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高中生物細胞分裂為什麼學不好

高中生物細胞分裂為什麼學不好

發布時間: 2022-10-20 03:52:35

⑴ 高中生物我怎麼總學不會,基本概念都會。一碰題就不會,求高手詳細指點。你的學習方法,求!!

作為高中生物教師,王老師覺得您屬於沒有掌握生物學習要領。
概念是必須掌握的,但高中階段記住就能做題的,也只有必修三環境和選修,必修一以及必修二通過記憶是不能達到很高效果的。
先說必修一,記憶的基礎上,試著多做一些題目,細胞這部分好理解,難得是代謝,細胞分裂、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多記憶一些圖,務必保證看到圖立馬想起來是說的什麼內容。
必修二方面,重在理解,遺傳題目變化萬千,不是單單靠做幾道題、背幾個概念就能應付的,我在必修二第一節課會讓學生做一個數獨題目,培養興趣後做題就不難了。
至於必修三選修,純碎記憶。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⑵ 高中生物,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區別及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小弟開始沒好好學一直現在講新課是有點跟不上。

我靠,你沒分了還來問這么復雜的問題?
不過我剛高考完,非常理解,並且我也碰到過和你一樣的問題,都是開始上課走神,後來就麻煩了,但經過我的刻苦努力我的生物可是很好很好了,嘎嘎嘎——
不說廢話了,進入正題。
有絲分裂:
間期:細胞中染色質絲復制DNAX2,染色體沒有(染色體是染色質絲螺旋之後的產物)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質絲螺旋變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由兩個染色單體組成,中間由一個著絲點連接,紡錘絲出現但未連上染色體,染色體散亂分布。染色體數目是DNA的一半

中期:紡錘絲連上染色體,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央平面上,所有數目不變。

後期:染色單體分開,紡錘絲牽引染色單體向細胞兩側運動,染色體數目X2。(注意只要連在一起就只算一條染色體,無論是兩個染色單體連在一起或者一個染色單體單獨存在都只算一個染色體)

末期:染色體變回染色質絲,染色體沒了,DNA此時已算是到了兩個細胞,所以數目變為一半。紡錘絲逐漸消失,出現兩個核膜和核仁,細胞分裂!

減數分裂…………能不能不說,太麻煩。這樣吧,教你個方法,我當時就這么過來的:不懂看書,教科書,有關這一塊書上寫的很詳細,絕對比我的詳細。學這一塊關鍵在於把細胞的動態變化在自己的腦海中重演一遍,一定要常想,比如考試碰到這類題,可以做個記號,等老師講時就把那題的有關細胞變化想一遍,再來重做一遍,效果絕好。這些是我的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累死了,考完除了估分第一次想高中知識,看完了書如果還有不懂的可以追問。注意這一塊看書別指望看一次就全掌握了,很容易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畢竟內容蠻多的,整個過程是一個整體而又不能斷,所以多看幾遍吧!

知道的分除了回答問題據我所知還可以常登錄到知道的網頁,注意只是網路知道的網頁就可以遇到彩蛋,點擊後可獲5點積分,此外用錢是充不了的。

⑶ 生物的細胞分裂老是學的亂亂的,請問有沒有什麼技巧可以記住的

細胞分裂的知識點是可以學好的。
1、每個時期的特點,需要記憶
2、拿到細胞圖像需要能夠根據分裂特點加以准確的判斷。
3、多看題目。
4、和同學多討論,研究。
祝你學好。

⑷ 高一的生物"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這一部分比較難學.有什麼辦法

這個很簡單的。
方法在於對兩種過程下,
DNA數目,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目的理解與記憶。
可以用條形圖來記憶。
頭腦要清晰,要有那種分裂的動態感覺就最好了。
碰到這種題目,象給了幾個細胞分裂的圖的題目,
首先看外型方的就是植物,圓的就是動物。
然後就是看一些特殊的。
不如如果不均等分裂,
那麼就是初級卵母細胞減數第一分裂或次級卵母細胞第二次分裂
出現四分體啊,一定是減數分類。
還有含有染色單體的染色體,被拉向兩極,一定是減數分裂。
==都要自己去總結歸納的。

⑸ 高中生物的"細胞分裂"的那塊,很不好學,請問有什麼訣竅嗎謝謝了!

