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找不到俄羅斯核潛艇
❶ 俄羅斯的核潛艇在美國的墨西哥灣潛航了三個多星期,一直沒被美軍發現,是否意味著美國的反潛不足謝謝~
首先我們要肯定下俄羅斯的潛艇確實在世界上很先進,美國人的強大反潛力量也不是不存在漏洞!但是不曉得擼主有沒考慮過其他問題,墨西哥灣很大,那頂多是美國人的經濟專屬區,但是不屬於領海,所以,就算美國人發現了他,也拿他沒辦法,頂多隻能監視,但是絕對不敢攻擊,因為它沒進入你美國人的領海!就像美國人在我們南海軍演一樣,他沒侵犯我們的領海,我沒就不能首先動作,起碼國際法律上是這樣的! 所以,他在墨西哥灣再多潛3個月都沒問題,美國人不敢動。最後,美軍我估計不可能沒發現,只是在監視,這點反潛的小功夫早在冷戰時期就練就得很熟練啦,他只是在監視俄羅斯潛艇的動向,一旦他對美國本土發動攻擊,美國人就能在第一時間動作!謝謝
滿意請採納
❷ 俄羅斯有沒有核潛艇
有的,而且俄羅斯的核潛艇是最厲害的,俄國沒有美國那麼多航空母艦,所以它專門發展核潛艇跟美國的航母對抗!
❸ 俄羅斯當初不願放棄自家冒黑煙的航母,為何卻放棄了220艘核潛艇
首先跟俄羅斯當時的經濟條件有關系,要知道自打俄羅斯繼承蘇聯的衣缽以來,國內各項的發展並不景氣,甚至有一段時間要靠變賣家當來維持生活,所以放棄220艘核潛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維護這些核潛艇需要花費很大一筆經費。
不僅如此俄羅斯核放棄核潛艇是因為那些都是沒有辦法維護的老式核潛艇,放棄它是想要開發一些新式的核潛艇。
❹ 俄羅斯現役還有多少核潛艇俄羅斯核潛艇在世界排名如何
全球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僅僅只有六個,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和印度,目前,俄羅斯核潛艇數量僅有42艘,現役37艘,比美國核潛艇數量少一倍,在排名上佔世界第二,核潛艇力量巨大,盡管俄羅斯比美國潛艇數量少,但足夠能與美國抗衡,如果單論核潛艇性能的話,俄羅斯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當屬第一,不過數量比較少,從整體上來看,還是美國的核潛艇排名第一,其次則是俄羅斯。
核潛艇就是能夠在海面和海下運行,其中有一個目標就是探尋水下生物的生長方式,擁有這種任務的核潛艇就是研究類的核潛艇,比較危險的事,不論哪種核潛艇都屬於核元素製造,危險性都比較強,只是威力大小的問題,所以目前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很少,其實目前大部分核潛艇都用於巡航,俄羅斯的核潛艇在其中也是比較有名的了。
❺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沉沒原因
造價10億美元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是俄羅斯最先進的防禦武器。它有兩座核反應堆,潛艇長150米,有6層樓高,體積達到了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兩倍以上。庫爾斯克號擁有獨特的雙殼艇身和9個防水隔艙,即使被魚雷直接擊中也不會沉沒。2000年8月12日上午,一陣猛烈的爆炸發生在庫爾斯克號上,這場危機為什麼發展得如此之快,竟使潛艇來不及浮出水面?為什麼沒有人生還?災難不會無故發生,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重返危機現場」將為您揭開致命時刻的真相。
