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在室外為什麼不好聽
『壹』 京胡與二胡的區別
京胡與二胡的區別:
一、定音:
1.二胡的里外弦定音分別是D,A
2.京胡根據曲目定弦。
二、琴皮材料:
1.通常高胡二胡使用蟒皮或蛇皮,京胡用蛇皮千斤結構。
2.琴筒材料,京胡琴筒用竹木,二胡,高胡用松木檀木紅木烏木等等。
三、音色與使用范圍:
1.二胡音色最柔和,可演奏的曲目由南到北都有。
2.京胡音色尖利,多用如京劇曲目伴奏或牌子曲演奏。
京胡與二胡的相同點:都是兩根弦,結構基本相同,都有琴皮,琴碼,琴桿,琴軸,千斤,琴筒。
京胡,又稱胡琴。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18世紀時末期,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拓展資料: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暘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貳』 京胡能拉西方名曲和流行歌曲嗎
能,像一些小提琴的曲子其實也可以用京胡來演奏
『叄』 請問各位京胡和二胡哪個更難學
兩個都接觸過,反正我是先學二胡,然後京胡就直接上手了。
我感覺拉起來京胡與二胡差別不是很大(就業余選手而言),但二胡聲音更加婉轉、凄美,京胡則顯得激昂、有力。
『肆』 京胡與二胡的區別
我從這兩種樂器的拉法上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初次聽就會覺得京胡的發音剛勁、嘹亮
。而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點,發出的聲音極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聲。
有人把京胡也叫胡琴,但京胡與二胡的差別卻是很大的。二胡製作用硬木,而京胡製作用曬乾的竹子,二胡蒙皮用厚實的蟒皮,而京胡蒙皮用較薄一些的蛇皮,二胡琴竿長發音低沉悠揚,京胡琴竿短發音清脆嘹亮。
由於"小"、"噪"、"鬧"的特點,京胡比二胡更難拉一些,因為拉不好的京胡聽起來吱吱啦啦的,非常刺耳。因此要想拉好京胡要採取與拉二胡完全不同的拉法。拉好聽了的京胡就象是在草原上喊出來的花腔女高音,清脆嘹亮婉轉激昂外帶一種力量。京胡有它的交響樂像京胡協奏曲《迎春》、《梅花》,最有明的《夜深沉》;京胡曲牌《哪吒令》、《春日景和》。還有一些小開門之類的,都非常好聽。
二胡曲有
劉天華的《病中吟》《月夜》
《空山鳥語》《苦悶之謳》《悲歌》《良宵》《閑居吟》《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
阿炳的《聽松》《二泉映月》《寒春風曲》
『伍』 京胡與二胡在形制和音色上的區別
形制上,
京胡整體尺寸要小,擔子多數紫竹桿長60多公分。 琴筒是圓形竹筒,直徑6公分左右,長度
12 公分。軸為八棱直絲,多數用黃楊或紅木,軸的尺寸和二胡相似,無底托。琴膜薄為烏梢
蛇 皮
二胡桿子長度80公分,琴筒多數為正六邊形 對邊直徑9公分左右,筒長13公分,琴軸多數為
六棱,花瓣或螺絲狀,有底托保護琴筒 琴膜厚為成年蟒蛇皮。
總的來講,京胡小,二胡大。
音色上,
正是因為形制和材料上的區別,使得他們的音色,各具特色。
京胡的音色,如裂絹之音,明亮清脆,
二胡的音色,像圓潤的歌喉,悠揚凝重。
期待對您有幫助。
『陸』 京胡音量大小與蒙皮鬆緊有關系嗎
不管京胡或普通二胡,蒙皮鬆了肯定音量就小或發聲沙啞,蒙皮越緊聲音越好聽,所以蒙皮的松緊跟音量大小是有關系的。
『柒』 為什麼京劇老唱片伴奏效果不如現在的伴奏效果好聽
談談我的體會啊。
第一個時代不同。所有的藝術好像都有這樣一條規律——古質而今妍。時代越久遠的東西越質朴,越新近的東西越花哨。而藝術欣賞是有習慣的,是有時代性的。聽慣了古樸至直的東西再聽復雜華麗的東西,會覺得後者如靡靡之音,而聽慣了華麗的東西再聽質朴的東西,就會覺得粗鄙簡陋。當然,這只是個第一感覺,如果欣賞水平能進一步提高,能越過形而去感覺神,就能摘掉有色眼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盡管當時的演奏技藝已經非常成熟,非常高超了,但形式上還是比較簡單的,花過門極少,追求單音墊的效果,和現在大不一樣。
第二,樂器及演奏技巧有了變化。老唱片的時代,京劇調門比現在要高,而樂器調門也相應的高,這個樂器不僅僅指文場的京胡、月琴,還包括大鑼、小鑼等,聲音和現在是不一樣的。當時的京胡用的是絲弦,在音調比較高的時候,確實不如鋼弦音色好聽。武場的鑼鼓也因為調門高,而且缺少鐃鈸,聽上去也不大好聽。
第三,這個就是我臆測的了,應該和錄音技術有關。估計當時的錄音設備、錄音技術都比較原始,未必能真實的還原當時的聲音。
我覺得這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欣賞習慣與欣賞水平的問題。
『捌』 京胡的音色是什麼樣的
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音調的高低決定於發聲體振動的頻率,響度的大小決定於發聲體振動的振幅,但不同的發聲體由於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發聲體音色是聲音的特色,根據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聲音強度的情況下,也能區分出是不同樂器或人發出的。同樣的音量和音調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樣色度和亮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覺一樣。 如果你非要形容,那麼京胡既可以明亮透徹,也可以委婉纏綿,但是是不同的琴不同的調。
『玖』 初學京胡,不知道何謂內弦,何謂外弦;還有如何拉內弦,如何拉外弦,請教各位,萬分感謝!
