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銳龍比酷睿的獨顯便宜
㈠ 目前銳龍和英特爾處理器對比一下,雙方的優點、缺點有哪些請行家說的詳細一點
英特爾處理器性能更好一些,適合有作圖需要的人群;而銳龍屬於性價比高一點的,適合各種人群。
以銳龍5和英特爾酷睿i5為例,優缺點分析:
1、功耗和價格方面對比:
基本差不多,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而就價格而言,英特爾酷睿i5的價格比銳龍5高出很多,這就使得很多人傾向使用英特爾酷睿i5,畢竟它在多線程性能方面領先,而且價格更便宜。
3、選擇電壓:同一個型號,有M,U,M就是標准電壓,功耗大,主頻高,性能相對較強,而U則是低壓,功耗低,但是性能相對較差,部分型號還有H,那就是強化版。
4、選擇插槽:筆記本跟台式機插槽不太一樣,所以選擇也是有區別的。
㈡ 天選33050銳龍版為什麼比酷睿版價格低
因為品牌知名度不如英特爾AMD的銳龍處理器雖然性價比高,但是說起品牌知名度上依然還是不如英特爾的酷睿版。所以天選33050銳龍版會比酷睿版價格低。
㈢ 目前銳龍和英特爾處理器對比一下,雙方的優點、缺點有哪些請行家說的詳細一點
銳龍和英特爾處理器對比
首先,功耗和價格方
功耗方面以英特爾i5和銳龍R5同代產品比較來說,基本差不多,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銳龍較低一些有限。而就價格方面,英特爾酷睿i5的價格比銳龍5高出很多,而銳龍R5的價格更便宜。
其次,游戲性能方面
英特爾酷睿i5單核運算能力是占據一定優勢的,銳龍5在這方面落後一點。如果是在多線程應用方面,銳龍5是占據一定優勢的,遠遠領先於英特爾酷睿i5。
再就是,用途方面
一般來說,如果是家用的話,銳龍5給用戶的體驗更好一些,性價比也高。如果是單位用戶的話,可以選用英特爾酷睿i5,相對穩定性更好一點,兼容性更強一點。
最後,兼容性
intel兼容性、穩定性更好,AMD穩定性和兼容性相對來說還是比intel差一點。
以上,純屬於我個人觀點,請參考
㈣ 為什麼華為銳龍版比酷睿版貴
其實銳龍要便宜一些,而酷睿反而貴一些。
電腦銳龍版和酷睿版的主要區別在於處理器的不同,銳龍版的電腦一般是搭載AMD的銳龍處理器,而酷睿版的是搭載英特爾酷睿處理器。AMD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和英特爾的擠牙膏,兩者的差距已經基本沒有了,反而AMD性能還超了英特爾。AMD,YES。在多核處理上,AMD要比英特爾強;在單核處理上,英特爾要比AMD的強。
AMD-Ryzen是超微半導體(AMD)開發並推出市場的x86微處理器品牌,AMDZen系列微架構的微處理器產品之一,其純CPU產品線於2017年3月上市販售,以Ryzen為品牌命名的APU產品線於2017年10月上架。「Ryzen」品牌於2016年12月13日AMD的NewHorizon峰會上發表。中文名為「銳龍」(2017年3月到8月稱為「銳龍AMDRyzen」,2017年8月之後稱為「AMD銳龍」)。
㈤ 銳龍版和酷睿版的區別
銳龍版和酷睿版的區別如下:
1、CPU的區別
作為輕薄本來說,CPU的意義要比顯卡的意義大的多。在處理器方面,這兩款大體上的定位是相同的,但是銳龍的R5-5500U處理器德性能確實是強於i5-1155g7的。畢竟銳龍版的是6核12線程的,性能釋放能高達26w。而酷睿的是4核8線程。所以對於處理器有高要求的朋友們,銳龍版最適合的。
2、顯卡的區別
酷睿版搭載的mx450獨立顯卡;銳龍版搭載的AMD核顯。
3、在游戲體驗感方面上的區別
酷睿更加適合玩游戲,因為現在的大型游戲單核主頻高,相對銳龍來講,酷睿更加合適;而如果只是對於小游戲來看的話,兩者的區別其實是不大的。
4、在價格方面上的區別
銳龍的價格就相對比較平價了,因為就目前來看,銳龍的名次沒有酷睿高,而且酷睿的成立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價格方面的話,則是銳龍占優勢。
㈥ AMD銳龍7 5800X對比酷睿i9-11900K:功耗比你低還便宜,怕不怕
