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豬肉為什麼便宜
① 豬肉價格突然反彈,價格為何高居不下
豬肉價格突然反彈,價格高居不下,首先前段時間的非洲豬瘟造成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急劇下降,養殖成本高。其次上半年貨幣政策寬松,央行在一月份連續兩次降准,釋放出1.5萬億的流動資金,導致大量流動性流向資本市場和農產品市場, 所以價格高居不下。
② 玉米漲到1.5元,雞蛋6.8元,豬肉漲到30,到底是何原因
美元超發導致的,大家都知道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可以全世界買東西,美國印錢,結果全世界買單,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跟大家聊聊不對的請指出,勿噴。
原因就是超發貨幣,通俗來講就是中國印錢,物價上漲。
美元超發貨幣,中國也在印鈔票,實際上全世界國家都在印鈔票,為什麼會這樣?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工廠,我們為全世界提供廉價商品,其背後目的是為了發展經濟,實際上是為了中國大部分人們脫貧,我國有14億人口,大多數是農民,農民種幾畝地是脫不了貧的,中國開始工業化,農民可以打工賺錢,只要省吃儉用,勤勞肯干,就可以慢慢過上富裕的生活。
作為世界工廠就必須保持貨幣利率的穩定,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直接影響我們國家,比如1美元買7個雞蛋,1人民幣買一個雞蛋,美國超發貨幣,中國不超發貨幣,1美元的購買力就會下降,在中國只能買5個雞蛋,人民幣就會升值匯率就會變成1美元換5元人民幣,美國人只要拿著剛印的錢就可以買走我們的東西,關鍵這個發行權沒有節制,等於掠奪我們的財富,所以我們也必須印錢,物價高了,大家錢都貶值了,買等值的商品必須付出更多的美元,有人說這樣很好,等於大家的錢值錢了,其實這個問題對於中國來說沒有選擇權,因為中國有大量的出口代工型企業,這些企業大部分客戶都是國外客戶,人民幣升值,最直接得影響就是他們,他們出口的商品貴了,但是原材料也貴了,我們必須保證平衡,不吃虧還不能傷害本國企業,如果貴到一定程度,工廠就會搬到印度去,目前已經有很多外資工廠搬走了,我們如果不賣給外國人東西,很多人就會失業,這些人絕不在少數,中國為了保持出口穩定,美國印錢,中國就必須跟著印錢,一直保持穩定對等的利率。
有人說了,以前美國也印錢,中國物價也沒漲啊,這是因為,我國是外匯管理局管理外匯,也就是說A賺了一萬美元,美元是不直接給A的,外匯管理局會給7萬人民幣跟A結算,這7萬人民幣實際上就是根據A的一萬美元來印的,以前中國有個蓄水池,就是房地產,貨幣經過國家引導進入了地產,換成了房子,這就是為什麼房價會一直上漲,因為每次美國印錢,中國也跟著印錢,中國印的錢都進入了房地產,所以我們沒感覺到物價上漲,這次不同了,國家打壓房地產,錢不再進入房地產了,股市老百姓又不相信,所以很多錢進入了流通,我們的直接感受就是物價上漲,近期拜登又在喊1.9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中國如果找不到新蓄水池,那麼物價還會上漲。
2021年怎麼保值手中的錢?
1.股市會漲,但是不建議大家進入,如果不懂,只是看到別人買就跟著買,最後只能當韭菜,被資本收割。
2.買黃金,美元超發,人民幣超發,黃金必定上漲,適當買點黃金是不錯的選擇。
3.房地產,這個不確定,本來房地產是最具有保值的商品,但是中國地產基本是政策,國家不允許房地產上漲,地產就漲不了,反而會下跌,不過我認為一些核心區域的地產還會漲。
問的好,但是問錯了人,應該問專家,我們萬能的專家都可以解釋,農村不適合養家禽,家畜,原因是污染環境,不利於傳染病防控,幾億農民一家養一頭豬就就幾億頭,肉價怎麼也不漲,現在不讓養,也不願養了,價高了,又沒人說話了,農民不種地了,糧少了,價又高了,小麥也開始被飼料企業搶購了,請問大家糧食都漲了,肉不漲可能嗎?
