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同醫院室缺大小不一樣
㈠ 先天性室間隔缺損
室間隔缺損指室間隔在胚胎發育不全,形成異常交通,在心室水平產生左向右分流。室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室間隔缺損可單獨存在,也可是某種復雜心臟畸形的組成部分。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寶寶是單純的室間隔缺損。
如果診斷准確的話,室間隔缺損4mm有自然閉合的幾率,並且對身體影響不大,不需要現在手術。
建議每年做一次心臟超聲看看。如果室間隔有明顯增大趨勢,超過4mm,建議四歲時外科手術(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治療,因為四歲後孩子對事情有所記憶。
在技術成熟的醫院,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成功率基本是100%。建議到開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醫院做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總費用約1萬6,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可能明顯不同。
手術順利的話,術後和正常孩子一樣。
不建議介入治療,介入治療僅限於肌部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
先天性心臟病極少是遺傳所致,以下因素可能導致先天性心臟病:
1.遺傳因素 形態發生是受遺傳因素控制的。先天畸形的發生絕大多數與遺傳有關,如染色體畸變、單基因遺傳、多基因遺傳等。
2.環境因素 畸胎學的研究不斷發現環境中的一些物質可以造成胎兒畸形。在分析某個致畸因子的致畸風險時,應該考慮該致畸因子的作用強弱、劑量大小、持續時間、孕母的遺傳背景以及當時的孕齡等。常見的致畸因子有:
(1)輻射:其中離子電磁輻射有較強的致畸作用,包括α、β、γ和X射線,其致畸作用與各射線的穿透力有關。日常,人們都或多或少地接觸射線,有的人還因居住環境或職業關系可能接觸更多的射線,但對其致畸作用要具體分析。非電離性輻射,包括短波、微波及紫外線等,其致畸作用較弱。其中紫外線對DNA修復機制有缺陷的患者是一種致突變因子。
(2)X線:一般說,診斷性X線檢查,對胎兒的危害不大,但也與照射部位有關,例如膽囊造影只使胎兒接受0.000006Sv(註:Sv是劑量當量單位,1Sv=100rem);而鈉灌腸造影檢查,由於直接照射骨盆,則可使胎兒接受0.0035Sv。另外,治療劑量要大得多。治療腦腫瘤、乳腺癌(單側)均可使胎兒接受0.09Sv,治療肺癌可接受0.25Sv。所以,用於治療的X線有致畸的危險。
(3)同位素:各種組織對不同的同位素吸收量不同,例如口服5mci的131I,甲狀腺可接受100Sv,而性腺只有0.12Sv;口服4mci 32P,有1.0Sv進入骨髓、肝、脾,而其他部位則不過0.1Sv。另外,胎兒對同位素的吸收程度還與胎齡有關,例如胎兒在第10周,從循環中結合的碘比母親甲狀腺結合的還要多。因此孕婦必須用放射性碘進行診斷時,應在胎齡第5~6周之前進行,即在胎兒甲狀腺分化之前完成。
X線、同位素、還有其他外源性離子輻射對分裂細胞的影響,包括殺傷細胞、抑制有絲分裂、改變細胞的正常遷移和彼此聯系,以及造成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等。植入前期,大劑量照射可導致胚胎死亡,這是由於致死性染色體畸變或細胞分化受損所致。胚胎兩周後的任何時期接受超過1.0Sv的射線,均可造成器官畸形或生長受阻,其中以中樞神經系統最為敏感,0.25Sv時就可發生小頭畸形,智力低下,有實驗證明,不伴有神經系統導常的其他畸形,則可謂並非由輻射引起,此劑量目前為大多數所接受的致畸劑量標准,胎兒接受0.25Sv以上的照射,有致畸危險。美國學者大多數以0.1Sv作為閾值來推斷致畸危險。有時盡管不發生畸形,但輕微的損傷可引起智商降低,將來癌變也很難排除與輻射的關系。
3.病毒和感染 可致畸的病毒感染有風疹、巨細胞病毒感染、水痘及單純皰疹B。其他病毒感染的致畸問題,目前尚無足夠的證據。畸形兒是否與感染有關,可通過檢查IgM來判定,受感染的新生兒IgM上升。也可進行病原基因檢測。