難不難要看會不會學。把分裂各期的特點以及示意圖畫在一張紙上,每天看一看,沒必要看的很認真,但是一定要看,看得多了,就算考試的時候記不住細節,也會覺得錯誤答案不太順眼。做題的時候多總結。其實細胞分裂考來考去就是考那麼幾個點,不用太擔心

⑹ 生物減數分裂那兒怎麼學啊我總不會!不會做題!呵呵!

多向老師請教嘛。搞清在第幾段有什麼分裂特徵,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以下提供給你作參考:
減數分裂過程
減數分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間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為減數第一次分裂期(減一),減數第二次分裂期(減二)。在高中知識范圍內,減一的末期和減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個時期,我們一般將其稱為減一的末期。(減一末期與減二前期間有間期但很短可以忽略) 減數分裂過程
1.細胞分裂前的間期,進行染色體和DNA的復制,染色體數目不變,DNA數目變為原細胞的兩倍。 2.減一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 3.減一中期.同源染色體著絲點對稱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兩端)。 4.減一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移向細胞兩極。 5.減一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或形成極體和次級卵母細胞。 6.減二前期次級精母細胞中原來分散的染色體進行著兩兩配對。 7.減二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在赤道板上。 8.減二後期染色體著絲點分離,染色體移向兩極。 9.減二末期,細胞一分為二,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卵原細胞形成卵細胞和極體。
減數第一次分裂
前期 根據染色體的形態,可分為5個階段:〖細線期〗細胞核內出現細長、線狀染色體,細胞核和核仁體積增大。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偶線期〗又稱配對期。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兩兩側面緊密相進行配對,這一現象稱作聯會。由於配對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中有4條染色單體,稱四分體。〖粗線期〗染色體連續縮短變粗,同時,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DNA的片斷交換,從而導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換,產生了基因重組,但每個染色單體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雙線期〗發生交叉的染色單體開始分開。由於交叉常常不止發生在一個位點,因此,染色體呈現V、X、8、O等各種形狀。〖終變期〗(又叫濃縮期)染色體變成緊密凝集狀態並向核的周圍靠近。以後,核膜、核仁消失,最後形成紡錘體。 中期 各成對的同源染色體雙雙移向細胞中央的赤道板,著絲點成對排列在赤道板兩側,細胞質中形成紡錘體。 後期 由紡錘絲的牽引,使成對的同源染色體各自發生分離,並分別移向兩極。 末期 到達兩極的同源染色體又聚集起來,重現核膜、核仁,然後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這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只有原來的一半。重新生成的細胞緊接著發生第二次分裂。註:1.染色體復制是在的第一次分裂間期進行的,一旦復制完成,精原細胞就稱作初級精母細胞。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成為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成為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極體。3.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實現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DNA分子數目減半。(相對於復制後而言)
減數第二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與減數第一次分裂緊接,也可能出現短暫停頓。染色體不再復制。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有時還伴隨細胞的變形。 前期 染色體首先是散亂地分布於細胞之中。而後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紡錘體。 中期 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到細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時已經不存在同源染色體了。 後期 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離,兩條姊妹染色單體也隨之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這兩條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 末期 重現核膜、核仁,到達兩極的染色體,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減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結束。