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tvb配音跟內地配音不一樣

為什麼tvb配音跟內地配音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11-17 00:26:27

『壹』 港劇里的普通話配音究竟是香港人配的,還是引入內地後由內地人配的

港劇的普通話配音究竟是香港人還是引入內地後由內地人自己配音的?這個應該沒有太大疑問,以TVB為例,他們有專門的普通話聲優負責為粵語劇配音,最著名的莫過於人稱「杜SIR」的杜燕歌先生了。古天樂版電視劇《神鵰俠侶》里的楊過就是由他配音的。甚至很多人認為,杜先生的聲音才是「真楊過」!

港劇配音的時代變遷

改革開放之前及初期的一段時間里,內地市場對於港劇而言還處於「拓荒期」,港劇的主要外輸市場是台灣和東南亞華人聚居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以台灣為主。因此,這段時期內的港劇配音以台灣的所謂「國語」為主,多少都帶著一些「台灣腔」!當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老蔣和小蔣當政期間台灣的所謂「國語」遠沒有現在這么重的「台灣腔」,相對更加接近普通話一些。所以,我們看八十年代用台灣所謂「國語」配音的港劇時並沒有現而今看台劇時那種語言上的「違和感」。甚至台灣本土產的影視作品中對白也相當接近普通話,如台灣老電影《黃埔軍魂》里演員們使用的台灣所謂「國語」就相當接近普通話。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港劇在內地的市場逐漸擴大,內地市場也成為了港劇的最大外輸市場!為了迎合內地人的語言習慣,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港劇的配音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台灣腔」不見了,代之以普通話……當然,港劇配音中的普通話也有其特點,那就是北方色彩的兒化非常罕見,相對更接近標准普通話讀音。再就是適當加入了一些港式粵語的語法習慣,如說話之前加上「吶」之類的語氣詞——「吶,如何如何」以及英漢詞彙混用等等。除此之外,港劇的普通話配音中對於部分詞彙也採用了港式詞彙而非標准普通話詞彙,如士多俾梨(草莓)、士巴拿(扳手)等等。

為港劇配音的聲優是香港人嗎

為港劇配音的聲優是香港人嗎?土生香港人的那一口帶著濃重廣東味的普通話恐怕還真不適合配音!別說是普通市民了,不少大學教授都操著廣東味十足的「粵普」!近些年雖然有所改變,如郭晶晶的先生霍公子,他的普通話就相當地道。但總體情況並沒有太多改變,土生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一直都是「半桶水」,與內地人交流問題不大,給影視劇配音就著實有些勉為其難了……

早年間,港劇的所謂「國語」配音聲優大多來自台灣,最著名的莫過於星爺的「御用聲優」石班瑜先生了!他的配音早已成了星爺的標配。雖然帶著些許「台灣腔」的味道,但因為年齡原因,石班瑜先生的所謂「國語」還是更加接近普通話一些的,我們聽起來並沒有太多語言上的「違和感」。

在內地市場大規模開拓之後,港劇的配音聲優們也在逐步「內地化」。這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杜燕歌先生,他雖然是香港永久居民,卻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說出一口純正的普通話也就不足為奇了。近些年,杜先生似乎也漸漸從幕後走向了台前,出演了一些港劇,想必應該是原聲配音,不需要其他聲優另配了。

近十幾二十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的港劇普通話配音聲優中有絕大部分實際上都是內地人,如著名的「省長專業戶」陳逸恆先生,他早年就曾在香港從事過普通話配音聲優的工作。

綜上所述,港劇的普通話配音絕大多數都是拍攝公司自己完成的,並不是引進內地之後由內地自行配音。但香港的影視傳媒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說白了賺錢是第一位的!台灣市場佔主導時,他們就用台灣的所謂「國語」配音;內地市場佔主導時,他們又改用普通話配音……但配音的聲優大多都不是土生香港人,畢竟土生香港人那一口帶著濃重廣東味的「粵普」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港劇甚至韓劇的普通話配音都是台灣人,從語氣和發音聲調都可以判斷出來。對這一點只有操北方純正普通話的人才能判斷出來,因為只有他們才有分辨江浙普通話發音,川普發音,粵、閩普通話發音及台灣普通話發音的不同特點。

幕後配音演員是影視劇生產過程當中的重要環節,香港的國語配音演員很多時候是同時參與電視劇和電影的配音工作。而香港影視劇國語配音演員的變遷,也反映了香港影視劇由盛轉衰的過程。

第一階段:1949-上世紀70年代

1958年,香港才有第一家電視台,而大家比較熟知的無線電視台(TVB)1967年才正式開播

一直到70年代,港劇製作規模並不是特別大,因此對配音的需求量也比較小。當時的國語(普通話)配音主流的還是用於電影的配音

當時香港電影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邵氏這樣的大製片廠,可以說一直到70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掀起之前,國語片一直占據了香港電影的主流市場。

當時內地因為還比較封閉,當時的國語片主要出產到台灣、東南亞地區。

而當時的國語配音員的主要構成,都來自於49年以前從大陸遷居香港的內地人,而其中很多本就是從演員轉做幕後配音的。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60年代的金馬影帝,後轉行幕後配音的唐菁。

唐菁,演員,原名唐振青,生於1924年,河南鄭州人。1963年因《黑夜到黎明》獲金馬影帝。其後赴港加入電懋公司,並在香港定居。入行30多年,拍攝電影七十多部。後退居幕後做配音,後來更棄影從商。

