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兩條腿向上抬不一樣高
❶ 為什麼打坐兩腿高低不平,是哪錯了
南懷瑾教你如何打坐
佛法中的「戒」、「定」、「慧」是三無漏學,也就是完美無缺的學問。現在只說「定」吧!定」就是「戒」與「慧」的中心,也就是全部佛法修證實驗的基礎。換句話說,凡是要修學證明佛法的人,都要先從「定」開始。
有了「定」,才能夠真正達到庄嚴的「戒」體,然後才能啟發「慧」而達到通明的境界。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依「定」力為基礎,才能夠達到菩提果海。任何宗派的修法,都離不開定,由此可見修定是多麼的重要。
不過,所謂的定並不是專指跏趺坐(俗稱打坐)而言,在佛學中,把人的日常生活,統歸為四種不同的姿態,就是行、住、坐、卧,稱為四威儀。在四威儀中,「坐」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姿勢而已。要修定的話,不但坐時要定,在另外行、住、卧三種姿態,也要能夠定才行。不過,在修定開始的階段,以坐的姿態入門,是比較容易罷了。
坐的姿勢有很多種,只談在修定的方法中就有七十二種之多,而依照諸佛所說,在所有的打坐姿勢中,以跏趺坐為最好的修定坐姿。
用跏趺坐的姿勢修得定力以後,應該注意在另外行、住、卧三威儀中,繼續鍛煉保持已得的定境,進一步更要達到在處理一切事務及言談時,都不失掉定的境界,才真正算是定力堅固。
用堅固的定力去證取菩提,就好像攀枝取果一樣,相當方便,得心應手;然而,如果見地不正確或不透徹的話,修行很容易走入歧途。
現在將修法的重點和概念,簡要敘述於後,如果要探求進一步的奧秘,還需要修**所有經典,尤其是禪觀等經典,如天台止觀、密宗法要等學,都要詳細了解貫通才行,現在先談坐的方法:
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
一、雙足跏趺(俗稱雙盤),如果不能跏趺坐,就採用金剛坐(右腳放在左腿上),或者採用如意坐(左腳放在右腿上)。
二、兩手結三昧印(把右手掌仰放在左手掌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住)。
三、背脊自然直立,像一串銅錢(身體不健康的人,最初不能直立,不妨聽其自然,練**日久後,就會不知不覺自然地直立了)。
四、兩肩保持平穩(不可歪斜,也不要故意用壓力)。
五、頭正顎收(後腦略向後收,下顎向內收,輕輕靠住頸部左右兩大動脈)。
六、舌抵上顎(舌尖輕輕抵住上門牙根唾腺中點)。
七、兩眼半斂(即兩眼半開半閉,如開眼容易定就開眼,但不可全開,要帶收斂的意味,如閉眼容易定的話,可以閉眼,但不可昏睡)。
注意事項
一、打坐時應將褲帶、領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一律松開,使身體鬆弛,完全休息。
二、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及後頸包裹暖和,否則,在打坐時風寒侵入身體,沒有葯物可以醫治,這一點須特別小心注意。
三、最初修**打坐的人,應該注意調節空氣和光線,光太強容易散亂,光太暗容易昏沉。座前三尺,空氣要能對流。
四、初**定的人,吃太飽時不可打坐,如覺得昏昏欲睡,也不可勉強坐,應該睡夠了再坐,才容易靜定下來。
五、無論初**或久**,坐處必須使臀部墊高二、三寸,初**打坐的人,兩腿生硬,可以墊高四、五寸,日久可以漸漸減低(如臀部不墊高,身體重心必定後仰,使氣脈阻塞,勞而無功)。
六、下座時,用兩手**面部及兩腳,使氣血活動,然後再離座,並且應當作適度的運動。
七、坐時要面帶微笑,使面部的神經鬆弛,慈容可掬,心情自然也放鬆了。千萬不可以使面部表情生硬枯槁,變成峻冷,內心就會僵硬緊張起來。
八、最初**坐時,應該採取每次時間少,但次數加多的方式。如果勉強久坐下去,則會心生厭煩,不如每次時間短一日多坐幾次才好。
在開始修**禪坐時,應該特別注意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養成**慣,就無法改正了。而且對心理和生理都有影響,並且容易成病。七支坐法的規定,有很深的涵義,非常符合生理及心理的自然法則,應該切實遵守。
