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吃東西為什麼有檸檬
『壹』 有些湘菜里吃起來有一股檸檬味是什麼配料
有的是加檸檬汁,有的是加檸檬皮,吃起來都有檸檬的味道。
『貳』 宗左的美食是什麼
你說的是廣西崇左吧,如果是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啊
崇左的特色美食,有的鮮美爽口、有的肥而不膩,一起來探索舌尖上的崇左吧,熱愛美食的你都吃過哪些呢?
1、鴻運當頭
精選豬頭1個,經配以佐料蒸煮而成。煮熟後紫黑透紅,油香四溢,味美醇香,鹹淡適宜,爽脆可口,肥而不膩,耳骨脆而可食。
2、密洲燒鵝
農庄美味——密洲燒鵝,採用雁鵝、糖、鹽、香料、醬料等食材,精心烤制,配以相關佐料,風味獨特,新鮮出爐吃口感更佳。在第三屆陸路東盟國家商務(壯族歌坡)文化節第二屆旅遊美食節上獲特色菜餚銀獎。
3、酸甜馬巴
馬巴(馬肉乾)是用上等馬肉經腌烤製成的食品,是南方特別是寧明邊境一帶比較流行的食品。其香味濃郁,咸甜適宜,配以糖醋干炒,鮮美爽口,韌而不堅, 頗有嚼頭,而且越嚼越有味道,是下酒的名菜,佐餐的佳餚。
馬肉含有十幾種氨基酸及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還含有鈣、鋅、鐵等礦物質,具有補中益氣、養肝補血、滋陰壯陽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力。
4、酸粥豬肚
寧明酸粥豬肚採用本地土豬豬肚,洗凈、燙至熟軟時撈出,切片備用,再將酸粥熬好時加入豬肚片同煮,並加鹽調味,放入嫩姜絲和胡椒粉後熄火盛出,食用時加入蔥花少許即可。具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
5、明江烤豬
明江烤豬精選本地百斤左右土豬,配以秘制香料,置於炭火上不斷旋轉烤制約3小時方可完成。它以皮脆、肉鬆、色潤,鮮美可口而揚名,在參加崇左市第三屆陸路東盟國家商務(壯族歌坡)文化節第二屆旅遊美食節中榮獲「特色菜餚」金獎。
6、寧明沙糕
逢年過節做沙糕是壯族古老的風俗。寧明沙糕精選糯米粉、糖、芝麻、綠豆粉、豬油、花生油等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製作,具有入口即化的特點,具有養胃健脾、明目清肝等功效。
沙糕,因「糕」與「高」讀音一樣,因此壯家人喜歡當作禮品送給親朋好友,寓意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探親訪友帶上沙糕,收禮者收到它自然高興。
7、烏欖角、烏欖醬
將洗干凈的烏欖放到60攝氏度左右的水中泡10分鍾左右(在浸泡的過程中差不多5分鍾的時候攪動一下烏橄欖),拿幾個來用手輕輕捏一下看看是不是都軟了,若是軟了就可以撈起來。
用一根線在橄欖腰的中間把肉分成兩半,手輕輕一扭就可以出來了。放入一些鹽到欖肉裡面攪拌均勻即可,腌制數周即可使用。腌制好的欖角,表皮紫黑色,皮下的欖肉則是紫紅色。
若把欖肉搗爛成泥,加鹽腌制後,則可做成「烏欖醬」,這也是南方才有的特產醬料,龍州尤為居多。
8、檸檬辣椒醬
檸檬果是廣西常見的一種天然佐料水果,在龍州縣多生長於大山腳下和大石縫處,所以得名為山檸檬。該果果型小,產量低,果味酸香,傳統烹調的龍州檸檬鴨就是採用檸檬作為主要佐料製作而成。
採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的檸檬辣椒醬氣味芳香,口感非凡,食用方便,乃是當今廚房之佐料佳品。
9、那隆臘鴨
那隆臘鴨:那隆臘鴨是利用那隆鎮森林覆蓋率高、水資源豐富、河溪溝渠密布等特點所侍養的本地土鴨為主要原料。其製作傳統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仍保留手工精製、天然風乾的傳統工藝,不含任何化學成分,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
『叄』 檸檬的好處有哪些
1、促進消化:檸檬含有豐富的有機酸,而有機酸能夠的提高味蕾的敏感性,同時也能促進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因此對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的人,如果適當的吃檸檬,通過補充有機酸,具有增進食慾、促進消化的功效。
