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古代人的經脈為什麼現代人找不到

古代人的經脈為什麼現代人找不到

發布時間: 2022-08-17 21:56:08

1. 中醫按「經絡」來治療,效果明顯,解剖學里為何卻沒有「經絡」這個說法

首先經絡一詞起源於中國,而解剖學是國外引進的技術。經絡是中醫的基礎,它作為人體氣血的運行和流動的通道。國外的解剖學認為人體內只有血管和神經脈絡,否認脈絡的存在。但是中醫的推拿和針灸又是根據經絡在人體的走向來治療的,也是確實能夠啟到作用的。

解剖學認為經絡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所以否定它的存在。但是中醫認為宇宙之大,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有很多,但是你不能說它不存在。比如說我們通過解剖學可以看到大腦,看得到神經和脈絡,但是看不到意識。經絡的作用就是連接臟腑,以及四肢百骸還有五官九竅等。這些都是依靠經絡之間的互通才能讓正常的生理活動相互統一協調。整個經絡系統對內把人體聯系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運行氣血、調節陰陽;對外則吐故納新,納宇宙之氣,排體內之濁。中醫的針灸的循經取穴、按摩的循經選區、診斷依經辨證、取葯求功效歸經都是根據經絡來進行的。

經絡存在於身體內部,貫穿全身上下,縱橫交錯,遍布於全身。當其中一條不通時,人體的腑臟器官就會出現症狀。這些症狀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根據這些症狀就可以推斷哪條經絡出現不通或者淤堵,從而中醫可以對症下葯。比如說肺經不通,就會引起傷風感冒、咳嗽和氣喘、四肢酸疼或者怕冷出虛汗。胃經出現淤堵就會出現反酸、小便不暢、女性的月經不調等症狀。心經不好就會引起心悸、心煩、咽干、口渴、脾氣暴躁這些症狀。中醫認為經絡不通會出現疼痛感覺,也就是所謂的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當身體的任何地方出現疼痛的感覺,也就意味著這個地方相關的經絡不通暢。

2. 為什麼《黃帝內經》里認為,人體存在經絡

《黃帝內經》畢竟是一部經過數千年考究而留下來的醫學典籍,而人體並不會隨著歷史的推移而發生改變。就算是在古代,那些醫家對於人體的身體構造也是有一定認識的,所以說人體內部存在經絡其實是很正常的事。

三、經絡對人體起決定作用

經絡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並且在幫助人體抵禦外邪,調節虛實以及刺激神經傳導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連接四肢百態,還有皮肉筋骨,讓人體內部的有機整體完成必要的生理活動。還可以將氣血輸布全身來濡養臟腑器官,保持身體營養均衡。並且還可以抵禦外部邪氣,通過一定的針灸方法來排出身體內部的積壓。並且通過刺激性的治療,來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

3. 經絡的實質是什麼古人如何發現古人見過這古人是誰

經絡的實質在於"經氣",經絡並無「實體」,是獨立的「氣」的通道與系統,也是在神經、血管外圍的通道。通則有道,不通無道。穴位是「經絡之氣」途經的敏感點、連接點、閉塞點,也是需要疏通的要害。疏通、調和「經絡之氣」,有助於增大神經、血管外圍的空間,「和利肌肉」,減少對神經、血管的壓迫,進而使之放鬆、暢通與伸張。所以,經絡也是人的生命線。十二經脈(包括任、督兩脈)的基本走向是「氣」的主幹道,由此分流出來直至皮部的小的通道,就是「絡氣」的通道。經、絡疏通是相輔相成的。研究經絡重點是研究「氣」的運行、成份、變化與作用,這必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當然,疏通經絡可增大氣的通道有利於科學發現。

灸經》中只有「脈」字,無「經脈」 或「絡脈」之稱。其所述「脈」,是指《內經》中除手厥陰心包經外的十一經脈,而且經脈之間沒有相互的銜接聯系,也無全身的循環流注。在《內經》中「脈」既用以指「經脈」,又用以指「血管」。「絡」既用以指「絡脈」(如十五絡),又用來指「血絡」。古人將「經」、「絡」、「脈」三者,看作是病邪可以走行的路徑。這三個概念在《內經》時代無實質性區分,具有同質性。故有人認為「中醫的經脈學說實質是古人對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混淆不清的樸素認識」。

