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天體為什麼找不到第九大行星

天體為什麼找不到第九大行星

發布時間: 2022-10-04 03:23:15

① 有人說太陽系還有第九大行星,人類沒有發現,這是真的嗎

更重要的是,我們很難把第九行星的存在與目前所了解的太陽系形成過程聯系起來。當然,天文學家還是可以將第九行星納入太陽系,比如說,可以認為這是一顆被「彈射」出去的行星內核,或者是被捕獲的流浪系外行星。但是,情況越復雜,解釋就越難以成立。

因此,在獲得這顆行星的確鑿圖片之前,天文學家還需要尋找其他證據,來解釋外太陽系這幾顆冰凍小行星的「任性」軌道,而尋找第九行星的工作也仍將繼續。

② 太陽系有第九大行星嗎為啥要把冥王星踢出去,重新找行星X

在望遠鏡被發明之前,人類知道的行星只有六顆,那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它們和星空中的其他星星不同,因為它們的位置每一天都在變化。這還是在哥白尼之後的情況,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前,人們甚至不知道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更不會把地球看作行星了。

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利用他自己打造的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打開了天文學的新大門。從這一天開始,人類意識到太陽系比想像中更大,我們還可以通過望遠鏡發現其他的行星。

奇怪的是,天文學家們此後對天王星的觀測,都遇到了一些麻煩,那就是每次按照計算出來的天王星運行規律預判它的位置時,發現都沒有找到它,它已經躥到了另一個地方。很長一段時間里,天文學家都對此一頭霧水。

1846年,勒維耶和亞當斯分別提出了大膽的猜想,那就是天王星外還有一顆行星,它的引力干擾了天王星的運行。於是,他們進行了自己的計算,然後請求天文台按照計算結果去特定的位置尋找那顆可能存在的行星。果不其然,天文學家真的在這里發現了新的行星,那就是海王星!

海王星的發現,再一次創造了 歷史 。相比於用望遠鏡漫無目的地觀測後發現行星,天文學家們明白了我們還可以通過計算來發現太陽系天體。

那麼,除了海王星之外,還有其他行星嗎?

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的運行規律也和理論有些偏差,於是依樣畫葫蘆,推測海王星以外也有行星。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並宣布發現了第九大行星,進而要去尋找「第十大行星」。後來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其實非常小,直徑僅有兩千多公里,只有月球的2/3左右,這讓它的身份遭受到了質疑。

2005年,天文學家又發現了鬩神星。根據當時的估算,人們認為它比冥王星還要大,但又不肯承認鬩神星屬於行星。隨後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天文學家投票將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正式歸類為矮行星。

尷尬的是,後來人們發現,鬩神星其實比冥王星小一點。但冥王星的身份已經塵埃落定,無法更改了。

從那時候開始,太陽系又重新只有八大行星了。而原本尋找的第十大行星,又重新變成了第九大行星。那麼,這顆行星存在嗎?

和天王星、海王星相比,冥王星的運行規律也非常詭異。它的近日點大約是44.37億公里,遠日點卻達到了73.76億公里,是一個偏心率非常大的橢圓。縱觀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太陽系內側的小天體,這樣的偏心率都非常罕見。

隨著人類天文觀測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海王星外天體被發現,它們被統稱為柯伊伯帶天體。天文學家發現,不僅僅是冥王星,柯伊伯帶天體普遍都擁有著這樣高的偏心率,而且軌道所在的平面和地球的黃道面也有著比較大的夾角。

這些現象難道是巧合嗎?天文學家不這樣認為,他們相信,其中一定有某種機制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有人認為,是柯伊伯帶天體之間互相的干擾,導致了它們出現這樣的運行規律。也有人認為,這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的引力干擾,造成了這個結果。

那麼,如果真的是第九大行星導致的結果,它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關於第九大行星的各種參數,天文學家們提出過許多種猜想。畢竟沒有真正發現,甚至連是否真實存在也不知道,怎麼可能完全准確呢?這里,咱們就選取一些相對比較流行的數據來介紹。

天文學家認為,第九大行星的半徑是地球的2-4倍,質量是地球的5-10倍。它的軌道偏心率可能也非常高,半長軸可能達到了70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超過1000億公里,是海王星的20倍以上,這使得它的公轉周期超過了10000年。軌道傾角可能達到了30 ,同樣相當驚人,這兩點和柯伊伯帶天體有些相似。

不過,就像我們說的,這些數據目前也只是推測,所以就算第九大行星真實存在,數據偏差可能也相當大。那麼,天文學家數十年來的研究,就一點收獲都沒有嗎? 歷史 上是否有過疑似第九大行星的天體呢?

