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天橋上的上下台階不一樣
Ⅰ 人行天橋的台階高度為什麼與正常樓梯不一樣
首先來看一下建築相關規范中對台階(樓梯)踏步的一般規定:公共建築室內外台階踏步寬度不宜小於0.3米,踏步高度不宜大於0.15米,並不宜小於0.1米,踏步應防滑。室內台階踏步數不應少於2級,當高差不足2級時,應按坡道設置;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於1.10米。
在建築設計中,關於台階(樓梯)踏步截面尺寸的設計,遵循三個原則,第一是舒適原則,第二是安全原則,第三是節約原則。現代建築的基本尺度是基於人體工學。人在平地上的步幅約為60~65厘米。經過人體工學的研究,得到大致的三個規則:
平均步幅規則:2r+g=s,其中r為踏步高度,g為踏步寬度,s為步幅(60~65厘米);安全規則:g+r≈46厘米;舒適規則:g-r≈12厘米。
中國的建築規范和建築設計資料集基於日本設計資料集的取值,將s取值為60,因此通過以上三個公式的綜合,兼顧舒適性與安全性的踏步尺寸,高度定為15厘米,寬度定為30厘米。
因此人流量大、安全標准高的公共建築中,要求以此為下限。在實際工程中,建築物的高差不一定恰好與這個模數對應,基於均分的原則,會以此有微小浮動。而在一般建築樓梯或者消防樓梯的設計中,因為人流量小,安全隱患相應的也小,本著節約的原則,樓梯高度可以適當增高,寬度適當減窄,但坡度不宜大於38°,比如住宅樓梯的高度上限是17.5厘米,寬度下限是26厘米。
而一些特殊建築比如幼兒園的設計中,考慮到兒童的步幅要小,規定高度區間是12~14厘米,寬度區間是26~28厘米。
(來源:《科技生活》周刊)
本文來自:《科技生活》周刊
Ⅱ 長城的台階為什麼高低不齊
長城的路曲曲彎彎崎嶇不平,台階相當難爬,大小不齊,高低不平,其實都是長久以來自然界的風化和登山人所踩踏的痕跡。
Ⅲ 人行天橋的台階高度為什麼設計的與正常樓梯
如果踏步過少而同步流行人過多則可能發生共振,則會對橋體結構產生致命影響,甚至坍塌。
Ⅳ 過街天橋為什麼那麼厚
過街天橋是現代化都市中協助行人穿過道路的一種建築,修建過街天橋可以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道路上的車輛實現完全的分離,保證交通的通暢和行人的安全。
懸掛式
編輯
懸掛式結構的過街天橋以橋欄桿為主要承重部件,供行人通過的橋板本身並不承重,懸掛在作為承重梁的橋欄上,這種結構的過街天橋將結構性部件和實用型部件結合在了一起,可以減少建築材料的使用,相對降低工程造價,但是這種結構的過街天橋橋欄桿異常粗大結實,因而行人在橋上的視線會被欄桿遮擋,而且粗壯的橋欄桿很難給人以美的感受,因而在城市景觀功能方面有所欠缺。
承托式
編輯
過街天橋
另外對於年老體衰和殘疾人來說,過街天橋會增加他們出行的不便;但過街天橋實現了行人和車流的完全分離,行人的安全更有保障,車輛的行使更加暢通。
與地下通道相比:地下通道較少受到天氣的影響,在一些特殊的城市區域,地下通道不會破壞城市景觀;但過街天橋的造價更低工期更短,同時不會影響道路的承重能力。
現在各城市的大型過街天橋裝有電梯裝置,方便了老人乘用。
弊端
在中國大陸,自行車的保有量和使用量非常高,自行車是普通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對於這一部分市民來說,攜帶自行車通過過街天橋是非常費力的事情,尤其是有些城市的人行過街天橋只修建了階梯而沒有修建坡道。
對於肢體殘疾的殘疾人來說,獨立將輪椅推上過街天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絕大多數過街天橋沒有設計供輪椅同形的無障礙通道。
雖然天橋(與地下通道)的設置表面上看似是給予行人一種安全保障,避免他們的動線與道路上的車流直接交會而提升道路安全,但是在某些地區,在設置有天橋之類立體人行設施的路口,往往會將平面道路上的人行橫道給取消並且取締行人直接橫越馬路。這種作法乍看是確保了行人的安全,但有些交通學者卻認為此舉事實上是對行人用路權的一種打壓。
根據這派學者的意見,行人與汽車都應該公平擁有道路十字路口的穿越權力,如果建造了行人用的立體穿越設施卻禁止平面上的穿越行為,這意味著是逼迫行人去迴避車流、不尊重行人用路權力。為了避免這問題,他們建議讓天橋等立體穿越設施與平面上的設施並存,不願繞道而行的行人應遵守交通號志(例如紅綠燈)的指示在正確時機穿越馬路,而天橋與地下通道的存在,則是給予行人較高度的尊重讓他們有自行選擇是否要繞道穿越馬路(而可以避免等候紅綠燈)的權力。
Ⅳ 關於天橋的資料
我想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天橋設計有缺陷
如:浙江省人民醫院門口北側的人行天橋距離醫院大門口僅十幾米遠,初衷顯然是為行人進出醫院提供方便,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座天橋的上下引橋都設在北面,也就是說,行人從醫院出來並不能順路上橋,而是要在橋下兜一個圈繞到北側才能上。所以穿越上塘路的人們對這座天橋視而不見,而是快步踏上上塘路,南來北往的車一輛緊接一輛地過來,行人們在馬路中間三兩成群,一有空隙就過馬路。