過去的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的太平盛世見不到了,都是專家的功勞,自古民以食為天,雞鴨成群牛羊滿圈的農村面貌看不到了!
貨幣貶值,錢不值錢了,物價一路上漲,打工的、創業的,收入不穩定,甚至部分人可能收入還在下降,但是退休人員及體制內人員收入穩中有增,退休人員漲一點點工資,物價就飛漲一大截。
前幾天,老公說,肉又漲價了、油又漲價了,估計到過年的時候,還會漲,肉貴了,就少吃點吧,還有利於身體 健康 。
都是因為豬肉壟斷造成的連鎖反應,還有救是錢不值錢了。
玉米還可以再漲點,豬肉也正常,漲了我們大家都少吃一點。3、5年前我腌制臘肉100多斤,去年今年我一斤都沒有腌,過去煉油都是30多斤,今年吃1斤煉1斤,少吃一點。
關注民生,探討物價。隨著春節來臨,市場蔬菜價上漲,需求量增大實屬正常。豬肉連續二年升升降降,價格居高不下。玉米售價年同期在每市斤一元左右,而現售價在一元伍角以上,創 歷史 新高。玉米漲價對農民來說是件好事,對養殖戶來說是提高了成本,對消費者來說增加了負擔。今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存在,人們都停留在低收入的狀態。導置漲價的主要原因,國家控制和減少了進口,從而形成供求增大,也與奸商乘機炒作有很大關系。
資本家不想讓你吃便宜的
記得一九八四年,玉米一毛五一斤,雞蛋供銷社收一塊零六分,人月工資五十塊錢左右,現在工資大約漲到了原來的一百倍了,按這比例算,玉米應該十五塊錢一斤,雞蛋應該一百零六一斤。考慮生產力提高了,我想,農村農民生活比以前好過多了,但和城裡人比還有很大差距,適當的提高玉米和雞蛋價格,也能適當的提高些農民收入,減小城鄉差別!
這些都是美國印鈔的結果,目前疫情期間全世界的出口商品都是中國生產的,中國出口商在賺回美元後是不能直接在國內使用的,央行會給出口商等量的人民幣,這些人民幣在分配給原材料商,工人等,再有就是國家加大了金融市場開放的力度,大量國外資本都到國內避險,都要換成人民幣,最後就是錢多物少,價格上漲。國家也同時在發展證券市場,把多餘的熱錢引入到市場中,用於企業融資,避免對物價造成沖擊。所以國內群主要想跑贏通貨膨脹只能買股票基金,來避免人民幣購買了下降。
③ 為什麼物價越控越漲,豬肉都20元一斤了
一個國家的經濟不是政府說的算的,現在物價上升是由於太多太多的原因了,前一輪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貶值帶來大件商品價格攀升(石油),還有金融危機以後各國的需求都下降,中國的對外出口隨和美元貶值和需求下降而遭受重大危機,看廣東東莞大片三來一補的廠做不下去就是了,寬松貨幣政策和投資環境惡化一個會增加貨幣總供給,一個會把貨幣從生產行業逼到房地產,大宗商品任何可以進行投機的行業,這樣勢必會拉高物價,而美元貶值帶來的是輸入性的通脹,石油價格高,運輸陳本就高,物價也必然上升,還有就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只要存在,熱錢就會湧入,熱錢來了肯定是炒房子,搞投機,那樣物價想降很難,國家現在的貨幣政策連貨幣增量都沒有壓制住,談何說控制物價呢
我是不想把問題扯到政治上,cpi上漲裡面難道沒有油價的因素嗎?而且你知道央行控制貨幣,之前4萬億的政策難道對物價一定影響都沒有,如果你看看現在央行的數據就知道,央行連貨幣的增發量都沒有控制住,你講美國國債那裡是講錯了,購買美國國債是中國沒辦法的方法,中國沒有為了買美國國債而發行貨幣,而是外資和熱錢流入導致中行的外資占款上升,發行人民幣給外商,而換來的美元如果不買美國國債,難道堆在央行的國庫裡面,而美債下跌人民幣下跌更是錯誤的,這中間沒有任何的必然關系,美元貶值,對應的就是人民幣升值,但是為什麼人民幣會對內貶值對外升值呢,因為對外升值是美元貶值造成的,而美元貶值,就會讓中國大量的三來一補的廠倒閉,這些人沒有錢賺了還會把錢放在製造業嗎,當然是去炒房子,炒大宗商品(大蒜這些農產品就是這樣炒上去的),你知道貨幣發行會造成通脹,那個只是總量,但是貨幣跑到什麼地方了才是真正影響通脹的,如果貨幣都跑去開工廠了,cpi要升都很難,但是貨幣跑去炒房子,炒大宗商品,cpi會不高嗎,
④ 現在豬肉價格為什麼會上漲呢
今年以來,國內豬肉價格一反過去三年的跌勢,大幅反彈。短短數月,豬肉漲幅已超30%,創下三年內新高。