第二階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這一時期,粵語片開始在香港電影市場占據了主流地位。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片商在拍片時往往都會製作國、粵兩個語種的版本。當時由於台灣是香港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因此為了符合台灣人的口味,當時主流的國語片配音都交給了台灣配音班底來進行配音。

我們比較熟悉的周星馳御用配音石班瑜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就在這一時期,隨著香港國語電影配音市場的衰落,再加上電視劇行業進入黃金期,很多香港電影國語配音遠就轉戰到了電視劇市場,加入了當時的兩大巨頭,無線和亞視的配音組。當然,這一時期的香港國語配音圈子已經發展比較成熟了,除了49年前後移居香港的內地人,在八九十年代也從內地(少部分台灣)補充了很多新鮮血液進入國語配音圈。

像我們比較熟悉的《上海灘》當中周潤發的國語配音,便是由當時的著名國語配音員周思平完成的。

到了90年代,TVB開始一家獨大,不少亞視配音員都被挖角到了TVB國語配音組。

下面這副合照便是當時大神匯聚的TVB國語配音組,可以說包辦了我們童年時所聽到的港劇聲音,裡面大部分都是差不多不同時期移居到香港的內地人。

由於當時在香港國語配音相對主流的粵語配音還是小眾,因此當時的國語配音很多都不是專業配音員出身,不少都是從影視演員,戲曲演員轉行過來的。比如第二排右二的邢金沙(94朱茵版黃蓉的配音),就是從崑曲演員轉行過來的。

隨便舉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吧

首先是最下面一排穿紅衣戴墨鏡的便是蘇柏麗,也就是佘詩曼、蔡少芬的御用配音,像大家熟悉的《金枝欲孽》里的爾淳、《宮心計》里的劉三好,都是由蘇柏麗完成的幕後國語配音。

蘇柏麗是天津人,90年從內地移居香港,這一時期的港劇配音員大多都是在八九十年代從內地到香港的。

近些年,隨著網路的助力,越來越多當年的港劇配音員被大家熟知,並且出現在了內地的節目上。

比如這位帥哥,就是合照當中最上排最左邊的,他叫張藝,西安人。一般是吳啟華、陳錦鴻的御用配音,大家比較熟悉的《妙手仁心》里的陳至美醫生、《創世紀》里的許文彪等等。他便是90年代從亞視配音組加入TVB的典型代表。

還要提一位便是第二排最左邊戴帽子的大叔,他叫杜燕歌,北京人。一般是羅嘉良、林保怡等演員的御用配音,代表作有《創世紀》里的葉榮添、《金枝玉孽》里的孫太醫等等。

杜燕歌這些年也轉戰幕前,出演了不少TVB電視劇,比如金枝欲孽2里的戲班老闆,他老婆就是TVB著名老演員韓馬利

當然,這張合照里的大神太多了,像鄧萃雯御用配音潘寧(第二排左三)、李若彤版小龍女配音於小華(第二排右三)、黎耀祥御用配音黎泓和(最後一排左二)等等有空下回再慢慢介紹。

第三階段:九十年代末至今

這一時期,由於台灣電影市場衰落,港片的主要外銷市場轉向了大陸。台灣配音演員漸漸退出了港片的配音,很多TVB配音員也開始轉戰電影配音。

同時,由於TVB是出了名的工作強度大工資低,所以很多老一輩配音員如前面提到的蘇柏麗也回到了內地發展。亞視更是直接倒閉了,國語配音組只剩下了TVB.

當然,這里還得順帶提一下沒在上面合照里出現的葉清,大家熟悉的陳浩民版段譽、無間道里的劉德華,乃至現在全職高手裡的黃少天,都是由上海人葉清完成的,他也可以說是內地觀眾最為熟悉,曝光度最高的香港國語配音員了。

當然,隨著很多老一輩國語配音的離開,或者退居二線。

很多年輕的國語配音也加入了TVB配音組。

八九十年代老一輩配音員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由師傅帶徒弟這樣傳幫帶性質帶出來的不同

這一時期加入的配音演員主要來自於內地科班,比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的孫中文,他也是王祖藍的御用配音。

這一時期由於TVB進入了衰落期,內地觀眾看港劇的越來越少,而且有了網上資源之後,很多人會主動選擇聽原汁原味的粵語版。再加上如今的香港電影為了藉助內地市場,大多會採取合拍片的形式,國語配音大多已經轉由內地的配音員來配,而不是從內地轉到香港的那批國語配音員來配音,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甄子丹御用配音陳浩(也是今年大熱動畫哪吒的配音導演)



所以缺了香港電影市場,外加tvb的衰落,所以孫中文為代表的TVB國語配音員的聲音不像老一輩配音員一樣被內地觀眾熟悉。

關於香港影視的幕後配音,能深挖的東西還有很多,可以說,國語配音員的變遷也反映了香港影視業由盛轉衰的過程。

Tvb劇國語台灣人配音居多,大陸人配的普通話聽起來怪怪的沒有那種氣勢

電影台灣人,港劇移民香港的大陸人居多,而且已經去掉大陸那種生硬的普通話口音,形成港劇特色的國語口音!

