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雪變成冰後質量不好
❶ 為啥下雪或者結冰以後,橋面上的積雪或者冰最難融化
因為在地邊對流層內,離地面越遠溫度就會越低而橋相對地面更高所以溫度更低,更不容易融化!如果橋上有重型機械壓過會使它密度更大空氣更不易進去!從而使它溫度也更低,也不利於雪融化!
❷ 雪在外力擠壓下可成冰,為為什麼雪的密度小於冰的密度
擠壓過程中,質量不變,但雪變成冰,體積減小了,由密度等於質量除以體積得密度變大
❸ 雪凍成冰後重量會有變化嗎
不變,雪凍成冰這凝固現象,雖然發生了形變,形變就是形狀發生了改變,但質量不變,也就是重量不變!
❹ 為什麼雪放在手中一捏就變成冰了呢這是什麼物理現象呢
一瞬間的時間雪還不足以融化,唉,初中學的有點忘了,但我記得這個是那個質量還是什麼了,那個名詞......你還記不記得上初中物理時,一袋大米和一袋豌豆的體積,各是100,但是把他們放在一起體積變回縮小,因為比較小的大米填補了豌豆間的空隙。 原理和這個差不多,跟溫度無關,雪是被擠壓到一定的量,那個,你記住結冰點是0度,雪即使是在短時間內降溫,也能保持形成冰的溫度。
❺ 雪在外力擠壓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 冰的密度(選填「大於」「等於」或「小於」)...
小於積雪的深度
❻ 為什麼雪壓實後會變成冰 雪其實就是蓬鬆的冰花,把中間的空隙壓走剩下的就是冰。 雪和冰的成分都是一樣的,都是水和雜質顆粒物遇冷凝結形成的,只是形成的時間和顆粒物的分布不同,雪中的顆粒物分布比較散,多為六棱形,雪落到地面後溫度有所升高,會融化一部分,溫度又沒有升的特別多,還在冰點以下,所以還會凝結,就成了冰。 它現實中就是類似這樣的六邊形結構,將無數的這樣形狀的東西隨機扔在地上,哪怕全都是平鋪在地上的,中間也有許多鏤空。這些鏤空肉眼不可見,但確實存在,所以你會感覺很蓬鬆。但是壓實之後雪冰晶的特殊結構被破壞或者相互耦合,也就還原到一般冰晶的狀態了。 就是分子間距的大小決定了物質的狀態。所以,雪壓實後變成冰就跟二氧化碳被壓縮成乾冰是一樣的。 ❼ 為什麼雪融化之後變成水體積變小 因為雪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雪融化後質量不變,由質量等於密度乘以體積的公式。質量不變,雪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雪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大,所以雪融化變成水之後,體積就變小了。主要理解公式:質量=密度x體積,知道質量不變,密度大的體積就小。 ❽ 雪花為什麼是白的,而化成冰就黑了
雪花是由許多小的冰晶組成的。冰是無色透明的,但小冰晶像鑽石一樣,有好多面,每一面都像一面小鏡子,反射光線的能力很強,而且光線方向不同,合起來射進我們的眼睛,就成白的了。這和無色透明的玻璃砸成碎末堆起來就變成白色的,是同樣的道理 ❾ 為什麼雪能變成冰,冰不能變成雪
雪變成冰是因為雪融化以後,遇到低溫的話就變成冰,當然,雪在空中還沒有下的時候,空氣對流太強烈的話就會形成冰雹,也是冰。 ❿ 雪為什麼會變冰 據媒體13日報道,美國科學家作出了與北極海冰消失有關的驚人預測。根據他們最新進行的電腦模型研究結果,在短短的5至6年時間里,北極水域將迎來一個無冰的夏季。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里的海軍研究生學院研究員維斯拉夫·馬斯洛斯基教授在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之前的預測對冰層融化過程估計過低。2007年夏季,北極海冰覆蓋面積已減少至413萬平方公里,創歷史最低點。 馬斯洛斯基及其小組的電腦模型中,這一可怕的最低點並沒有被考慮在內,他們的模型利用1979年至2004年收集的數據,對北極的未來作出預測。基於可怕的現實,我們作出的有關2013年的預測已經太過保守了。此前其他研究人員預測的北極無冰夏季出現的時間跨度為2040年到2100年。 但馬斯洛斯基認為其他人的模型嚴重低估了一些關鍵性的融化過程。他堅持認為,電腦模型應當將一個更為現實的因素考慮在內,即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溫暖海水流入北極後對冰層融化造成的影響。他說,「在這種方式下,我們才能得以對來自頂部大氣和底部海洋的影響作出分析,進而得出更為現實的預測。」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