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柏林為什麼分為東西兩個
① 德國當年為何分東德、西德呢
二戰結束後,德國戰敗,盟國為了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將德國劃分為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西德採用資本主義制度,東德採用社會主義制度,西德屬於資本主義陣營(受英美影響),東德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受前蘇聯影響)。在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時隨著柏林牆的拆除東西德也就合一了,現在已經沒有東西德的劃分了。當然那時東德屬蘇聯管制,西德歸以美國為首的二戰勝利的資本主義國家管制,但是現在獨立了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
② 柏林完全在東德境內,為什麼還被一分為二,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
1945年2月,二戰接近尾聲,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三巨頭在雅爾塔約定,由這些國家的人民通過自由選舉建立民主政府。然而,斯大林似乎對民主選舉並不感興趣,他真正想要的是借機擴大蘇聯的勢力范圍。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柏林被劃為四個佔領區,而人們習慣稱蘇占區為東柏林。
1961年之後,東德政府開始對國內有過西德經歷和背景的人進行清算。所有在東柏林生活但曾經在西柏林授過課的教師,被終身禁止在東德的教育系統工作。1961年上半年,大約1500名東德人被逮捕。1961年下半年,這個數字增加至7200人。
③ 東柏林和西柏林是怎麼一回事
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東德為了隔絕東德人民與西德的接觸與投敵,於是沿著邊界在己方的領土上建立圍牆,將西柏林整個包圍起來。柏林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志性建築。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柏林牆倒塌,兩德重歸統一。
1945年同盟國佔領德國二次大戰以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1949年,蘇聯佔領區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昂一直到兩德統一為止。美英法蘇的佔領協定保證西德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是西德的領土,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東德境內,蘇聯為迫使西德放棄西柏林,強迫西柏林斷水斷糧,此舉讓西方國家團結一致,每日有多班飛機把物資由西德運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約,而蘇聯於1949年5月解除封鎖。然而,美英法三國認為規定和現狀相抵觸而推遲實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領土,直至冷戰結束、兩德統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的,但隨著冷戰緊張氣氛的提升,為了防止東德人逃到西德,造成東德嚴重缺少工人,1952年東西柏林的邊界開始關閉。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東德邊防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
柏林牆在1961年8月13日開始建造,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後來被大量換成真正的圍牆。東德稱此圍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但多數西方國家認為建圍牆的真正目的是禁止東德人逃入西柏林。
在該牆建立後,有人採用跳樓、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牆,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
1962年8月17日,18歲的東德人彼得·費查(Peter Fechter)試圖攀越圍牆,被東德士兵開槍射殺。當時,有西方記者在場,東西兩邊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槍,但沒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戰時期哄動一時。他成為第一個因試圖攀牆而被射殺的人。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里根在勃蘭登堡門發表著名的 "Tear Down This Wall!" 演說,建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拆掉柏林牆。
1989年11月9日,新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但由於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為「 柏林牆倒塌」,雖然圍牆不是自己結構倒塌,而是被人為拆除。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牆,並且在上面塗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一,成為「柏林牆倒塌」後的最高潮。
柏林圍牆的倒塌被歷史學家認為是東西方冷戰終結和東西德統一的標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和柏林完成統一。東西柏林的道路、鐵道及橋梁在圍牆倒塌後迅速接連在一起。兩德統一後,雖然柏林牆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無數障礙存在,西德的資本主義席捲東德企業,導致數百萬的東德人失業。東德人認為西德人貪得無厭,西德人覺得東德人好吃懶做,此一現象並反映在德東與德西地區之間的社會及經濟現象,而此事亦導致共產政黨成員於90全年紛紛移居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地。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圍牆的遺跡以作為紀念和歷史見證,不斷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參觀。柏林牆的查哨站,原是東西柏林的通道,現在旁邊建了一座圍牆博物館。
④ 德國在歷史上曾經分成東德和西德是怎麼回事
東西德是二戰時根據盟軍和蘇聯各自的佔領區分的,而柏林雖然因為是蘇聯先行佔領的,但因為那時反法西斯聯盟並未破裂所以後來定為美、法、英、蘇四方各佔一份。因為二戰結束是英法元氣大傷而美國實力大增,所以實際上等於是美蘇雙方佔領德國的。到了七,八時年代,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德國國內的局勢變化,美蘇均放棄了繼續佔領德國。因為蘇聯與美國的國家經濟總體實力,和之前美蘇在東西德國的對峙,結束佔領後西德的經濟明顯比東德強(實際上東柏林可以說是東柏林買下來的——東柏林的繁榮是西柏林花巨資換來的;而即便是現在,東德也比西德差——某些方面
⑤ 德國在歷史上曾經分成東德和西德是怎麼回事
東、西德是二戰時根據盟軍和蘇聯各自的佔領區分的,定為美、法、英、蘇四方各佔一份。因為二戰結束是英、法元氣大傷,而美國實力大增,所以實際上等於是美蘇雙方佔領德國的。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無條件投降。按照《克里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的規定,戰敗的德國將暫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
1949 年5 月12 日,西佔區同意德國議會委員會通過的基本法即「波恩憲法」。9月20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
同年10月7日,在蘇占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
(5)德國柏林為什麼分為東西兩個擴展閱讀:
上個世紀90年代,西德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東德就要落後的多。以1988年為例,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平均月工資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
戰後東歐各國開始採用蘇聯模式:忽視輕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模式,工人工資得不到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到了80年代末期,每年都有數十萬的東德人員逃亡西德。
蘇東劇變的浪潮席捲東歐各國,各國開始進行改革,擺脫蘇聯模式的限制,東德作為蘇聯模式的受害者,也想盡快擺脫這種經濟局面,而加入西德或與西德合並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1990年夏季,在專家們的激烈爭論下,東德引進西德馬克,從而導致雙方的經濟及貨幣大聯盟。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並入西德,並於不久後簽署了厚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
⑥ 柏林牆是僅僅分隔東西柏林,還是把整個德國都一分為二了
柏林牆最初建設是為了分割東西柏林,最後延伸到整個東西德邊界。柏林牆從1961年開工到1964年完工,全長170多公里,最後延伸到整個東西德邊界。
這是由於雖然整個柏林市都在當時東德境內,但西柏林最早是由英美法佔領,所以兩德分離後,西柏林實際是由西德控制的,封死了192條街道,其中97條連接東西柏林。
開始東西柏林之間是可以自由來往的,隨著冷戰的加劇,大量東德人逃往西德,到1961年前有近250萬人逃往西德,一直延伸到整個東西德邊界:平均牆高4.2米柏林牆最初建設是為了分割東西柏林。
在柏林一分為二以後,到1961年建築柏林牆之前,東西柏林之間和西柏林與民主德國的其他地區之間的邊界,一直是開放的。西柏林邊界共長154千米,其中45千米同東柏林相連。邊界上既無安全設施,也沒有檢查站,邊界線蜿蜒於街道、住宅區、樹林和河道中間。
(6)德國柏林為什麼分為東西兩個擴展閱讀:
柏林牆的歷史意義:
柏林牆的倒塌,給聯邦德國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給民主德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資金,並使民主德國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牆的倒塌,代表了一個統一的德國,作為歐洲經濟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統一後德國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
柏林牆的倒塌標志著德國的統一,是東歐劇變的一部分,也推動了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
1989年11月9日,作為東西兩大陣營對立的主要象徵,柏林圍牆被拆毀。
蘇聯東歐集團,在20世紀80年代,經歷波蘭人民共和國「團結工會」運動、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七七憲章」運動,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內戰等事件,最終東歐劇變,蘇聯也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