2、生津止渴:對於口中津液減少所導致的口渴、口乾、咽喉不適,如果適當食用檸檬,能夠生發口中的津液,進而達到緩解口渴、口乾和咽喉不適症狀,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
3、補充維生素C:檸檬當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能夠促進鐵元素的吸收,因此對於缺鐵性貧血的人群,適當的吃檸檬補充維生素C,促進鐵元素的吸收,在預防和糾正缺鐵性貧血方面也有著積極的功效。
『肆』 廣西三月三傳統的美味特色小吃
廣西三月三傳統的美味特色小吃
在廣西,三月三的美食各有不同,單說這飯,就有五色糯米飯,烏米飯、竹筒飯,趁著還沒到三月三,就先來看看三月三有哪些特色美食,在南寧你又吃過那些呢?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廣西三月三傳統的美味特色小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廣西三月三傳統的小吃
五色糯米飯
黑、紅、黃、白、紫5種顏色的糯米飯,五彩繽紛的,讓人看著都覺得好想吃,雖顏色鮮艷,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楓葉、黃姜、紫飯葉、紅藍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節、農歷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端午節等民間傳統節日,壯族家家戶戶都喜歡做五色糯米飯吃,以作趕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託著人們五穀豐登的祝願。五色糯米飯有「堅筋骨、益腸胃、能行、補髓」的作用之說。三月三當天,南寧的街頭早餐店也可以見到。
烏米飯
在廣西梧州,吃烏米飯是「三月三」的傳統習俗,很多人會選擇在市場上買楓葉,自己在家裡做烏米飯,三月三當天,街道上烏米飯飄香。烏米飯的口味分為咸、甜兩種,有人說烏黑發亮的烏米飯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來也是相當美味。
憑祥竹筒飯
廣西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竹筒飯。嶺南一帶盛產竹子,憑祥的氣候和環境十分適宜竹子的生長,竹筒飯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節中,密封後烤熟,吃起來粒松軟,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們的'喜愛。
八寶魚生
武鳴兩江鎮的八寶魚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絲、蘿卜絲、酸姜絲、香菜、紫蘇,還有自腌的檸檬、酸梅,這些配料與魚生拌在一起,吃起來可謂五味雜陳。
艾葉糍粑
清明節前後,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由於農歷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話說,「年年艾葉綠,歲歲餜泛香,當天,艾葉糍粑遍布南寧街頭巷尾,得到很多人喜愛和追捧,艾葉糍粑也有清涼香甜,味道鮮美,有消除膩意,增進食慾的作用。
蕉葉糍
蕉葉糍是壯家民間風味小食,南寧街頭巷尾隨處可以買到,也是南寧人的家常早餐的選擇,磨好的米漿加糖搓勻,用蕉葉包成長條狀,放到蒸籠上蒸,蒸好的蕉葉糍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兒,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葉糍有花生餡或者芝麻餡的,也根據各人口味,有咸和甜兩種。
紅薯糍粑
紅薯糍粑是扶綏縣有名的特產之一,具有壯家的獨特風味,扶綏當地的做法是把選好的紅薯洗干凈後放在蒸籠里蒸熟,然後剝去薯皮,再和糯米漿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就做成了具有天然清香味兒的糍粑皮。