人的生命要依賴精神的充沛,所以要培**神,才能達到健康的生命。培**神的方法,首先要使心中常常沒有妄念,身體安寧;心中一空,生理機能才會生生不絕。能夠不絕的生,另一方面再減少消耗,自然會達到精神充沛超過平時的狀態。
人的精神是隨著氣血的衰旺,而呈現充沛或虧損的現象。如果思慮過多、過度疲勞,氣血就漸呈虧損衰弱的現象。所以安身可以立命,絕慮棄欲可以養神,也就是說,身體保持安定狀態,生命就有了根,丟掉了思慮,摒棄了慾望,精神就得到了培養。
古代醫學認為人的生機是藉著氣化而充實的,氣的運行是循著脈的路線,這里所說的脈,並不是血管或神經,而是體內氣機運行的一個有規則的線路。這個氣脈理論是相當微妙的,一般人不太容易了解。
《黃帝內經》中所說的奇經八脈,是從古代道家的說法脫胎出來的。道家認為:人體中「任」「督」「沖」三脈,對於養生修仙是最重要的。西藏密宗的觀念,認為人體中的三脈四輪,也是即身成佛的關鍵。在密宗法本中有一部《甚深內義根本頌》,在這本頌中所討論的氣脈學說,比較《內經》及《黃庭經》等書,各有獨到的地方。
藏密和道家,雖然都主張修三脈,不過道家是以前後位置的任督二脈為主,藏密則以左右二脈為主。修法雖然不同,但兩家都是以中脈(沖脈)為樞紐關鍵的。
至於禪宗坐禪的姿勢,採取毗盧遮那七支坐法,雖然沒有明白說出來注重氣脈,可是,坐禪的功效,實際上已經包含氣脈問題了。
兩足跏趺坐不但可以使氣不浮,並且可以使氣沉丹田,氣息安寧。這樣心才能靜下來,氣也不會亂沖亂跑,而漸漸循著各氣脈流動,反歸中脈。等到氣脈可以回歸流於中脈,達到脈解心開時,才可以妄念不生,身心兩忘。這時才能進入大定的境界。如果說一個人的氣脈還沒有安寧靜止下來,而說能夠入定,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普通人的身體在健康正常時,心中感覺愉快,腦中的思慮也就較少,在生病的時候就剛好相反,又如修定的人,在最初得到定境,開始見到心空時,一定會感到身體輕松愉快,那種神清氣爽的味道,真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可見心理和生理兩種是互相影響的,是一體兩面的。
人體中的神經脈絡,是由中樞神經向左右兩方發展分布,而且是相反交叉的,所以,在打坐時,兩手大拇指輕輕抵住,成一圓相,身體內左右兩邊氣血,就有交流的作用了。
人體內的腑臟器官,都是掛附於脊椎的,如果在打坐時,背脊彎曲不正,五臟不能保持自然舒暢,就容易造成病痛,所以一定要豎直脊樑,使腑臟的氣脈舒泰。如果肋骨壓垂,也會影響肺部收縮.所以要保持肩平和**舒展,使肺活量可以充分自由擴張。
我們的後腦是思慮記憶的機樞,頸部兩邊是動脈的路線,由於動脈的活動,能運輸血液到腦部,增加腦神經活動。在打坐時,後腦稍後收,下顎略壓兩邊的動脈,使氣血的運行暖和,可以減少思慮,容易定靜下來。
兩齒根唾腺間,產生津液,可以幫助腸胃的消化,所以要用舌去接唾腺,以順其自然。
心和眼是起心動念的關鍵,一個人看見色就會心動(聽到聲音也會心思散亂起來),這是先經過眼睛的機能而生的影響。如果心亂的話,眼睛會轉動不停,一個人如驕傲而又心思散亂的話,他的兩眼常向上視;一個陰沉多思想的人,兩眼常向下看;邪惡陰險的人,則常向左右兩側斜視。在打坐的時候,採取兩眼斂視半閉的狀態,可以使散亂的心思凝止。
打坐時松解衣物的束縛,可以使身體安適;常常面帶笑容,可使精神愉快,這些條件對於打坐修定是很重要的。
所以,禪坐的姿勢,對於氣脈很有關系,雖然禪坐沒有專門講究調和氣脈,但是,這個調和氣脈的問題,已經包含在內了。如果專門注意修氣脈的話,很容易發生「身見」,更會增強一個人的我執,這個我執和身見,就是證得正覺的大障礙。
靜坐的姿勢,十分重要,如不把姿勢調整好的話,弄得曲背彎腰,常久下去,一定會生病。許多練**靜坐的人,有的得了氣壅病,有的吐血,使身體害了禪病,說起來都是因為打坐姿勢不正確引起的,所以修**靜坐的人一定要十分小心注意姿勢才是。
如果依照正確的方法和姿勢修**,身體本能活動發生作用,身體內的氣機自然流行,機能也自然活潑起來,就會有大樂的感受,這是心身動靜交互磨擦激盪而產生的現象。
對於這種現象,一概不可以認真或執著,因為現象就是現象,不久會消失而成為過去,如果對現象執著的話,就進入了魔境,就是向外馳求了。
