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福報為什麼不好
『壹』 為什麼我沒有福報
福報都是自己積累的。要奉行十善。
沒有福報,可能積累的太少,或者累生累世用的太多了。
福報有很多種,吃苦是一種,信佛是一種,吃苦中信佛更是福報。
吃苦中信佛,能有真正的出離心,菩提心,慈悲心,正覺心。
這些都特別的難得,這樣才容易正信深信佛法,而能夠精進,這樣才能成就法門,出離生死。
所以看你怎麼看待了。還是要正信佛法,努力念佛,爭取上品往生。這才不枉我們生生世世輪回吃苦啊。
『貳』 佛曰:好心就有好報。為什麼我那麼好的心。命怎麼這么苦。是老天不公。還是。佛祖,話有誤。
阿彌陀佛!有人說自己運氣非常差,也有人說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說自己天天行善卻沒有什麼改變……
下面我對福報和命運打一個淺顯易懂的比方,你就明白原因了:
人的福報好比一個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人從一生下來,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這時杯子漏水比較少。這時,只有這時,可以說這個人的「命是註定的」。
每個人的命運和福報不同,就是因為杯子的大小不同,水的多少不同。
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壞事,還活得很好。是因為他的杯子非常大,而且水又多,做壞事是在往外漏水,雖然漏了很多水,由於他水很多,還沒有漏完,所以你看他還是活得很好。等他繼續行惡,杯子的水漏完了,惡報就現前了。
有些人做了很多善事,情況還是很差。是因為他杯子可能比較小,水又非常少,雖然做善事是往裡面加水,但同時也在漏水,杯中的水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量,福報還沒有現前。等他堅持行善,減少漏洞,水逐漸增多後,福報就現前了。
任何事情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
這稱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看一個人不能看錶面,不能看一時,不能看一世。
從上面的一個比方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了:杯子是指人的心量:心量越大,杯子越大。
水是指人的德行(最初的水是由前世或者祖宗累計下來的):行善積德是往杯中加水。
漏洞是指人的缺點:缺點越多,做壞事越多,漏洞就越大,流出去的水越多。
要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就看你是加的水多還是漏的水多了。
說「人命天註定」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準確的。人的命運和運氣隨時都在隨著你的行為和言語在做小的調整(大善大惡才有大的調整)。
現在非常多的人都不屈服於自己的命運,積極地改命,是非常值得贊嘆的。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只注重往水杯中加水,不注重把杯子變大和減小漏洞,加的水還不夠漏的,什麼時候是個頭!
想快速改變命運,你是不是知道採用什麼方式了?
擴大心量 + 多行善事 + 改正缺點 = 快速改命。
擴大心量就是加大杯子:「量大福大」。量大才能福大,小肚雞腸的人,永遠是沒有福報的人,因為他的杯子小,裝的水少。「厚德載物」。心量大才能厚德,厚德才能載物,這里的「物」是指你的財富、你的福報、你的官位、你的學歷等等。看別人都不順眼,或者遇到一個不如意的事,或者別人說一句不中聽的話就生氣,就怨天尤人,也是心量小的表現。
如果沒有大的心量承載,突然間來一個大的福報,會把你壓死。有些人不改變自己的德行,天天去買彩票,期望能中500萬。中大獎如果沒有厚德來承載,招殺身之禍的人非常多,例子很多,這叫「本末倒置」。
贈給大家一些擴大心量的方法:
1.吃虧:「吃虧是福」。吃虧就是賺看不到的大便宜,經常吃虧,就能擴大心量。如果吃虧後又後悔,又抱怨,那不算,白吃虧了。
2.布施:布施對治吝嗇、貪心。慳貪的人心量不會大,多做布施,多幫助人能擴大心量。布施是一門大學問,一定要多學習,多布施。
3.轉念:有時候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裏面就會生煩惱。這時就要學會轉念。比如你的錢包丟了,馬上轉念:這肯定是我什麼時候偷拿別人東西或者占別人便宜了,現在報應來了,由於我信佛了,就重罪輕受,否則說不定是丟更多的東西。比如別人罵你,馬上轉念:他罵我是幫我消業,我要感恩他,願他罵過後能解除我們之間的恩怨,發菩提心,求生凈土。你每轉一次念,你的心量就擴大一點。