經脈與絡脈,其中心詞在「脈」上。「經」與「絡」說明「脈」中縱行的主幹與橫行的支路。《醫學入門》:「經,徑也,徑直者為經,經之支派旁出者為絡」。「經絡」一詞實際上是「經脈」和「絡脈」的合稱。經絡概念始終包括了血管實體。但「經脈」的概念卻不一定是指血管。

經絡系統理論形成的可能途徑

古人如何發現了經絡,到目前為止,沒有確鑿的證據,因此有多種推測。有人認為古人先發現了有治療作用的穴位,然後按一定的線索將穴位聯系起來形成經絡,並逐步完善;有人認為首先發現經絡現象,在經絡的基礎上發現穴位,以後又不斷充實內容,形成經絡系統。

雖然經絡系統建立的立論依據不清楚,但從古代文獻和現代針灸臨床實踐以及現代經絡研究來看,經絡系統可能是在對前人針灸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並通過推演的思維方法而建立起來的,並逐步完善形成經典的經絡系統理論。

綜合分析發現,單純依據針刺穴位的「得氣」及循經感傳等現象。建立十四經脈循行路線,是不可能的。近年研究發現,顯性循經感傳等循經現象出現率較低,即使出現也往往只是循經脈的某一段。而經典的經脈的循行路線,不僅長距離跨越軀體多個部位(例如足三陽經從足走頭),而且與臟俯均有絡屬關系。經脈的無穴通道,自非刺所宜,那也就不會有循經感傳現象,也不可能是由功能相近的穴位聯系起來而形成。如手少陰心經的無穴通路有一支上達頭面:「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從臨床角度來看,更象是一種病理聯系的描述或歸納。因此無穴通路可能不是兩點之間的直接連線。有穴經脈走行的形成也可能依據針刺的治療效應。「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即是說明經脈的循經治療效應。

有關絡脈的描述,《靈樞·經脈》:「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別者,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從脛骨外廉到頭項,如此長距離未提及其他解剖部位,如果由循經現象獲知絡脈循行路徑,必然應該描述這兩個部位間的走行,因此依據病理聯系或針刺治療效應建立經脈的可能行較大。其中「合諸經之氣」的描述則明顯帶有推演的成分。

經絡實質的研究,首先要研究早期關於經絡的論述才能找到最原始的資料,理解經絡的最初含義,尋找經絡實質研究的有效線索。另一方面,應注意到古代經絡理論的歷史局限性,應考慮到其描述不準確、不完備、甚至不正確的可能性。

經絡系統與神經系統的聯系

從古代文獻看經絡系統與神經系統的聯系:經脈與腦在解剖結構上有直接聯系。如督脈,「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里,上至風府,入屬於腦。」再如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靈樞·大惑論》中對視覺器官有這樣一段論述:「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與腦相連的結構可能是對視神經的描述,也許這是《內經》時代接近發現神經的一個例子。

現代研究揭示經絡系統與神經系統的聯系:經絡系統是人體的調控系統,在生理功能上與神經系統有相似性。就經絡的實質而言,古人發現的具有一定循行路徑的十四經脈是否存在,其實質是什麼,才是經絡實質研究的核心內容。循經感傳以及其他經絡現象的客觀存在,成為經脈存在的有力證據。古代文獻以及針灸臨床實踐證實,針刺的療效依賴於「得氣」。有時可出現針感循古典經脈路徑傳導的現象。由於循經感傳提示古典經脈存在的可能性,因此,研究循經感傳現象成為近年研究經絡實質的切入點。圍繞經絡實質的研究,近年已提出多種學說。