如果修定方法正確的活,自己的心身必會得到利益。譬如說頭腦清醒、耳聰目明、呼吸深沉可入丹田、四肢柔暢,連粗茶淡飯也會和山珍海味一樣的好吃;如果原來有病的人,也會不葯而愈,精力也覺充沛。修定到了這一步,應該注意減少消耗,如果犯行**欲,就會造成氣脈閉塞,心身都會得病了。
——摘自南懷瑾《修定與參禪法要》
有些人懷疑,盤足靜坐,不但對人體的健康有礙,甚至,反而因兩足的血管被壓迫而致病,所以靜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現象。這是誤解。其實,人體的健康,與腿和足有極大的關系。中國古代的道家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與兩腿雙足有絕對的關系。所以嬰兒與小孩的活動都在兩足。一過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感無力,喜歡疊足或蹺足而坐。人的衰老與死亡,也多是從足腿開始而逐漸至於軀干與頭部。
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並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所以放開足腿,等待酸麻過後,反有從未經驗過的**。如果持之有恆,能坐到足腿的氣血流暢,保證足腿而上至於腰背以及全身,會有無比的**發生,反不願意下座而鬆散雙腿了。
其次,必須了解人體猶如植物一樣。一棵樹木,盤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氣、水,以及土壤的營養,才能生長茂盛。人呢!卻和植物顛倒相反,他的根在頭部,他的土壤就是虛空。人體的兩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曲起來,等於把一株人參或松枝捲曲成結,使它的生發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歸根本而培養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開始,對於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而無害的。
根據佛經上的記載,這種七支坐法,早已失傳,後來有五百羅漢,修持多年,始終不能入定。雖然知道從遠古以來,便有這種靜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終不得要領。有一次在雪山深處他們發現一群猴子,利用這種方法坐禪,他們照樣學**,便由此證道而得阿羅漢果。這個神話似的傳說,無法加以考證。總之,它是合於生物天然的法則,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種姿勢,大體來說,很像胎兒在母胎中的靜姿,安詳而寧謐。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打坐時肢體的七種要點:
(一)雙足跏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樑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手印」,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兩肩稍微**,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像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附帶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六)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七)初**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雙跏趺坐」說明:
