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為什麼比住房便宜
A. 門面房和住房哪個貴
在同樣的條件下,肯定是門面房貴啊
投資商鋪好還是房產好?
1、投資商鋪,利益:不受政策影響的商鋪是一種長期投資的項目,利潤率穩定而且基本上每年都會都遞增,主要是要選好地段,不然會成傷鋪。不利益:商鋪轉手比較困難,稅費高,交易成本大,(更多商鋪知識盡在wangpuonline)基本上商鋪的稅費約30%左右。
2、房產住宅主要受政策影響,價格趨勢不穩定,租金回報率低。優勢:需求量大,只要滿5年,稅費少,容易轉手。
3、投資者如果對某商鋪有了初步的投資意向,投資前首先要去國土部門了解商鋪所處區域的未來市政規劃,如該商鋪周邊是否要建天橋,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是否要建圍欄,路面是否拓寬等。像天橋的建立,對於兩邊的商鋪而言,就容易「破局」,這是投資商鋪時的「大忌」。
4、買了房一可以自住,二可以投資 ,兩全其美;而買商鋪卻只能當是投資 使用,而且將會是長線投資 ,因為買鋪沒辦法在短期內出手回本,只有長線投資才有更多的利潤可收。
5、長遠來講商鋪的投資價值高於住宅,但從短期的角度分析,住宅的現實意義高於商鋪,且附帶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放多幾年還是會升個不錯的價格的。如果處於城市核心建設規劃區域,所投資的商鋪的利潤及空間就相對大些。
商鋪投資有什麼技巧
1、評估商鋪物業的價值:商鋪屬於生財工具,把自己的商鋪出租,一定要保證我們的承租人能夠在這個地方賺錢,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回報長期穩定可靠,因為沒有人願意賠本租場地的,所以必須研究各種行業的成本模型。
2、選擇好的商鋪物業:好的商鋪一般具備如下特性:適用行業廣泛、人流量大、目的人流量檔次高。在交通便利、人流易達的地方是首先要被考慮的,所以選擇商鋪一定要臨街,遠遠好於商場內鋪以及地下底商,同時要區分人流的種類。
3、收取回報:首先當你最終決定讓承租人退場的時候,可能他已經拖欠了好幾個月的房租以及公用事業費用,一般多達半年;其次尋找新的租戶不可避免增加幾個月的空置期,以及需要支付的傭金。
B. 買房還是買商鋪劃算
房更劃算
因為房子也可以公司辦公地點,只是不能做餐飲門面之類的,商鋪更多的就是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投資的話還是建議買房,除非是那種鬧市區不愁生意的,就買商鋪
C. 北京的商業地產為什麼比住宅便宜
只有40年的產權住40年的產權住宅的住宅的產權是50年的感情說一聲,要不商業地產就別說這便宜。
D. 當下買商鋪劃算還是買房劃算,為什麼
當然買商鋪劃算。住宅底商。其他商業基本破產了,就住宅底商還有點價值。最起碼能租上價格。200萬的住宅,租金,也比不上200萬的住宅底商。住宅,自己住,不產生經濟效益,加上折舊,稅費,屬於負資產。住宅底商,出租,能帶來收益,屬於資產。
E. 房價與商鋪價格的關系
不一定成正比,店面價格一般根據經營地腳、需求狀況以及當地經濟條件消費狀況等
商鋪價格主要是取決於租金。而決定租金的因素有很多,如地段,人流量,可以經營的項目。如果周邊沒有可參考的商鋪價格,則根據一手價和市場行情酌情增減。
F. 買商鋪還是買房子劃算
要看你買房的目的了,要是自己住就不要買商鋪,商鋪可以做生意擴大自己的經濟收入來源,自己住房用就浪費資源了,還是買居住房合適。
G. 上海商鋪為何這么便宜竟然比住宅還便宜
現在國家重拳調控住宅,目標是讓住宅回歸「住」的本質,住宅受政策重點關照。但是商業不一樣,商鋪本身就是用來經營賺錢的場所或工具,實體經濟一直是國家大力倡導鼓勵的,政府現在的政策也會鼓舞大家投資商業,並且在2、3線城市,商鋪的價格都是住宅的3–5倍起,所以未來的發展還是不錯的,畢竟這也是不動產,再加上現在住宅不但限價也限購,那房子限購了,不動產也只能是商業了。上海中歐街項目北鄰前灘,南鄰蘆恆路公共交通樞紐,西側地鐵8號線直達與在建的南北高架延伸段對接,東邊坐擁周邊百萬消費人群,買到絕對就是賺到。
