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染色體長短不一樣
A. 不同動物間染色體的數目為什麼會不同多了好還是少了好不是同一個祖先嗎
沒有多好還是少好一說,
雖然來自同一祖先,假定這個統一祖先被某種天然屏障分隔在不同地方不同環境下。最先是形成兩個亞種,最後可以形成不同生物,此時這兩個生物的基因組成已有區別,這時候又由於某種原因這個天然屏障消失了,兩種生物又在及其偶然的情況下中間雜交(像騾子或獅虎獸),又及其偶然發生了染色體加倍,於是又一個嶄新的物種產生了。
B. 23對染色體為啥長短不一
為什會一樣呢?只有同源染色體才是長得一樣的(性染色體除外)
C. 為什麼減數分裂中染色體長短不一
不同生物有不同數量的染色體,每對同源染色體一般大小相同,但是和其他對的染色體一般大小不同,因為不同對的染色體攜帶有不同的基因,執行不同的功能。在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配對,圖中左邊兩條短的配對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同樣右邊兩條長的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左右兩對之間長短不同是其功能不同,與是否減數分裂無關。
D. 染色體形狀大小不同的原因
染色體的大小不同是由於每條染色體所含有的DNA的量不同而形成的,染色體是由染色質壓縮近一萬倍而行成的,DNA越多,染色質也就越長,經過壓縮所得的染色體也就越大,染色體的形狀與著絲點的位置有關,由於著絲點在染色體臂上位置的不同,從而使染色體有了不同的形狀
E. 為什麼各種生物的生命長短是不一樣的
第一,新陳代謝速度不一樣。
第二,與生物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長度有關。
第三,與生存能力有關。
下面分條解釋。
第一個原因:
新陳代謝速度與生物遺傳有關,種類不同,新陳代謝速度也不一樣。
第二個原因(最根本的):
染色體端粒的長短,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端部的特化部分,防止染色體粘連在一起,維持染色體的穩定。若使用X射線將染色體打斷,斷端不具備端粒,則具有黏性,將導致染色體之間互相連接成還狀,形成各種畸變染色體。端粒由高度重復的短序列核苷酸組成,進化上高度保守,從真核生物中的最原始的原生動物,真菌,植物,動物,其端粒鹼基序列都很相似,富含G鹼基(鳥嘌呤),人的端粒鹼基為TTAGGG,端粒DNA的復制依靠端粒酶完成,正常體細胞缺乏端粒酶,染色體每復制一次,端粒DNA就減少50~100bp,與細胞衰亡成正比,因此,正常細胞只能復制50次就死亡了。而癌細胞和生殖細胞富含端粒酶可以保持不死而無限復制。
由於人體細胞總數是個相對穩定的數字,在理想的沒有疾病的情況下。當機體內所有細胞全部完成50次左右的復制後,染色體端粒消失,導致染色體發生畸變,因此導致機體死亡。下面有人(thb0000)說胎兒有端粒酶是不對的,正常的體細胞皆缺乏端粒酶,僅有生殖細胞和癌變的細胞有端粒酶,在復制的時候可以保持其端粒長度不便,從而維持細胞的不死性。
因此,染色體端粒的長短決定了生物的極限生命。據測算,人類的生命大概是125歲左右。剛才提到的新陳代謝速度的影響,其實質上就是細胞分裂周期的長短,因為每個細胞分裂次數約為50次左右,因此,倘若一個生物細胞周期長,那麼完成50次的分裂的時間也就長。
第三個原因
疾病以及其他生存因素,疾病可以摧毀正常機體,因此,疾病加速了機體的消亡。以及其他意外死亡不在壽命的討論之列。
部分詞句引自《醫學細胞生物學》 同濟醫學院 余從年主編 科學出版社
F. 每個人 染色體 長短 形狀都一樣嗎
不一樣。 就像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個道理。
染色體,是細胞內具有遺傳性質的物體,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體(染色質),其本質為雙股螺旋之脫氧核糖核酸,是細胞核內由核蛋白組成、能用鹼性染料染色、有結構的線狀體,是遺傳物質基因的載體,與生物基因有密切關系。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份是脫氧核糖核酸和5種稱為組蛋白的蛋白質。
G. 染色單體是一邊長一邊短
姐妹染色單體是以其中一條為模板合成的,因此完全相同,所以要一長一短才能組成相同的一對.至於要和同一端的哪條相配,紙上只是一個示意圖,實際上怎麼樣,我們不是生物專家,不能亂猜,抱歉!
H. 為什麼人的Y染色體越來越短
其實這和基因同源重組有關,基因在復制過程中,並不是非常精確的復制,每復制一次會發生非常微弱的誤差。
如果是女性,也就是說她擁有兩個X染色體,那麼當其中一個發生損壞後,它可以復制另外一條X染色體的內容,但由於Y染色體只有一條,因此它不能通過復制另一條染色體為自己修復。
所以男性體內的性染色體均不能自我修復,但由於女性體內的X染色體會自我修復,所以X染色體長度基本上沒有變化。
好在,許多基因是無用的,甚至是重復的,Y染色體可以把重復的、無用的基因復制給自己;但不是每一個基因都會有重復的片段,一些沒有替代品的基因損壞後就無法通過復制自己進行修復,因此會越來越短。
性質
在減數分裂時與X染色體配對,X染色體和Y的行為像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因此被認為在它們之間部分是同源的,但相互之間在形態和構造方面大多是不同的。當然X染色體和Y染色體在同源部分是能夠互相交換的。
Y染色體數目不一定只有一個,象酸模(Y1Y2)之類就含有幾個Y染色體,但在減數分裂分離的時候由於常集在一起行動,所以實質上就像是1個Y染色體。
Y染色體分化的機制以及其功能還不清楚,果蠅中Y染色體幾乎僅由異染色質構成,一般Y染色體只有幾個基因,對性別決定並不起什麼作用,認為存在著多基因系。
I. 一對染色體中的兩條染色體長度是不是都一
不一定,但大多數情況下長度相近。
比如性染色體就不一樣,x染色體比y染色體要大得多。(果蠅的y比x要大)
易位是指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體上。與長度沒多大關系。
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易位屬於染色體結構變異,發生在染色體復制期。
人體從1至22號染色體染色體的長度差逐漸增大,但染色體結構變異率都還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