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小秋版本的碧玉簪為什麼不一樣
① 遲小秋為什麼名聲很好很大。她的扮相很一般,唱腔也不穩,無論如何都難及張火丁、劉桂娟、呂洋等人,為何
小秋可算是正宗傳人,聲腔和身段都符合程派,特別適合演貞潔烈婦,像《武家坡》《碧玉簪》《三娘教子》《孔雀東南飛》《六月雪》《罵殿》都極合,愛之平實氣質。
海燕,她有一種高貴自賞的氣質,聲音寬亮但程韻很足,她演的《梅妃》《文姬歸漢》《三擊掌》《英台抗婚》《春秋亭》《玉堂春》都不錯,雖然自從拜師李老後,都說她退步很大
李佩紅,果然是武旦出身,表演帶著硬氣,她演的戲很多,但都不太耐賞,有時候高音上不去,有時候的確很飄,所以就算得了白玉蘭獎,也只是因其表演多有琢磨吧!
劉桂娟 有辱師門
火之丁丁,很紅呵,但是仔細品味她的程味確不濃,或許只是嗓子那樣吧,她的做派略如小秋,《荒山淚》《火焰駒》等都很好,而且她有更文雅的氣質,新排戲很成功,《斷橋》和《梁祝》確實都很精彩。她的水袖乍一看的確不錯 但不耐看
② 關於京劇的《碧玉簪》和越劇的《碧玉簪》的問題
基本劇情
吏部尚書李廷甫之千金李秀英,天資聰穎,秀麗賢淑,品德端莊,其父將她許與好友之子王玉林。秀英的表兄顧文友,垂涎秀英已久,因此嫉妒這樁婚事,遂與孫媒婆密定奸計。秀英出嫁之日,媒婆暗中偷走秀英的碧玉簪,連同偽造的情書,一並放入洞房。玉林在關房門時偶然拾得,怒不可遏。他欲與之評理,唯恐累及爹娘,又怕醜事傳揚,有辱門庭。於是強自克制,撇下新房中的秀英,獨自下樓而去,並發誓從今而後,不論夫妻之情。婆婆發現小夫妻婚後尚未同房,硬拉玉林上樓,但他顧自挑燈夜讀,不理秀英。滿月於歸之期,玉林託故不去。秀英回到娘家後,玉林又遣人送去書信,責令秀英原轎返回,否則休了秀英。秀英無奈,與母親李夫人灑淚而別。母親不解,問她緣由,她一肚子的委屈咽下肚,哭哭啼啼回夫家。夜間,玉林尋釁辱打秀英。李夫人得知後,來到王家,為女兒討還公道。誰知玉林怒氣在身,竟以伯母相稱。李夫人稱病催夫速歸。李廷甫怒氣沖沖來到王家,責問玉林為何如此無禮,玉林理直氣壯地當場拿出物證,李廷甫啞然失色,也疑女兒行為不端,拔劍欲砍,虧得婆婆相護。事後,經過追查,真相大白。李廷甫痛惜女兒病容憔悴,想帶她回家休養。哪知道秀英為了遵守三從四德,執意不去。玉林深感愧疚,悔恨不已。於是,尊母之命,赴京趕考,得中狀元後,送上鳳冠霞帔,秀英不受。經過雙方家長,特別是婆婆的勸慰,和玉林的再三懇求,嚴責己過,直至跪地請罪,秀英方才回心,夫妻終重歸於好。
此劇原是越劇首演,後來由著名京劇大師程硯秋先生改編移植為京劇版的《碧玉簪》
③ 越劇碧玉簪 歌詞
第一場 喜訊
〔幕啟:李府壽堂。李廷甫、李夫人同上。
李廷甫 (念)慶壽誕彩幛高懸,
李夫人 (念)有明珠掌上承歡。
老爺今日壽誕,容為妻拜賀。
李廷甫 夫人免了吧!
李夫人 哪有不賀之禮。
李廷甫 好好,老夫人也有一禮。
〔夫妻同拜畢。內聲:「小姐慶壽!」夫妻笑。
李秀英 (念)華堂開壽誕,
歌鼓樂天倫。
今日爹爹壽誕,女兒為爹爹拜壽!
