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釉在陶胚上效果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3-03-11 09:29:39
① 燒陶素燒,顏色不一樣
陶瓷素燒
未施釉的陶瓷生坯的燒成過程叫做素燒,施釉後的再燒成則稱為釉燒。
素燒的主要作用是使坯體內水分揮發,有機物揮發和燃燒,碳酸鹽分解,礦物組成和結構初步形成,提高坯體的強度以利於裝飾等加工過程,減少損耗。
古代許多著名陶瓷如唐三彩,耀州瓷,郎窯紅,鈞紅,部分青瓷的瓷胎均經過素燒後再施釉。
採用熔點較低的釉時,如精陶,為使坯體達到較好的燒結程度,先將生坯在較高溫度(1200-1500℃)下素燒,施釉後再用較低溫度(950-1050℃)釉燒。釉燒時雖然溫度比素燒時低,但是它的表面多了一層釉料,當表面這層釉料與坯體的膨脹系數不匹配時,就會產生變形,所以新手在初次製作時,有的會產生釉裂,有的會分層剝離,或者變形嚴重。如果是陶,則只需要800度的溫度就可以素燒了。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