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為什麼找不到中文
A. 不是說韓文里沒有漢字嗎
漢字在韓國的歷史發展
韓國歷史上一直使用漢字。直至15世紀中葉,朝鮮才發明了表音文字,當時被稱為「訓民正音」,但當時統治階級仍然使用漢字。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韓國從專門使用漢字過渡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後,使用自己的表音文字成了朝鮮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弘揚民族精神的象徵。韓國政府成立後,制定了《表音文字專用法》,規定政府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公文的附加條款中允許漢字與表音字並用。1968年,韓國總統朴正熙下令禁止公文中使用漢字,教科書中也不再使用漢字。
近幾年,隨著中韓關系的發展,特別是兩國經貿關系的高速增長,韓國掀起「漢風」,學習漢語和使用漢字成為時尚。2000年,韓國政府宣布恢復漢字教育和使用漢字。主要內容是:在公務文件和城市路標中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漢字;在中小學推行「1800個常用漢字必修教育」。在此背景下,當前韓國政府決定推動法律去漢字化更加引起人們關注。
拋棄漢字使韓國出現知識和思想的貧困
許多韓國人對去除漢字表示擔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容易造成理解混亂。由於歷史原因,韓語詞彙約70%來自漢語,同音異義的詞很多,而韓文是表音文字,沒有漢字很容易出現歧義。如在韓語中,故事、古寺、古辭、枯死等詞同音,韓文的書寫是一樣的。單憑一個韓文字,人們根本不明白它具體指什麼。正因為如此,前漢城高等法院審判員李英秀表示:「如果用韓文取代需要漢字的法律條文,不僅是普通國民,連專家也很難理解。」
針對一些人認為只有拋棄漢字、使用韓文才能弘揚民族精神的說法,韓國民族文化促進會會長趙淳指出:「如果全部使用韓文,我們會成為二流國家,我們的後代連歷史都無法理解。」由於長期不學漢字,目前韓國20歲—40歲的人幾乎完全不懂漢字。韓國古跡均使用漢字,年輕人根本不認識。
韓國學者朴鍾培認為:「韓國和中國是兩千多年來一直保持友好文化交往關系的近鄰,中國的先進文化對韓國文化的發展曾產生過極大影響……漢字文化雖然源於中國,但它也是東方人以至整個人類的共同財富……韓國不僅要重視漢字文化,而且要對它的發展做出新貢獻。」許多韓國專家甚至表示,拋棄漢字使韓國社會出現了知識、哲學和思想的貧困。
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大韓商會、韓國貿易協會等經濟團體更是要求政府推動使用漢字。他們一致認為,隨著韓中日之間的經濟交流日益增加,漢字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它們建議各會員公司招聘新職員時進行漢字考試。韓國貿易協會副會長李錫瑛表示:「漢字是建立東北亞經濟中心的必需因素。如果韓國企業員工能提高漢字表達能力,該企業就能最終確保競爭力。」
由於害怕強令去除漢字將會帶來嚴重後果。最近,韓國法務部和總理室法制處召開聯席工作會議認為,《民法》、《刑法》、《商業法》等8部基本法律暫緩實行韓文化,只作為中長期計劃逐步推行
B. 韓文中有中文嗎(繁體也可以)
沒有。在韓國可以看到漢字是因為在古朝鮮還沒有自己的文字的時候,他們雖然說的是朝鮮語但是書寫的都是漢字,並且只有上流社會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認識漢字。後來朝鮮的世宗大王認為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字是一種恥辱,才創造出了現在的韓文。所以在現在的韓國社會中還有漢字的存在,並且韓國居民的身份證韓文名字下有對應的漢字名字。但是書寫中要麼就是漢字要麼就是韓文,不能交叉使用的。而且他們使用的漢字和中國的漢字讀音意思都一樣,並不象日語中那樣交叉使用卻和中國的漢字讀音截然不同。
C. 我看韓劇怎麼沒有中文語言,全是韓語
迅雷看看里看韓劇怎麼把它的語言換成中文!