註:1.第二次減數分裂的目的是著絲點分裂,實現染色單體分離。分裂結果是染色體數目不變,DNA分子數目減半。2.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經過第二次減數分裂成為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必須再經歷一系列復雜的形態變化才成為精子。結果是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和一系列的形態發育並最終成為四個精子。3.一個次級卵母細胞經過第二次減數分裂成為一個卵細胞和一個極體;第一次分裂產生的一個極體再分為兩個極體。不久,三個極體都會退化消失。結果是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最終只成為一個卵細胞。
編輯本段減數分裂的遺傳學意義
1.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個體世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穩定性通過減數分裂導致了性細胞(配子)的染色體數目減半,即由體細胞的2n條染色體變為n條染色體的雌雄配子,再經過兩性配子結合,合子的染色體數目又重新恢復到親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後代始終保持親本固有的染色體數目,保證了遺傳物質的相對穩定。 2.為有性生殖過程中創造變異提供了遺傳的物質基礎: (1)通過非同源染色體的隨機組合;各對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以自由組合進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產生多種多樣的遺傳組合,雌雄配子結合後就可出現多種多樣的變異個體,使物種得以繁衍和進化,為人工選擇提供豐富的材料。 (2)通過非姐妹染色單體片段的交換:在減數分裂的粗線期,由於非姐妹染色單體上對應片段可能發生交換,使同源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發生重組,形成不同於親代的遺傳變異。減數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1)前期; 4N 2N 4N(2)中期; 4N 2N 4N(3)後期; 4N 2N 4N(4)末期; 2N N 2N減數第二次分裂;(1)前期; 2N N 2N(2)中期; 2N N 2N(3)後期; 2N 2N 0(4)末期; N N 0。{順序依次為DNA分子數 染色體 染色單體}
編輯本段減數分裂的生物學意義
減數分裂是遺傳學的基礎。具體表現在: 1、在減數分裂1過程中,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故在子細胞中只具有每對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正是基因分離律的細胞學基礎。 2、同源染色體聯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對稱的位置上可能發生片段交換,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體之間發生遺傳物質的交換。這種交換可使染色體上連鎖在一起的基因發生重組,這就是染色體上基因連鎖和互換的細胞學基礎。 由於減數分裂,使每種生物代代都能夠保持二倍體的染色體數目。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重新組合,同源染色體間發生部分交換,結果使配子的遺傳基礎多樣化,使後代對環境條件的變化有更大的適應性。 1.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個體世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穩定性通過減數分裂導致了性細胞(配子)的染色體數目減半,即由體細胞的2n條染色體變為n條染色體的雌雄配子,再經過兩性配子結合,合子的染色體數目又重新恢復到親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後代始終保持親本固有的染色體數目,保證了遺傳物質的相對穩定。 2.為有性生殖過程中創造變異提供了遺傳的物質基礎: (1)通過非同源染色體的隨機組合;各對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以自由組合進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產生多種多樣的遺傳組合,雌雄配子結合後就可出現多種多樣的變異個體,使物種得以繁衍和進化,為人工選擇提供豐富的材料。 (2)通過非姐妹染色單體片段的交換:在減數分裂的粗線期,由於非姐妹染色單體上對應片段可能發生交換,使同源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發生重組,形成不同於親代的遺傳變異。 減數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 {順序依次為DNA分子數 染色體 染色單體} (1)前期; 4N 2N 4N(經過間期復制後) (2)中期; 4N 2N 4N (3)後期; 4N 2N 4N (4)末期; 2N N 2N, 減數第二次分裂; (1)前期; 2N N 2N (2)中期; 2N N 2N (3)後期; 2N 2N 0 (4)末期; N N 0