庫爾斯克號災難發生後,俄羅斯官方立即展開了秘密調查,但有一個人知道他們不會公布結果。這個人就是特拉斯科特爵士,他是英國政府的俄羅斯事務顧問,他和俄羅斯及西方世界的高層都有聯系,妻子也是俄羅斯人。特拉斯科特決定自行調查,他利用自己的特殊關系,開始對他掌握的少量信息進行研究。車臣的伊斯蘭武裝炸毀了庫爾斯克號?庫爾斯克號災難發生後,一家車臣通訊社語出驚人。該社報稱,為了支持車臣的伊斯蘭武裝,一名艇員炸毀了庫爾斯克號。
但是,誰能進入潛艇前部?誰又有放置炸彈的動機?艇上有兩個人來自俄羅斯伊斯蘭教地區,其中一人能進入魚雷艙,他叫加季耶夫。特拉斯科特發現,加季耶夫主動提出要監控魚雷電池,這樣他就可以到潛艇的前部工作。難道加季耶夫是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特拉斯科特通過他所認識的高層人士進行了查證。特拉斯科特說:「我認識一些機密武器的研發人員,調查過加季耶夫的背景,他對海軍非常忠誠,這絕對不可能是有組織的恐怖主義襲擊。」俄羅斯讓加季耶夫在庫爾斯克號上服役顯然是出於宣傳目的,恐怖攻擊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庫爾斯克號是因碰撞而沉沒的?接著,俄羅斯海軍開始宣傳另一個有關庫爾斯克號沉沒的理論,聲稱它曾和外國潛艇發生相撞。他們知道,事發當日的巴倫支海上並非只有北方艦隊,至少還有2艘北約潛艇在監視俄羅斯的演習。特拉斯科特發現,這種爾虞我詐的游戲常會演變成意外的水下相撞。1967年以來,俄羅斯海軍已有25起潛艇相撞事故記錄在案。根據特拉斯科特掌握的消息,就連英國海軍都認為庫爾斯克號是因碰撞而沉沒的。特拉斯科特說:「他們最先想到的是,庫爾斯克號可能是在巴倫支海被美國潛艇撞的。」但他們並沒有確切的證據。
接著,俄羅斯海軍公開了一張美國潛艇孟斐斯號的衛星照片,它正停在挪威的軍港內,拍攝時間是庫爾斯克號沉沒後7天。俄羅斯認為,照片足以證明這艘美國潛艇曾經受創。而美方則斷然否認孟斐斯號曾發生過碰撞事故。俄羅斯海軍毫不示弱,他們舉行記者會,在公布的圖像資料中,庫爾斯克號側面似乎有一道巨大的切口。他們堅稱那就是碰撞的證據,罪魁禍首不是孟斐斯號就是其他潛艇,也許是英國潛艇。一時間,庫爾斯克號成了棘手的政治問題。英國國防部認為有必要探討碰撞之說,既然北約潛艇受到了譴責,他們也必須知道真相。但後來,北約國家終於能松一口氣了,因為挪威的一家地震研究機構宣布,庫爾斯克號失蹤時,它們曾探測到巴倫支海發生過一次異常震動。庫爾斯克號爆炸的震波中是否隱藏著撞擊的證據?英國政府取得了這些重要資料,將它交給地震專家戴維·鮑爾斯。鮑爾斯將震波圖和其他地震信號進行了對比,它不符合海底地震或潛艇相撞的模式,但完全符合已知的水下爆炸模式。鮑爾斯認為,發生在庫爾斯克號的爆炸有兩次,它們的信號非常類似,第一次信號只有第二次爆炸的百分之一,相當於50公斤TNT炸葯。鮑爾斯確定,兩次異常震動都是水下爆炸造成的。北約擺脫了困境,俄羅斯海軍的強硬派也不得不承認,庫爾斯克號沉沒的原因並不是潛艇相撞。5到7枚魚雷同時爆炸顯然是第二次爆炸的原因。這場災難的政治影響不斷擴大,普京總統批准了一項大膽的打撈計劃,從海底撈起庫爾斯克號。此次打撈行動撥出了1.3億美元的專款,比整個北方艦隊的年度預算還要多。在沉沒14個月後,庫爾斯克號被運送到科拉半島的一個秘密軍港。鑒定專家開始研究這個巨大的殘骸。他們很快發現,巡航導彈都沒有受損,於是開始調查潛艇上的魚雷。雖然魚雷艙仍在海底,在分析過殘骸各處的損壞情況後,研究人員推測,曾有5到7枚魚雷同時發生爆炸。這相當於4.5噸TNT炸葯爆炸,和地震測量資料一致。