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學困生為什麼學習態度不好

學困生為什麼學習態度不好

發布時間: 2022-09-22 15:03:07

1. 學困生學困原因

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任何一個班裡都有學困生,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
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學生,他們喜歡自由、有時懶惰貪玩、孤芳自賞、甚至狂傲不羈。其主要表現為: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應付。
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為習慣方面,學習態度方面,性格方面等等。教師要仔細研究自己的學生,分析造成他們學習困難的實際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切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

2. 學困生的困惑表現及成因

我們這里所講的「學困生」,是指一個學生的智力水平正常又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於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學習困難的學生。導致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但學困生不能自主學習是主要原因。

學困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的消極表現主要有以下五種類型。

(1)任務應付型。表現對問題探索沒有主動性,學習沒有積極性;學習是在外力的約束下「要我學」,而非內在的「我要學」。如學習活動只有在教師或家長安排、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

(2)茫然無措型。面對學習材料、信息及問題,學困生表現為不知所措,無從入手。



(3)袖手旁觀型。學習中學困生的表現邊緣化,如:在動手實踐中默默無動——不動手;在獨立探索中默默無思——不動腦;在合作交流中默默無聞、默默無聲——不傾聽、不發言。

(4)淺嘗輒止型。表現在探索問題解決的進程中,學困生偶有點滴收獲就停止探索,停止思考。



(5)機械模仿型。學困生沒有意識到學習的有效方式是「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是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在學習進程中,學困生表現為不願經歷探索問題解決的過程,不想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被動等待教師或同學給出答案。對於學困生來說,關注的更多的是知識的「結果」,而非知識獲取的「過程」;他們更願意做的是記憶與模仿,他們習慣於機械訓練。

3. 一年級學困生學困原因

學困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簡單歸納為以下幾種原因。首先,可能是因為沒有學習興趣。其次,可能是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最後 也有可能是學習習慣不好導致的。分析自己學困的原因,對症下葯,早日成為擅長學習的人。

4. 學困生的表現及原因

所謂學困生,顧名思義是指學習上屢屢受阻的學生,是指那些在品質、知識、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和學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

一、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困生之所以存在諸多的問題,是因為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有的家長相信「棍棒底下出尖子」,孩子考試不理想,就破口大罵,或者棍棒加身,以為這樣孩子就會聽話,用心學習,拿個全班第一。殊不知,現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強,他用學習成績差和滿不在乎來回敬大人。像棍棒型、訓斥型、管束型、溺愛型。這樣的家長管教的孩子都會產生厭學心理。另外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也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二)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

現在的小學生天真活潑,但對社會、人生的認識易流於表面化、直觀化和過分理想化。黃色報刊、游戲廳、網吧、色情影片等等,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凈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社會上個別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小青年的行為也被部分學生加以摹仿。這些都是容易使小學生滋生逆反和敵對心理的土壤。

(三)學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在社會對人才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通用化的今天,學校應試教育的影響有增無減,社會及一些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重分數,對學習困難生缺乏引導;學校生活枯燥,加之教師的教育方法單一粗暴,不究犯錯原因,只是一味責罰,公開揭短,漠視學生的尊嚴,結果學生厭惡學校 生活、抵觸老師的教育,產生厭學情緒。

(四)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一是智商不高直接造成學習成績落後。二是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呆板,缺乏上進心。三是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習馬虎,知識殘缺,成績不穩。四是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五是驕傲自滿、放任自流。六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學風不正。

二、轉化學困生的教育教學對策

通過對學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認為,學困生並非是無葯可救,只要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會是學困生得到轉化。

(一)積極與家長溝通,加強指導,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對子女身心影響巨大。在對學困生的研究中發現,學生家長在外工作的多,離異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們大多忙於工作、生意而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發現自己的子女學業荒廢或行為差錯,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卻一味打罵子女乃至對其喪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後的家庭教育觀念,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下的學生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棄,逐步淪為學困生。學校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採用多種方法對學生家長進行指導,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為防止學困生的產生和學困生的轉化創造有利條件。

(二)利用社會環境,加強引導,優化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環境無所不在,時刻對學生產生影響。社會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魚目混珠,夾雜著大量對學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極因素,影響了學生的學業。怎樣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社會環境積極的一面,消除社會環境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呢?