2.斑馬線與人行天橋並存
如果說,嫌距離太遠或上下不方便而不去走算不上正當的理由,那麼,斑馬線與人行天橋並存則給了地面過街的行人一個最好的理由。
有了斑馬線,行人完全可以從人行道上從容穿越,面對直上直下的台階,天橋成為擺設也就不足為怪了。
3.人總是有惰性的,為了方便自己,橫穿馬路,是不可缺少的捷徑 。
還有,就是上天橋,得上樓梯,由於惰性的原因,就懶得上樓梯了 。
4.安全意識不強!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Ⅵ 地下同道兩側的台階為什麼不一樣
因為地下通道兩側台階不一樣,很可能跟風水掛鉤。我過古代把單數看為陽數,雙數看作陰數。單數人們會認為吉祥。地下通道兩側的台階考慮到層高和單步高,也要考慮到步數的凶吉。本答案僅供參考,切勿盲目迷信。
Ⅶ 為什麼樓房一二層間的樓梯的兩段台階不一樣多
兩次台階數量不一樣多原因很多如以下原因:
1、為了符合建築模數。
2、根據規范要求,台階數量一般不宜大於18級,不應小於3級。
3、可能一層是商用商鋪,跟上面標准層的層高不同,導致兩層台階數量不一致。
4、首層商鋪門口有台階,而住房入戶門口沒有台階,導致一二層台階數量不一致。
5、建築不光為了滿足使用要求,也會考慮藝術角度,根據藝術需要,也可能導致結構不是都是標准層,兩層層高不同,所有台階數量自然不同了。
Ⅷ 為什麼一樓台階級數排列和別的樓層不一樣
如果有地下室的話可能會是這樣,要不然層高不夠。一級台階算170mm,一層樓的高度就是18×170=3060mm地下室的高度就是11×170=1870,可能再加兩級向下走的台階之類的,剛好站人。
記得採納啊
Ⅸ 天橋的台階數怎麼計算
1、首先准備好計算器和記錄用的筆和本。
2、其次通過親身用筆將所需要的台階由上往下進行劃分記錄。
3、最後將劃分的數量用計算器進行綜合的計算即可。
Ⅹ 為什麼走過街天橋有上下搖擺的感覺
1
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形態各異的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上飄落,把樓房、馬路、過街天橋以至結冰的湖面都染成了玉一樣的潔白。我和弟弟趴在窗戶上觀賞著雪景,發現雪花轉眼就在樓梯上積了厚厚一層,鄰居們上上下下都小心翼翼的,惟恐一不小心就摔個大跟斗。「走,掃雪去!」
說干就干,我和弟弟拿起了鏟子和掃把跑到門外開始掃雪。雪花很好掃,可有些雪已經被踩實了,就象粘在地上一樣,根本就掃不動。怎麼辦呢?我突然看見牆角上靠著一塊薄薄的木板,我靈機一動,大聲說:「嘿!有辦法了,我們可以用它把雪推走呀!」「是呀,我怎麼沒想到呢!」弟弟拍了拍頭,高興地說。於是我們就開動了這個「簡便掃雪機」,掃雪的效率果然提高了許多。那些硬實的雪塊一碰到木板,本來挺「橫」的模樣立刻一掃而光,被木板象切蘋果一樣「切」成了一片一片,堆到一邊的雪堆里了。但也還是有「頑固不化」的搗蛋分子,我用了好大的勁也推不動,手還撞在了堅硬的樓梯上,擦破了一點皮,疼的我眼淚都快掉出來了。雪花依然像數不清的小精靈在我的身邊飛舞,既像是在譏笑我,又好象在給我溫柔地賠不是。我咬了咬牙,用木板的邊緣狠狠地砸了幾下那幾塊硬邦邦的雪塊,又用力一推,終於把它們清理干凈了。
有了合適的工具和巧妙的方法,我和弟弟終於很順利地掃完了整個樓道的雪。再看弟弟,圓圓的臉凍成了紅蘋果,想必自己也差不多吧。我們收拾好工具,嚷著「收工啦!」,飛快地跑回了溫暖的家裡。
雪,還在下。我透過窗玻璃望著樓梯上漸厚的雪花,心想「明天大概還要再忙一場啊!」
2
天,下了一天的雪。我家的房前屋後到處都是雪。特別是前門和後門都給雪包圍了起來。這一些雪就像是天上面落下來的鵝毛一般白,一般軟,美麗極了。可是這么美麗的雪也有一個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不把它從道路上面鏟掉的話,人走上去可能會摔跤的。所以,爸爸對我說:「孩子,我們一定要去把路上的積雪鏟到路邊上去,讓大家走得比較放心。」我點了點頭說:「好,我們現在就動手吧!」
於是,爸爸從家裡拿出了二把工具,一把鐵鍬和一把掃帚。爸爸把掃帚給了我,他自己拿鐵鍬。我們就從自己的家門口開始清掃起積雪來了。爸爸在前面鏟雪,我在後面的路上掃著。
積雪非常厚,有十多厘米,這在我們江南小鎮來說已經是非常少有的事情了。我用力掃著地上的殘余的積雪。掃著掃著,我想這么多的雪全部掃到路邊的地里非常可惜,我為什麼不可以用這一些雪來做一個雪人,一舉兩得嘛!我就開始把雪掃到中間。然後,把遠處的雪掃過來,掃到一堆。等到雪多了,我就滾起了雪球來了。滾著滾著,我覺得腳下有一點滑,心裡在想下雪天地上本來就是滑的,有什麼好奇怪的。我也不去多想了,還是一股勁地滾。突然,我摔了一跤。我爬起來又滾。
這時,我看到爸爸已經鏟到前面的大街上去了。我想我得追上爸爸,不能夠讓雪留下一點,否則,明天,有人像我一樣摔跤了怎麼辦?老人是經不起摔的呀!於是,我加快了速度掃了起來。
分我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