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年四季溫度會不一樣
㈠ 為什麼春夏秋冬溫度有差異 知乎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對四季的劃分就有很多研究和記載,下面介紹四種:
一是節氣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開始。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這都是以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為標準的。
二是農歷法。農歷1月到3月是春季,4月到6月是夏季,7月到9月是秋季,10月到12月是冬季。
三是陽歷法。氣象學上通常以陽歷3月到5月為春季,6月到8月為夏季,9月到11月為秋季,12月到第2年的2月為冬季。
四是物候法。楊柳展葉,桃花綻蕊,春天來了;綠樹成蔭,赤日炎炎,夏天到了;果樹葉落,水清露寒,時序至秋;草衷花凋,北風怒號,歲月入冬。
科學的劃分方法是將第四種方法進行量化,它是用5天平均氣溫的高低作為劃分四季的指標: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稱為冬季,穩定在22℃以上,稱為夏季,穩定在10至22℃之間,就是春季或秋季。
㈡ 為什麼有春夏秋冬,而且每年的溫度都不同(簡單點回答,公轉自轉知道)
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就要先來看看地球是怎樣運轉的啦!我們的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自身的地軸自轉,不過地軸並不垂直於公轉軌道面,而是有一個23度27分的傾角。正是因為這個傾角的存在,才會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多,且白晝比黑夜長,所以北半球氣溫處於一年中最高的時候,為夏季;這時太陽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少,且黑夜比白晝長,因此,南半球處於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冬季。當地球繞太陽再公轉半圈時,太陽的直射點由北回歸線移向南回歸線,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逐漸減少,由夏季進入秋季,進而轉入冬季;而南半球卻正好相反,由冬季進入春季,進而過渡到夏季。不過,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不是一個標準的正圓,因此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熱,而冬天則要比北半球的冷些。
我們地球上有熱帶、寒帶和溫帶。熱帶地區只有雨季和旱季,而寒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只有溫帶地區才有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四季是這樣劃分的: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依地球的公轉,以日照時間最長的6月為中心,分為春、夏,以日照時間最短的12月為中心,分為秋、冬,以此為一個周期。並且依照氣溫的變化,分出四個季節來。
㈢ 為什麼一年四季存在溫度差異
是因為一年中存在溫度差異,人們才把他分為四季。地軸與太陽有一定的角度,陽光直射的時候(接近90度最熱)熱,轉到另一邊陽光斜射了,就比較冷。
㈣ 為什麼四季溫度不一樣
第一,是地軸的方向在公轉中方向始終不變,第二,地軸總是傾斜的(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夾角約66.5º)三,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就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公轉中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直射點移到北半球時,北半球太陽高度角增大,北半球得到的太陽熱量增多,北半球就是春季和夏裝,反知當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時,北半球得到的太陽熱量減少,北半球就是秋季冬季,(南北半球季節相反)這就是地球上,四季氣溫不同的根本原因。四季的冷熱變化,總的說來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有關。若要深一步分析,就與太陽高度角有直接關系了。什麼是太陽高度角:太陽離我們很遠,所以我們把太陽光線可以看成平行光線,這些平行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地球是圓的,如果從作圖耒看就是與地球地表的切線的夾角,這個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太陽高度角越大,照射在地面的單位面積上的熱量就越多,反知就越少。這里打個比方:當你晚上拿手電筒照射地面時,如果是埀直照射,地面被照射的部分亮度就高,如果你將手電筒的光斜射在地面,地面被照射的部分亮度就弱了。這就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對地面熱量的影響是一樣的。因為地球是個球體所以說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角就越小,接受的太陽熱量就越少。反之緯度越低太陽高度角就越大,地面接受的熱量就越多。太陽高度角還有一個變數,它還與太陽直射點(直射點的太陽高度角是90º是埀直的)有關,地球表面在經度方向離太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角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筒而言之太陽高度角以直射點為中心,向北向南遞減。由於這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所以就造成氣溫隨緯度變化,隨季節變化。當然地球外面還有一層很厚的大氣,也要影響太陽到達地面的熱量,太陽高度角越小,太陽穿過的大氣路程越長,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也強,到達地面的熱量就少了,反之太陽高度角越大,太陽光線到達地面的路程越短,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也少,到達地面的熱量就多,也是影響氣溫的因素,但其主要因素仍是太陽高度角對地表的影響。
㈤ 夏天很熱,冬天很冷,為什麼季節的變化會出現溫度的變化
引言:一年又一年四季的變化,也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的多彩,所以說人們對於四季的感慨還是比較多的,而一年四季中相差比較大的就是夏天和冬天。夏天好熱,冬天很冷,為什麼季節的變化會出現溫度的變化呢?
㈥ 為什麼春夏秋冬四季的太陽溫度不一樣
為什麼春夏秋冬四季的太陽溫度不一樣
地球繞太陽公轉,同時地球的自轉軸有一個23度27分的傾角。當北半球接受太陽光的直射而處在盛夏時,南半球則面對太陽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對應著南半球的秋天,兩半球得到了同樣多的陽光。這便是四季的由來!!!
在世界各地,不但有晝夜交替現象,而且有四季變化現象,並且南北半球的四季變化剛好相反。當我們這里正是夏日炎炎、揮汗如雨的季節,而南半球卻處在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的情況哩!
為什麼地球上會有四季交替變化現象呢?
四季的形成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結果。地球一直不斷自西向東自轉,與此同時又繞太陽公轉。而地球公轉的軌道又是一個橢圓的形狀,太陽始終位於一個焦點上。地球在不斷公轉的過程中,地軸與公轉軌道始終會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終是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因為地球公轉的原因,致使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發生變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後,地球就是位於遠日點。太陽會直射北回歸線,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與此同時北半球得到的熱量最高,白晝最長,而且氣候也炎熱,屬於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處於寒冷的冬季。
此後因為繼續在公轉軌道上不停運行,太陽的直射點便會南移。到了9月23日左右,太陽就會直射赤道,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現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陽熱量都相等,晝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地球繼續不斷運轉,到12月22日左右,地球開始位於近日點,太陽便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時北半球得到的熱量為最少,且白晝時間最短,氣候也相當寒冷,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剛好是夏季。
太陽直射點北返以後,在3月21日左右,太陽再次直接射向赤道,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這個時候,是北半球的春季,而南半球卻是秋季。地球像這樣以一年為周期繞太陽不停運轉,從而產生了四季的更替,所以溫度不一樣。
㈦ 為什麼一年四季氣溫會變化
決定性的條件是地球必須斜著繞太陽轉;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繞太陽旋轉的話,太陽光線將永遠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與太陽光線的夾角也永遠不變,地球上將不會有四季的變化.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地球公轉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時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時正是秋季.當地球轉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便進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時,陽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進入秋季,南半球轉為春季.當地球轉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到南回歸線上,北半球進入冬季,而南半球則進入夏季.接下來就進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輪的四季交替又要開始了.
㈧ 春夏秋冬溫度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為什麼
我們的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自身的地軸自轉,不過地軸並不垂直於公轉軌道面,而是有一個23度27分的傾角。正是因為這個傾角的存在,才會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當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多,且白晝比黑夜長,所以北半球氣溫處於一年中最高的時候,為夏季;這時太陽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少,且黑夜比白晝長,因此,南半球處於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冬季。當地球繞太陽再公轉半圈時,太陽的直射點由北回歸線移向南回歸線,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逐漸減少,由夏季進入秋季,進而轉入冬季;而南半球卻正好相反,由冬季進入春季,進而過渡到夏季。不過,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不是一個標準的正圓,因此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熱,而冬天則要比北半球的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