特拉斯科特相信,他已經找到了第二次爆炸的原因。 線索一定也在潛艇扭曲的殘骸上。鑒定小組證實,殘骸的前部已經被燒毀,內部就像鼓風爐一樣熱,達到了攝氏2000度。詳細的分析結果顯示,大火在魚雷爆炸前就已經開始了。特拉斯科特從地震測量數據中找出了可能引發大火的原因———第一次小規模的爆炸。找出最初爆炸的原因,是調查的最關鍵問題。但潛艇前端的殘骸仍在海底,特拉斯科特很懷疑能否找到重要證據。一枚沒有彈頭的過氧化氫魚雷製造了最初的爆炸特拉斯科特說:「怎麼可能解開謎團呢?被炸得粉碎的魚雷艙仍在海底,調查遇到了一個大問題。」
但一項來自海底的重大發現最終揭開了謎底。在主殘骸後方50米處,發現了一塊第四魚雷艙口附近部位的艇身碎片。這塊碎片的位置完全匪夷所思,它位於其他碎片後方,說明它是最先被炸離潛艇的碎片。它原本在潛艇上的位置就是發生爆炸的地方。特拉斯科特說:「這是重要的證據,因為它證明最先爆炸的是四號發射管的魚雷。剩下的問題是,魚雷的哪個部分爆炸了。」特拉斯科特知道,最可能的爆炸源就是魚雷的彈頭。但他發現庫爾斯克號當時正要發射的是一枚練習魚雷,並沒有彈頭。爆炸一定是由魚雷的其他部分造成的。專業人士告訴他,魚雷發射後,在擊中目標之前,有時要推進好幾公里,因此魚雷的推進系統擁有的能量通常比彈頭還要大。
特拉斯科特仔細研究了練習魚雷的推進系統,使魚雷在水中前進的渦輪是以煤油為動力的。但在沒有空氣的水中,是靠高濃度過氧化氫提供燃料燃燒所需的氧氣。在理論上,這種推進系統非常安全和有效,但特拉斯科特聽說過氧化氫有一些不良特性。某些金屬或銹跡接觸過氧化氫時就會變成觸媒,過氧化氫會分解成氧和蒸汽,並釋放出大量的熱能,體積在瞬間增加5千倍。對魚雷來說,這種力量是致命的。特拉斯科特發現,有很多次海軍事故都與過氧化氫有關。其中最嚴重的,就是1955年英國海軍潛艇西頓號的爆炸事故。在例行的裝彈作業中,西頓號的一枚新過氧化氫魚雷在發射管中爆炸,導致13人喪生。西頓號讓全球海軍認識到,不應該再使用過氧化氫魚雷,這是大家得到的教訓,只有俄羅斯例外。不良焊接導致了過氧化氫從練習魚雷中外泄庫爾斯克號是否也是這種化學定時炸彈的受害者?特拉斯科特向俄潛艇專家庫爾金進行了解,並委託庫爾金開始研究過氧化氫推進系統,了解其導致庫爾斯克號事故的可能性。庫爾金先計算出推進系統的爆炸能量,結果約為50到100公斤TNT炸葯的威力,和第一次爆炸的地震描記線大致吻合。但庫爾金知道,所有過氧化氫魚雷都有安全裝置,避免魚雷內的壓力增加到危險的程度。這枚魚雷的安全系統是否受損?通過他的特殊情報來源,庫爾金取得了庫爾斯克號練習魚雷的維修記錄。這位資深指揮官大吃一驚。這枚魚雷是1990年生產的,同批共產10枚,其中6枚當即鑒定為不合格,因為它們的焊接有問題。庫爾金了解到,軍方從未檢查過練習魚雷的焊接,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因為練習魚雷沒有彈頭。庫爾金不得不認定,不良焊接可能導致了過氧化氫從練習魚雷中外泄,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但是,證據在哪裡呢?在調查過庫爾斯克號數以千計的金屬碎片後,庫爾金終於有了收獲。他們找到了魚雷和發射管的碎片,上面有扭曲和被高熱破壞的痕跡,魚雷從中央爆炸時也會有相同的破壞痕跡,爆炸點就在一處關鍵的焊縫。