1.加強引導,提高學困生分辨能力。

學困生相比其他學生而言,受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大,但我們不可能因此而將其與社會隔離。我們只有想辦法幫助他們認識各種社會因素的本質及其影響,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強其免疫能力。如在學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經常利用班會舉辦社會公德知識講座等。

2.開展寓教於樂的社會實踐活動,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

為了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因素,防止不良社會風氣、丑惡社會現象的消極影響,學校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多種活動,吸引學困生積極參與,在幫助學困生遠離不良社會影響的同時,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社會知識。

(三)老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竅門,樹立學好的「心理優勢」,如教給學生循環記憶法,演練技能等,使他們首先樹立起信心。

2.要使學生不斷看到成績,看到進步,不斷強化「心理優勢」。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成績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學習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就肯學習。肯學習,成績必然會提高。成績進步了,心理優勢就得到加強,形成良性循環。

3.實施分層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了便於向學習困難者施教,可根據班上學困生所佔的比例來實施分層教學。

4.建立新的評價體系,對學困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從分數高低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等。對學困生,應按他們的實際,進行激勵性評價,使評價有利於他們的發展進步,有利於發展學困生的某些長處。

5.抓好學困生的課外個別輔導。課外輔導是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於學困生的課外輔導,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解決他們在堂上存在的困難。常用的輔導方法有 目的輔導,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強烈願望,推動他們積極學習,為下一步的輔導打好基礎; 學法輔導,學困生碰到困難就會怨恨自己「笨」,從而產生心理障礙;所以要向他們介紹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記憶法,讓他們親自實驗與總結,還可召開學習方法討論會,使學生互相交流,讓學困生從同學處得到學習方法指導;書面輔導,書面作業與試卷,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對於學困生,當面指出他們的錯誤並要求其訂正,最好再出一些補充題讓他們練習鞏固,增強信心;及時跟蹤檢查。

綜上所述,學困生有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的知識基礎及不同的學習態度、個性特點,要轉化他們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但只要各位同仁積極探索,不斷積累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實施不同的教育教學對策,並多給後進生一份關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將使學困生昂首跨入先進行列之中。

5. 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小學學困生由於年齡比較小,心身發展尚未成熟,對變革中的社會認識比較膚淺,是非分辨能力比較弱,社會適應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也比較弱,容易上當受騙。 目前,網吧、游戲廳盛行,有的學生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荒廢了學業。


二、家庭的因素


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有些家長忙著賺錢,對子女的學習漠不關心;或者有的家長對子女過於溺愛;或過於嚴厲,寬嚴失度:


還有一-部分家長只養不教或重養輕教,忽視對子女的道德規范和學習生活進行關心、教育和指導,最終導致孩子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與不學都無所謂,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思想認識產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淪為學困生。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商品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經商的父母越來越多,大量的留守子女也成為了學困生。


三、學校的因素


1、學校環境的因素:學校在「應試指針」的指揮下,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智育,忽視德育,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過程,再加上班級環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使學生的品行發展滯後,思想觀念偏差,養成不良行為習慣,成為學困生。


2、教師的因素:個別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價值觀,理論修養不夠,缺乏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沒能較好地把握教育時機,對學生不能一視同仁,不尊重體諒。調查顯示,18. 8%學習困難生認為自己不太喜歡某門功課的原因是不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 31. 1%的學習困難生認為班主任會責罵自己。


以上調查說明,對學習困難生尊重不夠、關心不夠、愛護不夠,教育手段簡單、生硬、不科學,是導致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


四、自身的因素


1、認知因素的原因:


(1)、基礎知識差:由於基礎知識差,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就差,上課聽不懂,筆記記不上,作業不能獨立完成,成績自然上不去。


(2)、相關的知識不足或知識結構不合理:


這類學生很少或幾乎沒有擴充知識的需求,僅僅滿足於課本知識的掌握都有一定的難度, 而大多靠死記硬背。三是不會學習,出現學習方法障礙。表現為不會學和不能了解、掌握與調節自我的學習策略,即元認知能力缺陷。