針對第九大行星,天文學家提出過許多可能的目標。這里,咱們同樣只選取比較有影響的疑似天體。

1999年的時候,有天文學家根據長周期彗星的運行規律推測,在距離太陽約15000個天文單位(約合2.25萬億公里、0.24光年)的位置上,有一顆非常巨大的天體。它的質量至少和木星相當,極有可能遠比木星大得多,軌道周期達到了180萬年,這顆天體今天被稱為幸神星。

不過,根據美國宇航局接下來的觀測,這顆「天體」並沒有再出現過。到了2014年,美國宇航局的天文學家們遺憾地宣布,幸神星存在的概率,幾乎為0。

也有人認為,我們觀測不到第九大「行星」是正常的,因為它可能不是和八大行星一樣的天體,而是一個黑洞。黑洞可以吞噬周圍的光,自然無法被我們觀測到。和其他黑洞不同的是,這個黑洞非常小,也就是基本符合上面的推測數據,所以可以圍繞太陽公轉。

宇宙中真有這么小的黑洞嗎?

霍金曾經提出一個概念,那就是宇宙大爆炸初期可能會導致一些極小的原初黑洞出現,隱藏在今天的宇宙中。第九大行星可能就是一個原初黑洞,體積非常小,可能只有西柚那麼大,換算下來質量就是地球的5-10倍了。

我們上一期說過,太陽系實在太大了,我們對它的了解真的非常有限。如果太陽系是一個蘋果,我們連蘋果核都還沒有研究明白。在更廣袤的太陽系空間內,或許真的隱藏著一顆行星吧。你認為呢?

③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嗎真是一個黑洞

第九大行星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爾布朗、康斯坦丁巴特金所推斷的一顆存在於太陽系外圍的冰態巨行星,2016年1月20日他們在《天文學》雜志上發表了這一結果。關於這顆行星存在的假說是在對冥王星軌道以外的六顆天體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它們的軌道極不規則,於是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得到了結果。
天文學家說,這顆被昵稱為"行星九"的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超過冥王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通過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模擬找到了太陽系存在"行星九"的"鐵證"。
這顆行星引力足以影響太陽系邊緣幾個矮行星的運行
通過計算,天文學家認為這顆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引力足以影響太陽系邊緣幾個矮行星的運行。一個比冥王星大5000倍的行星,自然更有資格成為第九大行星。把冥王星趕出行星圈後, 布朗幾乎成了"全民公敵"。最"恨"他的,竟是他現年11歲的喜歡冥王星的女兒萊拉·布朗。最近5年,布朗的新發現和研究成果不斷,每當新華社記者去采訪他時,他都會提到,為了讓女兒原諒自己,他要再去找一顆新行星。得知知這一消息後,新華社記者立刻打電話給布朗,問他女兒原諒他沒有。他說:"萊拉現在只是原諒了我一半。"

④ 關於銀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怎麼就一直都找不到

天文學家懷疑在太陽系遙遠邊緣地區隱藏著一顆巨大行星,在最近的研討會上,他們集思廣益,想出各種辦法來說服大家接受這一觀點。東京大學天文學家蘇魯德說:許多天文學家都相信,新時代發現即將來臨:一個可以讓教科書水平變成小學水平的時代,每當我們拍攝照片時,都有可能拍攝到九號行星。九號行星是潛伏在海王星之外的假想天體,天文學家將繼續為它的存在積累間接證據,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架望遠鏡觀測到它。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家邁克·布朗對九號行星假說持積極態度,相信很快就會有人發現它,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九號行星如果存在,目前的觀測站還難以觀測到它。第一個關於九號行星存在的證據於2014年浮出水面:一顆小行星揭示出柯伊伯帶之外的幾個微型冰世界正沿著可疑路徑圍繞太陽運行。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斯科特·謝潑德說:如果物體在同一軌道上運行,那麼一定有什麼東西在推動它們前進。