(一)兩腿雙盤的跏趺坐為最正規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墊、除非氣脈全通,才可以不墊。
(三)初學靜坐多半無法雙盤,則酌情採用以下的其他坐姿。
「單盤坐」說明:
(一)坐墊約兩、三寸。隨各人舒適度自作調整。
(二)初**靜坐無法兩腿雙盤,則採用單盤。隨各人生理狀況,自由選取金剛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無法單盤,或者單盤坐到腿麻,而想繼續用功,則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種姿勢。
「其他坐姿」說明:
(一)正襟危坐為歷來儒家所慣用的靜坐姿勢。
(二)吉祥卧為佛家所主張的睡姿。孕婦如果單盤對腹部造成壓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選取對自己較為舒適的坐姿。
——摘自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要注意了,不要馬虎隨便學打坐。我問你們,你們看了我的書,我的書上告訴你們,打坐有多少種姿勢啊?九十六種。那麼七支坐法,佛經上怎麼講?釋迦牟尼佛不是宗教喔,是科學家耶,也是大哲學家。他說歷代成佛的很多,一個劫數都有很多佛,上一個劫數叫庄嚴劫,現在這個劫數叫賢聖劫,有一千個佛出來,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再出來的是第五位彌勒佛。《大藏經》里說明中國出幾個佛,阿富汗出幾個,印度出幾個,佛都有預言,很奇妙的。所以一般學佛,出家在家都不看佛經,隨便看了一點佛學書,就以為懂佛了。
釋迦牟尼說這個七支坐法在上一個劫數末劫的時代,也就是時代到了科學發達、文化衰落時,這個打坐方法失傳了。所以迦葉佛末法的時候,五百羅漢在山裡修道都不能成功。後來感動五百隻猴子,是迦葉佛時代的羅漢變成猴子,在山上打坐示範。這五百個修行的羅漢看到才學會打坐;等他們自己得道以後才曉得這不是猴子,是得道的羅漢,故意示範給他們看的,所以才學回來這個七支坐法。
第一支,所謂支是什麼?支是最重要的意思,第一支是兩個腿跏趺,雙跏趺的時候,如果坐得好不需要坐墊了,身體可以起來(師以兩手撐起全身),學瑜珈的可以跳動,腿就這樣盤著,手一撐就跳過去了。這是雙跏趺坐法,就是左腳放裡面,右腳放外面。反過來右腳放裡面,左腳放外面,也是一樣交換。單跏趺就要用坐墊了,左腳在下,右腳在上;或右腳在下,左腳在上。你坐坐看自己就感覺了,假使右腳在下,身體向這里偏了,影響到左邊的腦;如果是左腳在下,右腳在上呢?又向另一邊偏了,你體會看看。這是體會啊!學啊!不是聽啊!這是科學了,等於左右腦神經受到不同的影響,這是跏趺坐。
但是個人身體關系,喜歡這一邊,不喜歡那一邊,你就曉得身體的結構已經偏向於那一面了。所以自己要端正身體。你看大家,我昨天還笑他們出家人坐慣了的,人都是歪的,沒有一個正直的。如果雙盤的話,左腳在里頭,右腳在外面叫金剛降魔坐法;如果右腳在裡面左腳在外面,這叫吉祥如意坐法。你們看佛像,學密宗這些都要懂啊!這樣坐起來(師轉身背對學員),由尾閭起第一到第七節,就要這樣端正。這七個骨節很重要。
抗戰那個階段,我在成都碰到一位有道的老修行,說他是和尚也不像和尚,穿個長袍,我去見他給他磕頭,他就罵我,叫我不要磕頭,那麼啰嗦干什麼。我們談了很久,最後告辭要走了,我說老師父啊,你現在怎麼精神那麼好?他那個時候已經七八十了,我才二十幾歲。他就笑,送我到門口,就說了一句話:「我現在注意屁股上面第七節的骨頭。」我說師父啊,這是什麼意思啊?「嘿!沒事,沒事!走吧!」就把我趕走了,後來再也沒有見到他。
我到五十幾歲以後才悟到這一句話。人到了老年,這里很重要,屁股尾閭骨上第五節至第七節,就是對應丹田的地方。老年人這里彎起來了,男女都一樣。其實他當時就是告訴我,將來會碰到這個問題,可能我也不懂,他先吩咐我。我的法緣真好,所以這個要注意。
兩個腿一定要交換,一定要盤好,對身體有那麼重要。你看密宗塑的佛像細腰身,臀部大,胸膛大。腰是直的,胸是挺的。所以昨天我還笑他們,每一個都是彎腰駝背,我現在站起來,身體還不像你們那樣彎,我還可以不戴眼鏡看報紙,還在帶領他們搬這些東西。
