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竹為什麼葉子有白色的東西
A. 請問龜背竹葉子上,這是什麼病蟲害,用什麼葯或者方法
圖片有些不清楚,看不清楚,害蟲在什麼地方,從龜背竹的葉片表面來看這種枯槁的瘢痕很像葉枯病。這種可能,一個是水澆的太多。另一個可能是水澆的太少,都會產生這種葉枯的現象。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噴灑。
B. 龜背竹的葉子邊緣先變白再乾枯,只是葉子邊緣,其他部分沒事
龜背喜水喜肥,施點兒肥吧,發酵雞糞、磷酸二氫鉀。忌烈日直曬,但又要光線充足,最適合的是冬日裡的那種斜陽。
C. 龜背竹切口端長白毛怎麼處理
龜背竹切口端長白毛,切掉再噴灑除菌劑,就可以了。
龜背竹栽培技術
播種
龜背竹夏季開花,為了提高種子的結實率,需人工授粉,以上午9至10時和下午3至4時二次授粉最好,授粉成功率高。授粉至種子成熟需要15個月。種子發育階段注意通風和肥水管理,以促使結實飽滿。播種前先將種子放40℃溫水中浸泡10小時,播種土應高溫消毒。龜背竹種子較大,可採用點播,播後室溫保持20至25℃,箱口蓋上塑料薄膜,保持80%以上濕度,播後一般20至25天發芽。苗高至10厘米左右,已著生2片真葉時可上盆。
扦插
通常用扦插繁殖。扦插多在春季4月份氣溫回升後進行。一般可剪取帶2至3個節的莖段作為插穗,剪除氣生根,帶葉或不帶葉均可。插入沙床後,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在20℃的溫度條件下,約經1至2個月即可生根抽芽。也可把整段莖切下,去除葉片,橫卧於盆中,覆土一半待生根抽芽後,再分切帶有根與芽的小段,然後上盆定植。
分株
在夏秋進行,將大型的龜背竹的側枝整段劈下,帶部分氣生根,直接栽植於木桶或缽內,不僅成活率高,而且成型效果快。
栽培土壤與施肥:盆栽土壤通常用2份園土,2份黃沙,1份廄肥配製成培養土。上盆後需放在蔭棚內養護,生長期每隔15至20天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此外,還可用0.1%磷酸二氫鉀或液肥漯效王1%葉面噴施,10天左右噴施1次,以利葉片生長,可使葉片增長,增厚,提高亮度。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乾旱季節每天淋水1次,並多次給葉面和地面噴水,保持較高空氣濕度。同時經常噴洗葉面,使葉面保持清新翠綠。入秋後,需控制肥水,保證安全越冬。
換盆與疏葉:龜背竹管理粗放,通常每隔2年結合翻盤換土1次,11月移入溫室過冬,通風保濕,以免蚧殼蟲危害。龜背竹為大型觀葉植物,莖粗葉大,定型後,莖節葉片生長過於稠密,枝蔓生長過長時,注意整株疏葉,力求自然,美觀。
D. 富貴竹的葉子有白白的東西是什麼啊
那的看你是不是拿澆花的噴水壺噴灑了,因為北京的水質是很硬的,長期噴灑葉子上面就會有很多白色的點點,就是所謂的水垢了;如果你不是拿水壺噴的,那估計就是缺乏營養了,建議你澆水時兌一點稀釋的營養液,這樣應該就沒事了,我也養了富貴竹,長的挺好的。
E. 為什麼龜背竹會有露珠
龜背竹靠根吸收上來的水份,被運送到葉面,蒸發出來,氣溫比較低,所以凝成水珠掛在葉子上。
龜背竹株形優美,葉片形狀奇特,葉色濃綠,且富有光澤,整株觀賞效果較好。我國引種栽培較為廣泛,美麗奇特多姿的龜背竹,是著名的室內盆栽觀葉植物,惹人喜愛。另外龜背竹有晚間吸收二氧化碳的功效,對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提高含氧量有很大幫助。具有優先吸附甲醛、苯、TVOC等有害氣體的特點,達到凈化室內空氣的效果,是一種理想的室內植物。
因為龜背竹的葉子形態很像龜殼,而且又是比較耐生的一個室內物品,同時它具有吸引二氧化碳的奇特本領,有益以人的身體健康,所以,它的花語是健康長壽。
F. 龜背竹葉片起斑點
龜背竹長黑斑的原因很多,若是溫度變低引起的,需要適當增加溫度;若是養分不夠引起的,需要增加養分;若是光照不足引起的,需要增加光照;若是根系太旺盛引起的,需要倒盆並剪去多餘根須。
一、增加溫度
1、原因:它是非常怕冷的,只要房間內的溫度一出現不穩定時,它的葉子就會首先表現出病態的樣子。尤其是溫度突然變冷時,葉子最容易發黑。
2、解決方法:此時,要及時將發黑的葉子剪掉,防止傳給其它葉片,之後將它搬到暖和的地方養即可。如果這樣還不夠的話,可以找來一個塑料薄膜將它罩起來,保溫效果也不錯。
二、增加養分