豬肉和生豬價格瘋狂上漲的原因:供給與需求兩大因素。從供給上看,由於過去兩年豬肉價格持續下降導致生豬養殖虧損擴大,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跌至有記錄以來最低。大大挫傷了養殖戶和養殖企業的積極性,直接影響到市場生豬供給,導致生豬和豬肉價格直線上升,而不管是炎熱的淡季。從需求上看,雖然在夏日酷暑淡季,但是前年底開始的這一輪貨幣超寬松政策,特別是今年以來多次降准降息,使得本來流動性就不缺乏的市場貨幣信貸過於充裕,而由於實體經濟不能吸收,大舉流向了股市裡。而從六月中旬以後股市震盪,使得一大部分資金又從股市裡流出,只有在房地產乃至大宗商品市場包括生豬市場尋求出路。樓市的復甦以及豬肉價格的暴漲,應該說都與寬松的貨幣政策不無關系。貨幣信貸放水以後,隨之而來的是房價、物價上漲,這已經是一個基本規律。
⑤ 論2019年豬肉價格波動,中央銀行應該怎麼辦
中央銀行沒什麼關系的。
主要是國家物資儲備管理方面的事兒,投放一部分儲備的豬肉到市場上,慢慢就緩解了。
銀行無非給養殖戶提供更多貸款罷了。
⑥ 豬肉為何貴被政府買去了
這次豬肉價格的上漲和過去的歷史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因為增發貨幣所導致。這個時候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
我們的豬肉怎麼了?看我們媒體最近的報道,看得我驚心動魄,好像我們豬肉的價格幾天翻一倍。雖然部分豬肉的價格已經超過了牛肉的價格,但是我們仔細研究的結果是發現豬肉的價格在穩定地上漲。
四大漲價原因不成立
對於此番豬肉價格的上漲,我們的媒體給出了四種原因:第一是供給不足;第二是豬瘟;第三是飼料的價格上漲;第四是其他各種類型的成本上漲。很多人認為這四個方面可以勾畫出這次豬肉價格上漲的真正原因,其實這四個原因都是不成立的。
第一個原因供給不足。我們查的資料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出欄的生豬是2.3億頭,比去年增長2.5%,從這里我們沒有發現供應不足的情況。
對於第二個原因,我們研究之後發現,2011年5月份圈養的生豬4.528億頭,2010年同期存量也不過是4.3億頭,因此說病豬造成大量的死亡現象是不存在的。
第三,飼料的價格上漲。以玉米的價格為例,我們做了非常詳細的計算,發現商務部發言人所說的飼料價格上漲9.8%是有出入的。東北的玉米2011年6月份同比上漲14%。我們把這個14%的上漲率換算成豬肉價格的話,每斤豬肉要漲7毛錢,這解釋不了每斤上漲5塊錢的原因。
第四,其他成本問題。養豬除了飼料外,只有40%是其他的成本比如人工、水電等,這些成本加起來要翻一兩番才可能造成豬肉上漲5塊錢一斤。事實上,水電、人工都不可能翻一兩番。另一個數據顯示,一年多以前每一頭豬能賺100元,2010年12月變成300元,2011年變成600元。如果成本推動豬肉價格上漲,養豬的利潤應該會大幅下跌,我們發現現實情況不是這樣。
豬肉價格是真實的
今天豬肉價格上漲不是豬肉的問題,而是你的購買力在下降,這就叫通貨膨脹。CPI是消費者物價指數,它的成分很多,包括各種各樣的消費品,它的整個計算過程是不透明的。可是豬肉價格不一樣,這是非常透明的。我們把統計局的數據、商務部的數據和豬肉價格網裡面的數據作對比之後發現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豬肉價格是真實的。這一年來豬肉價格上漲接近50%,乘上它在CPI的10%的權重,就能解釋今天5%的通貨膨脹率。
豬肉引發政府宏觀調控
政府整個宏觀調控的目標是什麼?調控提豬肉價格,而不是簡單的CPI。在中國經濟波動裡面,豬肉價格一直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意義。每次豬肉的價格上升比較快的時候,就意味著經濟可能到了一個拐點,每次豬肉價格的上漲都會啟動政府重視的決心。
我們過去有四次通脹,這四次的通貨膨脹第一次是1985年,短短幾年內貨幣增發了63%,通貨膨脹高達6%。解決方法就是打擊當時大量的基礎建設投資從而控制通脹。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別是1988年和1995年,也都與貨幣超發有關。第四次就是2007、2008年,也是豬肉的價格又達到一個歷史的高峰之後政府打擊的決心就出來了,因此2007年開始嚴厲的宏觀調控,2007年6次提高利率,從而導致2008年6月廣東、江浙製造業的民營企業百分之二三十倒閉的情況。在金融海嘯之後政府推出4萬億元的投資方案,而政府的配套有16萬億元,總共20萬億元的錢只能靠央行投放貨幣,也就是投放銀行信貸,從而造成2010年年底我們的貨幣高達73萬億元。