內地人居多吧,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港劇,覺得上面的人講話特別好聽,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有專門的人給配音,怪不得聽著好多角色的聲音是一樣的,他們是TVB配音組,我所熟悉的是杜燕歌這批人,他配音的主要作品有

古天樂:1995版《神鵰俠侶》楊過、《圓月彎刀》丁鵬、《乾隆大帝》弘歷、《大刺客之煙花殺手》煙花/宇文軒、 《廉政追緝令》方卓文、《烈火雄心》劉海柏、《寵物情緣》戴展碩

羅嘉良:《創世紀》葉榮添、這個葉榮添配的特好,我看過粵語版,沒有國語版的有氣勢《天地男兒》徐家立、《流金歲月》丁善本、《衛斯理》衛斯理、《七姐妹》椰子糖、《當狗愛上貓》MC、《孽吻》張文

你既然問這樣的問題,那麼上面的港劇一定有你看過的,是不是?

90年代到21世紀初,都是台灣人配音的多,現在香港應該有一群職業配音的人群,他們可能來自大陸內地,也可能來自台灣。

我只知道早期的香港電影基本都是台灣人配的,准確的說應該是台灣外省人,經常能聽到各地方言!最喜歡了,輕松又好笑!

不對吧,應該沒換過人,我記得從二十多年前我很小的時候港劇就是這幾個配音,到今天還是,沒換過。

80年代的經典港劇、日本電視連續劇,很多都是廣東話劇團的演員配音的,比如:簡肇強、姚錫娟等,聲音非常好聽,還有上海灘裡面許文強、丁力、馮敬堯的配音,很多電視劇都出現過

『貳』 為什麼TVB港劇國語版的國語配音和中文字幕不一致

粵語中的語序跟國語是不一樣的,舉最簡單的例子,粵語中說「我走先」,其實就是國語的「我先走」,通常TVB打字幕的他的母語是粵語,字幕首先是供香港觀眾看的,所以他寫的字幕有時語序上還是按照粵語的語序,但幫TVB配音的基本上母語都不是粵語,他配的時候會根據演員的嘴型說話的快慢更改台詞,只要意思不變就行了。

『叄』 為什麼TVB那些配音的人聲音都差不多啊

因為他們一般都說粵語,當然的配音了,大陸也有很多不是自己配音,都是找專業的配音演員,因為他們的聲音很有磁性,很好聽,想知道是誰配的音,打上電視劇的名字,到網路一查就知到了

『肆』 為什麼TVB國語配音聽起來都挺好聽,和正常的普通話聽著不一樣呢

tvb國語配音人員差不多都是從大陸過去的相關人員,他們一般都是在不斷實踐中反復磨練出來的,都很有經驗的。
相關人員的介紹:你可以參考參考!

生1號:杜燕歌。

音色成熟指數:10 配音技巧/角色變換能力:10
綜合評定:10
適合角色:男子[青年/中年](老年[很少])
固定partner:羅嘉良[天地男兒等] 古天樂[神鵰俠侶等][以上配音只是相對而言,不是絕對,下同]
加入TVB配音組時間:80年代末,90年代初 現役[以上只是推測大體時間,下同]

籍貫,北京
對這樣一位TVB配音組大哥級人物,再用多麼溢美的詞句也不過分,有興趣可以看看本版內我以前寫的對他的專評。

杜燕歌的聲音很有磁性和張力,且略帶鼻音,最適合配機智風趣甚至帶點油腔滑調,會哄女生的男孩類型。由於古天樂和羅嘉良,江華常會出演這類男生,所以老杜便常固定擔任此兩人的角色。至今我一想起古天樂或是羅嘉良,回響在我耳邊的一定是劇集中他的聲音。而真正古仔和撈家的聲音,我還至今未明。我非常喜歡他的聲音,總覺得他的聲音最能吸引女孩。可以完全不說一個「愛」字,但在風趣幽默中總能體現對女孩的關愛,把女生逗得在傷心絕望之時還是對他死心踏地。而真正大膽表白的時候,也總能讓人凝神傾聽,讓人觸摸到那玩世不恭外表下一顆真摯火熱的心。
代表作:程峰[魏駿傑](《陀槍師姐》)、方世玉[魏駿傑](《方世玉與乾隆皇》)、李白[魏駿傑](《醉打金枝》)、周文賓[魏駿傑](《金裝四大才子》)、鄭宏彬[魏駿傑](《廉政行動組》)、龍少爺[魏駿傑](《掃黃先鋒》)、何家成[魏駿傑](《親恩情未了》)、馬中寶[溫兆倫](《第三類法庭》)、喬立[溫兆倫](《火玫瑰》)、朱承開[溫兆倫](《900重案追凶》)、白世芬[溫兆倫](《少林風雲》)、楊過[古天樂](《神鵰俠侶》)、丁鵬[古天樂](《圓月彎刀》)、劉海柏[古天樂](《烈火雄心》)、包文龍[鄭伊健](《笑看風雲》)、姚樂天[鄭伊健](《雙面伊人》)、展昭[黃日華](《新包青天》)、甘樹生[黃日華](《天地豪情》)、葉榮添[羅嘉良](《創世紀》)、徐家立[羅嘉良](《天地男兒》)、曾兆昌[林保怡](《男人四十一頭家》)、國柱[林保怡](《妙手人心》)、方德[江華](《苗翠花》)、夏雪宜[江華](《碧血劍》)、章浩輝[王喜](《緝私群英》)、陳富貴[王喜](《保護證人組》)、令狐沖[呂頌賢](《笑傲江湖》)、家聰[呂頌賢](《離島特警》)、林俊輝[郭富城](《烈火狂奔》)、虛竹[樊少皇](《天龍八部》)、李是民[莫少聰](《新父子時代》)、方世玉[錢嘉樂](電影版)、蘇乞兒[甄子丹](《黃飛鴻與蘇乞兒》)、祝大保[黎明](《老師,早上好》)、順治[張國強](《鹿鼎記》)、張日飛[海駿傑](《刑Ⅲ-無敵先鋒》)、張翠山[劉松仁](《倚天屠龍記》)、陳友諒[陳榮峻](《倚天屠龍記》)、袁敏達[郭耀明](《夢想成真》)、龍賜新[馬德鍾](《美味情緣》)、高允港(《婚姻物語》)、宮本(《南拳北腿》)、周少聰(《一號法庭》)、卓朗生(《現代鍾無鹽》)、廣亮(《濟公》)、吳六奇(《鹿鼎記》)、吳應熊(《鹿鼎記》)、餘子峰(《水餃皇後》)、清華(《真情》)、王保保(《倚天屠龍記》)、阿傑(《廟街.媽.兄弟》)