1、原因:在它生長時,需要消耗很多的養分,如果沒有滿足它,那它的葉片就會因為營養不足而開始發黑。
2、解決方法:雖然它不會開花,但要及時的給它施加肥料,時間為2個月一次最佳。這樣葉子很快就會恢復過來的。
三、增加光照
1、原因:雖然它害怕被太陽暴曬,但也需要經常曬太陽,不然就會讓葉片開始發黑。
2、解決方法:在太陽不是特別大的時候,可以將它放在太陽下,讓它經常曬太陽,這樣葉子就可以進行光作用,獲取需要的營養,那葉子就會很快恢復綠色。
四、倒盆並剪掉多餘根須
1、原因:有時候,因為它的根系生長速度太快,就會讓葉片缺少養分,也是會讓它的葉子發黑的。
2、解決方法: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那就要給它進行倒盆了,在倒盆時注意不能傷害到根部,之後將多餘的根須剪掉,並重新栽種,這樣它很快就會恢復健康了
G. 龜背竹葉子上有水珠是怎麼回事
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它的原產地在熱帶雨林,跟「滴水觀音」的習性比較相像。在潮濕的條件下,土壤中的水分就會過於充足。因此,葉子的邊緣或者尖端就會向外滲水。如果這時候濕度降低,水分就會很快蒸發。一般稱它為「吐水」現象。
1、原因
養過滴水觀音的朋友肯定都觀察過,它的葉子上會不時滴下一些水滴,有的時候它們會很快蒸發掉。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龜背竹原產地在熱帶雨林,是一種常綠灌木。它的習性和生理特點,跟「滴水觀音」非常相像,都會滴下水來。
實際上,熱帶雨林中有許多類型的植物,都可以滴水,這也是「雨林」得名的原因。原理很簡單。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土壤中的水分會非常充足。植株自身多餘的水分,只能從葉子的尖端以及邊緣散發出來,我們看起來就像是它在滴水 一般。如果濕度驟然降低,那麼這些水珠會很快蒸發掉。這種現象在早晨出現比較多。一般稱這種現象為「吐水」。
2、水滴有毒嗎
龜背竹本身有毒,它的毒性集中在它的莖部和葉片的汁液中。而通過莖和葉排出來的水珠,也帶有一定的毒性。不過,毒並不強,比較輕微。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下,不要將它們弄到皮膚或者眼睛中,更不能誤食。只是將其作觀賞的用途,它不會有危害。
H. 龜背竹葉子上面出現很多黏液怎麼回事
凡是有黏液滲出的葉子,背面都有象蠶繭那樣的圓包。介殼蟲的蟲體被一層角質的甲殼包裹著,如用葯物對它直接噴灑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樣,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對花木造成極大的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長不良,還會出現葉片泛黃、提早落葉等現象,嚴重的會使植株枯萎而死亡。
防治的辦法有:①用白酒兌水,比例為1:2 。治蟲時澆透盆土的表層。介殼蟲在春季室溫7 ℃ 時,便開始活動。可在4 月中澆一次,此後每隔半個月左右澆一次,連續4 次見效。② 用食醋(米醋)50 毫升,將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濕後,用濕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莖、葉上輕輕的揩擦,即可將介殼蟲揩掉殺滅。此法方便、安全,既能達到除蟲目的,又可使被害的葉片重新返綠發亮。③ 用灑精輕輕地反復擦拭病株,就能把介殼蟲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凈、徹底。如用灑精擦拭蘭花病葉時,不但能把介殼蟲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蟲,也都徹底殺滅掉,第二年很少發現有介殼蟲的為害,此法簡便、安全,效果良好。④ 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調成母液,此時母液含60% ,呈牛奶狀,用水稀釋含油30% 葯液後,對介殼蟲仔細噴灑。一周後,介殼蟲大部分由原來新鮮橙色變成干癟狀態,說明此法對介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