(1)風疹(rubella):前四周受感染,致畸危險為61%,5~8周時為26%,9~10周時為6%。風疹綜合征的畸形包括眼、耳、心、造血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肺、肝和骨。神經系統損傷如小頭、智力低下,眼的缺陷方面有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小眼球等。
(2)水痘(varicella):致畸危害只是在胚胎前16周或產前4天之內發生。前16周感染,可致畸,包括眼的缺陷如白內障、小眼球、視神經萎縮以及腦損傷和肢體發育不全等。分娩前4天孕婦感染水痘,有20%的新生兒死亡。
(3)巨細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大約有10%的感染胎兒出現神經系統損傷。可有智力減低、耳聾。還可有低出生體重、小頭、肝脾腫大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視神經萎縮等。進行病毒分離和尿中脫落細胞查找病毒包涵體,均可證明感染的存在。
(4)弓形蟲感染(toxoplasma infection):主要表現為眼的疾患,90%有脈絡膜炎,50%~60%有癲癇、小頭和腦積水。即使感染得到控制,也常遺留眼或腦的損害。
4.化學葯物 苯妥英鈉可致成輕、中度生長發育及智力障礙。妊娠期服用此葯,胎兒致畸危險為1/10~1/3。三甲雙酮(抗癲癇葯)會造成胎兒智力低下、發育緩慢、面部發育不良、唇齶裂、房間隔缺損及兩性畸形。孕婦服用丙酮苄羥香豆素(抗凝劑),可引起胎兒軟骨發育不良,多表現為低出生體重及智力低下,中樞神經系統有異常。早孕婦女服用此葯,胎兒約1/3發生畸形。氨基蝶呤(抗葉酸劑),曾被用於進行人工流產,未流產者可造成胎兒多發畸形,其衍生物氨甲蝶呤有同樣致畸作用。在抗生素葯物方面,四環素可與骨鹽形成復合物,使牙變色;鏈黴素可致胎兒耳聾。激素方面,雄激素去甲睾丸酮衍生物用於避孕,可使女胎男性化,對男胎無不利影響;雌激素復合物氯菧酚胺可致畸,使非整倍體增加,可出現椎骨、心臟、肢體的畸形;皮質激素有誘發缺肢、先天性心臟病的報道;胰島素可使神經管缺陷增多,還可造成先天性心臟病和肢體缺陷。
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
㈡ 室間隔缺損
室間隔缺損指室間隔在胚胎發育不全,形成異常交通,在心室水平產生左向右分流。室間隔缺損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室間隔缺損可單獨存在,也可是某種復雜心臟畸形的組成部分。 室間隔缺損約為先心病總數20%,可單獨存在,也可與其他畸形並存。缺損在0.1-3cm 間,位於膜部者則較大,肌部者則較小,後者又稱Roger氏病。缺損若<0.5cm則分流量較小,多無臨床症狀。缺損小者以右室增大為主,缺損大者左心室較右心室增大明顯。 症狀體征 在心室水平產生左至右的分流,分流量多少取決於缺損大小。缺損大者,肺循環血流量明顯增多,流入左心房、室後,在心室水平通過缺損口又流入右心室,進入肺循環,因而左、右心室負荷增加,左、右心室增大,肺循環血流量增多導致肺動脈壓增加,右心室收縮期負荷也增加,最終進入阻塞性肺動脈高壓期,可出現雙向或右至左分流。 症狀 缺損小,可無症狀。缺損大者,症狀出現早且明顯,以致影響發育。有心悸氣喘、乏力和易肺部感染。嚴重時可發生心力衰竭。有明顯肺動脈高壓時,可出現紫紺,本病易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 體征 心尖搏動增強並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擴大,典型體征為胸骨左緣Ⅲ-Ⅳ肋間有4-5級粗糙收縮期雜音,向心前區傳導,伴收縮期細震顫。若分流量大時,心尖部可有功能性舒張期雜音。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及分裂。嚴重的肺動脈高壓,肺動脈瓣區有相對性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原間隔缺損的收縮期雜音可減弱或消失。 診斷檢查 X線檢查 中度以上缺損心影輕度到中度擴大,左心緣向左向下延長,肺動脈圓錐隆出,主動脈結變小,肺門充血。重度阻塞性肺動脈高壓心影擴大反而不顯著,右肺動脈粗大,遠端突變小,分支呈鼠尾狀,肺野外周紋理稀疏。 心臟檢查 心前區常有輕度隆起。