英特爾在3月30日晚上正式解禁了11代酷睿處理器。這一代酷睿處理器在單線程上有著很大的提升,進而讓 游戲 性能得到提升。此外英特爾在旗艦產品酷睿i9-11900K處理器上採用了包括ABT等技術,讓處理器能夠發揮更大的實力。事實上早在英特爾發布酷睿i9-11900K之前,AMD發布的銳龍5000系處理器在單線程上發力,並成功取代英特爾成為 游戲 玩家的CPU首選,而現在隨著英特爾發布11代酷睿處理器,我們就讓這兩代的處理器比試一番,是時候給大家看看究竟誰才是 游戲 玩家的第一選擇。
考慮到英特爾酷睿i9-11900K處理器採用的是8核16線程的規格,因此AMD銳龍處理器也選擇了同樣是8核16線程的銳龍7 5800X處理器。
規格對比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顆處理器的性能參數,這兩顆處理器都採用了各自最新的架構,其中銳龍7 5800X處理器採用的是Zen 3架構,而Intel Core i9-11900K則採用了CypressCove架構,相比較上代處理器,兩款處理器的CPU架構最大的進步便是單線程的提升,有趣的是無論是AMD還是Intel,對於IPC的提升似乎都是19%,這就顯得十分地巧合了。
而在其他的參數上,銳龍7 5800X處理器的基準頻率為3.8GHz,Boost頻率可以達到4.7GHz,全核頻率為4.4GHz,與此同時Intel Core i9-11900K處理器擁有3.5GHz的基準頻率,全核頻率為4.8GHz,此外最高頻率為5.3GHz。同時Intel Core i9-11900K處理器還支持ABT技術,最高達到全核5.1GHz的頻率。
在製程上,英特爾仍然是祖傳14nm,而AMD則是7nm,正因為英特爾採用的仍然是14nm製程,因此Intel Core i9-11900K不得不採用縮核的辦法,從上代的10核20線程變成了8核16線程,並且L3緩存也變成了16MB,與此同時銳龍7 5800X的緩存容量為32MB。
至於其他的擴展功能,銳龍7 5800X以及英特爾酷睿i9-11900K處理器均支持PCIe 4.0通道,此外最高可以提供20條,讓PCIe設備尤其是旗艦NVMe SSD發揮出最出色的性能。
平台搭建
在平台的選擇上,我們自然在主板、電源以及固態等硬體外設上選擇發燒級的產品,畢竟這一代的處理器在功耗以及發熱上都有比較大的提升,對於散熱以及電源都有比較嚴苛的需求。
例如我們選用的是頻率為3733MHz的HyperX Predator內存,在存儲系統我們選擇的是WD_BLACK SN850 NVMe SSD,看看在英特爾與AMD平台下,這款旗艦SSD能夠取得怎樣的成績。另外在顯卡上我們選擇的是TUF RTX 3090這款旗艦級的顯卡,通過1080P與2K解析度進行測試,通過 游戲 的高幀率表現來考驗CPU的性能,我們也讓英特爾酷睿i9-11900K處理器開啟ABT模式,這樣可以讓其發揮最大的性能。
性能測試
我們先使用CPU-Z以及CineBench R20以及CineBench R23來看看這兩款處理器的理論性能。
對於英特爾酷睿i9-11900K處理器來說,與其他系列處理器最大的區別在於11900K處理器支持英特爾ABT加速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讓11900K處理器在滿足散熱的情況下以全核5.1GHz的頻率運行,從而獲得更加出色的成績,當然想要實現這項功能,你需要相對應的主板以及BIOS的支持。
得益於ABT的加成,擁有5.1GHz全核頻率的英特爾酷睿i9-11900K相比較銳龍7 5800X處理器更高的單多核成績,領先幅度在3.5%左右,當然假如你的主板不支持ABT技術,那麼基於全核4.8GHz的酷睿i9-11900K處理器性能還會比我們所測試的更低。
渲染工具、視頻轉碼軟體以及文件壓縮性能
與上述這些理論測試的成績相比,實際的應用事實上對於Intel與AMD處理器的支持與優化各有千秋。尤其是在7-Zip的壓縮測試中,銳龍7 5800X處理器相比較酷睿i9-11900K的領先幅度十分地明顯。
游戲 測試
在AMD與英特爾各自發布新一代處理器的時候,大家一致的宣傳方向均為在 游戲 性能上擁有相當出色的成績,各自都認為自己是 游戲 之王,那麼在實際的 游戲 測試中,究竟是英特爾酷睿I9-11900K處理器表現出色,還是AMD銳龍9 5800X更勝一籌呢?