這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檢查和自我督促的良好習慣,同時,他們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習策略缺少自我感受的意識和有效的監控技巧,這也是造成其學習困難的重要因素。


2、非認知因素:


(1)、消極的自我效能感,缺乏成就動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往往認為學習任務是難以完成的,自己沒有完成任務的相應能力。


(2)、消極的情緒體驗,產生對老師、學習的逆反、對抗心理。學習困難學生由於經常得到教師過低的評價或態度不良,因而心情抑鬱,大腦很難形成學習上的優勢興奮中心。久而久之,對學習喪失信心,成績下滑,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專門與老師作對。


(3)、意志薄弱,懶於學習。表現為認識不到學習的價值,覺得學習是一種苦差事, 知難而退,缺芝堅持學習的毅力,學習被動,作業應付,不會的就抄別人,很少獨立思考和鑽研。



(5)學困生為什麼學習態度不好擴展閱讀:


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一、加強引導,優化社會環境的影響


1、加強引導,提高學困生分辨能力。學困生相比其他學生而言,受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大,但人不可能因此而將其與社會隔離。只有想辦法幫助學困生認識各種社會因素的本質及其影響,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強其免疫能力。


如經常利用班會舉辦普及法制教育、社會公德知識講座、理想道德教育等。


2、開展寓教於樂的社會實踐活動,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


學校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多種活動,吸引學困生積極參與,多給提供這些孩子一些社會實踐的機會。


如每學期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發揮學困生的特長為老人表演一個個自編自導的節目,義務為孤寡老人打掃,在活動中讓學困生的心靈得到凈化;


走出學校,走入社區,組織學生為社區服務,開展「社區是我家,愛護靠大家」的活動,讓學困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等。在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必會融入社會,得到道德的體驗,得到勞動的體驗,得到情感的體驗。


二、家校攜手,充分發揮教育合力


落後的家庭教育觀念,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面對這一問題, 學校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採用多種方法對學生家長進行指導,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為防止學困生的產生和學困生的轉化創造有利條件。


1、開好家長會或辦好家長學校。通過家長會或家長學校傳授家長- .些科學的教育方法,正確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性,幫助家長分析孩子的現狀,讓家長對孩子表達心中的關愛,不是一味地責備、加壓,或遷就、溺愛。


要採取一定的方法打消孩子心中焦慮、恐懼的情緒,改掉任性、貪玩的不良習慣,培養正常的心理。


2、平時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教師要及時向家長匯報子女有校的學生情況,要求家長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協調好學困生與家長的關系。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促進了家庭、學校相互合作,促進父母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構建學困生全方位、全天候、和諧的健康的成長環境。


三、以愛澆灌,建立師生溝通的橋梁


1、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善用賞識,走近學困生。


教育者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關注學困生的全面發展。要關注兒童健全的、完整的生命成長。老師應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得摒棄掉「學困生難以救葯」的想法。


作為教師不能把學困生當作累贅,認為拖了班級的後腿,影響自己出成績,應樹立嶄新的時代教育觀,轉變教育觀念。


所有學生都希望得到贊賞、信任和鼓勵,學習困難兒童尤其是如此。句鼓勵的話語有可能讓一個孩子的一天陽光燦爛,也有可能從此就使學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這樣的語言對孩子們具有神奇的激勵作用。


教師要用放大鏡去看待學困生的每一個長處,肯定學困生的每次進步,善於發現學困生的每個閃光點,欣賞學困生的價值,從而樹立起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用愛心激起學生自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愛是育人的根本。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學生希望從教師那衛得到熱情的關注而不是冷漠的監視。學困生也是如此,學困生也是時時翹首以待,有的甚至不惜做出各種違反課堂常規的舉動來引起教師的關注。


四、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促進學困生轉化的關鍵


學閑生通常表現出對學習缺乏熱情,對知識不感興趣,在困難面前沒有信心,沒有頑強的學習毅力,這正是他們非智力素質差的表現。因此,我們對學困生因材施教時,就要特別注重他們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激發學習動機,發揮自我監控的作用。首先,引導學習困難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學 習困難者常常將失敗歸因於能力不足、運氣差、任務困難等等。這些消極的歸因嚴重影響了學困生的自我認定。