生2號:張藝。

音色成熟/陽光指數: 10 配音技巧/角色變換能力:9
綜合評定:9.5
適合角色:男子[青年/中年]
固定partner:吳啟華[妙手仁心等] 陳錦鴻[後期][創世紀等] 張家輝[金裝四大才子等]
加入TVB配音組時間:1997 現役

張藝的聲音可塑性極強。在低的時候顯得很有理性。可以擔任諸類有智慧的男主角。在高的時候顯得激情澎湃,活力四射,可以擔任英雄類的人物。由於戲路寬廣,他的事業如日中天。無線部部大戲都能上。理性男人的代表是《刑事偵緝檔案》的江子山。看著陳錦鴻俊朗的外表,聽著那充滿理性和磁性的聲音分析破案,絕對是妙不可言。當看到如此理性的江子山督察苦心經營著與阿MAN的的感情,卻一次次地被唐心的熱情和活潑打動,漸漸愛上唐心,在矛盾中徘徊時,我等本與其毫不相關的人也在電視機前捏緊拳頭,為自己喜歡的女主角加油。甚至在睡覺時還欲罷不能,入睡之前必想上幾個經典的暗戀鏡頭,才能輾轉入眠。熱血男兒的代表,《烈火雄心》駱天佑首當其沖。天佑的性格時而沉穩剛健,時而血氣方剛沖動好事,張藝的聲音也隨之忽低忽高,忽溫柔理性忽激情昂揚。完美地和天佑的性格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天佑握緊拳頭說我印象頗深的「消防員,說得出,做得到」時,竟使得我這本來追求寧靜以致遠的一介書生熱血沸騰,恨不能馬上跟隨他們出生入死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消防事業。近期由他配音的還有《謎情家族》中郭晉安飾演的角色,叫什麼已經忘了,也是一個思維縝密的偵探型人物,也有即將推出的《追魂交易》中的網路犯罪天才(王喜飾)。但我個人認為由王喜飾演的玩世不恭天才由杜燕歌配音更合適。張藝的聲音似乎已成了王喜的銀屏之聲。就連王喜那屈指可數的古裝角色也由其擔正。〈〈鄭板橋〉中,張藝將他的配音才藝發揮得淋漓盡致。年少時幾多輕狂,中年落魄仍堅忍不拔。特別是在小飯店那場戲,乞丐似的鄭板橋被幾名勢利書生侮辱,他憤然書下一紙小詩以明志,激昂的音樂,伴以張藝在憤慨時雄渾,悲愴的畫外音,我感動得哭了。因為我覺得當時我看到的不是王喜,聽到的不是張藝,而是真真正正的,歷經人生滄桑,卻「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鄭燮!!!我想,當時的王喜和張藝,都是真正的體驗到了鄭板橋出淤泥而不染的竹風竹節,才能到音與畫的完美融合。進而使觀者也能達到忘我的境界。

代表作:程至美[吳啟華](《妙手仁心》)、張無忌[吳啟華](《倚天屠龍記》)、??[吳啟華](《大澳的天空》)、成達沖[吳啟華](《冤家宜結不宜解》)、馬友[吳啟華](《美味情緣》)、程家雄[陳錦鴻](《天地豪情》)、許文彪[陳錦鴻](《創世紀》)、曾國藩[張國強](《狀王宋世傑》)、王文迪[梁漢文](《廟街.媽.兄弟》)、??[江華](《無業樓民》)、唐伯虎[張家輝](《金裝四大才子》)、寶家成[呂方](《夢想成真》)、駱天佑[王喜](《烈火雄心》)、鐵羅漢(《碧血劍》)、。