真應擔心地方政府的債務
這次豬肉價格的上漲和過去的歷史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因為增發貨幣所導致。這個時候真正應該擔心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2011年政府因為豬肉價格上升,要治理通貨膨脹的決心是不用懷疑的,而且我也相信我們政府會像過去四次一樣進行嚴厲的打擊,包括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銀行利率,但是空間不是很大。我們的貸款利率目前是6.8%,只能漲到7.5%,這就是央行為什麼2010年開始到現在只有4次提高利率的原因。根據國家審計署的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為10.7萬億元,2010年的土地出讓金是2.9萬億元,2011年可能只有去年的20%,還清這些債務的銀行利息已經很懸,更不要提本金了。這就是地方債務危機,是我們真正擔憂的問題。
看下是否滿意
⑦ 大放水,沖垮世界
一、放水的正當性
現在大家是越來越明白,活在市場經濟里,光儲蓄是干不過通貨膨脹的。最近朋友圈的理財廣告時常是這個味道:我一個月薪4000的朋友,一年攢了30萬……
有點閑錢的朋友現在要麼配了點基金,要麼配了點股票,保險也是越買年齡越小。大傢伙都明白過來了,賺錢的時候,得學著對抗通脹,政府一放水,存的錢一下就都不值錢了。
2020年各國央行集體大放水,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呢,也是該放貸放貸,該發補貼發補貼,降准也降了三次,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流動性危機。
各國心急火燎提高流動性,是因為曾經的災難太刻骨銘心了。
上世紀80到90年代,亞洲可是國際投資者眼裡的香餑餑。東南亞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大量的國際資本進入了日本、韓國、泰國等亞洲國家。
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卻處在一個低迷時期。戰爭對於美國消費和經濟增長的刺激消失了, 科技 革命帶來的經濟紅利也走到了盡頭,美元開始走弱。
這時,國際資本都開始向的東南亞流動,資產泡沫也就慢慢起來了。但是逐漸地,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等尖端技術的迅猛發展,掀起了美國經濟復興的浪潮。
為了對付過快的通脹,美聯儲便提高了聯邦基金利率,美元馬上進入強勢周期。當時東南亞不少國家,採用的固定匯率制度,美元一漲,相當於本國貨幣也上漲了,一下子就影響到吃飯賺錢的主要方面——出口。
科技 發展、美元走強、東南亞的固定匯率制度、出口走弱,這幾件事加在一起,導致了一個災難性的結局: 資本大量迴流美國,亞洲當地沒外匯了,流動性危機來了。
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先後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制度,以降低出口成本,可這一下子帶來了更大的災難。浮動匯率後,市場上美元減少,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又充滿泡沫,一下子就導致了本國貨幣嚴重貶值,股市崩盤以後,更多的資本逃離,最後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當中。
這次金融風暴由於波及范圍廣、影響程度大,成為了經濟學家們不斷復盤分析的 歷史 事件。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外資流出,會對新興市場造成多大影響。
2020年,魔幻的一幕發生了。受疫情影響,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經濟受到重創,發達國家在不斷放水,但外資還在從某些經濟受挫的發展中國家流出。比如說印度疫情控制不住,國外投資撤得比誰都快,印度現在打算繼續放寬投資條件,求著國際投資趕緊回來,包括前一陣特別看不順眼的中資。