復雜的過氧化氫理論揭開了部分謎團。第一次爆炸就造成了致命後果但仍有一個大難題,這場小爆炸為何能夠使指揮中心癱瘓,讓庫爾斯克號陷入絕境?緊急排水只需要幾秒鍾,為什麼連這樣最基本的應急程序都沒有啟動?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俄羅斯艦隊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有缺損的焊接導致庫爾斯克號前艙的魚雷爆炸,艙壁原本不該被炸開,但卻被炸穿了。特拉斯科特再次請教潛艇專家庫爾金。庫爾金知道,隔開前兩個隔艙的艙壁,應該能保證第一次爆炸不至波及到魚雷艙之外的部分。因此,他開始研究潛艇前部可能存在的弱點。通風系統立刻有了疑點,他發現有條通風管路穿過了前四個隔艙。直徑40厘米的通風管橫穿艙壁,然而通風管本身卻是輕合金製成的。它和普通的通風管一樣,和家裡的、辦公室的通風管差不多,爆炸發生時,立刻就被炸開了。第一次爆炸的壓力波沿通風管沖進指揮中心,將管路炸得粉碎,把火焰和濃煙引入到艙內。艙內人員還來不及按動警報裝置,就被火和煙熏倒了,沒有人能夠倖存。 特拉斯科特已能追述這艘俄羅斯超級潛艇和所有人員遇難的全部經過。2000年8月12日,災難前5分30秒。庫爾斯克號准備向彼得大帝號發射一枚練習魚雷。指揮官操作潛艇時,潛艇前端魚雷中的過氧化氫正在滲入發射管中,聚成一灘。魚雷操作人員打開發射管,清理電路連接。
災難前135秒,過氧化氫液體和一小塊鐵銹接觸,體積瞬間增加5千倍。巨大的壓力炸碎了魚雷外殼,並導致煤油箱破裂。高熱蒸汽引燃煤油,釋放出的氧氣助長了煤油的火勢,魚雷艙成了一片火海,艙內人員當場死亡。沖擊波從通風管進入指揮中心,海水從發射管湧入後,庫爾斯克號開始緩慢下沉。當時,21枚魚雷就像被放在了烤爐上,500公斤煤油猛烈燃燒。當內部溫度達到攝氏400度時,彈頭就會自動爆炸。上午11點30分15秒,災難發生了。在五分之一秒內,共有7枚魚雷爆炸。超音速沖擊波炸碎了庫爾斯克號的密封艙壁,並朝著核反應堆沖去。但反應堆的減震器吸收了50G的力量,艙壁也阻擋了沖擊波。這時在潛艇前端,耐壓艇體的負荷已經超過極限,5厘米厚的鋼管爆裂,水從70米長的破洞湧入潛艇。這時距離第一次爆炸僅僅幾分鍾。118名官兵,大多數都是當場死亡的。但潛艇後部的23人在爆炸後仍然掙扎了8個小時。
根據自己畢生的經驗,庫爾金描繪了他們和死神搏鬥的可怕場面。他們和水面僅相距108米,都接受過訓練,知道可以穿救生衣按順序游出艙門,從而逃離深海。但這樣做很危險,一旦游到大海上,他們就會隨著海水漂流,在大海上失蹤和凍死,他們正在等待其他船隻到達潛艇的上方。他們有充足的食物和水,只要小心使用,艙內的空氣也能用上好幾天。但隨著每次呼吸,他們都會呼出二氧化碳,即使是低濃度的二氧化碳也能夠致人於死地。為了避免這種危險,潛艇上配備了空氣凈洗器,用化學物品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空氣越來越混濁時,艇上人員就會把空氣凈洗器掛在通風管上。庫爾金發現,他們的命運就取決於這些救命的設備。鑒定報告記錄了九號隔艙發生火災的證據和在火場發現的空氣凈洗器。庫爾金知道,凈洗器接觸油或水就會爆炸,導致惡性的化學火災。他逐漸了解到,在垂死掙扎的過程,艇員們掛起了另一個凈洗器。但在黑暗寒冷的艙內,他們的手腳變得很不靈活,凈洗器落到油污的水中,化學反應引起了火災。大火消耗著空氣中的氧氣,使他們吸入有毒的一氧化碳,於是,死神降臨了。這場災難過後,海軍拆除了俄羅斯潛艇上的所有過氧化氫魚雷。官方報告指出,這次事故中沒有人為失誤。誰也不能確定核技術員阿列克謝是否做出了關閉反應堆的決定。如果是他的決定,那麼他的英勇行為,或許避免了一場水下的切爾諾貝利核災難。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俄紀念「庫爾斯克」號 核潛艇失事10周年