生3號:陳元。

他聲音雄渾,低沉,普通話很標准了,但咬字比較重。最適合配那種有點心機的角色。烈火雄心中〈駱小峰〉就是典例。同張藝一樣,陳元也能深刻地詮釋人物的靈魂。
代表作:岳不群[王偉](《笑傲江湖》)、吳三桂[王偉](《鹿鼎記》)、喬永發[王偉](《火玫瑰》)、海瑞[王偉](《十三密殺令》)、康有為[王偉](《南拳北腿》)、李載善[李隆基](《濟公》)、吉祥[李隆基](《醉打金枝》)、葉永昌[李子雄](《天地男兒》)、駱曉峰[李子雄](《烈火雄心》)、潘仲[朱江](《笑看風雲》)、蔣文山[曾江](《大家族》)、楊何益[劉江](《廟街.媽.兄弟》)、楊仲德[鄭少秋](《男人四十一頭家》)、高仁[成奎安](《900重案追凶》)、高振豪[羅樂林](《忘情闊少爺》)、標炳(《真情》)、韋一笑(《倚天屠龍記》)、程有為(《婚姻物語》)、武三通(《神鵰俠侶》)、尼摩星(《神鵰俠侶》)、苗卓風(《南拳北腿》)、丁進(《笑看風雲》)、甘鈺章(《烈火狂奔》)、澄觀(《鹿鼎記》)、沖虛道長(《笑傲江湖》)、謝小鋒(《圓月彎刀》)、葉孝勤(《創世紀》)、成昆(《倚天屠龍記》)、寶安(《夢想成真》)、劉鎮煌(《烈火雄心》)、司徒撥父(《烈火雄心》)

生4號:黎泓和。

音色成熟/陽光指數: 9 配音技巧/角色變換能力:10
綜合評定:9.5
適合角色:男子[青年/中年/老年]
固定partner:陶大宇[刑偵等] 陳豪[妙手仁心2等]
加入TVB配音組時間:1993 現役

嗨,一提起這人,我就會想起〈烈火雄心〉中那可愛的吳大興。沒讀過多少書,但為人耿直,一句「當兄弟的,有今生,沒來世,兩肋插刀」讓多少缺乏友誼的人羨慕!這樣的人,一定得有黎鴻和的聲音,中氣十足,清澈高亢。聽到這樣熱情洋溢的聲音,做朋友的也會被感染得快樂起來呢!黎不僅善於配這種大咧角色,將聲線壓一點下來,也可以配像江子山,陳富貴那樣的智能型人才。比起前面的人,黎泓和的聲線變化能力(不得不提一下阿旺,就像李奇一樣經典)堪稱tvb並列第一人(另一個是黃河],也許當年tvb選擇黎就是看到他能力全面性,而且黎的運氣也不錯,剛到tvb就可以為陶大宇獻聲,這樣他就成了一個既能配配角又能配主角的多面手,而且從年齡上看,從18歲的少年到80歲的老人他都能應付自如,不過在大多數tvb米的心目中黎的支持率並不高,關鍵也許就是他配的*角太多,不過從一個純配音員的角度看黎的確值得打高分,而且從聲音看他和張藝兩人配對更好一些,就像當年的黃河與杜燕歌一樣,總給人以經典的感覺。

代表作:包贊[許紹雄](《笑看風雲》)、田雅雄[許紹雄](《有肥人終成眷屬》)、馬俊傑[許紹雄](《男人四十一頭家》)、黃麒英[樊少皇](《南拳北腿》)、洪星[樊少皇](《狀王宋世傑》)、張大勇[陶大宇](《刑事偵緝檔案》)、江承宇[陶大宇](《一號法庭》)、李英傑[張國強](《第三類法庭》)、楊文禮[張國強](《新父子時代》)、游樂生[吳毅將](《廉政行動組》)、江智勇[吳毅將](《真假功夫》)、丁長安[溫兆倫](《天降奇緣》)、馬成[劉江](《笑看風雲》)、程方中[鄭伊健](《婚姻物語》)、何家樂[陳錦鴻](《有肥人終成眷屬》)、陳飛行[張兆輝](《天地男兒》)、康迪文[林家棟](《忘情闊少爺》)、主角[錢小豪](《十三密殺令》)、葉榮亨[吳奇隆](《創世紀》)、大龍[劉松仁](《無業樓民》)、祝枝山[歐陽震華](《金裝四大才子》)、王安順[郭晉安](《離島特警》)、吳大興[錢嘉樂](《烈火雄心》)、左子穆(《天龍八部》)、鳩摩智(《天龍八部》)、全冠清(《天龍八部》)、楊東成(《天降財神》)、趙志敬(《神鵰俠侶》)、忽必烈(《神鵰俠侶》)、郭破虜(《神鵰俠侶》)、丁明輝(《笑看風雲》)、毛永良(《900重案追凶》)、陳健文(《緝私群英》)、胡大漢(《濟公》)、二郎神(《濟公》)、劉一舟(《鹿鼎記》)、風際中(《鹿鼎記》)、田伯光(《笑傲江湖》)、楊蓮亭(《笑傲江湖》)、百曉生(《圓月彎刀》)、殷野王(《倚天屠龍記》)、大春(《廟街.媽.兄弟》)

生5號:盧琨。

音色成熟/陽光指數:9 配音技巧/角色變換能力:9
綜合評定:9
適合角色:男子[青年/中年]
固定partner:林峰[尋秦記/再生緣/血薦軒轅] 林家棟[林世榮/2000碧血劍]
加入TVB配音組時間:1993 現役