⑺ 高中生物 細胞分裂

有絲分裂, 又稱為間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發現於動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發現於植物。特點是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這種分裂方式普遍見於高等動植物(動物和低等植物)。是真核細胞分裂產生體細胞的過程。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具有周期性。即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有絲分裂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為了描述方便起見,習慣上按先後順序劃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四個時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間有時還劃分出一個前中期。
前期 自分裂期開始到核膜解體為止的時期。間期細胞進入有絲分裂前期時,核的體積增大,由染色質構成的細染色線逐漸縮短變粗,形成染色體。因為染色體在間期中已經復制,所以每條染色體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核仁在前期的後半漸漸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於是染色體散於細胞質中。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前期時靠近核膜有兩個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一對中心粒和圍繞它們的亮域,稱為中心質或中心球所組成。由中心體放射出星體絲,即放射狀微管。帶有星體絲的兩個中心體逐漸分開,移向相對的兩極(圖1)。這種分開過程推測是由於兩個中心體之間的星體絲微管相互作用,更快地增長,結果把兩個中心體(兩對中心粒)推向兩極,而於核膜破裂後終於形成兩極之間的紡錘體。
前中期 自核膜破裂起到染色體排列在赤道面上為止。核膜的斷片殘留於細胞質中,與內質網不易區別,在紡錘體的周圍有時可以看到它們。
前中期的主要過程是紡錘體的最終形成和染色體向赤道面的運動。紡錘體有兩種類型:一為有星紡錘體,即兩極各有一個以一對中心粒為核心的星體,見於絕大多數動物細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一為無星紡錘體。兩極無星體,見於高等植物細胞(圖2)。
曾經認為有星紡錘體含有三種紡錘絲,即三種微管。一種是星體微管,由星體散射出的微管;二是極微管,是由兩極分別向相對一級方向伸展的微管,在赤道區來自兩極的極微管互相重疊。現在認為極微管可能是由星體微管伸長形成的。三是著絲點微管,與著絲點聯結的微管,亦稱著絲點絲或牽引絲。著絲點是在染色體的著絲粒的兩側發育出的結構。有報告說著絲點有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功能。無星紡錘體只有極微管與著絲點微管。
核膜破裂後染色體分散於細胞質中。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其著絲點分別通過著絲點與兩極相連。由於極微管和著絲微管之間的相互作用,染色體向赤道面運動。最後各種力達到平衡,染色體乃排列到赤道面上。
中期 從染色體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它們的染色單體開始分向兩極之前,這段時間稱為中期。有時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內。中期染色體在赤道面形成所謂赤道板。從一端觀察可見這些染色體在赤道面呈放射狀排列,這時它們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處於不斷擺動的狀態。中期染色體濃縮變粗,顯示出該物種所特有的數目和形態。因此有絲分裂中期適於做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和數目的研究,適於核型分析。
後期每條染色體的兩條姊妹染色單體分開並移向兩極的時期。分開的染色體稱為子染色體。子染色體到達兩極時後期結束。染色單體的分開常從著絲點處開始,然後兩個染色單體的臂逐漸分開。當它們完全分開後就向相對的兩極移動。這種移動的速度依細胞種類而異,大體上在0.2~5微米/分之間。平均速度為 1微米/分。同一細胞內的各條染色體都差不多以同樣速度同步地移向兩極。子染色體向兩極的移動是靠紡錘體的活動實現的。
末期從子染色體到達兩極開始至形成兩個子細胞為止稱為末期。此期的主要過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細胞體的分裂。子核的形成大體上是經歷一個與前期相反的過程。到達兩極的子染色體首先解螺旋而輪廓消失,全部子染色體構成一個大染色質塊,在其周圍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隨著子細胞核的重新組成,核內出現核仁。核仁的形成與特定染色體上的核仁組織區的活動有關。
細胞體的分裂稱胞質分裂。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是以縊束或起溝的方式完成的。縊束的動力一般推測是由於赤道區的細胞質周邊的微絲收縮的結果。微絲的緊縮使細胞在此區域產生縊束,縊束逐漸加深使細胞體最後一分為二。
高等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是靠細胞板的形成。在末期,紡錘絲首先在靠近兩極處解體消失,但中間區的紡錘絲保留下來,並且微管增加數量,向周圍擴展,形成桶狀結構,稱為成膜體。與形成成膜體的同時,來自內質網和高爾基器的一些小泡和顆粒成分被運輸到赤道區,它們經過改組融合而參加細胞板的形成。細胞板逐漸擴展到原來的細胞壁乃把細胞質一分為二(圖3)。細胞板由兩層薄膜組成,兩層薄膜之間積累果膠質,發育成胞間層,兩側的薄膜積累纖維素,各自發育成子細胞的初生壁。
【細胞有絲分裂記憶口訣】有絲分裂並不難
間前中後末相連
前期:膜仁消失現兩體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點裂數加均兩極
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
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與植物細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點是:
1.動物細胞有中心體,在細胞分裂的間期,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各自產生了一個新的中心粒,因而細胞中有兩組中心粒.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兩組中心粒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在這兩組中心粒的周圍,發出無數條放射線,兩組中心粒之間的星射線形成了紡錘絲.
2.動物細胞分裂末期,細胞的中部並不形成細胞板,而是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最後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個細胞核.這樣,一個細胞就分裂成了兩個子細胞

