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的大腦為什麼與高智人不一樣
⑴ 為什麼有的人很聰明,有的人很傻大腦結構有什麼不一樣嗎
其實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就有研究發現,智商越高的人,進行認知任務時大腦皮層的能量代謝率反而越低,也就是說,聰明人思考問題時消耗的能量更少[1]。
有人據此提出假設,聰明人之所以能比咱們更專注更持久,可能並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努力,而是因為他們大腦的工作效率更高。這一猜測在 2018 年得到了證實,來自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 Erhan Genc 教授團隊發現,聰明人的大腦神經元互相連接更加高效簡潔[2]。
那是不是說聰明人是天生的,我們無能為力呢?其實倒也並不是完全的「先天決定論」。
隨著我們對某一特定領域的不斷看書、學習,我們的大腦關於這方面的突觸可塑性就會增強,在我們擅長的領域,我們的大腦相關區域會像聰明人的大腦一樣[3]。
經驗豐富的倫敦計程車司機被發現後海馬體中的灰質量更大(海馬是空間導航的重要腦區,其中後海馬比前側更多參與空間導航的編碼)。
專業打字員的大腦中與編碼運動任務(例如運動皮層、前額葉皮層和小腦)的相關的大腦區域灰質體積增加。
小提琴家和其他弦樂演奏者的大腦的初級感知運動皮層中,代表左手的區域更大。
所以說,學習是有用的,天才也不是絕對的。
⑵ 人的大腦構造都一樣,為什麼人的智商會不一樣呢
人的大腦構造一樣,但是影響人的智商的因素卻不僅僅只有大腦構造。影響人智商的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1、遺傳:與智商相關的基因發現在不同人種中有不同頻率分布,平均智商高的人種的智商基因比平均智商低的人種多。
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於血緣關繫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
2、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
3、飲食:飲食單調導致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者飲食量過少,蛋白質等營養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會導致智商發育受阻。攝入過多重金屬元素如鉛,銅等也會影響智商。
4、體重: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5、環境:生活在枯燥環境里的兒童,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孩子3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為91.8。
6、葯物:某些葯物會影響兒童的智力,如長期服用抗癲癇葯物可使智商偏低,當停葯若干年後,智商便會有所提高。
(2)常人的大腦為什麼與高智人不一樣擴展閱讀:
1、改變兒童不良的飲食習慣。
2、為兒童營造一個具啟發性和刺激感官的環境。
3、增強孩子的情緒智商。
4、引導孩子制定一個目標、啟發他們進行創意思考。
5、不要說小孩笨,要多教他怎麼做事,怎麼做人,怎麼說話,要多鼓勵小孩,給小孩信心,告訴他他的智慧是無限的,他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⑶ 為什麼有的人很聰明,大腦結構有什麼不一樣嗎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研究發現,智商越高的人,進行認知任務時大腦皮層的能量代謝率反而越低,也就是說,聰明人思考問題時消耗的能量更少也就是說,越是聰明人的人,大腦工作效率越高,處理同一件任務的耗能越低,因此更不容易觸發大腦的負反饋機制感到疲憊,因此可以支持更高的工作記憶,更多線程的任務,更長久的專注力。
因此,保持充分的營養攝入和健康的作息和生活習慣,對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還有就是,智力優勢也不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能否成功的唯一資本。人類歷史上獲得過巨大成功的人包括很多諾獎得主,很多並不是智力頂尖的,而是一些與普羅大眾智力水平更加接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