(1)經絡的生物進化觀 目前已知在脊椎動物體內同時還保留著低等神經系,如人體內除神經管外還有部分鏈狀神經系(交感神經鏈)和網狀神經系(腸壁神經網)的某種保留,主要已轉化為植物神經的組成部分。從進化的連續性來看,子午干神經系在人體無疑也有所保留,可能是經絡原型。經典的經絡系統可能依然在已經高度分化的神經系統的調控下起作用,並與神經系統有直接的解剖上和功能上的聯系。

(2)神經中樞擴散說 截肢者的幻肢覺提示,中樞神經系統與軀體可能存在鏡像關系。當外周肢體離斷後,其在中樞的鏡像依然存在。同理,針刺產生的針感傳入中樞後可能在中樞定向傳遞,從而產生循經感傳現象。有學者認為,針刺穴位後循經感覺的產生,是中央後回與皮膚經絡路線相對應的大腦細胞被興奮的結果。有人提出「經絡鏈」的設想,實際上也是經絡的中樞觀。認為針感不需要通過外周,而是在神經中樞傳導的過程。

(3)植物神經反射聯動說 認為植物神經系統是經絡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經脈線實質為體表上富含神經末稍的組織帶,穴區則有著更為豐富的神經末稍。穴位受到刺激,所激發的交感神經反射接力的興奮點所到之處,使肥大細胞釋放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刺激相應的軀體或內臟傳入神經末稍,產生各種感覺,即循經感傳。由於脊髓節段的有序性,導致交感神經反射弧的相繼激活有序地定向傳導。古人確定的經絡線路並不一定是實際的「通道」,而只是效應線路。這也許是為什麼多年對經絡的形態學研究,經絡和穴位並沒有找到新的或特異性的實體結構,而只是發現了一些已知組織細胞或生物活性物質的特異性分布的原因。近年對穴位的研究發現,穴位具有低電阻特性。低電阻的穴位下確實分布著比周圍更多的交感神經末梢;毀損皮膚內交感神經後,穴位也不再具有低電阻特性。從針灸臨床實踐來看,產生針感的必定是某種特定的結構。這就是為什麼針刺時,若不得氣就需調整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的原因。在調整過程中,一旦刺中穴位便迅速產生針感。內臟牽涉痛的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是內臟牽涉痛提示軀體與內臟之間存在解剖學上的某種聯系,可作為研究經絡的「內聯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功能的參考。

(4)經絡的中樞-外周說 認為經脈感傳現象是中樞與外周共同作用的結果。「八五國家攀登計劃」的首席科學家胡翔龍先生認為:循經感傳可能是「體表」的神經感受裝置被針刺時沿經傳導著的某種「動因」所興奮,神經沖動相繼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產生了主觀感受到的感傳。有學者持相似觀點,認為循經感傳現象發生,類似「多米諾骨牌效應」,即一系列軸突反射效應(針感)傳入到達大腦皮層中央後回的感覺區,使相對應的大腦細胞興奮,從而產生「感傳」現象。

古人提出的經絡系統,是具有廣泛生理功能的機體調節系統。可能包括人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循環系統等多系統的總體功能。當代對於經絡實質研究並不等同於針灸作用機制的研究。經絡實質研究重點在於揭示古人提出的有明確循行走向的經脈和穴位的實質。

4. 中國古人是怎樣發現經絡的明確走向和穴位的具體位置的

呵呵,我在中央電視台看介紹中醫的紀錄片,上面對其產生作出了馬克思主義式的解釋:
說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不斷實踐,總結的結果。
但不知道,具體是怎麼樣的?莫非,老百姓得了病,莫名其妙的自己拿針往身上刺。
其實,在考察中醫的起源時,我們是一定不能迴避道教的。所謂醫道一家。中醫包括穴位都是道士們修仙煉丹的副產品。其中我們考察中醫哲學時,就發現與道教哲學有相似之處。
所以,盡管沒有詳細的文獻記錄,穴位是怎麼發現的。但我們還是可以做科學的推測。穴位,是中國古代的職業僧侶本著修道成仙的目的,一步步在自己(或夥伴)身上實驗成功的,與煉丹追求的是同樣的目的。個人覺得這個解釋比央視說的,更符合事實。因為一個科學發現,需要的目的和時間。而這兩樣在道士那裡都有。