減數分裂 是指有性生殖的個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不同於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最終生成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
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減數分裂(Meiosis) 范圍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時期是從原始生殖細胞發展到成熟生殖細胞;特點是DNA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分裂兩次,形成單倍體的精子和卵子,通過受精作用又恢復二倍體,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間發生交換,使配子的遺傳多樣化,增加了後代的適應性,因此減數分裂不僅是保證生物種染色體數目穩定的機制,同且也是物種適應環境變化不斷進化的機制。
【減數第一次分裂】
【前期】根據染色體的形態,可分為5個階段:
〖細線期〗細胞核內出現細長、線狀染色體,細胞核和核仁體積增大。每條染色體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偶線期〗又稱配對期。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兩兩側面緊密相進行配對,這一現象稱作聯會。由於配對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中有4條染色單體,稱四分體。
〖粗線期〗染色體連續縮短變粗,同時,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DNA的片斷交換,從而導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換,產生了基因重組,但每個染色單體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雙線期〗發生交叉的染色單體開始分開。由於交叉常常不止發生在一個位點,因此,染色體呈現V、X、8、O等各種形狀。
〖終變期〗(又叫濃縮期)染色體變成緊密凝集狀態並向核的周圍靠近。以後,核膜、核仁消失,最後形成紡錘體。
【中期】各成對的同源染色體雙雙移向細胞中央的赤道板,著絲點成對排列在赤道板兩側,細胞質中形成紡錘體。
【後期】由紡錘絲的牽引,使成對的同源染色體各自發生分離,並分別移向兩極。
【末期】到達兩極的同源染色體又聚集起來,重現核膜、核仁,然後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這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只有原來的一半。重新生成的細胞緊接著發生第二次分裂。
註:
1.染色體復制是在的第一次分裂間期進行的,一旦復制完成,精原細胞就稱作初級精母細胞。
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成為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成為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極體。
3.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實現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染色體數目減半。DNA分子數目減半。

【減數第二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與減數第一次分裂緊接,也可能出現短暫停頓。染色體不再復制。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有時還伴隨細胞的變形。
【前期】染色體首先是散亂地分布於細胞之中。而後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紡錘體。
【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到細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時已經不存在同源染色體了。
【後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離,兩條姊妹染色單體也隨之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這兩條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
【末期】重現核膜、核仁,到達兩極的染色體,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與初級性母細胞相比減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結束。
註:
1.第二次減數分裂的目的是著絲點分裂,實現染色單體分離。分裂結果是染色體數目不變,DNA分子數目減半。
2.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經過第二次減數分裂成為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必須再經歷一系列復雜的形態變化才成為精子。結果是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和變態發育最終成為四個精子。
3.一個次級卵母細胞經過第二次減數分裂成為一個卵細胞和一個極體;第一次分裂產生的一個極體再分為兩個極體。不久,三個極體都會退化消失。結果是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最終只成為一個卵細胞。

