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脈時間久了為什麼不好
A. 中醫把脈真的很實用嗎,很準的嗎
中醫給人看病的時候,要從望聞問切開始,單靠把脈判斷病情不是很准。中醫看診是一個綜合診斷的過程,從病史詢問、病況了解、病人現狀等,都需要一個全面的過程。把脈是一種基礎中醫學,實用脈診還要分很多種,其中有快慢、浮沉、勻亂、大小等等。中醫把脈是長期積累的過程,好的中醫醫生要有至少20年以上的從醫經驗, 才能通過把脈除判斷出來你的病情。一般中醫大夫只能根據把脈判斷你的心率和身體強弱以及用脈象結合問診和望診情況判斷病情。在實際情況中,惟有望聞問切四者相結合,才能更准確的判斷病情。
B. 關於診脈
中醫號脈的知識
在公元前五世紀,我國就已經出現了脈診,並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科學性。現代脈象研究證實,脈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心臟的功能、血管的機能、血液的質和量。這三方面決定了脈象出現某些形態的改變,即脈動應指的形象,也即脈象。脈象首先可顯示這三方面因素的病變,其次可據其推斷其他的病變。顯然,脈象是有其客觀存在因素的。
心臟是形成脈象的動力器官,所以脈象首先可反映心臟的病變。如冠心病、心臟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過脈象有所反映。如當冠心病形成的時候,心臟可有停跳現象,這時通過脈象就可發現脈搏停跳。
血管的舒縮運動,反映了血液流動的質、量與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變,如動脈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脈象上。
結脈的脈象特徵是脈搏緩慢、時有停跳且沒有規律。而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等疾病可出現脈搏停跳。
弦脈的脈象特徵是血管緊張度增高,脈體端直、長。弦脈反映出高血壓病,血液流動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脈的脈象特徵是脈象細、位置表淺、無力,即浮細無力。當人體患有胃腸性感冒(不想吃飯、惡心、嘔吐、拉肚子等,攝入不足)、急性胃腸炎,嘔吐時,體液減少,氣血不足,反映在脈象上就可出現濡脈的特徵。
影響因素多難於准確把握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症范圍。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於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說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生物體,除了發送內源性信息,還發送外源性的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就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哪怕是外界環境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如果在生理的調節范圍內,是正常的脈象;超過生理范圍,就是病態的脈象。有了干擾,脈象有時就不準確可靠。在這時,經驗顯得尤其重要,診脈技藝高超、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可以較准確地發現病變,而一般的中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清,甚至診斷失誤。
寸口診法精巧還需四診合參
診脈有寸口診法、人迎寸口診法、張仲景三部診法等,現在常用的是寸口診法。診脈部位是手腕內側,腕後高骨(橈骨莖突)旁,橈動脈搏動處。高骨對應的橈動脈搏動部位是關部,關之前為寸部,關之後為尺部。寸關尺的稱呼,最早見於《內經》,寸口診法發展於《難經》。寸、關、尺分別對應不同的臟腑,在左手,寸對應心,關對應肝,尺對應腎(腎水)。在右手,寸對應肺,關對應脾,尺對應腎(命門)。