5. 經絡和穴位真的存在嗎它們是通過什麼被發現的

經絡,一個看似不存在,實則「存在」的系統,真的是對西方結構科學乃至整個西方醫學觀念的挑戰。

經絡是怎麼來的?世界上有一種「經絡敏感者」

子午線:它存在,但未知

雖然經絡的本質並不能完全被現代人的觀念或知識體系所揭示,但是太多無法推翻的醫學實例和各種現代研究方法已經從不同方面證實了經絡現象的存在。

現代對經絡的研究大概是從70年代後期開始的,開始使用的方法都是比較流行的物理方法,如聲、光、電、熱、磁等。

比如電。當時測量了經絡的電阻,發現它的電阻低於非經絡的電阻,於是得出了經絡是良導體的結論。

由此推斷經絡中運行的經絡氣可能是生物電。

後來從聲、光、熱、磁等方面。,我們發現了其他一些可以用這些相關儀器測量的東西。所以只能說生物電可能是經絡的本質之一,而不是全部。

再進一步,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觀測技術,看看這種同位素在經絡中能不能行走。

結果表明,該元素基本遵循經典經絡路線,尤其是四肢,其路線與經典路線基本相同。

同時還有一個對比,就是如果把這種放射性同位素放入人體的非經絡部位,它是不會動的。

這至少可以解釋一個問題:經絡中有某種物質流動,可以驅動這種放射性同位素的運動。

那麼,體內的這種物質流是什麼呢?這么說吧:應該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效應,你用某個物質來准確解釋並不容易。

所以到現在為止,大家都老老實實用中醫本來的名字——「氣」來掩蓋。

既然流經經絡,簡稱「經氣」。

經絡:對西醫的挑戰

這樣一個看似看不見,實則「存在」的體系,是對西方結構科學乃至整個西方醫學觀念的挑戰。

當然,另一方面,如果西方科學能夠張開雙臂,我相信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而經絡現象對於東方醫學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東方醫學以實用為終極目標,具有重道輕器、重象輕體、重功能輕結構的特點。

在經絡的本質在現代科學中得到充分理解之前,人們普遍喜歡用「經絡現象」一詞來表示對現象的認識和對尚未完全了解或難以完全了解的現象本質的表達。

對於中醫來說,談經絡現象並非沒有道理,因為經絡現象也是一個「意象」,與中醫的意象系統不謀而合。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形象的本質,中醫是清楚的。為了澄清這個問題,不妨回到源頭,從經絡的起源說起。

陳述1:產生從點到線的經絡

一般認為古代經絡現象有三種可能,從被關注到臨床和養生的應用過程,再到體系的建立:一是點到線,二是線到點,三是點線結合。

先說第一點。什麼是「從點到線說話」?

簡單來說就是先發現穴位,再把穴位連在一起成為經絡。

大致來說,中國古代人生病時本能地使用一些原始的按摩手法,在刺激人體的某些穴位時可以緩解某些疾病。

進一步開發物理刺激性更強的針,如原針石,進一步的金屬針,或與火有關的艾灸。

從無意的發現到有意識的尋找,治療經驗的點在積累和增加,它們像一串串珍珠一樣連接在一起,形成了點與線相結合的經絡。

這種說法最符合普通人的認知心理,也最符合我們通常所說的「醫學是勞動人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實踐中慢慢發現、發明或積累起來的」,屬於科學研究中典型的外求規律的觀點。

但是這種認識有一個很難解釋的弱點,因為在十二經脈和八經脈的20條經脈中,只有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有穴位,所以以前叫十四經脈。

然後有人問:奇經的其他六經沒有穴位嗎?其實也不能說完全不存在,只是他們的穴位是借用其他經絡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穴位和其他經絡交叉或者合並的時候,就和別人的穴位在一起了,本質上就是其他經絡。

那麼,如果說從穴位到經絡,從點到線,那麼奇經八脈中除了任督二脈之外的其他六經是怎麼來的呢?看起來有點奇怪。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經絡不僅有十四經沿體表浮動並有穴位的外路線,還有體內無穴位的內路線,從點到線理論無法完美解釋。