歐美國家需要保住本國經濟不崩盤,創造就業,提振消費,新興市場上半年也在面臨流動性風險。
怎麼辦呢?各國央行, 開始史詩級別的大放水 。
二、兩個結果,都不太好
美國在疫情危機之下,進入了25年來金融環境最寬松的時期。疫情一開始,美國釋放了3.7萬億美元,到現在已經釋放了7萬多億美元。要知道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美聯儲用了3年多時間,經過4輪量化寬松,才將1萬億美元擴張到2012年末的2.85萬億美元。美聯儲買的政府債,現在已經佔到了美國生產總值的20%。
歐洲央行在2014年就開始實行負利率,今年3月以來更是加大馬力持續放水;日本央行則持續購買政府債、企業債,央行總資產已經相當於GDP的107%了;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也以不同方式放水,甚至直接發錢,以推動經濟回暖。
很多人自然想問了,政府印那麼多錢,欠那麼多債怎麼還?從現在來說, 可能各個國家的政府,壓根就沒想過還。
雖然不明說,但是很多國家已經採納了「現代貨幣理論」(MMT)進行貨幣管理。這套理論認為,現代貨幣體系其實是政府的信用體系,至於貨幣,其實是政府的債務憑證。只要政府信用不信用破產,多印鈔票也沒關系,赤字多一點也問題不大。 唯一有關系的,就是通貨膨脹。
只要通脹率 健康 ,多欠錢和多印鈔,都是可取的行為。
但是,這種放水往往有兩種令人不太開心的結局:通貨膨脹來了,或者通貨膨脹沒來。
很多人都指望著,拜登登場以後,這個魔幻的世界能夠恢復一點理性,但是理性地說,無論誰登場,美國都會出現大規模的刺激政策。
刺激政策越多,美元貶值速度也就會越快。中國今年一直在拋售美國國債,以降低未來可能由通脹帶來的損失,但這僅僅是可能面對的麻煩之一。隨著美元的進一步走弱,中國經濟的復興,越來越多的資本又開始進入中國,可能在中國市場造成泡沫。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全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4%。上海2020年吸收外資首次就突破了200億美元,創下了 歷史 新高。此時此刻去看這些數據自然是美好的,但假如未來美元一旦走強,泡沫破裂,那麼很可能就會出現東南亞曾經面對的危機。
當然,通脹過快是有害的,可比通脹過快更可怕的,是通脹來不了。
一般來說,大放水的副作用是本國逐漸出現通貨膨脹,經濟緩慢復甦。但是摩根大通首席美國分析師邁克爾·費羅列分析美國的經濟狀況時表示:「鑒於失業率居高不下,通貨膨脹將會減弱。勞動市場仍然富餘,薪酬也將因此受到壓力。」
美聯儲放水之後,一部分錢通過政策直接到達了企業和個人手中,但是大部分錢都是通過商業銀行下發到企業或者個人,當商業銀行貸款動機不足時,這些錢最後又會回到准備金賬戶上。 最後可能被拉高的只有資產價格 。11月以前,很少有好消息出現。
直到疫苗來了。
三、穩住貨幣不放水
即便是瘋狂放水,在9月到11月間,美國通脹並沒有快速上行。疫情的反復和財政政策的見底,讓通脹率在1.6%-1.8%之間徘徊,一直沒到預計的2%。12月之前,美國復興的底色還是非常蒼涼的。
12月,隨著美國宣布緊急授權新冠疫苗,加上9000億新冠救助計劃達成協議,聖誕節前終於迎來了好消息,美國通脹突破了前期的高點,盼星星盼月亮的復興終於有些眉毛了。
不過,2021年, 美聯儲還是會繼續維持貨幣寬松,新的財政政策也將落地 。水,還是會繼續放的,這時候就要小心不被水淹到了。
目前美聯儲的「放水」規模,已經到達了7萬多億美元,最終到達10萬億也不是不可能。
中國已經在面對「熱錢」流入的局勢,如果不加以控制,大規模進入中國,最後可能會波及中國的貨幣政策,帶來輸入性的通貨膨脹。
可有時候真得誇一誇,我們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自己的制度優勢。
在疫情之下,中國央行也通過降准、再貸款等工具釋放了一定的流動性,三次降低存款准備金,釋放了1.75萬億元的長期資金,兩次下調了中期貸款利率。疫情間也有了再貸款和再貼現的動作。在2020年政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讓貨幣政策工具直達實體經濟。算是演繹了中國特色版的「寬松」。
別國央行救市打面,但是我們救市打點,讓錢進入需要的企業手裡,