無絲分裂 是最早發現的一種細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雞胚的血細胞中看到了。因為分裂時沒有紡錘絲與染色體的變化,所以叫做無絲分裂。又因為這種分裂方式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做直接分裂。
無絲分裂的早期,球形的細胞核和核仁都伸長。然後細胞核進一步伸長呈啞鈴形,中央部分狹細。最後,細胞核分裂,這時細胞質也隨著分裂,並且在滑面型內質網的參與下形成細胞膜。在無絲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沒有染色體和紡錘絲的出現,當然也就看不到染色體復制的規律性變化。但是,這並不說明染色質沒有發生深刻的變化,實際上染色質也要進行復制,並且細胞要增大。當細胞核體積增大一倍時,細胞核就發生分裂,核中的遺傳物質就分配到子細胞中去。至於核中的遺傳物質DNA是如何分配的,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無絲分裂不能保證母細胞的遺傳物質平均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
【優缺點】
由於無絲分裂比較簡單,分裂後遺傳物質不一定能平均分配給子細胞,這涉及到遺傳的穩定性等問題。無絲分裂具有獨特的優越性,比有絲分裂消耗能量少;分裂迅速並可能同時形成多個核;分裂時細胞核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不利條件下仍可進行細胞分裂。

染色單體: 復制時產生的染色體拷貝。此名字通常用來形容處於隨後的細胞分裂期它們分開的之前的染色體。
從有絲分裂前期的早期到中期,染色體沿其長軸發生縱裂。這樣被分成的二條染色體各稱為染色單體。開始成為一對的染色單體兩者並不分開,逐漸它們具有獨立的基質,並在其中各自形成二條染色絲。而且染色單體往往出現互相關聯的螺旋。這些螺旋的圈數在中期以前逐漸減少,並且著絲粒也開始分裂。從中期進入後期時,一對染色單體就互相完全分開,作為子染色體分別向相反的兩極移動。減數分裂的二價染色體是由4條染色單體(四分染色體)產生的。

同源染色體 有絲分裂中期看到的長度和著絲點位置相同的兩個染色體,或減數分裂時看到的兩兩配對的染色體。同源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本,一個來自母本;它們的形態、大小和結構相同。由於每種生物染色體的數目是一定的,所以它們的同源染色體的對數也一定。例如豌豆有14條染色體,7對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上常含有不同的等位基因,減數分裂時又進行了交換並隨機地分配到不同的性細胞中去,這對於遺傳重組有重要意義。
在生物體的有性生殖過程中,有性生殖細胞是通過細胞分裂的一種——減數分裂形成的。在減數分裂的分裂間期,精原細胞的體積略微增大,染色體進行復制,成為初級精母細胞。復制後的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姐妹染色體,這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並列在一起,由同一個著絲點連接著。分裂期開始後不久,初級精母細胞中原來分散存在的染色體進行配對。而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
區分同源染色體與姐妹染色單體:姐妹染色單體是由一個著絲點連著的並行的兩條染色單體,是在細胞分裂的間期由同一條染色體經復制後形成的——由一條染色體復制形成的兩條子染色體不是同源染色體,因為它們盡管形狀大小相同,但它們並非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形態和結構相同的一對染色體,稱為同源染色體
一對染色體與另一對形態結構不同的染色體,則互稱為非同源染色體