我們一共測試了七款 游戲 ,其中《CS:GO》與《英雄聯盟》均在1080P解析度下進行測試,而其他的3A大作分別測試了1080P以及2K兩個解析度。
從實際 游戲 性能來看,英特爾酷睿i9-11900K與AMD銳龍7 5800X處理器均有自己領先的 游戲 ,可以說兩顆處理器處於伯仲之間。此外在2K解析度下,兩顆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就要比1080P小得多,要是我們以4K解析度進行測試,相信差距更加不明顯,顯然無論是英特爾酷睿i9-11900K還是AMD銳龍7 5800X,它們都可以帶給你相當出色的 游戲 體驗。
功耗和溫度
既然大家的 游戲 性能表現都相差不大,自然接下來需要比較的就是溫度和功耗了,對於用戶來說,處理器當然是越冷靜越節能越好了。
我們使用AIDA 64進行測試,同時採用FPU選項進行拷機測試,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拷機之後,基於ABT模式下的英特爾酷睿i9-11900K的CPU功耗甚至可以達到298W,與之作對比的是,AMD銳龍7 5800X處理器的實際功耗僅為121W,換句話說11900K的滿載功耗甚至達到了銳龍7 5800X處理器2.5倍,這個差距還是相當恐怖的。而在CPU溫度上,兩家處理器均為88攝氏度,還是可以接受的。
PCIe 4.0測試
我們也測試了WD_BLACK SN850在AMD以及Intel平台中的性能表現,看看這兩個平台的PCIe 4.0性能表現究竟如何?
得益於對於PCIe 4.0的支持,WD_BLACK SN850可以發揮出色的性能,突破PCIe 3.0帶來的帶寬瓶頸。不過經過多次測試,發現SN850在英特爾11代酷睿處理器中達不到7000MB/s的讀取速度,而在AMD平台則可以比較容易地超過7000MB/s,顯然英特爾的Z590晶元組對於PCIe 4.0的支持還需要繼續打磨。
總結:銳龍7 5800X更值得購買
我們在上述的測試中得以發現,在實際 游戲 表現中,銳龍7 5800X處理器與英特爾酷睿i9-11900K處理器實際上處於同一水平,兩者互有勝負,誰也不能說完全戰勝了對方,特別是基於RTX 3090顯卡的玩家基本上以4K解析度起步,輔之以光追等各種特效,更是填補了CPU之間的性能差距。
而在功耗上,則是銳龍7 5800X更加領先,甚至完全處於碾壓的優勢,而酷睿i9-11900K處理器的298W的滿載功耗也實在是太過於恐怖。除了上述所說的功耗、溫度、性能之間的比較之外,我們也將結合兩個平台不同的搭建成本進行說明。
如果其他硬體處於同等價位的話,光是銳龍7 5800X與英特爾酷睿i9-11900K之間的價格就相差1500元,這對於整機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比例。如果按照以往的預算,我們首先推薦大家的就是升級顯卡,然而現在顯卡的價格相信大家都知道,明顯處於嚴重溢價的階段,因此我們更推薦大家將這1500元投入到內存、SSD或者外設中去,能夠獲得更加出色的體驗。
當然在這里我們還沒有算上英特爾11900K處理器由於更高的滿載功耗,需要更高功率電源的情況,實際上兩個平台的價格差距將會比1500元更甚。在如今電腦元器件價格高企的前提下,顯然是銳龍7 5800X更加適合 游戲 玩家進行選擇。
在過去幾年的大打核戰之後,雙方又著力提升處理器的單線程性能,進而提升 游戲 的幀率表現。英特爾11代處理器便是如此。然而14nm製程的禁錮導酷睿i9-11900K只能採用減核心和規格的情況,極大程度地限制了英特爾11代的發揮。而採用台積電7nm製程的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則從容不迫。未來隨著多核優化 游戲 的增加,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能夠發揮更加出色的水平,對於 游戲 玩家來說也是一顆未來可期的產品。
㈦ 華為銳龍版為什麼便宜
銳龍的處理器本來就比英特爾便宜,銳龍本的性價比一般情況下比英特爾高。
以華為MateBook 14 2020銳龍版為例,這款輕薄型筆記本電腦最高搭載銳龍7 4800H標壓處理器,這款處理器通常會出現在游戲筆記本,而游戲筆記本的厚度大多在20mm以上,此次塞進厚度只有15.9mm的華為MateBook 14 2020 銳龍版中,也是華為在技術實力上的一次完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