可全局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卻非常穩健,不但沒有放水,12月央行釋放的信號,多次強調了「 維護正常貨幣政策空間 」,這意思是不跟風,走大水漫灌的道路。
當然,這自然會帶來一些令人緊張的消息。
11月份,中國的居民消費指數和生產價格指數出現了非常罕見的「雙通縮」。在之前豬肉價格瘋狂上漲時,消費指數算是正的,但是如今豬肉因為存欄量上升,價格已經下去了,除去豬肉以後消費指數同比降至負值,這可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不少人都擔心,中國進入通縮時代可怎麼辦。
可央行呢,目前看來是鐵了心穩住貨幣不放水,堅持去杠桿力度,控制房地產泡沫。這個決心,可是別的央行沒有的。
德勤目前發布了2021年對中國經濟的預測,GDP增速可能會達到7.5%,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則預計會到達8.1%。復興的腳步是很堅定的。民生銀行智庫宏觀分析師習文就表示,因為春節的原因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還會下行,但是不用過分擔心,3月以後會回升。至於生產物價指數,11月可能也會迎來增長,加上美元未來可能還會下行,大宗商品價格會回暖,消費價格指數,2月會逐漸轉正。
加上國內目前建立了一套領先國際的疫情控制和追蹤體系,疫苗接種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經濟全局要比年初預計地樂觀許多。
過些年回看中國財政和貨幣機構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很可能會被載入經濟學史。比起全球央行不節制的大水漫灌,我們真的好太多了。
四、明年,世界經濟會怎麼樣?
如果不出幺蛾子,明年中國經濟恢復正增長,將繼續擔當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角色。加上目前中國的利率還在正區間,且仍在繼續貨幣正常化的進程沒有停止,比起別的國家,倒是省心不少。
眼前最大的麻煩,是需求偏弱。內循環怎麼建立起來,建立要多久,都影響到未來的經濟局勢。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在消費水平還沒有回歸正常增長之時,消費的邊際改善幅度就已經下降到了正常時期之下,從國內大循環角度看,終端消費需求不足,已成為制約企業擴大生產和投資擴大再生產的關鍵因素。」
另外企業生存也是個問題。現在不少企業立得住,是因為政策的手扶得穩,等回歸常態後,這些企業是否能夠良好生存,現在還是個未知數。出口企業倒是不用擔心,還在走強過程里,但是別的部門怎麼樣,很難說了。
至於大放水的國家呢,未來可是充滿了麻煩。
美國如果玩賴,不光自己國民會受到通脹影響,新興市場可會受到沖擊。20世紀30年代美國面對大蕭條時,就曾經對黃金和白銀有過一次大貶值,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倒掉時,美元又來了一次大貶值,這么搞一下子就稀釋了本國對外債務。手裡拿著美國國債的債權國,以及被美國收購了大量資產的企業, 相當於自己賣力,替美國還債。
至於歐洲和日本,已經在麻煩中了。
歐洲央行12月初再一次大放水,已經激起了德國的憤怒。歐洲央行決定繼續擴張政府債務,加強緊急債券購買計劃,但是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指責,這樣子做在削弱市場紀律,破壞金融秩序。
如果擴張政府債務成了個習慣性動作,那麼歐洲可能全部也都會進入到現代貨幣理論的邏輯里。央行成了政府支出的免費提款機,人們只能持續性地透支未來,以填補眼前的危機。這對未來的年輕人,可是非常不公平。
日本「安倍經濟學」的惡果已經顯現了。多年來寬松的貨幣政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最後讓大企業受益,但是個人和工薪階層,並沒有看到薪水提高的可能,食品和日用品價格卻大幅上升,普通老百姓,其實並沒有獲益,實際工資水平甚至還下降。最後呢,2%的通脹沒有完成,銀行卻購買了大量的債務,資本進入股市,最後陷入流動性陷阱。
而今,全球央行,都開始進入大放水時代,可是還有很多黑天鵝和灰犀牛在地球村上亂跑。疫苗成功了,但是新的變異也來了,盡管各國政府都提醒大家不要害怕,致死率沒有提高,可 誰知道未來還會出現什麼不確定性的災難呢?
