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佛都不能吃東西
㈠ 佛教哪些不能吃的佛教不能吃的東西佛教為什麼不能吃
佛教提倡不殺生,因此提倡素食。另外,由於修習禪定的需要,不吃蔥、蒜、韭、薤、興渠這五種植物。
佛教雖然提倡素食,但並不禁止在家的學佛居士吃葷腥。在家居士關鍵是持五戒,持五戒的功德,遠遠大於吃素。
㈡ 信佛的人不能吃什麼
信佛的人酒、肉、蔥、蒜、韭等能夠熏染的植物都不能吃。
在《楞伽經》中世尊講到:
【是故大慧。我見一切諸眾生等猶如一子。雲何而聽以肉為食。亦不隨喜。何況自食。大慧。如是一切蔥韭蒜薤臭穢不凈能障聖道。亦障世間人天凈處。何況諸佛凈土果報。酒亦如是能障聖道能損善業能生諸過。是故大慧。來聖道者酒肉蔥韭及蒜薤等 能熏之味 悉不應食。】
譯文:我見到眾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怎麼會吃他們的肉呢,也不會隨喜肉食,更談不到自己吃了。大慧啊,這一切蔥、蒜、韭菜之類的植物,都是臭穢不凈的,能夠障礙修行道路。
也會障礙世間生人天等善道的福報。何況往生諸佛凈土,更是障礙。酒也是如此,能夠障礙修行佛法,能夠損減善業,能夠生種種過患。
所以呀,志求菩提、依佛修行者,對於酒、肉、蔥、蒜、韭等能夠熏染的植物都不應該食用。
對於剛剛學佛的信徒,應當先受持不殺生戒(包括不自殺、不叫他殺、不為殺業提供因緣等),廣泛參與佛教環保、護生及生命關愛等活動,條件具備的可以在佛菩薩聖誕日吃素。
如果自己發心成為素食主義者,也只能是個人實踐佛法的高雅生活行為,盡量不給家人帶來麻煩,不強求別人效仿,更不能歧視沒有吃素的人。
(2)為什麼學佛都不能吃東西擴展閱讀:
在《大乘入楞伽經》中,對於食肉的功過有更詳細的說明。如佛告大慧:「一切諸肉,有無量緣,菩薩於中,當生悲愍,不應啖食。我今為汝說其少分。大慧,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雲何於中取之而食!」
經文中並提到,由於葷食的人身體臭穢,所以諸聖先賢不會親近,因此即使是這位修行的人再怎麼精進,也無法成就道業;反而,口氣常有臭味,亦增長疾病。
由此可見食肉,即是對於口腹之慾,心生味著,對一切有情的生命不予尊重,不僅會遮斷慈悲的種子,而且障礙修行,可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㈢ 為什麼信佛的人不吃韭菜,蔥蒜,雞蛋
因為韭菜、蔥、蒜等五辛,吃了易起嗔恨心,熟吃生理易動淫慾,且吃了會口臭令正神離開。不能吃雞蛋是因為雞蛋也是有生命的,學佛之人會要護生,是不會去主動殺生,或食眾生肉的。
《楞嚴經》中關於不能吃韭菜、蔥、蒜等五辛的記載: 「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食,熟食發媱,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一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舔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本為說法,非毀禁戒,贊媱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食用五辛生媱增恚,善神遠離,魔王引誘,生毀禁戒,死墮地獄。」
《楞伽經》也有記載: 「一切肉與蔥,及諸韮蒜等,種種放逸酒,修行常遠離。飲食生放逸,放逸生邪覺,從覺生貪欲,貪令心迷醉。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酒肉蔥韮蒜,悉為障聖道,及違聖表相,是故不應食。 這將吃蔥蒜的過失,與飲酒吃肉相提並論,原因是它們都能增長愛欲,障礙聖道,所以不能食用。」
《金剛經》 中關於雞蛋是生命的記載:「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
㈣ 為什麼念佛的人不能吃肉類的食物只能吃素菜
因為我佛慈悲,愛護生命,不殺生,所以不食葷菜,只以素食為主。
對佛教有信仰的人分為三類:
1、出家修行的人,可以理解成是專業的念佛人,男性有:有沙彌、比丘。女性有沙彌尼、式叉摩那女和比丘尼,因為必須「摒棄男女情慾、素食、以寺為家、不可自己存有錢財和地產、終身奉獻給佛教事業。