2010年8月12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一名婦女在「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10周年之際向遇難官兵紀念碑敬獻花圈。 2015年8月12日上午11:00艦隊全員集合,11:30舉行一分鍾的默哀儀式,鳴笛致哀。政府官員阿列克謝出席了此次哀悼活動,他說:「所有的市民在這一天都會沉痛哀悼 庫爾斯克號 的沉沒,我們都明白這一天在俄羅斯歷史上是多麼的慘痛。」
庫爾斯克舉行紀念活動
在俄羅斯西部城市庫爾斯克也舉行了哀悼活動。遇難海軍中有7名來自庫爾斯克,打撈出的庫爾斯克海員遺體被安葬在了家鄉。當地時間早上10點,當地政府官員、社會活動家、軍人、學生和當地居民聚集在墓前沉痛哀悼,進獻花環。
聖彼得堡舉行紀念活動
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居住著最多的「庫爾斯克」號遇難海軍的親屬,海軍艦隊的領導、老戰士及居民在當地教堂舉行了追悼活動,祭奠沉睡在海下的英靈。一名潛水員在接收采訪時表示:「巴倫支海的悲劇動搖了整個俄羅斯,使所有人內心震動,從那以後8月12日對於海軍、對於俄羅斯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悲痛的日子。」
❻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什麼銷毀了大量的核潛艇
這些核潛艇都是在美蘇冷戰的時候蘇聯為了和美國對抗的時候生產的,那個時候,製作核潛艇花費巨大財力物力,蘇聯解體之後,分散成了許多小國,這些小國都無力擔負這些核潛艇,另外,國際格局混亂。
最關鍵的是保留了台風上這支現役的高水平、高素質的官兵隊伍。這樣一旦某日戰爭需要,現役和封存的台風就能立即投入實在。可見,退役與銷毀台風並不是自廢武功
俄羅斯不想成為第二個蘇聯,他擔心留著核潛艇會被美國視為威脅,所謂為了被哦名自己的國籍態度,俄羅斯銷毀了大連核潛艇,也是出於無奈,這種東西,就像剛烤出來的烤地瓜雖然很香,但是燙手。
❼ 俄國有6艘台風級核潛艇,為何到現在只剩了一艘
俄國以前有六艘台風級核潛艇,現在只剩下一艘了,這是時代的進步,武器也在跟著進步。台風級核潛艇現在已經滿足不了俄羅斯的軍事需求。再加上俄羅斯從蘇聯解體之後經濟發展一直不太好,風級核潛艇的維修費用和保養費用實在是太昂貴,而且與之相匹配的並不是適合俄羅斯軍事發展的核潛艇。
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將在幾年內化為廢鋼,甚至將不會有一艘作為紀念艦保存。這三艘「台風」中的兩艘已經退役,將在2018年前拆毀,剩下的一艘作為「水聲試驗平台」使用到2019年也將拆毀。
❽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因為什麼原因失事
核潛艇號稱水下幽靈,是三位一體核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具威懾力。核潛艇雖然是高科技的化身,也被各個大國寄予厚望。但是,實際上它們自從誕生以來根本沒有參加過什麼像樣的海戰。直到今天,絕大部分核潛艇仍然是寸功未立,反倒接二連三地發生重大事故,累計造成六百多人喪生,而且嚴重威脅了海洋壞境。
從蘇聯到俄羅斯,核潛艇在這個國家的發展之路已經走了幾十年。不論俄羅斯海軍官兵如何努力,卻都因為“貧窮”這個天災而寸步難行。
在本世紀初,一位俄羅斯海軍上將曾經這樣痛心疾首地說“俄羅斯海軍正在慢慢死去!”庫爾斯克號的悲劇只是整個俄羅斯海軍的縮影,透過這起事件,我們可以發現:俄羅斯海軍最大的問題,那就是資金短缺。如果有充裕資金的話,北方艦隊又怎麼會把救援裝備外租,怎麼會把潛水員隊伍解散呢?