盧琨應該成為現今tvb配音組中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小生,早期盧琨給我的印象是一個誠實穩重的大好青年的形象,的確早期盧配的也都是這類角色,比較經典的是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刑偵中的梁榮忠,在一些家族戲中配一些主角的弟弟[笑看風雲/天地男兒/創世紀],可是再好的男兒也會改的,98年鹿鼎記中盧琨作了他的第一次轉型,韋小寶,盧琨不經成功處理了這個角色,與其他七個女配音員的配合也相得益彰,進入2000後隨著葉清的離開,盧琨的負擔更重了,作為林峰的配音得到大家的認可後,可能還要兼一些其他小生,這要看領辦如何安排了,我向盧琨的成功應得益於自己特殊的聲線和不懈的努力,他的普通話和張藝不分上下,相信在未來盧琨還有很大的發展聲音不像黎鴻和那麼高亢清亮,略帶沙啞,但絕對的厚實,最適合忠厚型小生。〈醉打金枝〉中有點愣愣的李白,〈封神榜〉(大陸名〈愛子情深〉)中同樣有點愣愣的二郎神,〈烈火雄心〉中仍然有點愣愣的,永遠甘居人後的司徒拔都是他的傑作。中國配音網上的資料顯示,〈保護證人組〉中的關彥博也是他的角色。但我印象中關的聲音比李白,二郎神和司徒拔都清亮得多。不知是我記錯了還是他聲線寬

代表作:葉承康[古天樂](《天地男兒》)、華青浩[古天樂](《婚姻物語》)、包文虎[古巨基](《笑看風雲》)、成國棟[古巨基](《皇家反千組》)、關彥博[魏駿傑](《保護證人組》)、李志強[魏駿傑](《忘情闊少爺》)、林平之[何寶生](《笑傲江湖》)、李士元[何寶生](《濟公》)、文徵明[林家棟](《金裝四大才子》)、袁承志[林家棟](《碧血劍》)、楊帶寶[李克勤](《廟街.媽.兄弟》)、楊西就[郭晉安](《天降財神》)、李忠義[梁榮忠](《刑事偵緝檔案》)、慕容復[張國強](《天龍八部》)、韋小寶[陳小春](《鹿鼎記》)、楊仲才[陳山蔥](《男人四十一頭家》)、卓尚武(《天地豪情》)、朱鐵男(《寵物情緣》)、武敦儒(《神鵰俠侶》)、雷老虎(《苗翠花》)、王迪奇(《天降奇緣》)、添安(《真情》)、清月(《妙手仁心》)、熊鐵(《掃黃先鋒》)、葉榮澤(《創世紀》)、宋青書(《倚天屠龍記》)、小狗(《離島特警》)、余永生(《夢想成真》)、司徒拔(《烈火雄心》)、江上游(《美味情緣》)

生6號:葉清。

音色陽光指數: 10 配音技巧/角色變換能力:9
綜合評定:9.5
適合角色:男子[青年/中年]
固定partner:陳浩民[早期][天龍八部/人龍傳說等] 馬俊偉[早期][妙手仁心/鹿鼎記]
加入TVB配音組時間:1995 離開時間:2000

哎,這位小夥子是不得不談了。他最擅長的就是MM們喜歡的清爽男孩。陳浩民,魯文傑等常飾演這類角色的人就總用他的聲音。感覺他的聲音粗粗的,顯得很敦厚,略帶一點點鼻音,發音時很港味,一聽就是香港現代摩登男孩的標准聲音。配鄰家男孩角色他應該是游刃有餘,本色發揮就可以了,但在《烈火雄心》中,他還同時為海柏的傻弟弟海寶配音。完成得也很不錯呢!

代表作:甘量宏[張家輝](《天地豪情》)、陸小鳳[張家輝](《決戰紫禁之巔》)、安全[海俊傑](《離島特警》)、馬志強[郭晉安](《創世紀》)、羅子建[張智霖](《天地男兒》)、段譽[陳浩民](《天龍八部》)、濟公[梁榮忠](《濟公》)、康熙[馬浚偉](《鹿鼎記》)、宋世傑[張達明](《狀王宋世傑》)、虛竹[林文龍](電影版《天龍八部》)、曾家喬[魯文傑](《鑒證實錄》)、李想[呂頌賢](《夢想成真》)、王駿發[馬德鍾](《烈火雄心》)、白世鏡(《天龍八部》)、周勇(《保護證人組》)、向海(《真情》)、常健康(《反黑先鋒》)、劉海寶(《烈火雄心》)、rocky(《寵物情緣》)、沙僧(《大話西遊》)、六猴兒(《笑傲江湖》)

生7號:張濟平。

音色成熟指數:9 配音技巧/角色變換能力:10
綜合評定:9.5
適合角色:男子[青年/中年/老年]
固定partner:郭峰[創世紀等] 林保怡[鑒證實錄等]
加入TVB配音組時間:80年代初 現役

