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趾上潰瘍總不好為什麼
⑴ 腳趾潰瘍久治不愈,請教專家指點秘方
是否有糖尿病?糖尿病足有類似症狀!建議驗血驗尿化驗。我外婆疑似糖尿病,驗尿沒有,所以大家都忽略了,無意中的一次查血,才發現血糖已經很高了,所以簡易您兩個都查。
糖尿病足定義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動脈血供不足以及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膚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的統稱,是糖尿病致殘、致死和喪失能力的一個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臨床分型
0 級:皮膚無開放性病灶。表現為肢端供血不足,顏色紫紺或蒼白,肢端發涼、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一級:肢端皮膚有開放性病灶。水皰、血皰、雞眼或胼胝,凍傷或燙傷及其他皮膚損傷所引起的淺表潰瘍,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組織。
二級: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組織。常有輕度蜂窩組織炎,多發性膿灶及竇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間隙擴大,造成足底、足背貫通性潰瘍或壞疽,膿性分泌物較多,足或指趾皮膚灶性乾性壞疽,但肌腱韌帶尚無破壞。
三級:肌腱韌帶組織破壞。蜂窩組織炎融合形成大膿腔,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足或少數足趾乾性壞疽,但骨質破壞尚不明顯。
四級:嚴重感染已造成骨質破壞,骨髓炎,骨關節破壞或已形成假關節,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發生濕性或乾性嚴重壞疽或壞死。
五級: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導致嚴重的濕性或乾性壞疽,肢端變黑,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
糖尿病足需要做那些檢查
糖化血紅蛋白/血糖/肝功能/腎功能/下肢動脈彩超/下肢肌電圖
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足,避免截肢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狀是下肢疼痛及潰瘍,從輕到重可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壞疽。病變早期時表現為抬高下肢時足部皮膚蒼白,足背發涼,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以至消失,間歇性跛行,進而乾脆不能行走,行走時疼痛難忍,以後又出現休息時也疼痛,嚴重時患者可因疼痛難忍而徹夜難眠。病情再進一步發展, 下肢特別是腳上可出現壞疽,創口經久不愈,壞疽可分為濕性、乾性和混和性三種,壞疽嚴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殘。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出現以上症狀盡快到周圍血管科就診,避免截肢。
糖尿病足癒合延遲的原因
糖尿病足肢端潰瘍癒合延遲原因很多包括微循環障礙、神經損傷、血糖控制不達標, 足部制動不嚴格,潰瘍引流不通暢或潛在竇道、骨髓炎等導致局部外科處理欠佳。
糖尿病足患者日常保健
1.危險因素:修剪趾甲應略呈弧形,與腳趾等緣,不可剪得過多而傷及甲溝導致甲溝炎。如有雞眼、胼胝、腳癬等足部疾患應及時治療,不可自行處理,以防感染化膿導致壞疽。另外,糖尿病患者不宜劇烈運動,避免雙足過度負重,並預防外傷。吸煙可加重動脈硬化,故應禁止吸煙
2.糖尿病患者應每日於清洗足部後,觀察足部皮膚顏色、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檢查有無紅腫、皮損、腳病以及足背血管搏動、足部皮膚感覺等情況,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到醫院請專業醫生處理,千萬不可大意而延誤了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3.採取預防性治療:如糖尿病患者已有末梢神經病變、下肢或足部動脈硬化、供血不足,可到醫院進行預防性治療,應用活血化瘀、軟化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以及營養神經的葯物治療。
⑵ 爛腳趾是怎麼回事
腳趾爛,原因是有幾種,1/腳氣引起的潰爛,前提是有腳氣病史以癢疼為主;2、下肢循環不好引起的靜脈性潰爛,大多有靜脈曲張靜脈血栓靜脈炎病史,早期疼痛明顯慢慢就無疼痛症狀,久治不愈。3、動脈性壞足,主要特點是動脈血管閉塞引起的疼痛明顯尤其是晚上最終,4、糖尿病引起的壞疽,大都有糖尿病是比較容易診斷。無論在哪治療必須要先明確病因才能針對性的治療。
⑶ 腳趾潰爛怎麼辦
腳趾濕爛是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病。症狀嚴重的患者整個腳底都會發紅、脫皮。腳趾濕爛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還極易傳染給他人。有的人把「腳氣病」和「腳趾濕爛」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醫學上的「腳氣病」是因維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腳趾濕爛」則是由真菌(又稱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
治療腳趾濕爛
1、腳上患有腳趾濕爛、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趾濕爛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5、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趾濕爛,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趾濕爛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乾後,用葯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1、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趾濕爛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趾濕爛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趾濕爛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趾濕爛,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3.腳趾濕爛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治療小妙方
1、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再撒些除臭粉,然後用塑膠袋套腳,以誘發流汗,次日清洗腳部,再予以擦乾,連續如此一周,接著再每周一至兩次 2、經常泡腳
3、以茶包煮水,再用腳浸入二十至三十分鍾,擦乾後撒爽身粉,可防止腳臭復發 4、也可以粗鹽溶於水泡水
5、醋酸鋁、重碳酸鈉及醋溶於水泡腳,都有除臭的作用 6、冷熱交替的泡腳,有助減少流汗,防止腳臭
腳趾濕爛(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中葯及偏方
資料來源:網路文庫
祝您早日康復!
⑷ 老爛腳是什麼原因
老爛腿常見於中老年人,遷延不愈,造成患者特別痛苦。多見於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脈管炎、糖尿病並潰瘍、大隱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後遺症等情況,是由於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或者神經營養不良造成的。往往呈現慢性病程,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嚴重病人影響生活質量。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明確診斷,採取手術或者葯物治療,長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