胸骨左緣第3、4肋間能捫及收縮期震顫,並聽到Ⅲ一Ⅳ級全收縮期雜音;高位漏斗部缺損則震顫和雜音位於第2肋間。肺動脈瓣區第二音亢進。分流量大者,心尖部尚可聽到柔和的功能性舒張中期雜音。肺動脈高壓導致分流量減少的病例,收縮期雜音逐步減輕,甚至消失,而肺動脈瓣區第二音則明顯亢進、分裂,並可伴有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 心電圖檢查 缺損小示正常或電軸左偏。缺損較大,隨分流量和肺動脈壓力增大而示左心室高電壓、肥大或左右心室肥大。嚴重肺動脈高壓者,則示右心肥大或伴勞損。 一、X線:缺損小者心影多無改變。缺損中度大時,心影有不同程度增大,以右心室為主。缺損大者,左、右心室均增大,肺動脈干凸出,肺血管影增強,嚴重肺動脈高壓時,肺野外側帶反而清晰。 超聲心動圖 左心房、左、右心室內徑增大,室間隔迴音有連續中斷,多普勒超聲:由缺損右室面向缺孔和左室面追蹤可深測到最大湍流。 心導管檢查 右心室水平血氧含量高於右心房0.9%容積以上,偶爾導管可通過缺損到達左心室。依分流量的多少,肺動脈或右心室壓力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治療方案 內科治療 主要防治感染性心內膜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外科治療 小型室間隔缺損一般無症狀,缺損隨年齡增長而縮小,有人認為約25%可自然關閉。大缺損在孩子出生1~2個月後,出現呼吸急促、多汗,體重增長緩慢、面色蒼白。患兒常有呼吸道感染,易患肺炎。聽診可聞雜音。可通過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波檢查進行診斷。 (一) 手術適應症,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1. 不需手術 小型缺損而無症狀或進行性閉合缺損,症狀逐漸減輕者,暫不手術,進行觀察。 2. 擇期手術 缺損的大小,由小到中等,症狀輕,無肺動脈高壓,而肺血流:體血流在2:1左右。在隨訪中,心臟雜音、心電圖和胸片變化不大者,可等到學齡前施行手術;如在觀察期間,肺動脈壓升高,心臟雜音變短,心尖區舒張期雜音變低或消失者,應提早手術。 3. 早期手術 在大型室間隔缺損嬰幼兒,症狀重,肺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結構改變以及肺血管生長受阻等,如在8個月內手術修補室間隔缺損,術後一年肺血管改變可恢復,且有新血管長出。而在9個月或更後進行手術刀嬰幼兒,術後仍有持續性肺血管阻力的升高,這提示肺血管肌層的肥厚與向外周的延伸以及內膜增生並沒有完全退化,新血管的成長亦有限度。但也有的作者指出術後持續性肺血管阻力的升高僅發生在兩歲以後施行手術的幼兒。 Kirklin等認為在2歲內進行手術,即使有非常嚴重的肺動脈高壓,也能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2歲以上的手術者,有50%的肺動脈高壓將持續不變。Ching等和Bonchek等也指出在2歲以上施行手術者,有25%在術後2~11年間肺血管阻塞性病變仍在進行,反之在2歲內手術者,則無此現象。故在2歲內施行手術能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變。為了掌握時機,就需要密切觀察和重復心導管檢查。但是年齡越小,手術死亡率越高。如屬選擇性手術,一般3個月大的嬰兒不做,待其室間隔缺損自行閉合或縮小。 4. 緊急手術 大型室間隔缺損的新生兒或嬰幼兒,分流量大,並發危及生命的頑固性心力衰竭和肺功能不全,積極內科療法無效者,應創造條件進行手術,即使在生下3個月內亦應如此。可以考慮行肺動脈環縮術,以挽救生命。這種手術目前已較少做,多趨向於行修復術,但在技術上要做好同時修復其他合並畸形的准備。 根據Kirklin的意見,只有兩種大室間隔缺損需先進行肺動脈環縮術:多發室間隔缺損散布在隔束或間隔前部,同時還有隔膜缺損;另一種是大型室間隔缺損,類似房間管型,三尖的腱索跨立於室間隔之上,三尖瓣環騎跨於兩個心室之上,三尖瓣的腱索亦可附於間隔的左側。其右室常發育不全。 (二) 手術禁忌症 ①病史中有發紺,尤其在休息時發現發紺,表現有反向分流,以自右向左為主者; ②體檢時,心前區捫不到震顫,收縮期雜音短而柔和者; ③放射線胸片顯示肺動脈段較明顯突出,但肺部不充血者;左室不大或接近正常者; ④心電圖檢查示電軸變為右偏,右側心前導聯為典型右心室肥厚、有切跡的大R波,而左側心前導聯Q波消失,R波電壓低於正常,S波深者; ⑤右心導管檢查,證實分流為自右向左,肺血管阻力大於10wood/m2者。 