4.放生:隨緣並有智慧地放生,不論多少。以慈悲的心,感恩的心,看著眾生從自己的手中回到差一點就生離死別的家,你的心會慢慢地融化,心量慢慢地就會擴大。
5.突破:有時候你特別討厭某件事,根本無法接受,就要學會突破自己,狠下心來去做一次,在做後你就覺得,這個困難根本就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比如刷馬桶,有些人看一眼就惡心,更不用說去刷,甚至直接用手去掏了。這時就要突破心量了,狠下心來,就是用手摸到又能怎麼樣,能死嗎?這些東西不都是從人身上來的嗎!做過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這個並不算臟,真正臟的是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心。如果這個突破過來了,再去觀察其它的事情就不一樣了,因為你的心量擴大了。
6.拜佛:佛就是智慧,就是覺悟,就是慈悲,就是大愛,用你剛強難化的心,傲慢不肯低下的頭顱,慢慢地彎下有點腎虛的腰,用心感受佛陀的慈悲,用心接納佛陀的加持,你的心會變的柔軟無比,慈悲無比,你慢慢就能體會什麼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的心量就會慢慢地與佛一樣無量無邊。
7.學習經典、開示:每天用心讀誦經典,接受佛陀的教育;用心聆聽高僧大德的開示,接受他們的智慧;用行動向高僧大德學習,學習他們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舍能舍」。你能堅持學著去做,就會發現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心量無邊。
8.孝敬父母:父母是你生命的給予者,沒有他們就沒有你。不孝父母的人,做什麼都不會成就。家庭就是一顆大樹,父母、祖宗就是樹根,澆水澆在正確的地方--樹根,這顆樹才能枝葉繁茂。再想一下,佛陀以大智慧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我們的父母皆在遭受苦難,我們怎麼能夠忍心不管,我們要盡力讓我們的眾生父母覺悟,學習佛陀正法,才能離苦得樂。但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沒有智慧,只能是一心求生凈土,去極樂世界深造,有能力了再回娑婆世界度眾生父母,一心求生凈土就是大菩提心。
行善積德是往杯中加水:行善積德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鍵之一。生命的種子如果沒有德水澆灌,就開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沒有德水注入,就會乾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說行善要隨緣,不要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報,這樣得到的福報就多。行善過後要放下,就當沒有發生一樣。
人天福報的善在佛法上稱為「有漏」,因為行善過後如果後悔或者生氣,你的福報就沒有了,漏掉了,所以稱為「有漏」。小訣竅是行善後馬上迴向極樂世界,就變成無漏了。
改正缺點就是減小杯子的漏洞:改正缺點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鍵之二。漏洞不減小,就會造成漏的比加的多的情況,你做再多的善事,不改正缺點,發一次脾氣,水一下子就漏光了,何談改命,甚至一個小小的惡念也是在漏水。「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葯」,要想惡念不形成惡業,就要學會快速地覺悟,一個惡念來了,馬上覺悟,用念佛代替,不讓惡念相續,就不會形成惡業。因此隨時隨地提起佛號也是一種功夫。
有很多人做錯事或者做壞事他不認為是錯,因為標准沒有了,其實善惡的標准就是五戒十善,不讓眾生起煩惱,不引起眾生的邪念。
簡單地說:利益眾生就是善,利益自己就是惡。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與別人沒關系,與老天沒關系。
「天道無私」,「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一切皆是你的業力感召來的」,千萬不要抱怨,千萬不要怨天尤人,千萬不要發脾氣,忍得住,看得開,放得下,就是功德,多行善事多積福,「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相隨心轉,境隨心轉」,不但身體會變好,相貌會變好,周圍環境也會變好,難道你不願意嗎?
善緣寄語:
願一切眾生行善積德,改命造命,願世界因你的改變而改變。
願一切眾生信受奉行佛陀正法,往生極樂,早日圓成佛道。
感恩佛菩薩的慈悲加持!
感恩父母的生養之恩!
感恩一切眾生的無私奉獻!