❾ 美英法德一起出動都找不到 潛艇為什麼這么難找
美英法德一起出動都找不到 潛艇為什麼這么難找
TR-1700是德國基於209型潛艇技術基礎上,研製的常規動力潛艇
目前在潛艇失聯海域執行搜索的有阿根廷、智利、巴西、秘魯、英國、挪威、美國、西班牙、烏拉圭、法國、哥倫比亞、德國等十幾個國家的有關力量。截至11月20日,參與搜救的海空力量包括:
阿根廷:2艘驅逐艦、4艘輕型護衛艦、2艘調查船、1艘巡邏船、1艘運輸艦、1艘補給艦、2架S-2E反潛機、1架直升機、1架比奇巡邏機、1-4架C-130運輸機
巴西:1艘護衛艦、1艘破冰船、1艘潛艇補給艦、若干架P-3AM反潛機和C-295運輸機
智利:1艘科考船、1架C-295運輸機
哥倫比亞:1架CN-235運輸機
法國:1架獵鷹-50搜救機
德國:1架P-3反潛巡邏機
挪威:1艘搜救船
秘魯:1架福克-60客機
西班牙:水下救援設備
英國:2艘巡邏艦、數架C-130運輸機
美國:1架NASA的P-3C反潛巡邏機和2架P-8A反潛巡邏機
烏拉圭:1艘救援船
不難看出,雖然看起來各國集合起了19艘船,15架左右各型飛機的搜救隊伍,但是一來這支搜救力量並非在某一指揮部下統一行動的搜索力量,二來對於搜潛而言,派來的搜索力量很多不適用。
在航空力量角度,許多國家派出的各種運輸機、搜救機本質上都只能承擔海面搜索觀察任務,使用它們性能有限的雷達對海搜索或者乾脆讓隨機乘員利用目力從側面的舷窗向下觀望。這在能見度好或者搜索水面船隻的時候還有點用,但聖喬治灣位於咆哮西風帶,常年風高浪急,加上18-21日海上海況極差,這不僅使目視觀望發現潛艇毫無可能,海浪的干擾也大大減小了可能存在的潛艇通氣管被發現的概率。
剩下的飛機里,S-2E太老舊效果不佳,直升機無法在不良海況下飛行,實際上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就只有分屬三方的3-5架P-3和P-8A反潛巡邏機。他們只能依靠空投有限的聲吶浮標,對水下進行短時間小范圍的探測,自然效果不佳。
至於磁異探測儀,雖然P-3系列都有這套設備,但是這種只能在潛艇正上方飛過才有可能發現潛艇的設備考驗的實際上是飛行員的「人品」——即它能不能把自己的航線「蒙」到潛艇身上。當然飛機的飛行速度快,理論上搜索的范圍較大,特別是在海況較差,水面艦艇很難開展有效搜索行動的時候,飛機仍然可以進行「聊勝於無」的搜索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水面艦艇一般來說只要裝備有聲吶,就能使用主被動兩種模式對水下的潛艇進行搜索。此次參與救援的艦艇里,除了補給艦、破冰船等一些純粹的後勤艦艇外,一般的驅護艦和巡邏艦應該多少有一套聲吶系統。
一般來說,主動聲吶是一種主動掃描水下環境的手段,而被動聲吶則是通過監聽水下噪音並加以分析,來探測潛艇的位置。盡管這兩種手段是反潛戰中最常見的手段,但在搜索可能失事的潛艇時,這倆手段都算不上靠譜。
主動聲吶對水下目標的探測原理應該說眾所周知,對於水下潛伏的潛艇而言,主動聲吶大部分時候能讓潛艇「現形」,畢竟在海水中突然出現的幾十米長的大型障礙不可能是別的,只能是潛艇。但如果潛艇「沉底」,聲吶若是想將潛艇與周圍的礁石區分開來,難度就比較大。畢竟聲波只有穿透和反射兩種情況,分不出反射的目標是一塊石頭還是一層鋼板。