於是,第二種說法就產生了,叫從線到點。

陳述2:產生從線到點的經絡

其實這種說法是通過經書感受的傳說。也就是說,循經出現的各種感覺是描述經絡的主要依據。

換句話說,就是先發現經絡,再找穴位。

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古代練氣功的人可能有一種感覺,認為氣是沿著一定的路線走的,像水流、風吹、蜘蛛走、螞蟻爬,其走的路線與經典的經絡路線基本相同或相近。

這一點不難被現代從業者部分證實,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內證法和內求法。

從線到點,可能會讓經絡的發現過程快很多,也能模糊地解釋內部路線的存在,但這種說法並非沒有弱點。

練過氣功或類似做法的人可能有經驗:

一般氣的感覺傳遞在體表比較明顯,可以是線性的,一般與經絡路線一致。但在體內多為彌漫密集狀態,或呈模糊團狀、片狀或柱狀,很少形成清晰的線性感覺。

然後,第三種說法就出來了,叫做點線重合理論。

陳述三:點與線的結合產生經絡

其實是第一種和第二種思想的結合。

這個推測並沒有脫離古代原始的按摩和針灸。這些物理刺激作用於人體,在最初發現一些穴位後,有可能產生酸、麻木、沉重、腫脹、水流或氣流等氣體感覺。這種感覺也可以沿著經絡傳遞

現代人習慣於把這種有明確循經感的人稱為「經絡敏感者」。經絡敏感人群占人口近三分之一。

那麼基於此,經絡的呈現就不需要一個一個的摸索,然後連接。只需要刺激幾個已知的穴位,就可以感受經絡,找到整個經絡路線。

然後在經絡上多找一些穴位,這樣就大大加快了經絡和穴位的發現和完善。

說實話,光憑取經的感覺,我們還不能確定,因為畢竟是一種感覺,它的路線清晰性多少有些值得懷疑。

這時,另一種人出現了。這種人在經絡敏感人群中可以說是超級敏感,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不到1%。

當用針刺或其他物理刺激刺激穴位時,可表現為體表沿經絡出現紅線、白線、皮疹、俯仰和皮下硬結。有的人只有一條經絡,有的人可以有多條經絡。

我自己至少看過三個案例。不要誤解為紅線白線紅疹之類的暈,其實不是。它們的顏色非常明亮清晰。

只要有這樣的人,就很容易做到,古人可以不斷在他們身上戳洞,展示他們的經典,然後如實描述。這不是一張清晰准確的經絡路線圖嗎?

如果不放心,可以多找幾個這樣的人做反復驗證。

點線重合理論基本可以解決體表路線帶穴位的問題。但是沒有穴位還是無法解釋體表和身體的經絡。

經絡的起源和經絡理論的形成有幾千年的歷史。幾千年來,經絡理論已經成為中醫的重要理論基礎,被古代醫家用來闡明中醫的生理和病理,發揮其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作用。那麼,古代醫家是如何認識經絡實體的呢?

因為陰陽經脈長短不同,陰陽絡脈深淺不同,十二經脈的氣血量也不同,這是古代醫家發現的。關於每條經脈氣血多少的問題,《靈樞·九珍論》、《靈樞·五音五味》和《蘇文血-血-形志》的說法雖然不太一致,但都是一致的。《靈樞營養生會》說:「營在脈中,衛在脈外。」誰,氣也;營,血也。《靈樞脈度》說:「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這是古人對經絡有自己的循環系統的具體理解。

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古人未能進一步解釋經絡的本質,這需要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對經絡的本質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和研究。

6. 為什麼古代中醫祖師可以內觀經絡,而現代的中醫大夫不行呢

首先你要知道的一點,內觀在現代人看來屬於一種唯心主義的東西。不是說現代人做不到,即使在現代,也有很多人說可以內觀經脈的存在,但是因為它屬於唯心主義,是真是假咱們無法判斷。