壯粽
壯族稱粽子為「粽粑」,寧明壯粽是用糯米、豬肉等煮製成的一種大粽粑,是壯族「三月三」特製的傳統食品,也是用來祭祀拜祖的食品。壯粽比我們一般吃的粽子要大很多,一般要幾個人一起吃才能吃完。
龍州金龍鎮角粽
角粽形狀似牛角,所以壯話叫「角莫」,「角莫」是用上乘的糯米做的,用粽葉或楠竹葉捲成鬥鬥狀,用禾草捆紮,金龍鎮的村民們把「角莫」當成送禮佳品,特別是尋親訪友時,都喜歡帶上幾串「角莫」。
雞屎藤面
農歷三月三吃雞屎藤面,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雞屎藤面是選用剛採摘下來的新鮮的雞屎藤葉子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當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除了面,還有雞屎藤糍粑。
把荷魚丸
把荷魚丸,是崇左市天等縣地道的地方風味小吃,湯煮、酥炸、煎蒸均可,韌而不硬,營養豐富,沒有腥臭味,清爽不膩,味道別具一格,深受人們青睞。
發糕
蓮花發糕是南寧人拜祖祭祀必不可少的的特色食品,蓮花發糕有焦黃、泥黃、雪白三色、焦黃色發糕是最傳統地道的做法,一般是用紅糖做的,不過現在很少人早餐會選擇吃發糕,只有過節的時候才買得比較多。
菜包
菜包用牛皮菜做皮,用糯米、五花肉、香信、木耳、咸魚、蝦仁、蔥花、老蒜等做餡,菜葉包好餡後放在銻鍋和豬筒骨一起燜熟即成,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最為正宗。據傳菜包是六十年代困難時期艱苦條件下的產物,當時是用野菜包制而成。
三月三的傳說
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里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後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伍』 為什麼有些人會把檸檬汁淋在烤肉上呢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檸檬是一種吃起來酸酸的水果,直接吃,口感不好,但是很多人都愛它。檸檬水或檸檬茶是夏天最受歡迎的冷飲。檸檬的香氣清新聞了讓人心情愉快,
最後檸檬酸可以使肉入味,使其亂化。檸檬酸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和結締組織分解。這和牛排在入鍋前用紅酒腌制是同樣的原理,將肉在檸檬汁的腌料中腌制一段時間時,會啟動變性過程,蛋白質會暴露在酸中,使蛋白質變性。肉在烤架上烹飪的時間就可以縮短是肉的口感更嫩。
『陸』 為什麼吃燒烤加檸檬會解毒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人在去吃烤肉的時候,看到這個名門片可能會用檸檬片來泡水喝,當然有些人以為這是店肉用的,會直接將它丟掉,甚至有些人可能還會將檸檬片拿起來開玩笑糍像旁邊的朋友,而且我們會發現有一些人在吃完烤肉之後留下的就如戰場一般凌亂。
雖然說烤肉吃起來非常的過癮,但是畢竟屬於燒烤是一種不健康的飲食方式
所以說大家在平時的時候偶爾吃一兩次過過嘴癮,但是不要經常吃。
『柒』 我為什麼這么喜歡吃檸檬,反正只要是酸的我都喜歡
你這樣貌似是身體里缺少某種營養吧,才會使你有吃酸的癮。具體少什麼最好去醫院查。但是一般這樣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不是有那種喜歡吃牆灰 玻璃什麼的人么,也都沒什麼事啊。還有一種可能是肚子里長蟲子了。最好檢查一下吧
『捌』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有什麼特產
寧明縣地處中國與越南的邊陲,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 我廠成立於2006年6月8日,主要生產及加工當地土特產,如山黃皮(俗稱雞皮果)、酸梅、檸檬、酸筍、蜂蜜等。主打產品就是當地盛產山黃皮,採用優質雞皮果天然製成,用途廣泛,即開即食,是上等的烹飪美食佐料,加入豬、牛、羊、雞、鴨魚等肉類食物中烹飪,具有獨特的香濃鮮味,醇香味美。
