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分析化學實驗結果不一樣
『壹』 怎樣做好分析化學實驗
分析化學實驗一般在大一第二學期開展,其實操作都是很簡單的,結果好壞和使用的儀器有直接關系,我們做實驗的時候大家都會早去搶好用的酸鹼滴定管,因為滴定管的漏液速度直接影響讀數准確度,幾乎都有漏液的,學校不可能一直買新管,也和個人讀數速度有關,讀得越快越准。
預習是一定要的,不然別人都做完了你還在一直滴定,實驗前應該把該實驗要計算的數據提前計算好,比如某種物質要稱取的量,滴定反應方程是什麼,配置溶液的濃度,算出粗略滴定所需體積,這樣在滴定時前面可以放液快些,快到計算數據時慢慢滴定,可大幅減少實驗時間。
一定要注意顏色變化,那些顏色很有意思,大都用語言沒法准確描述,快到時讓老師或老師的教學助理來幫忙看一下,他們有經驗,如果你前面有人滴定完成的話,也可以去取來比對顏色,這很重要,不然你就容易滴定過頭或者不到。
其實我覺得分析實驗對動手能力要求不是那麼高,關鍵是手穩、讀數快、計算準確、配製溶液濃度准確就可以了。
動手能力是長期培養出來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有欠缺,不妨去請求老師,在老師實驗室里打雜,最好是申請學生項目,一般學校都有各種項目供學生組隊申請的,你可以留意一下,老師手上也有很多無需答辯的研究項目直接提供給學生,所以和老師搞好關系哦!
其實你可以做些手工來鍛煉,那些看似玩樂的小手工就是兒童提高動手能力的必由之路,你也可以練習。
化學實驗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像分析實驗里要使用的吸量管必須用洗液清洗,洗液可比濃硫酸氧化性強,手不穩的話可是會傷害到自己的,所以請務必小心。
我可是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哦,因為本人是化學專業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貳』 做PCR的時候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同樣的操作,結果就是會不一樣呢,有時候連帶都不出,
檢查儀器,或者其他什麼原因!或者是某些步驟沒作到位,做理學實驗就是這樣!要有耐心,要不然不天天有人拿諾貝爾,生物實驗可能N個實驗才成功一個!
『叄』 為什麼用標准加入法和標准曲線法做出來的結果不同
理論上來說標准加入法和標准曲線法做出來的結果應當是一樣的。
標准加入法一般在樣品量少時使用,而標准曲線法適用范圍相對較廣。
當很難配置與樣品溶液相似的標准溶液,或樣品基體成分很高,而且變化不定或樣品中含有固體物質而對吸收的影響難以保持一定時,採用標准加入法是非常有效的。
將一定量已知濃度的標准溶液加入待測樣品中,測定加入前後樣品的濃度。加入標准溶液後的濃度將比加入前的高,其增加的量應等於加入的標准溶液中所含的待測物質的量。如果樣品中存在干擾物質,則濃度的增加值將小於或大於理論值。
標准曲線法適用於標准曲線的基體和樣品的基體大致相同的情況,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當樣品基體復雜時不正確。標准加入法可以有效克服上面所說的缺點,因為他是把樣品和標准混在一起同時測定的(「標准加入法」的叫法就是從這里來的)。
『肆』 為啥分析化學要那麼糾結誤差,精確度什麼的
分析化學本身就是需要精確測量數據的,而衡量數據本身的,就是誤差和精度,實際上任何實驗都無法得到准確的數據,只要精度夠高,每次測量結果都會不一樣,為了准確描述結果,就需要加上誤差范圍,這就和電子雲的概率密度有所類似。
『伍』 正交實驗結果分析中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結果不一樣怎麼辦
直觀分析只能得到不同因素影響的相對大小,不能體現因素影響的顯著性水平。
方差分析可以體現因素影響的顯著性水平,如果你方差分析的所得到F值都比較小,小於對應的F0.9,在你計算正確的前提下說明有其他關鍵因素被你忽略了
『陸』 分析化學中的單次標准偏差是什麼,既然只做了一次實驗,怎麼會有標准
【】標准偏差的含義是指單次測量值對平均值的偏差先平方起來再總和,除以自由度後的平方根,以S表示。S值,又分為總體標准偏差和樣本標准偏差。樣本標准偏差是總體中的一次測定,而要平行多次測定。
【】由以上定義可見,對於標准偏差的求算,離不開平均值(多次測定結果),所以不要因為樣本標准偏差是總體標准偏差中的 一次測定,而將把標准偏差誤解為單次標准偏差。
『柒』 求幫助,為什麼同一實驗,單位和用戶實驗結果不同
這種情況,原因很多,首先看雙方的試驗儀器是否標准,
再看雙方是否使用按照標准進行檢驗。如:標准規定必須使用標准水泥。而很多單位不使用標准水泥檢驗,用自己使用的水泥檢驗,所以出的結果不一。
『捌』 為什麼反應熱的理論分析結果和實驗測得結果不一定完全相同 為什麼以實驗結果為准
反應熱的理論計算是通過計算鍵能的斷裂與結合時的焓變,而實驗中由於保溫設施不可能做到絕對保溫,再加上測溫儀器的誤差會造成結果不一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反應程度不是完全反應,所以一般以實驗結果為准.
『玖』 分析化學中在計算溶液pH值時,用Ka和PKa計算的結果不一樣,是正常的嗎兩個值都可以嗎
應該都一樣。但是會有位數取捨的差異。所以都可以認定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