撇和捺的抑左揚右,還有一種情況,即抑制撇的長度,拓展右側捺的長度。另外,筆畫中的以右為尊,還有很多表現形態。比如提,本身就是抑左揚右的產物。篆書中本來是沒有提的,後來左偏旁要給右邊讓地方,所以提就應運而生了。再比如,木字旁的點,本來是捺,因為抑左揚右,所以變成了點,這個點也是抑左揚右的產物。
下面來看偏旁是如何以右為尊的。最多的字,莫過於左右結構;最多的偏旁,也就是左偏旁。左偏旁和右偏旁比,絕大多數左窄右寬。光窄還不行,還要進一步地抑,又可厘為數種情況。一是左偏旁不能有捺,而要變成點,其特點是「右腿短」。如木、禾、米、示補、衣補、火、貝、蟲、文、又、女等左偏旁,都是通過把右側的捺變成點來讓右的。二是左偏旁最後一筆變成提。如工、土、王、提手、車、子、牛、馬、鳥、魚、絞絲、足、耳、兩點水、三點水等左偏旁。三是左偏旁有撇無捺,如單立人、雙立人、三撇、反犬,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右側「足恭」。四是將左邊的筆畫壓低而將右邊的筆畫抬高。如豎心、口、石、山等左偏旁。
林 雙 坡 扶
伏 行 快 嘆
最能體現抑左揚右特點的偏旁是左右耳刀。左耳刀和右耳刀有4點不同,即:左垂露,右懸針;左低右高;左耳小,右耳大;左耳垂小,右耳垂大。
陪 部 防 邡
在一個字的結體中,如何體現抑左揚右呢?漢字以左右結構的字居多,如果加上包圍和上下結構中具有左右成分的字,可占總數的3/4,這一部分字是最鮮明地體現抑左揚右的,其突出特點就是左邊窄右邊寬。獨體字的結體中,也有抑左揚右的情況。例如「八」字,從結體的角度來講,既體現了左右關系的抑左揚右,又體現了上下關系的抑左揚右。「八」字的撇要低於右側的捺,這是上下關系的抑左揚右,就像蹺蹺板似的,永遠都是左低右高。從左右關系來看,「八」字撇和捺的收筆分別達到兩側,而捺的起筆位於字的中軸,撇的起筆要偏左,撇的寬度和捺的寬度比,一定是撇比較窄,這是典型的抑左揚右。他如「兒、成」等字,也是既體現了左右方面的抑左揚右,也體現了上下方面的抑左揚右。
八 兒 成
一個字的結構,核心的靈魂問題就是主筆問題,主筆的核心是左右關系的主筆,達到左邊界的叫左主筆,達到右邊界的叫作右主筆,左主筆和右主筆之間,也有差別。如王羲之的小楷《樂毅論》中,很多字非常有特點,突出了右主筆,而收斂了左主筆。其原因就是抑左揚右。
隸書比楷書要早,和楷書和行書相比,它丟了上下的抑左揚右。隸書的體式基本是水平的,總體來說是絕對的橫向,而不是左低右高。比如說「一」這個字,它的橫基本就是平的,即使有蠶頭雁尾,其平均值也是平的。為什麼是平的呢?為什麼就沒有上下的抑左揚右呢?因為它比楷書早,它的美感更原始。不過,另一方面,隸書的左右關系中,已經具備了抑左揚右的特徵。
再往前追的書體就是篆書,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書體。標準的小篆,不光橫畫全是平的,沒有抑左揚右,而且從左右來看,也幾乎沒有抑左揚右。在中國書法史上,由篆書到隸書,再由隸書到楷書,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發展序列(行草書是正體的派生書體)。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會發現,抑左揚右是書體演進的一個標志,也是書法藝術由非自覺到自覺的內在動力。可以說,掌握了抑左揚右,就抓住了書法演進和書法自覺的內在規律。
⑧ 右耳刀的字與什麼有關
右耳刀是由「邑」簡化而來,邑者,城市也.
⑨ 請問左耳刀和右耳刀有什麼區別
左耳刀和右耳刀的區別是偏旁部首在漢字的位置不同。因為左耳刀的本字是「阜」,本義是土山,簡化為漢字後為「阝」,又稱左包耳,該偏旁部首在字的左邊。右耳刀的本字是「邑」,本義是國,簡化為漢字後是「阝「,又稱右包耳,該偏旁部首在字的右邊。
更多關於左耳刀和右耳刀有什麼區別,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abfdb161582387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