我在書上告訴大家,假使你們不雙盤,散盤也可以。散盤不要蹺腿,那樣身體就偏了,要放平。如果換腳,也要放平。不過我小時候學佛,在杭州一個和尚告訴我,盤腿啊,重要得很。他說有一個和尚,夜間在外面修頭陀行,在墳堆上打坐,雙盤坐到後半夜以後,忽然聽到吱吱喳喳,他**眼睛一看,有些鬼跪下來就拜他。「哎呀!這里有個菩薩耶!放金光的。」他等一下坐累了,雙盤變成單盤。那些鬼說不對不對,變了,亮還是亮,黃金的塔變成銀子的塔,差一截了。他再坐累了,就散盤坐,那些鬼就拿泥巴丟他,說這是什麼東西啊,一堆泥巴放在這里。他一聽,還是趕緊把腿雙盤盤起來,那些鬼又來拜了。這是當年在杭州聽的故事。
再說人老了,先死亡的是兩條腿。假使老了你這個腿動都動不了,那不行的,生命從下面來的啊。那你說八仙那個鐵拐李,還拐腳呢,那當然也可以,有方法修的,那是氣的關系,全身要通的。這是第一支,最重要的。
第二支背脊骨要挺,不要故意去挺,是直如一串銅錢。以前銅錢是一串一串,串起來筆挺,從尾椎骨到腰這里,五至七節都要注意。尤其到兩個夾脊還陽**這里,練武功的人,這個還陽**對到胃、心臟,都有關系,所以一定要坐好,這個姿勢不對,身體弄不好不要談修行了。
你看現在這一些中年人,背脊這里一駝,打坐就這么勾起來,完全老化了。譬如我這樣一坐,我的眼睛平視不動,可以看到兩邊;頭平面地轉過來,可以看到後面一點,這一邊也一樣。把臉完全轉到背後去,我還沒有做到,如果再活幾年也許可以做到了。頸部這里要這么柔軟。這是說背脊骨要挺,第二支。
第三個肩膀。重點肩膀要平,你們打起坐來這樣,現在看著我!肩膀這樣拉開平的啊!不要故意挺喔!再拉大是平的,萬一手短呢?你不一定結這個手印,兩手可以這樣放在骻上,手太長的也可以放在膝蓋上。
第四支結手印了。剛才講長短,再拿解剖學、生理學以及中醫氣脈的道理,這一講很長了,所以這個基本要搞好。
第五支講到眼睛,最好是閉眼睛,古人所講的是半開半閉,但是我的書上堅持要採用閉眼睛,因為這個時代大家用眼睛太多了,所以方法要變。
第六支舌抵上顎,第七支頸椎頭部擺正。上顎在哪裡?你們拿手指摸摸自己口腔里上面有個凹,那個叫上顎。所以告訴你舌抵上顎,如果抵在上牙齦的後根,是不對的,還要進去一點,這個凹是**道,針刺這個**道沒有問題的,所以叫上顎。這叫七支坐法。
講七支坐法,打坐的外形,不要聽了就認為懂了,還差得遠呢!至少要仔細看一下我那本《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把上面所說七支坐法的要點研究清楚。
——摘自南懷瑾《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❷ 為什麼我兩條腿加一起還沒有一條腿踢的高呢
因為你一條腿踢時有另一條腿作支撐,
你的身體只需承擔一條腿抬起來的負重,
而兩條腿同時跳時,
真個身體都失去了支撐,
你需要承擔整個身體跳起來的負重,
所以兩條腿加一起還沒有一條腿踢的高。
--------------------
人間處處有真情
給個採納行不行
❸ 我的兩條腿不是一樣的粗細,怎麼辦呢什麼地方能解決我的煩惱
骨骼的話粗細差不多,唯一的不同的就是你常用的那條腿,肌肉多,脂肪少;不常用的那條肌肉少,脂肪多;而1克脂肪的體積遠比1克肌肉的體積大得多。所以你常用的那條腿要細,均勻一點,而不常用的則粗一點。最好的方法是通過煅煉。
如:
次鍛煉要30分鍾,每周至少3到5次。
如果堅持中等或以下強度的鍛煉,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鍛煉的最佳時間是在飯前一兩個小時左右,比如清晨和下午。
此類健身方式包括步行、騎自行車、越野滑雪、爬樓梯、游泳等有氧運動,其中以步行和游泳最佳。
步行是消耗熱量的好方法,尤其適合於大腿粗壯的女士。如果能輔以慢跑效果更佳。
游泳也是一項全身性的有氧運動,但游泳對大腿的作用不是太大。如果你想在游泳池中健美大腿,可以在淺水中行走,或者穿上救生衣在深水處行走。水的天然阻力會使你的大腿得到強有力的鍛煉。這種鍛煉效果是在馬路上跑步所得不到的。 美腿功
1.雙腳一前一後站立,後腳跟抬起。然後在上身和腳跟保持垂直的狀態下彎曲雙腿。
2.雙腳分開站立,背部必須一直保持挺直,然後彎曲膝蓋,臀部翹起。 3.雙掌貼牆站立,雙腳並攏。其中一腿往後抬高,設法讓腳跟觸碰到臀部。