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基礎理論的兩大思想觀念。中醫看病是望、聞、問、切四診結合,從整體上來診治疾病,單用一種診斷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體的信息不僅僅表現在脈象上,有的還反映在膚表、聲音、嗅味上等。僅憑脈象是單一的、不全面的,容易產生誤差。四診各有各的特點和獨特的功能,不能以脈診取代其他的診法,而應四診合參,進而提高診斷的准確性。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鍾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鍾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C. 中醫診脈前應注意什麼,有什麼禁忌會影響脈象嗎
切忌運動,心臟跳動要穩定正常才行
D. 什麼時候診脈是最好的呢
很多人都看過中醫,大家看中醫的時候一般都是在早上看,但是大部分人可能是為了排專家號才在早上看中醫的。那麼看中醫什麼時候看最好呢?其實,看中醫最好的時間就是早上,因為我們去看中醫時,一般醫師都會給我們把脈,醫師通過把脈可以了解你的身體基本情況,中醫認為,早上把脈是最好的時間。早上把脈最准確號脈一定要在身體沒有大的活動下進行,因此,患者來到診室後,最好先休息一下再號脈;並且,號脈時還不能有大喜大悲的情緒存在一定要選心情平和的時候,這時號出來的脈才准。心氣的盛衰,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發生與心臟的動搖。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手臂放平和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意見建議:診脈的時間最好是清晨。要讓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直腕,手心向上,並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於切脈。不正確的體位,會影響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響脈象。脈是氣血運行的反映,《黃帝內經》中講。診脈不但要了解整體氣血循環的變化,切脈要結合視精明,察五色,觀臟腑、形體強弱盛衰等各方面,特別指出,早上是診脈的最佳時間。《黃帝內經》說此時人還沒有勞於事。陽氣尚未耗散,飲食也未曾進過,經脈之氣尚未充盛,絡脈之氣也很勻靜,氣血未受到擾亂,因而可以診察出有病的脈象。早上診脈是再好不過了所以,可見。以後大家在看中醫的時候,應該早上去,有個好的診脈時間,醫生能更好、更准確的治病。許多人以為號脈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中醫看病主要採用「望、聞、問、切」方法。其實號脈也有講究,不少中醫專家表示,早上空腹的時候號脈,得到診斷信息最准確。
E. 中醫診脈時間長就是認真嗎
不能一概而論吧,這么說吧,把脈時最起碼左右兩側各一分鍾多,這是最起碼的,要是碰到了復雜的脈象,怎麼也要三四分鍾細加揣摩
F. 今天去看一中醫,把脈不到十秒鍾,就好了,然後開葯,是不是太快了十秒鍾能看出什麼我懷疑他是不是誑
你好,一般把脈是2-3分鍾為宜,這樣比較穩當可靠。醫生通過問診、望診、聞診對你的病情就很確信的話,醫院看病的人多,醫生很忙,把脈十幾秒,也還是可以的。把脈時間長短沒有說非得要多久,只是要求是2-3分鍾最好。要是醫生馬馬虎虎,隨便問問,隨便看下,把脈十幾秒鍾,這樣就不可靠了。有的醫生就是你去看病,聽你說說症狀,隨便問幾句,摸脈十來秒,就開葯,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G. 如何快速學會號脈
十分鍾讓你學會號脈
實用脈診分:大小,快慢,硬軟,浮沉,勻亂。10種,有人要問了,書上有幾十種,你的才10種,有否搞錯?錯不了!這是我老趙脈學,多了多餘,少了不夠,看下去就知了。1、大小:管察氣。大氣旺,小氣虛。[看,多簡便]2、快慢:管察精。快精虛,慢精足。[現在脈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軍人,運動員了]3、硬軟:管察火。硬火多,軟火少。[太簡便了]4、浮沉:管表裡。[亦可說陰陽]浮表症,沉里症。[一目瞭然,簡單得不可思義]5、勻亂:管察安危。勻則生命及心臟平安,亂則生命及心臟危險。[太直觀了]實用舉例:如肝硬化的脈:快,小,硬,沉,[兩關獨居中]。