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驚悚惡心的東西沒有感覺
Ⅰ 我看到電影上血腥惡心的畫面都沒什麼反應,我是不是有心理變態
我看著也沒反應 但我是看這種電影看習慣了 至於你的問題 我覺得你應該就是那種天生對惡心東西沒反應的人 所以不用在意 沒反應就沒反應唄 別讓這事成為你的心病
Ⅱ 為什麼我一直都害怕見到血腥恐怖詭異的場面是心理問題嗎
我記得以前看過一些這方面的書,當人要忘記一樣的東西時候反而是刺激小的忘記的快,就像是記憶宮殿的這種記憶法,最後就是靠恐怖的東西來關聯記憶,因為恐怖的東西會深深的刺在你的心上,而且非常難取出,其實這個東西很簡單的,你沒事的時候多看一些醫學反面的書,人體的啊,反正就是科學的講述人的身體的,你就明白了,人不過也是一堆肉而已,看到豬肉你怕不怕?就是這么回事,沒事的!時間長了就好了!或者找個男朋友!祝你早日擺脫出去!
Ⅲ 為什麼有人看恐怖片感受不到恐怖
恐怖片,恐怖片心理
著名波蘭斯基在1965年拍了《冷血驚魂》,當時被很多人認為是「看過最恐怖的電影」。一些人避之不及,而另外一些人則很享受觀看的過程,看完還饒有興趣地討論女主角的病態心理。恐怖片讓人不快,但喜歡的觀眾如雲——恐怖片發展到今天,恐怖、血腥、驚悚等「重口味」程度早已遠遠超越當年的《冷血驚魂》,例如《電鋸驚魂》。人類為何能從最負面的情緒中獲得快感?
哲學家:快感源於學習
這個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提出的問題是:我們為何享受生活中醜陋的東西?我們為何享受悲劇?他從認知的角度給出了回我們從醜陋和痛苦中也能學到東西,而我們熱愛學習,學習能獲知事物的意義。
心理學家:快感在於不作為
美國藝術心理學專家諾曼·N·霍蘭博士不認同亞里士多德的看法,認為認知獲得的好處不足以抵消負面的情緒。他從進化論的角度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當我們開車經過高速公路上一樁恐怖的車禍現場時,我們不禁伸長脖子觀摩一下地上的血肉。恐懼與惡心是遇到危險的信號,而進化讓我們注意到這些危險,從而增加生存與繁衍後代的機會。然而,這些情緒在現實中才有意義,還解釋不了人們為何要從恐怖片中體驗這些情緒。
其中的關鍵,就是我們觀看《冷血驚魂》感到害怕,卻不必採取什麼行動。假如我們是從窗戶偷看到女主角精神分裂後的狂暴發作,我們就不會哈哈笑了,也許感到要做點什麼,例如報警。這就是虛構與現實的區別。
霍蘭認為,虛構的恐怖可產生快感,觀眾不用對情緒刺激採取行動,而行動是要花費腦力的。在看恐怖的影視作品、文學描寫時,我們不需要做些什麼——偷懶是令人愉悅的,因為這樣節省了很多心理能量。
笑話為什麼令人發笑?弗洛伊德的解釋很簡單:超我或者自我總是在使勁地抑制某些「不良」的本能,這股勁遇到幽默時突然得到釋放,於是轉化成了笑。類似的,我們的大腦本來積蓄了一股能量准備行動,結果突然放鬆,能量釋放出來,讓我們產生快感。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們就預知會有不愉快的恐懼,但我們也知道自己不需要做什麼來對付恐懼,於是就可以從害怕中源源不斷地獲得快感。
社會學家:快感要確保安全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社會學教授托馬斯·謝夫博士指出,恐怖片產生快感的關鍵在於審美的距離,即觀眾與故事中的角色感同身受,但同時能意識到自己是在安全的地方。由於距離的存在,本來痛苦的情緒就變成了愉悅。打個比方,人們坐過山車感覺很爽,前提是過山車一定是安全的,這樣才能讓自己充分體驗到害怕。
謝夫稱,害怕等情緒是身體被激起的狀態,為戰斗或者逃跑做好准備。當然,人類已經發展出很多方法來處理自己的情緒,不僅只有戰斗或者逃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體驗情緒,觀察自己的反應,是一件相當愜意的事情。
能和11歲的孩子一起看的恐怖片嗎?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兒童精神病專家史蒂芬·施洛茨曼博士認為,恐怖片是一個特殊的類型,也許能幫現代人趕走焦慮。恐怖片一般兒童不宜,但他認為11歲的孩子也可以看某些恐怖片,前提是片子須符合以下幾條原則:
血腥鏡頭限制在最低限度。只有心智發育健全、能夠分清自身與外部世界的人才能正確地理解血腥鏡頭。11歲的孩子一般處於學習踢足球等身體技能的階段,才剛剛適應自身的動作,這時如果看見人體像拼圖一樣散架了,會感到嚴重的威脅。因此他們看的電影原則上不能有血腥,除非劇情有十分的必要,才允許有點血肉鏡頭,而且必須保證人體是完整的,否則小觀眾會被焦慮壓倒。
對是非有明確的引導。孩子正在學習在不同的處境下分辨對錯美醜,因此偏離道德價值的電影會引起他們的不適。好的恐怖片會在一些抉擇上予以明確引導,例如不聽父母的話跑出去玩,還是留在家中?這些兩難的時刻正是劇情緊張之時,因為小觀眾心裡既想當好孩子,又蠢蠢欲動。
用超自然的方式做軟處理。孩子會把世界看得過於可怕,因此沒必要拿殘酷的現實來嚇唬他們,切忌觀看寫實的變態肢解片。壞人如果是邪惡的鬼神之類,就比較好讓孩子接受。
反派人物能夠獲得救贖。好的恐怖片會讓壞人得到救贖,讓他們有機會彌補之前做過的惡行。
Ⅳ 為什麼看恐怖片沒感覺
恐怖片通過對觀眾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刺激來釋放現代社會中人們所承受的壓力及恐懼。恐怖片現在發展的類型已經不是以特別恐怖的劇情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是用直接的血漿和血腥來沖擊觀眾的視線而達到暢快的殺戮和變態的感覺,而現在很大程度上恐怖的意味已經轉移到驚悚片上去了。我們觀眾初次觀看可能會感到害怕,但漸漸地我們會發現,看多了就已經不害怕了,因為我們看到的不是血腥場面就是心靈恐懼,甚至很多恐怖片的拍攝手法陷入雷同.
Ⅳ 為什麼有些人看到血肉模糊的東西不會感到害怕
人們看到多數植物的莖葉被折斷,並不會明顯感到精神上的不快;但是相對而言,看到動物的血腥畫面,卻總是或產生憐憫之心。是因為人類認知的基礎是記錄在人類的基因裡面的。
人之所以會有恐懼感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自我保護;對血腥畫面的恐懼,是潛意識感覺到危險的存在,或者說是對過去一些對本身有害的事物就會產生了記憶和規避,這就是人「趨利避害」的本能。我們的想像和聯想能夠產生並放大這類恐懼心理。
Ⅵ 為何我想對惡心的東西沒感覺,別人都感覺吐了我卻絲毫不覺得,而且我
你好,人和人差別很大,對同一件事感受也不同。
Ⅶ 為什麼現在看恐怖片沒感覺了
看著看著其實大多都差不多,我就愛看恐怖片,看多了覺得也就那些東西,主要是氣氛、情節和視覺上的恐怖,高超一些的恐怖片可能是那種想想很慎人的,近幾年拍的恐怖片也沒什麼大突破,劇情和化妝還是那麼老套,有些曾經經典的恐怖鏡頭在其他影片里重復的用,誰還會害怕了,就算再嚇人的東西也都是在電視里他也出不來,畢竟是虛擬的。
你當然沒什麼問題,我看恐怖片也不覺得害怕,頂多是有時突然出現個聲音嚇我一跳,這是條件反射,然後也不覺得可怕啊。就想當年《午夜凶鈴》(好像是大概95年的吧)貞子從電視爬出來的鏡頭,那時候相當經典的一幕,因為從前沒有這個「先例」,大家都沒有見過,是心理和視覺的一個沖擊,所以大家看後都覺得恐怖,但是拿到現在來看一點也不嚇人,我倒覺得整部片太拖了,有些冷場,年代不同,恐怖的程度有不同,心裡承受恐怖的程度也不同,很正常的
呵呵,這都是我看鬼片的經驗,我從初中就愛看恐怖片,當時也害怕,現在看習慣了就不覺得恐怖了(不過實話,自己在家看咒怨的時候還是會覺得心裡毛毛的)
Ⅷ 為什麼看很恐怖,很血腥,很惡心的電影,或圖片,都沒感覺呢
說明看到的還不夠恐怖,血腥,惡心
Ⅸ 我是不是心理有問題,為什麼看恐怖片一點也不覺得恐怖
恐怖片要讓人恐怖其實是讓觀眾將自己引入到劇情中去,並且能產生延伸的想法,而你看的同時總是覺得這是假的,那是假的,或者沒認真去看一部片子的話,不會有太多感覺的。
商業片本來就是娛樂大眾的,搞得太實際就失去價值了。
打個比方,美女和醜女的生理結構都是一樣,一樣要吃飯排泄,為啥人都喜歡美女?就是一個引入,看到美女第一眼就想著完美這個詞,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