H. 為啥成都有的門面比住房價格都低
門面也是要看地段的,地段偏的地方的門店當然沒有熱門住房價格高,所以門面比住房價格低也是非常正常的。
I. 商鋪為什麼比住宅便宜
從投資的角度看,商鋪投資完全不及住宅投資回報率高
應該十年前的樣子。大部分人對於固定資產的投資基本都是商鋪。很少會把資金用在房產上,基本都是一家人有個一套住房,很少有人會考慮購買第二套。要不就是以舊換新。也就是說就算要再購買一套房子,都會把老房子賣了再買。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家有良田萬畝,不如有一個鋪」。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實體經濟逐漸被電子商務所取代。實體經濟越來越萎靡。造成了實景經濟發生的場景商鋪的投資價值越來越低。就像我家人在07年的時候在老家的縣城花90萬買了一個商鋪。但現在為止商鋪的價格基本沒有什麼上漲。年租金也不過3萬。而當初同一時間30萬買的一套住房,到去年為止價格已經上漲至80萬。
而且我說的僅僅是一個小縣城,對於很多一二線城市,對比會更加明顯。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成都。如果有成都的朋友應該知道,春熙路的正科甲巷裡有一個叫第一城商業樓。當初我在做實體生意的時候,在第一城租過一個店面,位置一樓。11年的時候,租金3萬一個月。不要認為高,在春熙路的位置,當時還算人氣好。所以3萬正常。而且我租的這鋪子,是當初房東差不多花了400萬左右買來的。應該是零幾年的時候吧。所以就算月租3萬,它也要大概10年才收的回本金,如果是貸款購買的話。10年還收不回來。但是到了12年底,整個第一城就做不下去了。房東直接把房租降低至4000每個月我都不想租,最後讓我不給錢,只要把物業水電費交了就行。但最後我還是離場了。因為周圍商家都走了。到現在為止鋪子也沒租出去。所以這個房東也賠慘了。
想想如果當初用這筆錢去購買住宅,按照成都現在都房價至少翻個三倍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現在商鋪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所以很多商鋪的價格比住宅的價格低也是非常正常的。這個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供需關系。供大於求,價格肯定降低,當然我個人在這里並不是要表達說投資商鋪沒有價值。就比如現在流行的小區底商就比較火。而且價格也還是很高。投資價值也還是有的。
J. 為什麼住宅價格與商鋪價格差距那麼大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獲取價值的方式差異
商鋪是用來生產經營使用的,以出售商品或者是出租的形式獲取盈利;住宅則是以二次出賣,獲得差價為主要盈利方式,當然也可以進行出租;就投資的角度來看,商鋪如果經營得好,其利潤是住宅的數倍;
2、受政策的影響
商鋪受到政策的影響是相對較小的,而且國家鼓勵自主創新,大眾創業,商鋪帶來的實體經濟對國家稅收和社區居民的生活都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而住宅關系民生,「房子是用來住的」,住宅不可能一直上漲;
3、稅費的影響
整體來看,商鋪的交易稅費要比住宅高,但是商鋪的交易稅費,尤其是二手商鋪的交易稅費是需要買賣雙方協商分擔完成的,而二手房的買賣,稅費要買家全部承擔,而住宅交易就少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