這位應該是香港配音界的元老了。配了無數部叫好又叫座的老片。不過TVB劇集呢,我熟悉的只有〈鑒證實錄〉曾家原。是挺不錯的。這種有情有義又風趣的角色,找杜燕歌應該同樣能行。
代表作:黃天[鄭少秋](《笑看風雲》)、徐家邦[鄭少秋](《天地男兒》)、丁長勝[姜大衛](《天降奇緣》)、郭靖[白彪](《神鵰俠侶》)、蔣進[萬梓良](《大家族》)、吳國生[黃日華](《新父子時代》)、耶律洪基[王偉](《天龍八部》)、霍景良[郭峰](《創世紀》)、楊逍[張兆輝](《倚天屠龍記》)、曾家原[林保怡](《鑒證實錄》)、蘇星河(《天龍八部》)、馬大元(《天龍八部》)、包不同(《天龍八部》)、徐江(《緝私群英》)、成大志(《天龍八部》)、歡場殺手(《皇家反千組》)、林志豪(《皇家反千組》)、連長發(《婚姻物語》)、李世宏(《900重案追凶》)、敖爾多(《苗翠花》)、陸阿采(《南拳北腿》)、嚴巴山(《南拳北腿》)、伏虎(《濟公》)、朱永祥(《水餃皇後》)、左冷禪(《笑傲江湖》)、郭子儀(《醉打金枝》)、何大為(《第三類法庭》)、潤才(《真情》)、任天行(《圓月彎刀》)、蕭遠山(《天龍八部》)、古威虎(《離島特警》)、林大偉(《夢想成真》)

生8號:劉印生

音色成熟指數: 9 配音技巧/角色變換能力:9.5
綜合評定:9
適合角色:男子[中年/老年]
固定partner:歐陽震華[一號皇庭] 秦沛[創世紀等]
加入TVB配音組時間:80年代中期 現役

北京人,作為tvb老一代的配音員,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大時代中的方展博和平時那個憨態可掬的歐陽震華了,他的爽朗的笑聲總會令人感到生活多麼美好,其實細想一下劉的戲路還挺寬的,大老闆,西毒那樣的武林敗類都能勝任,誰叫tvb總是人手不夠呢?未來看好。

其他一些角色
財神[歐陽震華](《天降財神》)、江一菊[歐陽震華](《皇家反千組》)、余在春[歐陽震華](《一號法庭》)、葉天華[歐陽震華](《緝私群英》)、陳小生[歐陽震華](《陀槍師姐》)、郭曖[歐陽震華](《醉打金枝》)、蔣楚帆[歐陽震華](《掃黃先鋒》)、
丁有康[溫兆倫](《義不容情》)、高天俊[溫兆倫](《今生無悔》)、卓蘭[溫兆倫](《零點出擊》)、苗顯[劉江](《苗翠花》)、戴樹標[劉江](《天地男兒》)、康親王[劉江](《鹿鼎記》)、
方展伯[劉青雲](《大時代》)、莊家俊[甄子丹{我最喜歡的男演員~~~}](《命運迷宮》)、葉孝禮[秦沛](《創世紀》)、何家邦[鄭則仕](《有肥人終成眷屬》)、蔣文傑[朱江](《大家族》)、包拯[狄龍](《新包青天》)、任我行[羅樂林](《笑傲江湖》)、
段正淳(《天龍八部》)、烏老大(《天龍八部》)、歐陽峰(《神鵰俠侶》)、金輪法王(《神鵰俠侶》)、梁啟超(《南拳北腿》)、余有興(《900重案追凶》)、蔡兆榮(《笑看風雲》)、季威(《濟公》)、施琅(《鹿鼎記》)、不戒和尚(《笑傲江湖》)、童千斤(《方世玉與乾隆皇》)、白眉鷹王(《倚天屠龍記》)、范遙(《倚天屠龍記》)

『伍』 為什麼TVB普通話配音要比大陸的好聽

很簡單,TVB是找真正有本事的來配音,配音需要真正標準的普通話或者國語。
而大陸的則是要靠關系的,配出來的都是北京普通話。
兩個字 腐+敗

『陸』 為什麼香港的電視劇,雖然說得是普通話,但是和內地電視劇的聲音還是不一樣。

首先要說本人也有這種感覺。而且常看港劇的人也都會覺得裡面即使是國語發音,也很符合每個角色的特點,一般不是很做作,尤其在武俠劇中感覺尤為強烈,一般內地劇「哈…哈…」的聲音相信你也不是很喜歡。呵呵
以前曾經看過報道,在83版射鵰那些年的作品中,我們看的國語版都是在TVB工作的專業配音配出來的,其實跟現在聽起來也有差別。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以前很多港劇在內地播出的時候,是內地電視台從台灣那邊引進的,多數港劇先由台灣的配音演員配完,我們有時候直接用,所以很多亞視的港劇就更明顯,老是能聽到同樣感覺的配音,而且很好聽,比如國際刑警,再見艷陽天等等。其實更早期的tvb的劇集也有這樣的經台灣再回到大陸,所以我們更習慣這樣的配音感覺。現在一般都是有專業的在tvb工作的配音進行完成工作。
舉個例子,你經常能聽到的以前的韓劇,比如大長今啊,一聽就會知道是台灣給配音的,比如"我和你",他們會配成「我han你」,就像還珠第一部里的五阿哥一樣。
總之,和內地的大部分配音聽起來會有很大區別。也成為一種習慣。
我是逐一回答的,希望可以小小的幫助到你。

『柒』 為什麼tvb的國語配音聽起來那麼奇怪

可能是因為早期的tvb配音團隊都是台灣人吧,比如早期的香港電影、tvb電視劇,台灣配音的口音會相對重一些,尤其電影,配音會誇張一點來凸顯角色。後來內地的配音演員加入,為了配合角色說話的語氣會有一些語言上的處理,其實不少配音演員是北方人,比如tvb的金牌配音杜燕歌就是北京人,為了配音他們必須改掉自己原本的口音。tvb的配音大多鼻音比較重,而港式粵語懶音又特別重,和普通話的發音不太一樣,配音演員為了貼合才會故意這樣的,那些配音員平時說話不會這樣的。

『捌』 為什麼TVB的配音這么好啊大陸電視劇的配音卻如此垃圾!