以上情況均不應進行手術,否則患者可能過不了手術關,且術後預期壽命亦比不做手術者短。 手術方法: 1、室間隔缺損修補術。 2、介入治療僅限於肌部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 手術切口: (1)常規切口 1 胸骨正中切口,皮膚切口位於前胸正中,約20~25cm長,並將胸骨全部劈開,術後易出現刀口液化或感染,傷口癒合差,易遺有刀疤痕及雞胸等畸形。 (2)小切口 微創小切口系指手術入路切口長度6~10cm,切口位於胸部相對較隱蔽部位。 1 右腋下小切口:取右側腋中線第二肋交點與腋前線第五肋間交點連線行5~9cm 切口,長度視年齡身高而定,於腋前線第四肋進胸,進胸入路肌肉損傷少。 一般用於15歲以下的兒童,小兒胸腔相對較小.肋骨彈性好,可較安全地完成一些簡單先天性心臟畸形的矯治手術,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的修補.還能夠進行三房心、肺靜脈異位引流、二尖瓣關閉不全修復和瓣膜置換等手術。 對合並重度肺動脈高壓同時存在肺發育不良或合並肺部感染及出生
㈢ 我家小兒三歲有室間隔和房間隔缺損、去了三家三級甲等醫院檢查結果都不一樣該怎麼辦
房間隔、室間隔缺損的常規檢查應該是B超,本身B超的數據結果因操作環境、手法等會有不同,你說的結果都不一樣,是指具體的缺損大小描述不一致有大有小,還是有的檢查認為缺損,也有認為正常的結果。具體是哪一種,需要分清楚。如果均有缺損僅具體大小有差別的話,不影響診斷,對於治療還需進一步檢查。
㈣ 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嵴下型!缺損7MM!現在缺損4MM!
你好,首先感謝你的信任。 根據你的描述,感覺孩子的室間隔缺損1個月時7mm,現在1歲3個月4mm,感覺自然閉合幾率不小。建議定期復查,半年或一年一次。如果不能自然閉合,建議4歲前手術。總費用一般1萬6左右,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可能顯著不同。 4歲左右如果沒有自然閉合,如果沒有心臟雜音,可以不手術。如果有心臟雜音,建議手術,建議做「室間隔缺損修補術」。需要手術的依據如下: 1、如果有心臟雜音,心臟雜音影響自己情緒; 2、病人及家人均有心理負擔; 3、室間隔缺損有導致感染性心內膜炎、傳導束受損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可能。 4、在技術成熟的醫院,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成功率基本是100%。 「室間隔缺損修補術」住院總費用約1萬8到2萬,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可能明顯不同。 在技術成熟的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的成功率基本是100%。治癒後和正常人一樣。不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手術,建議到開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醫院進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圖 () 手術順利的話,術後和正常人一樣。沒有後遺症。 在發達國家,微創封堵僅限於肌部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 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祝孩子健康。
㈤ 室缺等孩子大一些再治,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導讀:室缺等孩子大一些再治,這絕對不可取!小的室間隔缺損對孩子沒有太大影響,患者通常沒有特別的表現,和正常孩子一樣。但是,嚴重的室缺可能導致孩子心臟負擔增大,肺動脈壓力增大,肺循環血流增加,體循環血流減少。通俗來說就會出現心臟增大,心臟功能下降,就會發生心力衰竭。
心室間隔缺損自我治癒率有多高?