2、在家修行的人,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居士,男居士又叫「優婆塞」,女居士又叫「優婆夷」,我們可以理解為兼職的修行人。
3、還有就是不修行也不學習的佛教愛好人士,就是感興趣而已。
(4)為什麼學佛都不能吃東西擴展閱讀:
明白了三大分類,吃不吃肉就很容易分辨了。一類出家人士不沾葷腥,因為專業修行的,吃肉容易吸取肉類里的負能量,容易損壞自己的道行,所以一律不吃,二類在家人士可以吃但是是需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吃肉而殺的肉就是可以吃的。三類人士吃不吃都可以,因為是愛好者就沒有那麼嚴格的戒律。
因為出家修行的人和在家修行的人都是屬於佛弟子,就要有規章制度約束,佛教愛好者其實就是佛門外的人,僅僅是感興趣的愛好人士,可以不遵守戒律(從殺生的負能量來說,那肯定是不吃肉好了)。
㈤ 為什麼信佛的人不能吃牛肉
> 1、關於禁食牛肉:大多數部派的經律之中,確無明確記載。法藏部廣律,也是漢傳僧人使用的《四分律》中《毗尼增一》有載「有五種肉不應食,象肉、馬肉、人肉、狗肉、毒蟲獸肉」,但沒有寫出原因,其餘諸部廣律,象有部《十誦》、根有部《根有部毗奈耶》、化地部《五分》、大眾部《摩訶僧祇律》和巴利律中記載的基本與此相同。(除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肉,只要符合三凈的標准,在佛世一般都是聽許的。這和當時的環境和地點有關,而且,當時的僧人是以乞食為根本,故而,在佛世時雖然就已經有了爭議,提婆達多曾經請佛禁比丘食肉,但佛陀並不禁止,就是因為托缽受食的緣故。你不能因為食物的不同,而起輕慢心分別心,這樣對於整個僧團的生活就會造成很多困難。但到了北傳佛教,情況就有了變化,不再托缽受食,比丘有了選擇食物的自由,故而素食。不要說牛肉狗肉,一切入葷類皆禁食。)《摩訶僧祇律》卷十六中記載了一位長者以牛肉向祇洹僧團作堅法的記載。但是,在《十誦》中則可以找到一條對牛肉的禁斷,卷十二九十波逸提之四中記載:「有比丘尼往語居士婦言。當請比丘。為請誰耶。答言請某。居士婦言。我已先請。問作何食。答言牛肉。莫與牛肉。為辦雞鵽肉鶉肉。比丘食者波逸提。」這里就看到了是不能吃牛肉的。要知道,十誦是北印度的部派,此地受梵語文化影響。這種禁斷可能是與此地婆羅門教文化比較發達。而我們都知道,在婆羅門教文化中,牛是聖物。在印度文化中,不食牛肉是一種民族習慣。故而在《大般涅槃經》中都有記載說是:「如婆羅門性不受牛肉,如飽滿人不受惡食」
牛終生垂首勞苦,耕田犁地,拉車馱人,食草供乳,身臨屠場,常跪地流淚,並不反抗,如此有靈有義之畜,即便食肉者也當禁食。
佛教有偈雲:「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僅為牛是轉世報答恩義的,也不忍相食。
2、關於禁食狗肉:上面已經提到,《四分律》有載「有五種肉不應食,象肉、馬肉、人肉、狗肉、毒蟲獸肉」,也未解釋原因。而在《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中說:「苾芻食狗肉,為狗所吠,佛言不食狗。」這里倒是給了不食狗肉的一種原因,就是狗有靈有義,遇到殺狗吃狗的人都會追叫不止。
另外,我們常說,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對主人忠心耿耿,有情有義,僅為此,也不忍相食。
以佛子看,世間眾生平等,一切生靈等無差別,牛狗雖為畜生,不異父母兄弟,皆當戒傷戒食。准食凈肉,或是體諒修行人境界不等,參差不齊,開一方便之門而已。
㈥ 學佛的人到底能不能貪吃啊
不是讓你不吃美味,而是要淡定看待美味。比如平時吃一碗,見到美味吃三碗就是貪吃,那些暴飲暴食的,都是屬於貪吃。
佛經中講佛祖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講到佛口得上味,也就是說,佛陀吃任何東西都是美食,但佛陀也是吃飽為止。明知是美味,也與平時飯菜一樣的飯量,就不是貪吃了。
另外,整天總想著好吃的,想方設法弄好吃的,也是屬於貪吃。這個「貪」有貪得無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