這個可以調得 在電腦右下角 那塊 不有一個小喇叭 音量嗎 雙擊 然後 在主音量 那塊 調就好了
我也很喜歡看韓劇得 最新出得韓劇 韓版花樣男子好玩
還有 你可以 下載 皮皮軟體 那個看電影 電視劇 什麼 都不卡 都是清晰得 很好
在主音量 界面上 把第一個 條 調到右面看看 還有 有得電視劇 就是 韓語得 怎麼調也調不成中文 我還是建議你 用韓語 看 還是 有意思 還是 原配音好啊
D. 手機出現了韓文,設置中只有韓文和英文,沒有中文,怎麼才能換成中文
在語言和鍵盤界面把你下的韓文輸入法打勾,再在寫字的時候長按輸入欄,然後選上你這個韓文就行了
想把手機文字都替換成韓文要ROOT以後下載韓語字型檔,替換現有的系統語言
E. 為什麼韓國字中有中文而朝鮮字中沒有呢
在觀察一些國家文字的時候,就能夠發現有漢字的身影。有人看到了朝鮮國家的字中是沒有漢字的,但是韓國字卻有中文。主要是由於這兩個國家文字的演變,在以前的時候朝鮮地區都是使用中文的,後來隨著文字的演變,那麼韓國的文字中就有一些沒有出現了中文,而是全部變成了現代化的韓文,但是還有一部分沒有改掉,所以說就保留了中文。但是朝鮮詞中卻很少有出現,基本上全部都改掉了。
總結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其他國家人的生活習慣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和歷史有關的知識,這樣的話也可以了解到自己文化的由來。從而能夠更清楚的認知到文化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話也能夠促進文化之間的交融。
F. 韓語里沒有漢字,可是韓國大街上經常能看到漢字,是怎麼回事呢
韓語就像中國的拼音,不代表實際意思,只單純的代表發音,所以經常會有同音不同意的情況發生容易產生誤會,所以韓語在書寫上是很麻煩的,尤其是比較嚴禁的書面語言,而韓國在人命,會社命名,道路等方面都會用漢字的,因為它需要代表含義,不過他們讀漢語還是得用韓語發音的,這不奇怪
G. 不是說韓文里沒有漢字嗎
純韓文字里是沒有漢字的.但韓國是漢字文化圈,一直是韓文和漢字並用的,只是近幾十年來
用的少而已,現在韓國的學者在呼籲
從新重視漢字的使用,因為好多單詞是用漢字才能表達更清楚.常用的幾個漢字年輕人也應該都懂,只是不會念而已.老一輩的韓國人都
多多少少懂點漢字.他們偏重於繁體字,好多簡體字
他們不太懂.韓國最普及的是英語,近來中國語也在韓國大受歡迎.
H. 韓語中到底有沒有漢字啊
韓語中除了名字有時用漢語書寫外,好像沒有漢字哈
I. 為啥日文有漢字卻韓文一個漢字都沒有
用一句話:韓國和朝鮮實行了去漢字化運動,而日本因為自身文化受漢語影響頗深保留了漢字部分。但韓語身為表音文字,往往造成,很多不同的事物對應的韓語發音可能聽起來都是一樣的,區分度比較低,這就給韓國人造成比較大的困擾。
這一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還會補充中文名字。
小歷史: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半島,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但由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則很難接觸到。而且結合漢字創制的「吏讀文」有些也不適合朝鮮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因而有時很難准確地標記朝鮮語言。因此當時人們非常希望能有一種既適合朝鮮語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又容易學會的文字。15世紀時,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組織學者創造了給一般老百姓用的「諺文」,就是俗文字。
但他的這項改革在當時不算成功,因為中國的強盛,中文也是當時的強勢語言,相比之下,新生的諺文就沒文化多了,所以遭到當時文人和貴族的批評和抵制。當時大臣崔萬理就說拋棄漢字就等於失去中國文明,而成為夷狄之邦:「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
不過,當時朝鮮婦女倒是普遍採用諺文書寫,因而被兩班士大夫斥為「雌文」。日本也是這種情況,男性用漢字還有片假名,民間女性用書寫柔和的平假名,稱為女手。
到了近代,民族國家的興起,使朝鮮半島走上了去漢字化的道路,不過,它最直接的原因不是為了消除中國的影響,而是為了清理日本殖民留下的痕跡。1910年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統治後,日本推行日文和漢文並用的政策,壓制諺文,於是諺文就成為愛國的標志,漢字多少也帶上了屈辱的意味,這就是為什麼朝韓分裂後,朝鮮去漢字比韓國還要堅決。
註:諺文,又稱韓文、訓民正音、韓字、朝鮮諺文、朝鮮字、韓國文字。
諺文指朝鮮語(或韓國語)的表音文字。諺文是一種參考借鑒漢字方體形態的方塊拼音文字,與拉丁文、漢語拼音體系、日本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等一樣是表音文字。
15世紀朝鮮王朝世宗大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創造朝鮮拼音文。以前在朝鮮民族是一直借用漢字來作為記錄他們語言的文字,然而漢語與朝鮮語屬於兩個不同的語系,漢字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語素文字。
J. 韓文中有沒有漢字
韓文中有漢字。
盡管韓國在1948年頒布了《韓文專用法案》,禁止公開使用漢字,但漢字的使用卻一直沒有完全停止,無論是學校的語文教育還是國民的文字書寫,夾雜使用漢字是長期存在的。韓國教科書中使用漢字的政策也在不斷變化之中,如1968年的總統令曾要求刪除中小學課本中的漢字,但1972年漢字又被定為初中的必修課編入正規課程。
1973年中學教科書規定重新使用漢字,1995年又將其改為選修課程。1999年2月,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簽署總統令,批准在政府公文和道路牌中使用漢字。這個總統令的頒布,打破了韓國政府50多年來對使用漢字的禁令。現在韓國教育部頒布的教育用「新訂通用漢字」為1800個,供日常生活用的「常用漢字」為1300個。
韓文與漢字的淵源
傳統的朝鮮語詞彙包括固有詞和外來詞兩大類。固有詞是指朝鮮語里原來就有的本國詞;外來詞則是指源於其他語言的詞,這其中有近70%源於中國的漢字詞,這些詞彙在朝鮮文中是可以用漢字書寫的。
韓語屬於黏著語,歷史上曾用漢字標記,並且將漢語融入其詞彙,漢字曾在韓國長期占據主流文字的地位 。1446年10月,朝鮮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標志著韓文的誕生,自此結束了韓國沒有自己文字、借用中國漢字進行標記的歷史。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韓文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