不過對潛艇來說,海底凹凸不平,完全「坐沉」海底很可能對潛艇艇體造成損壞,難度和風險都很大。但對於失事潛艇來說,如果潛艇已經完全失去動力,坐沉海底動彈不得,那在主動聲吶看來就真的和礁石一樣,如果沒有十分精確的海圖進行仔細比對,或者對海底進行仔細的繪制,是很難將潛艇區分開來的。
被動聲吶在這時候會好一些,因為只要潛艇有噪音,被動聲吶理論上就能聽到。潛艇在靠近水面使用的柴油機,水下使用的電動機,發射魚雷時或者排除艇上廢棄物時噴射的壓縮空氣,螺旋槳切割海水產生的氣泡破裂的聲音,軸系振動的聲音,都可能被各種類型的被動聲吶發現,時間一長,就會被定位。
2000年俄羅斯海軍沉沒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被外界發現失事的第一證據就是艇上魚雷爆炸產生的巨大聲響。一般來說,海洋背景噪音大概在100分貝左右,而與TR-1700型差不多的209型潛艇的水下噪音一般有127分貝,這不到30分貝的噪音,就是將潛艇從水下探查出來的關鍵。
但是潛艇如果失事在水下的話,艇上大多設備都無法操作,加上電力有限,也不大可能持續使用電機等設備,所以作為一個噪音源,失事潛艇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
至於所謂「艇員敲擊艇殼求救」的聲音,一來這種聲音距離稍遠就會被海洋背景噪音所掩蓋,二來如果不是艇員們有組織、有節奏地在水下敲擊,而是出於求生本能的亂砸一氣,其持續強度和時間,都難以滿足被搜救人員發現和找到的要求。
實際上,對於潛艇事故而言,如果不是那種和別的船隻剮蹭之類的小傷或者內部非關鍵設備的故障,大部分「傷筋動骨」的潛艇事故中,由於潛艇本身儲備浮力有限、設備密集且艇員人數少,絕大多數艇員很可能在事故第一時間就已經遇難。
俄羅斯庫爾斯克號事故中,首艙的爆炸直接導致前三四個艙段內的艇員在第一時間內死亡,只有在艇尾的少數人依靠殘存的空氣生存了3天。這還是艇上准備演習,艇員各就各位,封閉各分艙之間艙門的狀態。
2003年中國海軍361潛艇事故中,處於通氣管狀態的我軍361號艇在通氣管因風浪關閉後,柴油機在不足兩分鍾內就耗盡了艇內的氧氣,導致艇員全部犧牲。
美國海軍失事的「長尾鯊」號潛艇,也是在艇上失去電力下沉超過最大耐壓深度後,耐壓殼破損導致所有艇員全部死亡的。
從「聖·胡安」此次原本預計的航線看,該艇經過的海域大多數是水深不足200米的淺海水域,潛艇即使失事,也不會發生深度過大導致解體的事故,最多是坐沉水下。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潛艇內艇員是否能夠倖存,潛艇本身最後被尋獲的可能性依然相當大。
但從艇員生命的角度看,由於對於人員生存至關重要的氧氣存量不多,即使他們能夠在事故第一時間倖存下來,留給救援人員的時間,也確實是不多了。
❿ 失蹤76年的蘇聯核潛艇在哪裡被發現了
俄羅斯列格努姆5月1日報道稱,非營利組織「致敬偉大勝利戰艦2018」國際水下勘察隊當地時間4月30日在芬蘭灣發現了衛國戰爭時期失蹤的蘇制405型「Schuka」潛艇。
報道引述潛水員康斯坦丁•波格丹諾夫的話稱,調查結果顯示,該潛艇是在水面航行時被法西斯的水雷擊中的,潛艇前端因此脫落,並墜落在距離船身20米處的海床上。他補充道,這次水下調研活動將持續至5月9日,俄方計劃在芬蘭灣海底若干區域內進行搜尋,以便尋找在衛國戰爭中「遇難」的其他蘇聯海軍艦艇。
以上內容來自: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