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阿拉伯人是東西方的使者
A. 為什麼把阿拉伯稱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因為阿拉伯發明了數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阿拉伯數字。眾所周知,東西方都擁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而阿拉伯發明的「阿拉伯數字」正好為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可靠的途徑,使東西方在文化領域有了初級的交流。
B. 為什麼說阿拉伯人是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
阿拉伯人大多位於中西方之間的亞歐大陸橋附近,從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到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阿拉伯人都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通過他們東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傳播. 在古絲綢之路上,歐亞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斷進行友好往來,傳播各民族文化,成為東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其中阿拉伯人發展和傳播的阿拉伯數字,對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
C. 有人說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此你是否贊成為什麼
贊成
阿拉伯人在東西方交流中的貢獻: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印度的阿拉伯數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通過戰爭或是貿易傳入歐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公元830年,蘇丹馬蒙建立了翻譯機構「智慧宮」,從而孕育了被西方人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阿拉伯人翻譯了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阿拉伯譯名為Almagest(至大論),西班牙人又翻譯了此書,西方人才了解托勒密的宇宙觀,哥白尼、伽利略才有批判的對象,牛頓最後才能發現萬有引力。上面提到的「智慧宮」,蘇丹馬蒙為了得到珍貴的典籍,不惜以與著作等質量的黃金作為酬勞。另外,西方人也將中世紀的科學形象地比作:「希臘人的頭,中國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腳」,可見阿拉伯人對文化的傳播功不可沒。
D. 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被稱為什麼
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被稱為什麼「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學者將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為日後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阿拉伯人改造了印度發明的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並將其傳播到歐洲。阿拉伯人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現代「代數學"-詞來自阿拉伯文;我們常說的「西醫」,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貢獻。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葯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
E. 為什麼把阿拉伯稱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因為阿拉伯人將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即我們現在稱的阿拉伯數字傳播到我們東方來,可以說阿拉伯人充當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角色,即是充當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PS:可信度百分百,因為我是學歷史的,還有如果好的話要給分哦!
F. 九年紀中國歷史的題 阿拉伯人為什麼會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是由於他的地理位置,還有他的外界條件.他處於東西方的地理交匯出,中國的絲綢同西方的物資的交換.雙方都會帶來一些文化,在這里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得到傳播.
G. 證明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是哪句話
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做出過重大貢獻。
是指:
1、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2、火葯和火葯武器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3、改造印度人創制的從0到9十個數字計數法並傳入歐洲
歷史背景:
阿拉伯人在中古時代是世界貿易的執牛耳者,商路以中東為周轉,海路東至朝鮮日本、西至比利牛斯半島,陸路則中轉絲路,與東西方文明皆有接觸,遠東與西歐的長途貿易皆賴阿拉伯人往來——這一龐大的貿易網路同時也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路:經由阿拉伯商人的往來,東亞的發明創造先流入中東,再入西歐;西歐的商品、武具發明和各種宗教信仰也自中東進入中國。
謝謝,望採納!!
H.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是誰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譯了古希臘羅馬的許多作品,成為以後歐洲文藝復興的主要基礎。 阿拉伯人使用了印度發明的十個數字的記數符號,把它傳到歐洲,因此被成為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人在與蒙古西征軍作戰時學會了製造和使用火葯,以後又在與西班牙作戰時傳給了歐洲人,推動了歐洲近代史的發展。 阿拉伯數學家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代數學著作,後被譯成拉丁文,對歐洲數學發展影響很大。 茉莉花原產敘利亞,是阿拉伯商人帶到中國。 中世紀阿拉伯醫學發達,中國和歐洲醫學均受其影響。 阿拉伯統治西班牙時期,西班牙文化發達,許多歐洲青年學者前來學習。
I. 為什麼人們贊譽阿拉伯人為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試用史實說明這一觀點。
阿拉伯人能被譽為「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使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地理位置:阿拉伯國家所處區域正好位於歐亞大陸的中間,左右逢緣。
2、交通原因:東西方其實主要就是中國與歐洲,兩者之間相隔太遠,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兩者直接進行交流的困難太大,所以需要有個中轉,而阿拉伯國家正好處於這個位置。
3、商業因素:古代阿拉伯並沒有現在的能源優勢,中亞及西亞在古代雖說不上很荒涼,但物產不夠豐富,沙漠地帶較多,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商業則成為了必然的選擇,所以即使漢武帝時期不開通絲綢之路,阿拉伯人自己也會主動開辟這條商路的。
4、中國因素:中國古代以農業為主,歧視商人,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壓制商人的發展,雖然中國物產豐富,在古代是世界貿易中的主要產品製造及輸出國,但中國古代的政府都限制人員流動,特別是限制中國商人參與國際貿易,限制商人出境,在這種情況下,阿拉伯人的機會自然就來了,所以在古代,世界貿易的主要參與者都是阿拉伯人,而他們也因此獲得大量的財富,成為古代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綜合上述,阿拉伯人其實首先是東西方商品交流的使者,其次才是文明的交流使者,商業的繁榮創造經濟價值,而商品的流通則是文明交流的體現,繼而擴大到文明的方方面面,如文藝、宗教、技術等,在古代,中國文明的發展程度更高,所以更多的是承擔文明輸出的角色,可以說是給世界其它文明掃盲,帶動了其它文明的發展,這種因素造成了中國人的自以為是,所以在東西方的交流中,很少接受其它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