要引導學習困難學生作出正確、恰當的歸因,盡量將學習上任何一點進步都歸因於努力,培養自信心,提高個人能力有效感。激發起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動機。


五、運用評價策略,促進學困生發展


衡量學困生的進步,要讓學困生自己與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如果上次測試得了53分,這次得了58分,就應該加以鼓勵,讓學困生知道這5分是努力的結果,通過努力就能提高,就會成功。


對學困生的評價,要客觀,承認差距,不唯分數論,教師評價的尺度,隨著學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讓他們既感到有壓力,也有希望。實踐證明,教師適時的正面評價,會形成種無形的力量, 有利於學困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促進他們盡快轉化,取得新的進步。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說:「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針對學困生自我認識能力低的特點,以學生的優點為支撐點,對學困生進行鼓勵性評價,使他們對自己充滿希望,滿懷信心地走向成功。


6. 造就學困生的原因有哪些呢怎麼樣掌握學習方法呢

我們常常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多麼神奇的力量,學習上有良好的習慣,成績才會有提升的空間啊!

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肯定是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效率不高的因素可能是學習沒有興趣,學習習慣不好,身體精神狀態不好,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學困生的形成。

第一點:沒有目標,不管時間。

同學們,學習出現暫時的問題不可怕,只要針對「病症」,找到「良葯」,學習成績就可以得到提高。

7. 學困生、後進生在學習上不積極不主動,沒有興趣,怎樣讓他們「活」起來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在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時,必須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例如,頑皮型後進生,應該用疏導,遷移的辦法,促使他們把旺盛的精力和智力用到學習上,用到為班集體做好事上;遲鈍型後進生,必須在開發智力,培養學習信心和興趣等方面狠下功夫,教給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補上拉下的功課,解除自卑感;對於學習成績一般,思想意識較差的後進生,則要肯定他們的學習成績,著重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採取各種辦法防止外界不良因素對他們的干擾和誘惑,引導他們閱讀,觀看健康的書籍,影視及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覺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

造成「學困生」學困的原因有多種,加上受年齡、知識、性格等影響,他們的思想與行動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復性。今天學會的東西,明天又會忘記,剛剛得到表揚,轉身又做錯事,教師必須正視這一點,不怕麻煩地耐心疏導,要允許學生多次反復,事情的發展往往會有曲折,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也一樣,我們在做學困生轉化工作時,不能企圖通過幾次談話、補課、表揚、家訪就立竿見影,對他們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反復,應客觀地加以分析,明確「反復」是學困生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特點,作為教師,應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恆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總之,轉化學困生,使他們由厭學變為願意學、會學、樂學,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時刻面臨的艱巨任務,真正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有無私的愛心,奉獻的精神,更要求我們掌握精湛的教學藝術,樹立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激勵評價為主、同時對症下葯,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類型的學困生,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不辱沒我們教師的使命。

熱點內容
為什麼好多硬碟pe找不到驅動 發布:2025-08-06 10:33:40 瀏覽:526
為什麼醒來時手機不見了 發布:2025-08-06 10:18:29 瀏覽:263
為什麼二聯家園最便宜 發布:2025-08-06 10:12:18 瀏覽:414
你為什麼不說大眼睛亮晶晶樣樣東西看得清 發布:2025-08-06 10:03:51 瀏覽:395
鐵路為什麼鋪石子便宜 發布:2025-08-06 09:59:03 瀏覽:627
為什麼公司上市之前沒時間表 發布:2025-08-06 09:54:42 瀏覽:29
為什麼恢復出廠設置後不能安裝軟體怎麼辦 發布:2025-08-06 09:54:01 瀏覽:32
為什麼女生下面會變大 發布:2025-08-06 09:35:54 瀏覽:183
裴懷貞為什麼對臨安公主不好 發布:2025-08-06 09:11:23 瀏覽:437
為什麼按鍵手機不卡 發布:2025-08-06 09:07:32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