而且中醫上的東西很復雜,不僅需要天賦,而且還需要一位名師言傳身教才能夠做到很好的傳承,所以從一開始就很難夠做到像西醫那樣能夠普遍推廣,在一定程度上處於劣勢。我相信,在中國民間還是存在著很多能夠內觀經脈的存在,特別是道家的一些門派等。

7. 古代人沒技術照x光,那是怎麼畫出經絡圖的

肉眼看不到,據說內觀可以,怎麼內觀?以心內觀,你會說了,人心都是肉長的,心眼也是肉長的呀。

若這樣思考,你就永遠理解不了了。中醫之心在我現在理解看來是以氣不以質。所謂氣聚則成形,落到形質上的五臟六腑這是西醫思維。只是盲人摸象的片面的。大象無形,所謂眼睛能看到前面你看不到後面,你能看到有形無論如何看不到無形。看到無形你只有像佛家道家所謂的修身煉性,道曰無為,佛曰空。當你與大道相合,與虛空一體,虛空便是你,你就看到全象了。有所成見就有所局限。

所以,經絡分而言之雖有奇經八脈,數不盡的絡脈,歸根就是一脈循環無端,一氣周流而已。經絡是氣的一種運行方式軌跡,有些軌跡較大較固定叫經脈,有些相對不固定叫絡脈。

我目前相信不能入木三分的了徹中醫的氣一元論,說經談絡就是說鬼談神。稀里糊塗也有作用也特有一番風味呵。然而,目前吾所見短淺,正在學習呢,所以不懂就是不懂,但一不小心卻也不懂裝懂的說了不少啦,好了,就此而止,就不在這里多談鬼說怪了,鑒於被邀作答,禮尚往來嘛,來而不往非禮也,呵呵,是以在此可恥的浪費了自己時間,至於謀財害命浪費人家時間了嘛?也罷也罷了!這個害死人不償命的!哈哈!

8. 現代科學為什麼不能解釋中醫經絡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下,中醫一直都是存在的,對我們的影響也很深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在古代,人們對人的身體並不是很了解,畢竟那時候的技術有限,大家根本不清楚身體里的各種器官怎麼運行的,對血液循環也不了解,大家只能通過感官去了解人的情況。

科學在進步,醫學也在進步,我們應該往前看,有些東西根本沒必要去深究,我們只要知道經絡的理論就可以了,這就是它存在的意義。隨著醫學的發展,醫生能夠治療的病症也越來越多,這對我們來說就是進步,相信在將來,我國在醫學方面還會有更好的發展。

9. 古人可以修煉出神通法術,為何現代人不能了

現代人要講科學,科學才是最為適合現代的人力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大趨勢和主流,現代人的主要精力在於科學,而不是神通法術。

03、現代人要認清環境形勢,以科學為重

既然身處21世紀,就要明白這個時代是以科學為主,大環境趨勢也是科技,科技可以改變更多人的未來,它是適合大眾的必然選擇。

再說了,現代的許多科學,研究到深處,又會跟古代的“神通法術”相吻合,一些科學研究還可以去借鑒古代的智慧。比如前沿物理之中的量子力學,它就可以用來解釋一些傳說之中的大神通,通過科學可以解開許多事物神秘的面紗。

要是說之前的“神通法術”靠得是悟性、是智慧、是心,那麼現代的科學靠得就是知識、是理論、是科技。這2種方式都是接近宇宙真理的方法,但是作為現代人,我們肯定要依靠科學去發展自身,這才是更加適合我們的道路。

熱點內容
保利芳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483
硬的東西吃下去胃會痛為什麼 發布:2025-05-18 03:35:03 瀏覽:87
為什麼喝酒很長時間後會吐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660
抖音直播的tb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3:34:19 瀏覽:91
為什麼說用電腦交作業更方便 發布:2025-05-18 03:29:31 瀏覽:940
為什麼軟體都用不了網 發布:2025-05-18 03:25:47 瀏覽:576
父子之間為什麼搞不好關系呢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716
手機為什麼不能代替對講機 發布:2025-05-18 02:56:09 瀏覽:137
為什麼小米門鎖開門時故障 發布:2025-05-18 02:44:22 瀏覽:565
為什麼微信聽語音手機會關機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