噴氣推進實驗室物理學家馬坎·穆哈格認為,原子群冷卻到可以像波浪一樣運動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兩個波狀物質包之間的干擾對運動極為敏感。在軌道上放置3到4個基於這種技術的感測器,就可以精確定位未知重力擾動的具體位置。他的團隊在五月份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了一個測試設備。即使九號行星不在那裡,繼續搜尋也會有其他發現。謝潑德很快就會證實他發現了木星的小衛星(在某些情況下是重新發現)。莫爾與布朗合作進行斯巴魯的研究,他們通過瞄準閃爍的恆星繪制了銀河系周圍的暗物質光環,謝潑德說:我們正在努力尋找任何在夜間發生碰撞的物體。

⑤ 為何我們發現了上千顆系外行星,卻找不到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1781年,對於人類來說,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一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了天王星。

在此之前,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都是早就被人類所熟知的。它們的發現實在太早,不僅沒有任何記錄,甚至被認為是神指示人類發現的。而赫歇爾的發現,證明了人類是可以發現新行星的。

1846年,法國天文學家勒維耶發現了海王星。至此,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對於太陽系的了解還很少,太陽系等待我們發現的東西還很多。人們也相信,在海王星以外,還有其他的行星。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冥王星,將太陽系的行星數量提升到了9。就在人們興致勃勃繼續尋找第十大行星時,2006年,冥王星被除名行星行列,太陽系重歸八大行星時代。

可是,不論是當初尋找的「第十大行星」,還是現在尋找的「第九大行星」,始終不曾露面。而另一方面,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卻越來越多。隨著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等一系列高尖端的望遠鏡開始服役,人類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激增,已經達到了4位數,其中不乏距離我們幾十甚至幾百光年的天體。

很多人對此都會很納悶:為何我們可以找到幾百光年以外的行星,卻找不到1光年以內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呢?

按理說,的確是距離越遠的天體,好像更難發現一點。可是,問題在於,我們觀測系外行星和尋找「第九大行星」,其實是兩種觀測方式。

不論是天王星、海王星還是冥王星,科學家用的觀測方式都是用眼睛通過望遠鏡直接觀測。這句話聽著像廢話,其實不然。這意味著,我們是通過它們表面的光來觀測的。行星本身雖然不發光,但是它們會反射太陽光,而這種光通過望遠鏡進入我們的眼內,我們才能發現。

可是,這些遙遠的天體,能夠接收到的陽光本來就極少,更不用說反射了。以冥王星為例,它的視星等僅有15.1等。一般來說2個星等之間的亮度差了2.512倍,人類肉眼能看見最暗的是6等星。也就是說,冥王星要比現在亮4000多倍才可能被肉眼看見。因此,在比冥王星更遠的位置,會比冥王星還要暗得多,自然難以發現。

但是,觀測系外行星就不是這樣了。

目前,科學家最常用的發現系外行星的方法,就是凌日法。系外行星在運行到它的宿主恆星和地球之間的時候,雖然不會完全擋住宿主恆星的光,但也會對其光芒有所影響。就比如夏天的夜晚,路燈照亮了地面,你看到路燈投射的光經常有一個小黑點在動,你就會知道有蟲子在下面飛。同樣的,雖然系外行星擋住宿主恆星造成的光譜變化極其不明顯,但是人類的科學設備已經足夠發現這個變化,從而確定系外行星的存在了。

所以說,這是一種間接的觀測方式,不論這顆系外行星有多暗,只要它能夠遮擋住宿主恆星,造成足夠的光譜變化,就能被人類發現。

再回來看太陽系的外圍行星,就無法利用這種方式觀測了——它們距離太陽都比地球更遠,怎麼擋住太陽呢?

因此,從觀測手段來說,就導致了這顆行星的難以發現。

當然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也有可能,太陽系的行星真的就僅限於8顆,並沒有第九顆行星。如果完全沒有這顆推測出來的行星,我們又何談發現呢?

⑥ 宇宙中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有何科學依據

在冥王星被排除出九大行星以來,第九大行星的位置一直無星代替,科學家一直寄希望於太陽系靠近邊緣的柯伊伯帶,希望能夠在那裡找尋到第九大行星的線索,卻始終未能如願。似乎在我們太陽系寒冷的廣闊區域外,軌道上的一些天體與我們太陽系的八顆行星相比毫無意義。

相反,它的計算機承擔了大部分日常工作。天文學家使用演算法讓計算機在恆星的背景下尋找移動的物體,當計算機找到一個時,它就標記它。然後,天文學家看一看計算機是否正確。然後他們進行後續觀察以確認這些發現。

那麼對於行星9的新證據真的會找到嗎?