你說大疫情之年人們有什麼改變,好像是已習慣了災難發生。這種態度,可能對我們面對未來有些好處吧。
⑧ 全球央行「大放水」,新一輪通脹來襲你的「錢包」會縮水嗎
眾所周知,由於受到特殊事件的影響,去年全球的經濟形勢都不太樂觀。雖然我國的GDP在2020年實現了「逆增長」,超過了100萬億元大關,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不少行業的發展,都發生了「滯退」。
當然,通過對比來看,我國的情況還算是好的。像是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的經濟都遭受到了不小的「沖擊」。而面對低迷的經濟情況,很多國家的央行都選擇「放水」,也就是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市場當中去,以增加市場資金的流動性,激活市場活力。
不過,根據專家的話來看,未來很可能不會加劇,我們也不用擔心人民幣在未來會大幅度貶值的問題。或許不久後,我國的商品價格就會慢慢恢復到正常水平。
對於全球央行「放水」,你們覺得是好是壞呢?大家認為萬一發生「通脹加劇」,那購買什麼產品會比較保值呢?請談談你們的看法吧。
⑨ 為什麼豬肉價格爆漲後不下跌了
在豬肉價格的帶動下,國內的物價指數節節攀升,牽一豬而動全身,豬肉漲價也給我國的貨幣政策帶來了極大的掣肘。央行近期就表示「食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幅度較大。
⑩ 瘋狂的豬肉來了!我國產能恢復90%,為何豬價重回「40元時代」
應該放開農村養殖,農村就是種地養殖的地方,但是現在禁養,不明白養個雞養個豬咋就不環保了。漲價高峰時,別說一個月不買,就是一個季度不買,價格照樣不下來。那時候好多肉鋪都關門了。肉價還是照舊。資本壟斷行業,還怕百姓小打小鬧。胳膊擰不過大腿的。
老家河南農村,我爸自己在家建了一個200頭豬的養豬場,之前的時候,每年的年出欄量大概500頭左右,從2019年開始年出欄不足300頭,但是因為豬價上漲,2019年卻比之前三年的總和賺的還要多,這么賺錢為什麼不多養些豬呢?最大的原因就是非洲豬瘟的影響,一場豬瘟,倒下了多少養豬場,多少養殖戶血本無歸,所以不敢擴大規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豬價上漲,豬仔的價格也同樣上漲,像我們這種養殖場,全部是外購豬仔,每頭30斤豬仔的成本基本上都要2000左右,要知道2018年每頭2 00多斤的豬也不過才賣1800元,再加上非洲豬瘟的影響,所以基本上家庭養殖戶都不敢擴大生產。
養殖是個風險很大的行業,不是暴利行業。在確保環保的前提下,農戶基本存欄的保有量才能緩解壓力。實行區域化種豬市場管理是有效防止役病的措施,防止跨區無政府檢役引種行為。養殖者更應注意飼料來源的安全性。飼料廠家對基礎原料來源的絕對零風險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