套入脈理,則為精虧,氣虛,火多,里即病在內臟,兩關微浮一些,為氣火位於肝胃,[我又把它戲為黃豆脈,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為黃豆脈],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聲,我一看脈就能說出你有什麼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脈:大,浮,硬,快,套入脈理,為氣旺,病表[表即軀體感冒屬表症]火多,精虧,看到這樣的脈,你說你肚疼,那你在說謊,一摸你的脈,你體內隱藏的病,便無處躲藏,現形畢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這種水平,心情就愉快了。切脈六感之脈位論高位脈,病理的可見於外感,虛損,失血;實熱等。其機理是:一實證,邪正交爭於肌表,導致肌表的衛氣旺盛;邪在陽明,高熱消耗旺盛,脈象宏大時,脈位也是輕觸即得。二虛證陰津不能夠完全收斂陽氣導致陽氣的外浮。生理的可見於夏季陽氣旺盛時的洪脈,及秋季陽氣沒完全收斂時。低位脈:實證見於陽氣郁閉和劇烈刺激;虛證見於病人陽氣虛弱而相對陰盛時。例如寒邪直中、劇疼,病人機能低下。總之病人處於一種新陳代謝緩慢的狀態。切脈六感論之脈力論常人靜止狀態下,脈力適中且速率均勻質感柔和。力過大,邪實而正不虛,正邪交爭劇烈。人患病後,機體受到刺激會自動調整以抗邪。人體抗病*的是氣血津液,氣血津液會在機體調整後比常量增加,脈搏鼓動會變得有力。力過小,是正氣虛,氣虛無力鼓動脈道爾顯得無力。正氣虛之人可以說就是生理機能低下,生理機能低下則氣血津液運行量小,不足以把脈道鼓動的有力。切脈六感之脈體大小論一般來說脈體大小對應津液的盛衰,血與津液旺盛則脈道充盈,反之則脈體瘦小。但只此一點也不能一錘定音。還要與脈力和軟硬度相結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現的芤脈,脈位高(血與津液不能完全收斂陽氣至陽氣外浮)脈體並不小,只是重按與輕觸脈力差不多,並沒有隨著重按力度明顯增加的感覺。就像書上所說如按蔥管。大失血病人因機體突然供血不足,脈搏會因心臟代償而加快。失血越嚴重則心博動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險。所以僅以脈體大小不能完全確定,還要結合其它方面。需要細細體會。切脈六感之速率論速率快慢是以患者平時的心律為參照的,而不是西醫的60至100之間都視為正常。我們不知道患者平時心律多少,只能根據病人的身體素質估計。脈搏速率過快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熱,熱又分虛實。實熱脈搏快而有力,脈體大。虛熱脈搏快而細,脈力相對較小。無論虛實都是機能亢進的狀態。但是虛熱亢進不是真正的亢進,只能通過滋陰平衡陰陽以祛熱。二是急性失血造成的心臟代償。切脈六感之韻律論脈搏有正常的韻律,韻律失常可分兩類:一是絕對失常。象結代脈。二是相對失常。相對失常時脈搏的搏動間隙稍微不一致,時快時慢或脈力時大時小。這就像一個人拿著錘子打樁,開始時精力充足,打樁的速度均勻,力度相當。當他疲勞時,他就維持不了一個勻速,勻力了。絕對失常與相對失常都是心氣受傷的表現,只是輕重不同。切脈六感之硬度論我把硬度總結為一種刺激。外科醫生的都知道血管在做手術時被器械碰到會急劇收縮,而管壁變厚變硬。這是直接刺激,收縮比較劇烈。在人受到疼,脹,寒冷等刺激時,都會因強度大小不同脈象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硬度。來源[*jomee.net@!$^以上韻律及速率兩手錶現基本相同。其它的四種感覺兩手及三部皆可表現不同。這就關繫到起病位的問題了。為便於理解我是分開敘述的,而在辯證時都是要綜合分析的。再者切脈重在實踐。就算摸不準,也要把每個病人的脈都認真摸一遍。再結合病人的望聞問診分析。時間久了自然就有經驗了。
H. 中醫把脈准嗎
我雖然是中醫,但從不把中醫神秘化。你說的以前懷孕過,和曾經流產過,在脈象上來說是根本看不出來的。不要誤信傳言。
還有樓上所說的「喜脈」也不對,懷孕一個月以後可以通過脈象反映出來。是「滑脈」而不是「弦脈」婦女妊娠見滑脈,是氣血充盛而調和的表現。
而弦脈
【主病】肝膽病,痰飲,痛證,瘧疾。
【脈理】弦是脈氣緊張的表現。肝主流泄,調物氣機,以柔和為貴,若邪氣滯肝,疏泄失常,氣郁不利則見弦脈。諸痛、痰飲,氣機阻滯,陰陽不和,脈氣因而緊張,故脈弦。瘧邪為病,伏於半表半里,少陽樞機不利而見弦脈。虛勞內傷,中氣不足,肝病欒脾,亦覺見弦脈。若弦而細勁,如循刀刃,便是胃氣全無,病多難治。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