科學家稱其實對第九大行星的搜尋已經全面展開,如果第九大行星——正如我們在這里所設想的那樣——真的存在,那麼它將在未來十年被發現。

盡管柯伊伯帶遙遠天體的軌道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我們的八顆行星太陽系來解釋和預測,但有些卻不是。直到最近幾十年,我們才開始在太陽系外圍發現所有較小的天體。然而,這一種群中最極端的成員,在以千年為單位的周期中,可以找到高度拉長的軌道,並顯示出許多奇怪的軌道模式,再加上它們偏心軌道的“驚人的排列”,軌道平面的共同傾斜,以及“遠遠超出海王星引力范圍的近日點距離”。讓科學家開始關注起這一片區域。


科學家稱,只有一個非常遙遠和足夠大的行星才能解釋這一切:行星9。當然對於這些遙遠天體的軌道,可能還有另一種解釋,不需要行星9。正在加快。隨著更新、更好的望遠鏡上線,以及改進的計算機和演算法的開發,任何行星,特別是質量可能是地球10倍的行星,將越來越難以隱藏,最終它們將暴露在我們的視野中。

⑦ 人類發現上千顆系外行星,為何卻找不到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1781年,對於人類來說,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一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了天王星。

在此之前,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都是早就被人類所熟知的。它們的發現實在太早,不僅沒有任何記錄,甚至被認為是神指示人類發現的。而赫歇爾的發現,證明了人類是可以發現新行星的。

1846年,法國天文學家勒維耶發現了海王星。至此,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對於太陽系的了解還很少,太陽系等待我們發現的東西還很多。人們也相信,在海王星以外,還有其他的行星。


因此,從觀測手段來說,就導致了這顆行星的難以發現。

當然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也有可能,太陽系的行星真的就僅限於8顆,並沒有第九顆行星。如果完全沒有這顆推測出來的行星,我們又何談發現呢?

⑧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嗎真是一個黑洞

尋找「第九大行星」

2006年,冥王星慘遭降級,這根本原因在於冥王星的自身引力沒有辦法把自己的軌道上的一些天體清理干凈,這是區別行星和矮行星的一個關鍵的因素,基於這個原因,所以冥王星只能被降級為矮行星。如果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其他的幾大行星,你就會發現,其他的行星的軌道上就沒有像冥王星那樣有很多小行星和隕石。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只是有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的外圍存在一個黑洞,但具體的觀測還沒有證實。所以,我們還沒有辦法武斷地去下這么結論。

或許,未來隨著科學理論和觀測的技術的發展,我們還有可能推翻這種假設,或者驗證這個假設。

⑨ 為什麼現在是八大行星第九大行星為什麼被剔除了

眾所周知第九大行星是被人為的除名了。

不過呢,最近又有一些科學家呼籲恢復冥王星的行星資格。還有就是科學家又觀測到了太陽系中其它天體的異動,這有可能讓科學家發現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⑩ 科學家確定太陽系還存在第九行星,卻為何如今還沒有找到

自從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將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

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雲,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里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



目前各個國家都在進行巡天項目,除了探測宇宙加速膨脹機理,還有就是尋找第九行星,對那些遙遠的星系進行長時間的觀測分析,搜尋那些非常緩慢移動中的天體。說不定在哪一天,隨著天文學家繼續搜尋,第九行星就此浮出水面。

第九行星將會讓人類重新審視太陽系,對於人們理解太陽系的基本結構、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意義,如果能發現它,它很可能會以一位希臘或羅馬神祗的名字命名,與太陽系其餘天體命名的方式一致。

熱點內容
保利芳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480
硬的東西吃下去胃會痛為什麼 發布:2025-05-18 03:35:03 瀏覽:84
為什麼喝酒很長時間後會吐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657
抖音直播的tb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3:34:19 瀏覽:87
為什麼說用電腦交作業更方便 發布:2025-05-18 03:29:31 瀏覽:937
為什麼軟體都用不了網 發布:2025-05-18 03:25:47 瀏覽:573
父子之間為什麼搞不好關系呢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713
手機為什麼不能代替對講機 發布:2025-05-18 02:56:09 瀏覽:135
為什麼小米門鎖開門時故障 發布:2025-05-18 02:44:22 瀏覽:561
為什麼微信聽語音手機會關機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