『叄』 為什麼我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時刻稱念阿彌陀佛,卻沒能夠換來一絲福報,卻總是遇到不痛苦不開心不舒服,
要按照因果的原理來改運的。好像您想收獲稻米,卻種果樹,雖也是收獲,但不對心思啊。貧困,財運不好,是前世吝嗇的果報。要從財布施入手的。越貧越要財布施,正是不好舍,才功德大,才好改運啊。改運,要做的功德超過惡業之力,才會改過來的,因此很難,決不可能今天做一件好事,明天就有收獲。
財布施,建議以放生為主。一是可多可少,錢多多放生,錢少少放生,活的田螺、魚類、鳥兒等均可,二是隨時都有,方便,三是在放生時念咒念佛,同時具有法布施(智慧果報)、無畏布施(健康果報),三種布施俱全,很殊勝的。尤其是救命,感天動地,感應極快。天天放生,無論多少,堅持三個月,絕對會有感應的。注意,如果求財,放生或念佛之後,要迴向給自己財富增長、善願成就。如果一聽花錢放生或要出錢就心疼得不得了,以家貧為借口不想放,反而說佛法不靈,就是自己造業了。可參看下面連接的資料。
『肆』 我最近福報不好,我喜歡的女生不理我,怎麼辦怎麼增加福報假如福報好了那女生會對我態度有怎樣轉變
贊同hllastforever的回答,是正解。
福報不夠,要做好事積德行善。而前提是,你要了解善惡的標准,不能自以為是。《了凡四訓》《俞凈意公遇灶神記》裡面講的很清楚,什麼是善惡,還有[功過格]把善惡一一標出,照著執行就可以。
但是,對這位女生,最好不要執著。
請網路此文章 〈凈界法師:沒有一件事是無緣無故出現的〉
裡面講了一件事:海邊漂來一具女人的屍體,有三個人路過,做了不同的事。一人只是惋惜和祝福了幾句(今生有非常短暫的善緣),第二人為女屍加了件衣服,所以今生有相戀三年的緣;第三人為女屍挖地建墳,所以今生此女嫁給了第三人。
你看,緣分就是從前世、過去世來的。你前世與對方有較深糾葛,今生的緣分就較深。如像第一人,可能也就是相遇的緣而已,要談到相戀或結婚,那是沒影的事。
所以,也勸你像文章中的第二人一樣,不要怨、不要執著。有緣的話你們就會一直走下去,無緣的話,強求也無用。即使你增加了福報,如果你與她無緣,還是走不到一起。
要把眼界放寬,你現在才多大、見過幾個女生?等你長大幾年,你對女生起好感的要求又不一樣了,這個從你看的電視節目就能得出答案。小時候你喜歡喜羊羊,大了不再看,或者可能對他嗤之以鼻。你看,這就是時間付予的。戀愛、婚姻還是等你長到可以結婚的那個時間再定下來最好。
『伍』 佛法帶來的苦惱,福報的問題!消福的問題!
不用擔心,如果你住在這個房子裡面,是為了能夠自己精進修行不受打擾,那就是在積累極大的福報,並不是在享福消耗福報。
禪修的功德非常的大,詳見佛陀關於功德的論述: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對於行為所產生的功德,佛陀有非常詳盡的解釋:
有一次,佛陀的養母要供養佛陀袈裟作為個人施,但佛陀拒絕了,說道:喬達彌,將它供養給僧團。當你供養僧團時,即是供養了我及僧團。當阿難尊者問佛陀為何拒絕接受個人施時,佛陀根據業報法則給與分析。佛陀先解釋布施給各種不同的受施者:布施給動物可預期獲得一百倍的果報;布施給一位無道德的凡夫則獲得一千倍;布施給一位有道德的凡夫則獲得十萬倍;在佛法教化期之外布施給一位已經證得禪那的人則獲得一百億倍。然而,布施給一位即將證悟須陀洹果的人,或一位須陀洹聖者,或一位即將證悟斯陀含果的人,乃至阿羅漢或圓滿覺悟的佛陀,則可預期獲得無數倍增的果報。《施分別經.中部.142》
佛陀接著解釋:我宣布,布施給個人的功德,絕不可能大過布施給僧團的功德。
佛陀在提到一個人做許多大布施時,曾經解釋智慧的殊勝。佛陀在《增支部.威拉麻經》(Velama Sutta)里說:
「跟供養以佛陀為首的僧團相比,充滿信心地歸依佛、法、僧的果報更大。
跟充滿信心地歸依佛、法、僧相比,充滿信心地受持(五)戒的果報更大。
跟充滿信心地受持(五)戒相比,僅只以擠一下牛奶的時間來修行慈心觀的果報更大。
跟以擠一下牛奶的時間來修行慈心相比,維持無常想一彈指的時間的果報更大。」
所以功德從小到大排序就是:布施動物《布施無戒的凡夫《布施持戒的凡夫《布施給證得禪那的人《布施給聖者《布施給僧團《皈依三寶《持五戒《慈心禪那(禪修)《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