演奏時,離自己近的那根叫內弦(粗一點的那根),另一根是外弦。 是通過弓子的推拉控制,內外弦都可以用推弓或拉弓。
其實很簡單的,用馬尾貼住一根弦,推弓或拉弓就是啦。要控制好力度,不然聲音會不好聽。運弓時要用手腕的力量來動,不要用手臂來拉而手腕不動。長期練下來就好了,這是基本功嘛。
我是學二胡的,感覺都差不多的。我覺得學二胡比較好,比較,怎麼說呢。。其實都差不多的。。
建議你找個老師學,那是最好的。不然自己在家練,錯了也不知道,對於音準什麼的,還是要靠老師指導。
『拾』 京胡和二胡 的區別
我覺得你還是買京胡學更好. 有人把京胡也叫胡琴,但京胡與二胡的差別卻是很大的。二胡製作用硬木,而京胡製作用曬乾的竹子,二胡蒙皮用厚實的蟒皮,而京胡蒙皮用較薄一些的蛇皮,二胡琴竿長發音低沉悠揚,京胡琴竿短發音清脆嘹亮。由於"小"、"噪"、"鬧"的特點,京胡比二胡更難拉好聽了,而拉不好的京胡聽起來就象是在殺雞或是粉筆在玻璃黑板上摩擦,能把人聽得從椅子上跳起來。因此要想拉好京胡要採取與拉二胡完全不同的拉法。拉好聽了的京胡就象是在草原上喊出來的花腔女高音,清脆嘹亮婉轉激昂外帶一種力量。把中國人的民族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曾經聽過京胡與交響樂隊的合奏,京胡在龐大的和聲伴托下飄進飄出,時而是高山流水,時而是淺酌低吟,把我們一屋子的人聽得魂不守舍。讓我體會到只有骨子裡面浸透了中國文化的人才能如此被京胡所感動。 二胡二胡為我國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拉弦樂器,它廣泛地流傳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以至珠江流域。二胡這個名稱,在南方是專指獨奏用或在國樂隊用的一種,北方人稱為「南胡」。由於全國各地不同的習慣,也有稱為「二弦」、「嗡子」、和「胡胡」的,名稱雖多,實際上都是同一種樂器。 樂器名稱:二胡 結構組成:由琴頭、弦軸、琴桿、千斤、琴碼、琴筒、琴弦和琴弓八大部分構成。 使用材質:大部分結構為紅木或楠木所制,琴弦多為金屬弦或金屬纏弦,琴弓為馬尾所制。 樂器特色: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弓拉弦鳴樂器類。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現力豐富,善於抒發感情。二胡的演奏技法艱難,有分弓、快弓、顫弓、頓弓和跳弓等弓法技巧和顫音、倚音和滑音等指法技巧。 二胡音色優美、表現力強,既能演奏柔和、流暢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音色剛柔多變。由於流傳和使用的地區不同,演奏法基本一樣,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二胡在國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既用之於獨奏,也適於合奏或伴奏,中國的許多地方戲種、曲藝說唱等藝術形式的主要伴奏樂器即為二胡以及二胡的「同族兄弟」板胡、京胡以及高胡等等。在民間戲曲的多種戲種中均為重要的伴奏樂器。 京胡用於京劇伴奏的高音二胡。琴筒和琴桿都為竹質,琴筒小。音高、域窄,定弦不固定。音質堅亮,發音剛勁有利,在合奏中有穿透力。京胡大多用於伴奏常腔,在潤腔韻味上與唱腔很貼切,在節奏感和力度上(俗稱「勁頭」)給唱腔以有力的支撐和補充。有時也用於戲曲過門,以陪襯「文常」表演,演奏獨立的曲牌。京胡獨立演奏較長篇幅,在傳統戲中很多。《夜深沉》是其中一首。此曲旋律來自昆劇《思凡》中的《風吹荷葉煞》,因其唱段開始楚的場次「夜深沉」三字而命名。經京胡以人們加工,用於《擊鼓罵曹》中的彌衡擊鼓和《霸王別姬》中的虞姬舞劍,用大鼓伴奏,發揮了京胡樂器的特殊表現力,旋律流暢,意境深遠。京胡獨奏曲還有《柳青娘翻七調》、《五子開門》等。 所以,我覺得你還是買京胡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