『玖』 作為地圖上的「檸檬精」,廣西人到底有多愛吃「酸」
「酸」是「酸甜苦辣咸」這五味中極具誘惑力的一種味道,且其分布甚廣。
除了部分食物需要蘸醋,用「酸」來激發其中的美味,在各地的代表菜中也都能看見「酸」的身影,例如,山西酸粥、廣東咕咾肉,東北酸菜燉粉條、江蘇糖醋排骨、四川酸辣粉。
廣西,在「酸」的領域中是讓人難以忽視的一個。無論是「酸」的用法、「酸」的口味,還是「酸食」的種類,廣西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多樣性和必然性。
1.「酸」得特殊
《詩經》有雲「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其中的「菹」就是現在的酸菜,可見,在古代,酸菜是用於皇室祭祖之品,也算是有一定地位的食物了。由此看來,酸味從古至今都是頗受歡迎的一類味道。
其中,將酸味最大程度地「附加」到各種食物上的地方便是廣西。
在這里,有一種特殊的酸味食物——酸嘢。「酸嘢」是當地的方言,意為酸菜或酸的東西,所以酸嘢其實是一種統稱,主要包括腌制後有酸味的水果蔬菜。廣西的桂林、柳州等地區則更直白,直接把它們稱之為「酸」。
據傳說,廣西的酸嘢要追溯到秦始皇下令修建靈渠的時候,那時的一些廚子將泡菜工藝傳到了廣西,經過廣西人的改良發展,變成了現在的酸嘢技術。
酸嘢技術大體分為兩種:用醋腌制與用酸菜壇子腌制。
第一種方法是直接加入醋進行腌制,這樣可以大量減少腌制時間,讓酸嘢更快入味,因此也被市場廣泛應用。
第二種酸嘢是不加入醋進行腌制,而是利用糖或其他物質發酵變酸的原理,讓食物的酸味更自然,但是腌制時間較長。這類常會有裝有酸水的酸菜壇子,當你想腌制什麼的時候,往壇子里「丟」就行。
除了讓食物產生酸味,製作酸嘢還要根據不同口味將糖、鹽、辣椒按比例調配,以求達到最佳的口感。
因為廣西各地的口味不一,酸嘢也發展出了不同的風味。其中較有名的,也是種類較多的是南寧酸嘢,其中一般包括水果和蔬菜兩大類酸嘢,水果類的有酸菠蘿、酸西瓜、酸芒果、酸木瓜、酸芭樂……蔬菜類的有酸蓮藕、酸蘿卜、酸蒜米、酸姜、酸辣椒、酸豆角、酸芥菜……真的可以說是「無所不酸」。
酸嘢都會選擇當季的水果蔬菜進行腌制,其中的水果一般是選擇五六成熟的進行加工,例如生芒果、生木瓜等,因為過於爛熟的水果口感就不夠脆爽。
雖然名字叫酸嘢,但是其實很多時候並沒有那麼酸,而更多的是形成了「酸甜口」。對於本身就帶有酸味的水果,製成酸嘢會激發食物內在的酸甜,部分地區還會加入梅子粉,帶來別樣的風味,例如菠蘿、檸檬等。
攤上也常常備有辣椒粉、甘草鹽、辣椒醋酸水等調味品,供食客們根據自己的口味自行添加。
「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酸嘢攤」是廣西當地的一句俗話。酸嘢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讓人停不下來」,也是廣西酸嘢的魅力。廣西酸嘢會將「酸甜辣咸」這「四味」不帶沖撞地巧妙融合,這種又酸又甜又辣又鹹的「神仙」滋味,讓你覺得口中的食物真實而又虛幻,只想一口接著一口地不停吃。
2.萬物皆可「酸」
廣西人不僅僅「酸」蔬菜瓜果,連雞鴨魚豬等肉類都逃不過被「酸」的命運。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酸」不了的東西。
在過去,一些山區的少數民族,每日需要上山勞作,為了節省來回吃午飯的時間,他們便想出來腌魚、腌肉的好辦法。
酸肉需要將豬肉洗凈晾乾,切成長條,放一層肉,放一層炒米粉和鹽,如此疊加,並層層壓實,不留縫隙,再放入瓮中密封,十餘日後便可生食,無需再煎煮;腌酸魚也是類似,魚肉清洗干凈後,晾至半干,再伴以糯米粉、甜酒麴、辣椒、生薑等佐料,入壇密封兩個月便可直接食用。
而現在,由於資源獲取更加方便了,而酸魚、酸肉、酸鴨等製作耗時又過長,它們也就成了當地的上等菜餚,只有在招待貴賓或重大節日才會用上,甚至是有些民族在接新娘時還有必須送上一對酸魚、一隻酸鵝的習俗。
有句民諺這么說「十年酸魚送老酒,做人一世也抵得」,可見他們對酸食有多麼痴迷。
「酸」任何東西其實都得講究個時候。在廣西,三月青菜收割,八月田魚肥美,過年殺豬慶祝,這樣便有了「三月腌菜,八月腌魚,正月腌肉」的習慣。