1.TVB工作很認真,你聽到的聲音都是從幾十次錄音中精益求精,千挑萬選的最優秀的一次。
2.配音演員都經過TVB專業的訓練,每個人配音的時候都把自己融入劇情,懷著劇中人當時的情緒來演繹出來。
3.香港是個廉潔的地方,門路不多,TVB的員工都經過嚴格選拔,層層面試。能通過的都是有天賦或者有功底的人。
4.我猜你是南方人,大陸的配音都是以北方口音作為標准,你不習慣。
5.他們的錄音設備好,技術員專業,製作水平高,效果也就好。
6.張紀中的電視劇,你少看為妙。
7.大陸最早的影視演員是有戲曲演員轉行而來的,戲曲表演都是用很誇張誇張的表情和聲音,聽起來很不自然,這個傳統到現在還有後遺症。

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了。

『玖』 為什麼在現在香港或內地的粵語配音會覺得很別扭

為什麼現在香港或者內地的粵語配音感覺很別扭?

1.因為香港非常重視語言承載的價值觀,與其說是祖字,不如說是失去祖田。你讓他們改普通話,跟讓北方人改姓差不多,很勉強。香港被殖民了150年。漢語和英語是官方語言。結果如何?還是說粵語。2.任何人都願意向強勢文化學習,因為人類有追求進步的基本慾望。長期以來,廣東人認為外省都是比較落後的地方,而港澳的華僑大多說粵語,所以廣東人自然不願意學習落後地方的語言。這里有一種地方優越感和地方自滿。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現象是,以粵語為榮、不失祖輩遺言的廣東人,在學習英語時沒有「勉強」,反而熱情高漲。香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甚至大部分香港人的名字都是一半英文一半中文。他們為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自豪。成龍不叫成龍,劉德華不叫劉德華。但是,香港人的英語口音很重。所謂的港式英語,經常被西方人詬病。說話時總是夾兩個「Jesica,給我一張紙,我要記個筆記」之類的英文單詞,常常讓大陸人覺得不舒服,以為是故意裝的。其實他們被殖民了150年,這個習慣應該可以理解。3.很多老廣認為粵語是地道的漢語,而普通話是胡華,不夠地道。其實這個理由很牽強,有點自欺欺人,但是很多老廣都深信不疑。按照這個邏輯,老廣應該拒絕寫簡體中文,因為只有繁體才是正宗的漢字。港澳台和海外華人都寫繁體字,老廣不寫繁體字。相反,他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話,比如「李是我女朋友」(這是我女朋友)。讓中央到處貼標語宣傳「用規范漢字,做文明人」。很多粵語的字都伴隨著口頭字和口語系統。事實上,普通話、江浙方言、閩南語甚至日語、韓語都保留著不亞於粵語的古漢語元素,但說粵語是漢語的根,未免牽強。說粵語還是普通話,哪個更純正,就像雙胞胎之間爭論誰的物種不純,但還是罵自己。4.粵語有很多獨特的俚語表達,歇後語,甚至成語,都是普通話表達不出來的。很多人普通話說得不流利,或者覺得自己普通話不夠好,不想出醜。其實據我觀察,大部分老廣的普通話都挺好的,說話特別好聽,比其他方言區的人好多了,說話時溫柔有禮,甚至比普通話區的人印象更深刻,流利度和語速都達標。相聲里被醜化過的粵語普通話,已經很少聽到了。在廣州普通話說不好的基本都是沒文化或者生活封閉的人。

『拾』 為什麼tvb劇的字幕和配音不一樣

粵語版和國語版的字幕是一樣的,但是國語配音演員會把一些比較有香港語言特色的句子換一種說法,怕不懂粵語的觀眾不理解。有些會換一種說法便於理解,有的會乾脆說成另一句話。最近報紙上也說,內地以後會引進粵語原聲的電影,就是因為很多香港電影被國語配音之後失去了港式原汁原味的語境,有些被配得莫名其妙。估計電視劇也面臨這個問題。所以常常會看到字幕寫的和國語配音說出來的不一樣。當然也有字幕和粵語原版都不一樣的情況。

熱點內容
為什麼晚上鼻炎發炎會更嚴重 發布:2025-07-08 06:42:42 瀏覽:908
evo軟體里全景為什麼那麼小 發布:2025-07-08 06:22:21 瀏覽:762
淘寶為什麼不能授權了拼拼有禮 發布:2025-07-08 06:14:34 瀏覽:183
為什麼有些雲南白葯牙膏會比官方的賣得便宜 發布:2025-07-08 05:42:42 瀏覽:326
為什麼手機突然間充不進去了 發布:2025-07-08 05:38:40 瀏覽:356
郵政寄東西為什麼要一件一件打開 發布:2025-07-08 05:36:29 瀏覽:266
為什麼華為手機拍照黑屏了 發布:2025-07-08 05:34:56 瀏覽:824
手機為什麼是順風耳 發布:2025-07-08 05:25:10 瀏覽:837
為什麼c語言找不到ios 發布:2025-07-08 05:24:26 瀏覽:690
為什麼彩虹顏色很淺 發布:2025-07-08 05:11:46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