如果室缺不足,想要自愈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室缺不足的位置在膜或近部,二是室缺不足比較小。此外,每個孩子的自我治癒的機制不太一樣。特殊位置的缺損,如動脈下型室缺乏,即使缺損不大,也不會自我修復。據文獻報道,小室缺的缺乏,特別是5毫米以下的缺損,自愈率比較高,約為40% ~ 60%。
如果發現嬰兒有室間隔缺損,父母不必先驚慌。如果不是晚期,治療後可以達到和正常人一樣的效果。尤其是很多小的缺損,自愈率很高,3歲以內約60%的人可以自愈。對於比較大的缺損,只要及時治療,孩子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㈥ 兩次結果不一樣【室間隔缺損】
可以再復查超聲,一般膜周5mm以下的室缺可以觀察,但有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風險。可以手術或者介入治療。費用兩三萬左右。
(吳清玉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清華大學一附院吳清玉 http://wuqingyu.haodf.com/
㈦ 室間隔缺損
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0.47cm),6天的寶寶,有自然閉合的可能。目前建議孩子每半年做一次心臟超聲看看。注意預防感冒,母乳喂養。不舒服需要及時復查心臟彩超看看。 如果室間隔缺損在四歲前仍沒有自然閉合的話,或者四歲前發育差、容易感冒或肺炎、室間隔缺損有增大趨勢,就需要手術啦,因為孩子四歲後對事情有所記憶。四歲時成功率近100%。四歲時手術總費用約1萬7,不同地區不同醫院有所不同。 術後和正常孩子一樣。沒有後遺症。 如果大於四歲,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有心臟雜音),建議做「室間隔缺損修補術」。需要手術的依據如下: 1、如果有心臟雜音,心臟雜音影響自己情緒; 2、病人及家人均有心理負擔; 3、室間隔缺損有導致感染性心內膜炎、傳導束受損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可能。 4、在技術成熟的醫院,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成功率基本是100%。 「室間隔缺損修補術」住院總費用約1萬8到2萬,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可能明顯不同。 在技術成熟的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的成功率基本是100%。治癒後和正常人一樣。不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手術,建議到開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醫院進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圖 () 術後和正常人一樣。沒有後遺症。 在發達國家,微創封堵僅限於肌部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 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祝孩子健康。
㈧ 室缺很小是否需要手術[先心病]
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建議做「室間隔缺損修補術」。需要手術的依據如下: 1、如果有心臟雜音,心臟雜音影響上學就業; 2、病人及家長均有心理負擔; 3、室間隔缺損有導致感染性心內膜炎、傳導束受損和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可能。 4、在技術成熟的醫院,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成功率基本是100%。 「室間隔缺損修補術」住院總費用約1萬8到2萬,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可能明顯不同。 「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的成功率基本是100%。治癒後和正常人一樣。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如果手術,建議到開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醫院進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圖 () 術後和正常人一樣。沒有後遺症。 在發達國家,介入封堵僅限於肌部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 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
㈨ 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膜周型)
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膜周型)6mmX8mm,肯定不能閉合啦。肯定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目前3歲半就是手術的好時間。手術方法是「室間隔缺損修補術」。 「室間隔缺損修補術」住院總費用約1萬5到2萬不等,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可能明顯不同。 「室間隔缺損修補術」的成功率基本是100%。治癒後和正常人一樣。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如果手術,建議到開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醫院進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圖 () 術後和正常人一樣。沒有後遺症。 在發達國家,介入封堵僅限於肌部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相對於比較成熟的心血管外科手術而言,風險非常大啦,所以發達國家目前嚴格限制介入封堵治療。只有肌部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等少數外科手術風險更大的疾病才採取介入治療。不要因為害怕皮膚切口大一些而忽視介入的更大危險(包括射線的危害)。 更多有關介入治理的風險可以看一下參考資料。 希望以上答復對你有所幫助。
㈩ 室間隔缺損
你的這個哪個准確我不知道,但是出入比較大,不僅是大小問題,3.2mm與6.2mm,更加關鍵的是部位不同,一個是膜部室間隔缺損,另外的是漏斗部室間隔缺損中的干下型(位於肺動脈瓣下),如果是位於肺動脈瓣下,那麼肺動脈瓣可能因為接受過多的血液,那麼自動有一個狹窄保護的傾向。別看這位置不同,這和手術方式,自己閉合的可能性都大大不同,我沒法說你哪一個准確,雜音大小也不是室間隔缺損的相對應的,小的室間隔缺損有時也可能比大的更響的。
如果是干下型缺損,那麼一般不會自己閉合的,而且根本不可以介入手術只有傳統手術,如果膜部缺損那麼部分可以介入手術的。膜部室間隔缺損自己閉合的幾率是50%,但是一般在1-2歲以內多見。
總之這個你還是找一個比較權威的地方看清楚為好。你出入太大了,我也不知道你到底哪一個心超准確,
至於什麼時間手術,那麼傳統說3-5歲,現在2歲左右就可以了,如果肺動脈壓力、心臟擴大都較快,那麼甚至幾個月都可以手術的,在大醫院心臟中心不是問題。手術難度其實還可以的,一般手術以後基本上就和正常孩子差不多了,大概也就不能當航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