腌制時間也非常嚴格,一些水果類的酸嘢只要腌制一小時左右即成,若是泡得久了,不僅會失去原有的酸脆口感,對人體也有害。
3.這「酸」,還有好幾幅面孔呢
在地理位置上,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廣東省、湖南省、貴州省、雲南省、越南相鄰;在飲食習慣上,廣西可以說是中國最復雜的一塊區域。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復雜的飲食習慣註定讓廣西的「酸」有了「五花八門」的風味。
靠近廣東的廣西南部及桂東南地區,例如,南寧、賓陽、梧州、玉林等,他們的口味偏清淡偏甜,食物與粵味菜式較像。這些地區出現的「酸」,可能大部分就會偏向「酸甜」。
靠近湘黔的桂柳話地區,例如,桂林、柳州、賀州等,會相對偏辣,飲食也常會帶有中原特色。由於受到周邊省份影響,這里的「酸」會向「酸辣」靠近。
靠近雲南、越南的西部地區,例如百色、南丹、東蘭等,會以少數民族飲食為主,包括腌漬食物、臘味等,口味也會較咸,所以「酸咸」口味會是這里飲食的特色之一。
南部沿海地區,例如,北海、欽州、防城港等,更會講究食物的鮮美,會有更多海鮮類食物出現在日常飲食中。若是出現「酸」味,他們也會更講究「酸鮮」。
除了這些,還有以柳州螺螄粉、武鳴生榨粉為代表的更是醞釀出了獨特的「酸臭」、「酸餿」的奇特滋味。
雖然廣西也有部分地區的餐桌上是較少出現酸味的,但是只要是有「酸」的地方,其中的「酸」滋味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4.「酸」在這里是個名詞
在廣西,由於酸的種類過於繁多,「酸」更多地被當作一個名詞來用,而不是形容詞。
當地比較有名的幾種酸有都安酸、武宣紅糟酸、靖西酸。
都安酸是廣西較為出名的「酸」品牌。它以紅糖為主要原料,通過傳統方法發酵配製成糖醋原漿,再加上辣醬搭配腌好的酸食便食用。因此,這種酸會格外香甜。
武宣紅糟酸是用煮好的的米飯,拌入紅糟種,添加適量醋酸和米酒使之發酵製成紅糟酸。所以它顏色會較紅潤,同時也會較細膩、有米香味,其中紅糟姜酸是由它腌制的代表性產品。
靖西算是酸嘢的發源地之一,那裡的靖西酸,以使用米醋為主,很少使用陳醋,所以那裡的酸不會呈現出黃赭色,那裡的酸嘢也會更為清爽。
有趣的是,在這里,各種蔬菜瓜果的名字反而成了形容詞。例如:芥菜酸、豆角酸、茭子酸、辣椒酸、姜酸等。
很多廣西菜雖然不是直接腌制而成,但往往離不開這些「酸」的「酸味加成」。其中較為出名的廣西菜「檸檬鴨」中,必不可少也不可替代的配料就有辣椒酸、姜酸、檸檬酸。
5.「酸」得有道理
為什麼廣西這么「酸」呢?
廣西緯度較低,因此氣溫相對較高,尤其是夏天極為悶熱。當地人已經不能用「熱」來形容廣西的天氣,而是用另一個更為形象的字——「焗」。
這「太焗」的天氣也造成了人體內的酶活性下降,使人食慾不振、胃口不佳。此時就輪到酸食登場了。酸食助消化吸收、增強食慾、消油膩,可以達到飯前開胃,飯後解膩的功效,所以特別適合在夏天食用。
其次,廣西部分地區為喀斯特地貌,該地區岩石較多為石灰岩(主要組成部分為碳酸鈣),由於水的溶蝕作用,水中含較多鈣離子,水硬度高於其他地方,長期飲用「高鈣水」,易得結石。
而吃酸有利於減少體內結石堆積,大大降低了得結石的概率。
還有個原因是過去廣西部分山區的資源相對匱乏,為了增加食物保質期、攜帶方便等原因,使用腌漬的方法進行保存,從而導致了他們習慣吃酸。
一個國際科學研究小組從數千份尿液中檢測分析出中國南方廣西地區的人的內臟最健康。這大概和他們「吃酸」的飲食習慣是分不開的。
同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書中提到:酸食可以散瘀、止血、解毒、殺蟲,用於產後血暈、黃疸、大便下血等症,且有解葯、解魚肉菜毒的功效。現代醫學也證明,適度吃酸食有利於養肝。
所以,廣西的「酸」大抵也是廣西人的「長壽秘訣」之一吧。
參考資料:劉覃波《廣西民族地區酸食習俗及其成因初探》,張玉蓮《廣西靖西酸嘢腌制工藝考察與文化流變研究》,《地道風物 廣西》。
『拾』 為什麼吃帶了檸檬酸的東西就餓
檸檬酸能幫助減小胃酸的ph使分泌系統向中樞神經報告飢餓,三餐前適當空腹吃一些酸性食物有助於增加食慾。其他例如酒石酸、蘋果酸或者醋酸也有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