李廷甫 起來!秀英知書達理,真乃賢孝女兒。哈哈哈哈!
老夫人 正是。
春香 老爺、夫人在上,春香叩頭!
(3)遲小秋版本的碧玉簪為什麼不一樣擴展閱讀
越劇《碧玉簪》傳統劇。明朝吏部尚書李廷甫將女兒秀英許配翰林王裕之子玉林。秀英的表兄顧文友因求婚不成,便買通孫媒婆向秀英借得玉簪一支,連同偽造的情書,在秀英成婚之日,暗置於新房之中,玉林果然中計,疑秀英不貞,備加冷落和凌辱。
廷甫聞女被虐,趕往王府責問,玉林方出示情書、玉簪,遂使真相大白。然秀英已被折磨成疾。玉林悔恨不已,上京赴考中魁,請來鳳冠霞帔向秀英認錯賠禮。
碧玉簪為越劇金派名篇,女主角李秀英的初代扮演者為金彩鳳
④ 碧玉簪的創作原型
《碧玉簪》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一部優秀作品,很多越劇團都將它作為保留劇目,還曾拍成電影藝術片。但是,不管是出版本還是改拍成彩色電影,都只署整理改編者的名字,沒有署劇本的首創人員姓名。那麼原創人是誰呢?他們就是越劇創始人之一的馬潮水和張雲標。1918年,馬潮水與名伶王永春、衛梅朵、張雲標等進上海,他感到在十里洋場的大上海,劇目不更新,不適應市民的口味是不行的。為此,他買回《李秀英寶卷》,一口氣看完,覺得不錯,並聯想到曾在家鄉看東陽婺劇《三家絕》的演出,認為《李秀英寶卷》可以改編成一出好戲。為了作好充分的准備,他又去書店買來《碧玉簪》全傳,與師弟張雲標共同商議,著手改編。經過他倆演出之餘的精心整理、改編,《碧玉簪》終於誕生了,並於1918年7月20日在上海華興戲院正式演出。《碧玉簪》演出後,轟動了浦江兩岸,獲得極大成功。這不僅僅是演出精彩,幾位主要演員扮演角色逼真感人,更主要的是劇本改編得好。第一:改東陽婺劇班的大悲劇《三家絕》為大喜劇。原來的情節是李秀英新婚之夜受不白之冤,又遭夫婿冷落,受屈受辱,不白之冤難伸,其父李廷甫不問清紅皂白,一腳將她踢死。顧文友則私造情書,陷害他人,送官問斬。玉林則在真相大白後,悔恨交加當場碰死。李、王、顧三家均系單丁,三人既死,絕了三家後,故名《三家絕》。馬潮水、張雲標的首功,在於將三人亡故的大悲劇編改為真相大白後,王玉林奉命上京赴試高中,夫妻大團圓喜劇結尾。這就是婦孺皆知的「送鳳冠」一出。玉林跪倒在秀英面前,這是作者驚人之筆。在封建社會里,夫為妻綱,讓堂堂男兒跪倒在妻子面前,本就是件驚天動地之事,何況王玉林是欽點狀元、天子門生,如今頭戴官帽插宮花,身穿官袍,腳穿朝靴,跪在發妻跟前求情,陪罪認錯,是絕無僅有的奇事。這一跪跪得好,大大反了封建傳統禮教。第二,有它特有的藝術效果。和睦相愛、合家團圓歷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者把悲劇改為喜劇,以大團圓結束,是符合人民心願的,因此大受上海廣大觀眾的歡迎。第三,富有時代精神。《碧玉簪》創演於1918年,正是「五四」運動前夕,劇目內容與當時社會婦女爭取解放、男女平等、求自由自主的新文化運動潮流及其時代脈搏相吻合。順時代潮流而創,合時代精神而演的《碧玉簪》是當時上海戲曲舞台上出現的少有的好戲,越劇走在戲曲界之前列,因而受到各個階層的肯定和歡迎。正是由於《碧玉簪》在上海一炮打響,使初進滬地不到兩年時間的越劇,鞏固了演出地盤,牢牢地佔領了上海戲曲舞台。《碧玉簪》的誕生與演出,是越劇史上一次質的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