4.兩臂下垂,一腿屈膝下蹲,背部保持挺直,另一腿向後伸,直至與地面平行。
5.「跨步走」。向前大跨一步,直至後膝離地面15厘米左右,然後再向前邁另一腿。每個動作各做20到25下,隔一天至少做一次。適應幾個星期後,這些動作再多做一遍,也就是說一遍做完後,休息60到90秒,再做一遍。
腿部的局部鍛煉
伸展運動是美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具體操作如下:
兩臂下垂,一腿膝下蹲,背部保持挺直,另一腿向後伸,直至與地面平行;或者在同一位置,另一條腿向側面伸直,直至與身體呈90度角。 也可以在站立時進行,一腿站立並保持身體挺直,另一條腿向側面伸和向後伸,盡量使大腿平直且與地面平行。
如果在床上或地板上側身進行的話,則將一條腿緊靠地板,另一腿向上抬起,直至該腿與身體呈45度角,然後將上腿以45度角支撐在一個桌子或椅子上,再抬起靠地板的腿使其與上腿並攏。
這種鍛煉能增強大腿的內外側肌肉的力量,從而保持大腿的平衡性和對稱性。當然,也可以和「跨步走」相結合。
走路的姿勢不好,會導致腿部的肥胖,不利於其健美。常見的錯誤走姿有:踢著走、壓腳走、內八字走法、外八字走法以及踮腳尖走等,要力戒! 除了要注意飲食熱量的出入平衡之外,芝麻、蘋果、禽蛋、菠菜、芹菜、葡萄柚、木瓜、番茄、獼猴桃等食品,已經被證明對美腿修形大有益處,不妨多吃。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❹ 兩條腿為什麼一個可以抬高,一個抬不高
這是和血液迴流有關吧。你的職業是不是那種需要一直站著的呀?站著的時候,腿上的靜脈血很難迴流至心臟,加重腿的負荷,長此以往會導致靜脈曲張。而當你把腿抬高或敲打時促進其靜脈迴流,殘留在腿部的血液減少,血液迴流流暢,腿自然就舒服了。如果工作限制可以買防靜脈曲張的襪子,晚上回家時多抬高腿什麼的會有幫助的。
❺ 躺著兩條腿不能並攏抬起怎麼回事
是你的腿有問題 是不是一台起 大腿下就疼? 我就那樣 我哥說沒啥大問題 不過 我是 腿裡面有積水 沒事去醫院看看唄
❻ 腿漲疼,經脈曲張
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多發生在下肢,腿部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樹瘤般的硬塊結節,靜脈發生異常的擴大腫脹和曲張。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5~40%女性、20%的男性患有靜脈曲張的現象。老師、外科醫師、護士、發型師、專櫃小姐、廚師、餐廳服務員等需長時間站立的職業皆是高危險群。此外靜脈曲張和遺傳、口服避孕葯及懷孕也有相關。因人體沒有自我修復辦膜的機制,所以靜脈曲張為一種不可逆的現象,但是我們仍可藉由保守治療(如使用彈性襪、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來預防靜脈曲張的范圍擴大及減輕其症狀。走路、游泳、腳踏車等較緩和的運動,除能改善循環外,還能降低新的靜脈曲張發生的速率。在飲食方面,應多吃高纖、低脂飲食及加強維他命C、E的補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則應控制體重,避免服用避孕葯、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及高跟鞋、蹺二郎腿及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睡前將腿抬高一段時間,睡覺時可側睡左邊以降低骨盆腔靜脈的壓力。抽煙會使得血壓升高及動、靜脈受損,靜脈曲張的病人應立即戒煙。
大多數的患者靜脈曲張並不嚴重且不需治療,保健與預防是最重要的。但若靜脈曲張太嚴重時則容易產生反覆潰瘍、感染和出血的現象,誤信偏方與用錯治療方法反而會加重靜脈曲張的症狀。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請教專科醫師給予適當的建議。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包括以下數種:
壓迫治療法:使用彈性襪,利用外在的壓力來減少運動時產生的水腫。理論上說,彈性襪的壓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漸減少其壓力。通常最好能穿至大腿的彈性襪。彈性襪最好是在清晨尚未起床時穿著,一直到夜間上床後再脫掉。如果病患已因靜脈高壓而產生腿部潰瘍,則應尊重醫師的指導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劑並輔以特殊衛材治療。
硬化劑治療:將高張性溶液(如高濃度鹽水或硬化劑)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其封愈後消失。但僅能治療小的曲張血管、且治療中可能會有劇痛,色素沉澱,甚至發炎,紅腫,潰爛等後遺症,且有容易復發及復發後難以處理的問題,所以僅適用於少數患者。
血管外雷射或脈沖光:和去除斑點的雷射美容原理一樣,優點是只需局部麻醉,治療時間短,疼痛低,傷口相當小,不會留下難看疤痕,可立刻行走。但只針對微細的蜘蛛狀靜脈曲張,要自費且需數次療程才有效。
外科抽除手術:在腹股溝做切口,切斷結扎或抽出大隱靜脈,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需住院2-3天。若靜脈曲張太厲害時,可能需要數個小傷口,一段段的抽除曲張靜脈。治療完整但有皮下瘀青及傷口較疼痛的缺點。
血管內燒灼治療:在膝蓋或足踝內側做小切口,放入極細的導管,用高頻波(或稱射頻)或雷射光束燒灼、阻斷曲張的靜脈血流。單純的血管內燒灼治療手術有可在局部麻醉情況下進行、不必住院、疤痕與疼痛較少、治療後綁上彈綳就可走動回家,成功率高等優點。不過健保不給付,需自費,且大多數病患可能不僅單以此法即可解決,需輔以其他方式如微創靜脈曲張旋切系統才可有較完整的治療。
微創靜脈曲張旋切內視鏡系統:使用內視鏡及抽吸旋切方式將蚯蚓般的靜脈絞碎吸出,傷口比傳統手術小,較美觀,但有麻醉及住院需要且耗材需自費。
❼ 大概有兩個月了,兩條腿白天沒事,每天到晚上腿使不上勁,躺床上都抬不起來,請問醫生這是怎麼回事
神經系統上出問題了,去檢查一下吧
❽ 為什麼兩條腿在一起做一樣的運動,效果不一樣,小腿的緊綳感也不一樣
完全沒問題!不要擔心
這是因為你的兩腿力量不一樣,左右的大腿、小腿、甚至腳趾的力量、耐力並不完全一樣,所以在受到相同的運動訓練刺激後,身體感受也不一致
你也不要費心去矯正,人都這樣,人黑夜裡為什麼在野外容易迷路?因為左右腳力量不對稱,在沒有視覺修正的情況下,走路會不自覺出現向左或向右的趨勢,所以沙漠中迷路的遇難者死前往往是走了一個很大的圈,然後一圈圈走到死……
❾ 三十歲發現自己,兩條腿不一樣長了,發力感覺蹩這勁,影響左右均衡發力和對稱運動。 兩個胳膊也不一樣長
如果不是很明顯的話不需要糾正,每個人的四肢都是不對稱的,只是有的人明顯。有的人不明顯罷了。
❿ 靜脈曲張怎麼治療
一、靜脈壓迫法治療
使用循序減壓的彈力襪,它將在腳踝部位建議最高的支撐壓力,並順著腿部往上逐漸的遞減,在小腿肚減到最大壓力值的70%到90%,而在大腿的位置會減到最大壓力值的25%到45%,壓力的這種由下而上的遞減變化,使下肢的血液迴流,有效緩解並改善下肢靜脈和靜脈瓣膜承受的壓力。而穿著靜脈曲張襪的人群最好應該在清晨起床時立即穿上,到夜晚休息時再脫下。
二、硬化劑治療
將高張力性質的溶液,例如:硬化劑或高濃度鹽水注射到曲張的靜脈中,破壞血管的內膜,讓其慢慢封愈後消失。但是這個方法僅針對較小的靜脈血管曲張,並且治療時伴有劇痛,色素沉澱或者是發炎紅腫、甚至潰爛的後遺症,且容易復發,所以僅對少部分患者適用。
三、外科手術靜脈抽出治療
在人體腹股溝切口,切斷結扎或將大隱靜脈抽出,手術時需要半身或是全身麻醉,並且住院3天,若靜脈曲張的症狀太嚴重,可能需要切開數個小傷口,一段段的將曲張的靜脈抽出,治療完整但會伴隨有皮下淤青和傷口疼痛的缺點。
四、血管外鐳射或脈沖光治療
這個方法和女性們去做祛斑的鐳射美容原理一樣,優點在於只需要局部麻醉即可,治療的時間較短,疼痛感較低,傷口也幾乎不會留下疤痕可以立即行走,但是只針對於微細的蜘蛛狀的靜脈曲張病症。且費用較高需要多療程治療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