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孔乙己為什麼去偷東西

孔乙己為什麼去偷東西

發布時間: 2022-11-28 02:10:39

A. 孔乙己為什麼要偷東西

對造成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原因,有多種看法:有的說他是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有的說是冷酷無情的社會害了他,有的說也要歸咎於他自己的不爭氣……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和同學們探討一下。
本題主要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要鼓勵學生發表獨到的見解。
例 (個人意見,僅做參考)
1 科舉制度使孔乙己追求功名利祿,死讀書,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
2 封建文化糟粕,使他靈魂墮落,相反成了不能謀生的可憐蟲,沒有成材。
3 封建等級制度使百姓麻木不仁,意識不到自己的奴隸地位,反而嘲笑更為不幸的孔乙己。
4 以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橫行霸道,冷酷殘忍,將孔乙己推上一條不歸之路。
5 總之,是腐朽黑暗的封建統治制度造成孔乙己的悲劇。
第二種解釋:①社會原因:貧富懸殊,階級對立,人際關系的冷漠勢力
②直接原因:因偷竊而遭丁舉人的毒打
③自身原因:好喝懶做,鄙視勞動,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B. 孔乙己有自尊心,可為什麼還是要偷

孔乙己可以說是沒有自尊的,他有的只是封建社會為他籠罩的一層虛榮。為了保持這層虛榮,所以他要偷,也側面體現出了封建社會對讀書人的毒害之深

C. 你認為孔乙己偷東西真的只是因為「好吃懶做」嗎

我認為孔乙己偷東西主要是生活過於貧困,封建科舉制度導致他鄙視勞動,不願放低身份去幹活,從而喪失了謀生的能力,才導致他偷東西。

D. 孔乙己最後一次喝酒的時候沒人說他是偷錢為什麼他不爭辯

這一次《孔乙已》對於別人的嘲笑沒有像以前那樣爭辯,是因為《孔乙已》覺得自己作為一個讀書人。不應該和別人進行爭辯從「短衣幫」的敘述和孔乙己的反應來看,孔乙己未經何家人允許便私自佔有何家的書應是確有其事,那麼既是確有其事,孔乙己又為何極力反駁說「竊書不能算偷」,真的是因為他死要面子和死皮賴臉嗎?其實不然,令孔乙己真正「青筋條條綻出」在於,從他的價值立場上看,「偷」這個動詞不能接上賓語「書」,並且「書」與「短衣幫」所說的「東西」不等價,「書」就是書本身,它具有超越「東西」這一純粹物理意象之外的精神性存在,即由語言記錄的傳統、文化與知識,或者換一種說法,是一種具有永恆精神價值的智性思維形式。

孔乙己的精神視域是遠高於「短衣幫」的,這無須贅述。文中「短衣幫」理所應當地先說出「偷東西」再說出「偷書」,正如前文所言,忙於生計而萎縮麻木的他們不可能意識到「東西」與「書」這兩個稱謂在精神屬性上的差別。但孔乙己與「短衣幫」的萎縮麻木不同,正是因為他深切明白「書」作為智性思維的載體與純粹物理意義上的「東西」存在著本質差別,所以他在面對短衣幫「偷東西」「偷書」的指控過程中,反應才會越來越激烈,先是「睜大眼睛」,繼而「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孔乙己在這過程中憤怒的漸增正是兩種價值取向的深度對立,說「短衣幫」「污人清白」是因為從他的內心深處而言,他並不想「偷」「東西」,他並非要將書籍的物理實存轉化為金錢,包括後面的「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亦是如此。試問:如果孔乙己真的是為了金錢才去偷竊的話,為什麼他進入了何家卻不帶走任何貴重之物,只是把書據為己有?紙張筆硯這一類文具又能值錢幾何呢?孔乙己之所以用「竊書」的指稱代替「偷書」,正是他對自己堅守價值立場的再次強調。