姐妹染色單體是由一個著絲點連著的並行的兩條染色單體,是在細胞分裂的間期由同一條染色體經復制後形成的,在細胞分裂的間期、前期、中期成對存在,其大小、形態、結構及來源完全相同。細胞中每對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化學組成是一致的,DNA分子的結構相同,所包含的遺傳信息也一樣。在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後期,每對姐妹染色單體都隨著著絲點的分裂而彼此分開
姐妹染色單體是對原有染色單體概念的拓展和深化。運用這一概念能夠明析地反映出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特點,比籠統的染色單體的提法更形象、具體和貼切。
一般來說,染色單體應包括姐妹染色單體,但二者並非等同關系。
其一,姐妹染色單體是由一個著絲點連著的並行的兩條染色單體,是在細胞分裂的間期由同一條染色體經復制後形成的,在細胞分裂的間期、前期、中期成對存在,其大小、形態、結構及來源完全相同,就像連體的同卵雙胞胎姐妹嬰兒;而染色單體應指細胞中全部的姐妹染色單體,它們的大小、形態及來源不一定相同。因此,對姐妹染色單體在細胞中的數量應以幾對數來敘述,就像幾對同源染色體一樣,而不宜用個數。
其二,細胞中每對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化學組成是一致的,DNA分子的結構相同,所包含的遺傳信息也一樣,而染色單體之間所攜帶的DNA分子結構及遺傳信息就不一定相同了。
其三,在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後期,每對姐妹染色單體都隨著著絲點的分裂而彼此分開(就像連體的同卵雙胞胎嬰兒經手術後形成兩個獨立的人一樣)

⑻ 我的生物幾個分裂學的好差,經常把些知道點給弄混了,急切尋找一高手給我分析分析.

先幫你整三個出來。。

————【有絲分裂】————
(參見 http://ke..com/view/8888.htm)

有絲分裂,又稱為間接分裂。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這種分裂方式普遍見於高等動植物(動物和高等植物)。是真核細胞分裂產生體細胞的過程。
【特點】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具有周期性。即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細胞有絲分裂記憶口訣】
間前中後末相連
前期:膜仁消失現兩體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點裂數加均兩極
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動物)
兩消兩現新壁建(植物)
【意義】
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為DNA的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由於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可見,細胞的有絲分裂對於生物的遺傳有重要意義。

————【無絲分裂】————
(參見 http://ke..com/view/7536.htm)
無絲分裂是最早發現的一種細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雞胚的血細胞中看到了。因為分裂時沒有紡錘絲與染色體的變化,所以叫做無絲分裂。又因為這種分裂方式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做直接分裂。

————【減數分裂】————
(參見 http://ke..com/view/26941.htm)
減數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個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不同於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減數分裂最終生成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
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減數分裂過程】
1.減一前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
2.減一中期.四分體處於赤道板上.
3.減一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移向兩極.
4.減一末期(也是減二前期)細胞一分為二
5.減二中期染色體排在赤道板上.
6.減二後期染色體著絲點分離.染色體移向兩極.
7.減二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精細胞或卵細胞.
【意義】
1.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個體世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穩定性
2.為有性生殖過程中創造變異提供了遺傳的物質基礎