由此,我們便可以將對孔乙己形象的思考再推進一層,在難以保全自身最基本物質生存條件的情況下,在自身文化身份與社會認同面臨無情解構的語境下,孔乙己依然保持著對知識、對傳統、對文化不計功利的追求與堅守,這恰是其在這種時代劇烈轉變中最為難能可貴的精神底色。基於這樣的認識再去審視孑L乙己的其他言行,如「站著喝酒而穿長衫」「滿口之乎者也」「牢記『茴字的四樣寫法」,恐怕就不能以「迂腐」一言蔽之了,外在行動表徵的「迂腐」恰是其內在「堅守」的折射。

三、時代與歷史裂隙上的孤獨者:孔乙己形象新解

E. 《孔乙己》中,為什麼孔乙己要偷書,而不是偷錢呢偷錢不是更符合實際情況嗎

其實他偷書也是要去賣錢,迫於生計,他也要去偷竊,但是文人迂腐思想的作怪下,他認為偷書要比偷錢道德,因為「竊書不能算偷」。這也是孔已己性格悲劇之一

F. 為什麼孔乙己時常偷竊在酒館卻從不拖欠

這個我們老師有講哦,是因為他特別喜愛喝酒,喜愛到什麼程度呢,就算被打成殘疾也要爬到酒館買酒喝,所以他很怕欠賬之後被酒館加入「黑名單」,以後都買不到酒喝了所以才從不拖欠的,我看了下面兩位網友的評論,其實如果他還真的有那麼一丟丟作為知識分子的修養和羞恥心的話,我覺得他不會以偷竊為生的,也不能完全說不對,但我還是認為他對酒的熱愛是主要因素

G. 孔乙己把茴香豆給孩子吃,為什麼他還偷東西呢

我們在對文化的學習過程中,其實都讀過孔乙己這本書,而且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在我們的印象中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人們為了塑造與當時時代發展歷程息息相關,並且能足夠反映出當時社會現狀的人物是耗費了很大的心血,並且希望在這一過程中,讓讀者感受到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的洗滌。

所以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文學作品都體現出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苦生活,而且他們如果想要拚命擺脫這種生活給自己帶來的約束感,其實是需要堅定的內心和一定的經濟條件的。孔乙己在之前是有著一定的才華的,但是由於時代發展過程中自己沒有了生活來源,也就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在這個時代中苟活,所以可見當時時代下人們生存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H. 為什麼孔乙己不欠債但偷東西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接著又發表了《孔乙己》。
孔乙己這個人物比較復雜,他和阿Q一樣,都是那個時代一部分底層人的典型代表。在魯迅的筆下,孔乙己是個窮書生,什麼功名都沒有,最後自己養活不了自己,以致造成偷竊。
那麼孔乙己為什麼要偷東西呢?這是作家魯迅安排的,是為表達小說主題服務的。我們應該結合當時的大環境來具體分析。
一、反映了文言文作為書面語言已經落後於時代,它們必然被新的白話文所取代
魯迅只有安排孔乙己去偷東西,才能把這種新舊的語言文化的利弊,通過對比表現出來。
社會進步了,大家都在說現代白話語言,而書面語還是過去的文言文。這種書面語,已經跟社會現實脫節,人們要懂得書面語,要讀寫文章,中間還要通過翻譯變成白話,這是極不合理的。
而孔乙己偷東西這樣一個」偷」字,他偏要說文言詞,偏要說成「竊」,偷書偏要說「竊書「。幸虧人們聽慣了,如果突然聽到,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另外孔乙己教伙計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種寫法,這有什麼用。還有什麼「君子固窮」,之乎者也之類,人們聽了都哈哈大笑。其實這都是魯迅藉此對不合時宜的舊的語言文字的諷刺。
二、通過孔乙己偷書,表達底層人的痛苦生活和善良性格的矛盾
說孔乙己偷東西,這個不是很准確。他除開書,沒有偷過別的東西。孔乙己是讀書人,他接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像那個時代的文人士大夫一樣,富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也是他的目標追求。
所以孔乙己雖然窮困潦倒,條件只允許他穿破舊的長衫,但是他還不願意脫掉,因為這是他文人的唯一身份。即使窮得不能維持生計,甚至快要餓死,他也不願意違背儒家思想去做違背天地良心的事情,去偷人家的錢財。
他就是利用跟人家抄書打工的機會,偷幾本書。而在他們讀書人眼裡,偷書和偷錢財是不一樣的。表示孔乙己善良的地方還有很多,如給孩子們茴香豆,教伙計認字等。
像孔乙己這樣的人,他已經陷進儒家思想的束縛里而不能自拔。魯迅就是通過這個偷書的細節來表達孔乙己品質的善良,以及這種善良和痛苦生活的矛盾。
三、用人們對孔乙己偷東西的不同反應,表現廣泛的社會畫面
孔乙己所在的酒店是大社會的一個縮影,裡面地位不同的各等人都有,即使有人物沒有親自到場,也通過人們的對話反映了出來。
有地位的是」何家」,是「丁舉人」,算得上是社會上層。他們說孔乙己偷書,把他吊起來打,丁舉人甚至打斷了他的腿,剝奪了孔乙己生存的權利。
還有長衣幫、短衣幫。長衣幫慢慢地踱到裡面的包間里去喝酒吃肉,對孔乙己不屑一顧。短衣幫則只能站在外頭,雖然也是受苦人,但專揭孔乙己偷書的傷疤,拿孔乙己的痛苦尋開心,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老闆要賺錢,讓往酒里摻水。而伙計也是高度緊張,平時不敢言笑,只有在大家奚落孔乙己偷東西時,才能附和著放鬆放鬆。
魯迅通過偷東西這個細節,表現了各種人的心理狀態,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畫面。
四、孔乙己偷書,反映了舊的教育制度和科舉制的危害
孔乙己是一個讀書人,他的最低追求是通過參加科舉考試提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他的理想落空了,最後淪落到自己養活不了自己。
被生活所迫,他只有去偷書。但是偷書能養活自己嗎?魯迅就是通過孔乙己走投無路去偷書來揭露舊的教育制度的罪惡。
一個好端端的人,如果不是去讀書,而是一開始就做點別的,絕對不會落到如此地步。即使是種田,也不會被人打斷腿。科舉制讓一小部分人發達了,一大部分人卻掉入地獄。
總的來說,魯迅先生的創作手法是非常高明的,在塑造孔乙己形象,揭露舊的教育制度對人精神和肉體的摧殘方面,抓住「偷東西」這個細節,就是抓住了要害。