————【二分裂】————
(參見 http://ke..com/view/828810.htm)
二分裂是一般指生殖方式

⑼ 在學習高中生物必修2中的有絲分裂難理解,怎樣做才容易

學習有絲分裂,著重要理解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或者說染色體的行為。每個時期出現的每個行為特徵都有它的緣由的。
首先,你要理解有絲分裂的整體思想: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且遺傳物質和親代細胞一樣,所以其過程必定是要把它的遺傳物質復製成兩份,而後就是怎麼樣把復制好的染色體平分到兩個子細胞中去。要記住遺傳物質是非常重要的,分的時候容不得出半點差錯,所以分裂期的一系列行為都是為「平分」服務的。下面幾個例子給你:
間期,這個應該比較簡單,完成第一件大事就是復制,籌備物質,把所有的遺傳物質復制兩份,當然是件很花時間的事,所以間期很長,是在細胞核里完成的,從外面看不到變化就像靜止一樣,在連續分裂的細胞整個過程中就像間斷一樣,所以叫間期。
分裂期:間期已經復制好兩份遺傳物質了,所以在分裂期乾的就是「平分」這件事兒。其中,1.核膜為什麼在前期消失末期重建:遺傳物質在細胞核內,要把這些東西分到兩個子細胞中去,那核膜就是一個障礙,所以分裂期伊初就得讓它消失,當然分裂完成末期就得重新形成。
2.染色質為什麼要在前期開始螺旋縮短變成染色體、在中期變成最粗、末期又解螺旋成染色質:比喻一下,染色質就像一堆鬆散的毛線,染色體就像整理好的螺旋纏好的毛線棒。一堆散亂的毛線你能很容易地分開嗎而且最重要的得保證不出錯。怎麼辦呢?不難想像,得把毛線的一根根整理纏好再分。所以前期就開始螺旋縮短,到中期的達到最後最高度的螺旋程度,因為中期的下一個時期後期就要分開啦。當然後期以後,因為已經分好了,所以染色體就從高度緊張的螺旋狀態逐漸解螺旋,到末期恢復染色質狀態。
3.為什麼前期、中期兩個姐妹染色單體要在連在一起(連在一起那就只能算是一個染色體),在後期才分開變成兩條真正的染色體:當然是因為要等中期染色質最後完全螺旋整理好,在後期才能分開才能不出錯。
4.在前期染色體(每個染色體含有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原來分布很散亂,為什麼中期要在赤道板上排好,在後期才能分開變成兩個真正的染色體:也是為了「平分」不出錯,在中間排好再一起在分開,就不會出現兩極一邊多一邊少的狀況。
5.紡錘體:紡錘體的作用是牽引染色體的,染色體中期要排到中間赤道板上,後期要拉到兩極,所以紡錘體在前期出現,末期消失。
6.染色體條數變化:因為在中期之前(包括中期)兩條單體連在一起算一整體(只有一個著絲點)當然算一條染色體,後期一個拉開成兩個真正的染色體(這時候就沒有單體了),所以在後期染色體數目加倍
7.DNA:在間期完成復制後就加倍了。
綜上所述,萬物存在皆有它的原因,一定要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從頭到尾把整個過程整理一遍,可以畫圖幫助理解記憶,在做一些題增加解題經驗練練兵,我想就可以了。
以上都是個人理解,表達難免有生澀之處,望理解。
附:有絲分裂中沒有同源染色體配對的行為,減數分裂中才有。

⑽ 高中生物要怎麼學才好呢為什麼剛上高一的我總感覺他人認為最簡單的生物學不好呢

去讀書...書一定要從頭讀到尾...大字小字都不放過...現在的書里很多都是高考原題...直接都編到裡面的問題里了...還有像細胞分裂...激素調節... 什麼的這些過程...也要看書...不明白問老師...要達到自己不看書可以畫出來流程!很榮幸我也是讀高一的,以前俺生物不看書都及格上了高一都是50十幾,現在我覺得提高成績的方法多啊,最重要還是熟悉課本,高一大多數是新學的概念比較抽象,一定熟讀,我覺得最近看見很多這個問題了,問我時我總說要多看圖啊圖像大腦更容易記憶,比繁瑣的文字好多了,熟悉到一定程度心中自有

熱點內容
為什麼海底會有奇怪的東西 發布:2025-07-05 15:14:59 瀏覽:547
為什麼到晚上就會興奮 發布:2025-07-05 14:08:39 瀏覽:927
新眼鏡為什麼看東西變小了 發布:2025-07-05 13:05:34 瀏覽:949
打發泥為什麼頭發會有白東西 發布:2025-07-05 13:04:03 瀏覽:307
蘋果手機為什麼打不開了 發布:2025-07-05 12:56:02 瀏覽:149
手提為什麼找不到wifi 發布:2025-07-05 12:55:26 瀏覽:529
蘋果6為什麼耗電那麼快 發布:2025-07-05 12:48:28 瀏覽:329
為什麼搞軟體的過三十五歲就過期 發布:2025-07-05 11:33:33 瀏覽:727
天貓裡面的蘋果手機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7-05 11:09:56 瀏覽:554
貓咪肚子很撐為什麼還吃東西 發布:2025-07-05 10:54:51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