I. 孔乙己為何偷書

他迷戀於自己頭腦中虛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對自己讀書人「身份」近乎瘋狂般的固守與痴迷。

文章簡介: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最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 ,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

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9)孔乙己為什麼去偷東西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19世紀末期,清朝政府腐敗,民不聊生,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仍在盛行。少數讀書人爬上統治地位,但大多數下層知識分子窮困潦倒。小說《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這樣一個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稱帝,復辟勢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竊奪。「五四」運動前後,科舉制度雖被廢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處於昏沉、麻木狀態。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中國革命的知識分子李大釗等領導和策動了新文化運動,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猛烈抨擊。

為了憤怒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為了「描繪社會上的或一種生活,請讀者看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後,於1918年冬創作了小說《孔乙己》。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亭,後改為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魯迅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後與《葯》、《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

毛澤東評價魯迅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的精神的發揚人。魯迅是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家,是中國現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之一。

熱點內容
電腦為什麼不能安裝希沃白板 發布:2024-03-29 17:10:34 瀏覽:869
閑魚為什麼不能注銷淘寶賬戶 發布:2024-03-29 17:06:33 瀏覽:953
為什麼手機有兩排孔 發布:2024-03-29 17:02:10 瀏覽:459
誅仙手游廟會為什麼找不到笙柒 發布:2024-03-29 16:57:16 瀏覽:832
為什麼房產證有4種顏色 發布:2024-03-29 16:20:05 瀏覽:134
為什麼白天工作累晚上睡不著覺 發布:2024-03-29 16:14:21 瀏覽:529
昆明兆豐六千城樓盤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4-03-29 16:14:13 瀏覽:546
為什麼戴耳機吹長笛的聲音不一樣 發布:2024-03-29 16:13:22 瀏覽:455
眼睛是單的可為什麼還有點雙 發布:2024-03-29 16:13:18 瀏覽:802
眼睛裡為什麼有東西亂竄 發布:2024-03-29 15:58:55 瀏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