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腦瘤病人為什麼一吃東西嘴就抽

腦瘤病人為什麼一吃東西嘴就抽

發布時間: 2023-04-29 08:11:59

A. 腦瘤發生有哪幾個前兆,一旦出現,就要上點心

現在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但是這種重病在醫學史上一直是一個難以攻克的,很多人深受癌症之苦卻沒有辦法醫治,即使治療了大多數人森謹還是不能逃脫死亡的命運。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腦瘤發生有哪些前兆,發現得越及時治癒的可能性就會越大,所以說我們必須了解。

一、腦瘤發生前常出現頭痛的症狀。生活中頭疼也是一個常見病,不足為奇。很多人都是吃了止痛葯或者自然也就好了。但是如果你在一段時間內經常頭痛,並且頭痛的頻率越來越高,情況越來越嚴重,那麼你就要當心了,千萬不要再吃止痛葯了,一定要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因為這是腦瘤的發生的前兆,雖然並不是頭痛就會導致腦瘤的發生,但是即使有很小的概率我們也要去排查一下。

不論是腦瘤還是別的坦春凳癌症,我們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因為都是有可能治癒的。

B. 腦瘤喝水往出流,吃飯張不開嘴是怎麼回事

你好,出現以上症狀是因為腦瘤晚期,大腦嚴重受損不能支配人體基本功能造成的。

C. 請問有什麼原因會引起抽搐呢

出現抽搐的常見疾病包括高熱驚厥、癲癇、電解質紊亂如低血鈣、低血鎂、低血鈉、脫水、嚴重的高血壓病等等,因此,出現抽搐以後,應該及時到醫院看醫生,由醫生結合病史、臨床表現來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如懷疑癲癇病,可以檢查腦電圖,如懷疑電解質紊亂,可抽血化驗鈣鎂等含量,以便於協助確診。
一般情況下,不嚴重、持續時間短的抽搐,注意保護就可以了,不必用葯,如果嚴重的抽搐,就要及並大時就診甚至撥打120急救。急救葯物方面可以採用魯米那或魯米那與安定聯合使用帶行!
總的來說,出現抽搐以後,蠢蔽嘩不要諱疾忌醫,應該積極求醫,及早確診病因,合理預防或對症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或加重病情!

D. 腦腫瘤的問題

臨床表現
男性患者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2~1.5:1。顱內腫瘤的起病有多種形式,一般以緩慢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的形式為主,如視力的進行性障礙、各種感覺運動的障礙等。但亦可表現為突發的抽搐或進行性的顱內壓增高症狀。較少見的為卒中樣發作,多半是由於腫瘤的突然出血、壞死或囊性變所造成。

顱內腫瘤的主要表現有兩大類:

(1)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有逐漸加劇的間歇性頭痛,以清晨從睡眠中醒來及晚間出現較多。部位多數在兩顳,可涉及枕後及眼眶部。咳嗽、使力、噴嚏、俯身、低頭等活動時頭痛加重。頭痛劇烈時可伴有嘔吐,常呈噴射性,嚴重者不能進食,食後即吐,可因此影響病人的營養狀況。視乳頭水腫為顱內壓增高的客觀體征,如存在則有較大診斷價值。除此以外,顱內壓增高還可引起兩眼外展神經麻痹、復視、視力減退、黑蒙、頭暈、猝倒、意識障礙等。

(2)局灶症狀
取決於腫瘤所在的部位,可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及綜合征,這里只能將各部位腦腫瘤所產生的較常見的臨床表現作一簡單的介紹。

中央區腫瘤:包括額葉的中央前回及頂葉的中央後回及其相鄰部位。有對側的中樞性面癱、單癱或偏癱及偏感覺障礙。優勢側半球受累可出現運動性失語。如有癲癇發作,以全身性發作較多,發作後抽搐肢體可有短暫癱瘓,稱為Todd麻痹。

額葉腫瘤:主要表坦族現為精神症狀,如淡漠、不關心周圍事務、情緒欣快、無主動性。記憶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判斷力衰退,智力減退,不注意自身整潔,大小便常不自知。典型病例有強握反射及摸索動作。癲癇發作亦以全身性為多見。優勢半球有運動性失語及失寫。額底部病變可引起嗅覺喪失及視力減退。

頂葉腫瘤:感覺障礙為主,以定位感覺及辯別感覺障礙為特徵。病人用手摸不能辯別物體的形態、大小、重量、質地。肢體的位置感覺亦減退或消失,因而可能有感覺性共濟失調征。優勢側病變可有計算不能、失讀、失寫,自體失認及方向位置等的定向能力喪失。病人因而時常迷路。癲癇發作時常以感覺症狀為先兆。腫瘤累及頂葉旁中央小葉時,可有雙側下肢痙攣性癱及尿瀦留。

顳葉腫瘤:可有對側同向性象限盲或偏盲。優勢側病變有感覺性失語,癲癇發作以精神運動性發作為特徵。有幻嗅、幻聽、幻想、似曾相識感及夢境狀態等先兆。

枕葉腫瘤:亦有幻視,常以簡單的形象、閃光或顏色為主。有對側同向性偏盲,但中心視野常保留。優勢側病變可有視覺失認、失讀及視力變大或變小等症。

島葉腫瘤:主要表現為內臟反應,如打呃、惡心、腹部不適、流涎、胸悶、「氣往上沖」及血管運動性反應等。
胼胝體腫瘤:以進行性痴呆為特徵。胼胝體中部的腫瘤因侵犯兩側運動感覺皮質而有雙側運動感覺障礙,下肢重於上肢。胼胝體後部的腫瘤可因壓迫四疊體而引起與松果體區相似的症狀,有雙側瞳孔不等、光反應及調節反應消失、兩眼同向上視不能等,稱之為Parinaud綜合征。由於腦導水管容易被,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症狀亦較易出現。

第三腦室腫瘤:主要表現為間歇性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與頭部的某種位置有密切的關系。當頭部處於這一位置時,可突然發病,有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甚至昏迷,伴有面潮紅、出汗等植物神經症狀,有時可導致呼吸聚停而死亡。也可表現為兩下肢突然失去肌張力而跌倒,但意轎謹識保持清醒。改變頭部位置可使症狀緩解。腫瘤侵及第三腦室底時可有嗜睡、尿崩、肥胖、生殖功能減退等。部分病人有早熟現象。

第四腦室腫瘤:症狀較不明顯,早期嘔吐症較突出。阻塞第四腦室出口時可引起腦積水表現。

側腦室腫瘤:症狀隱襲,以ICP增高症狀為主。病人意識淡漠、嗜睡、記憶衰退,甚至出現痴呆。情緒易激動,有精神症狀,以迫害觀念、譫妄及各種幻覺雜有內分泌方面的症狀。女性有月經失調、多尿、肥胖等,男性則以性慾減退為主。涉及丘腦腹外側部時可有主觀感覺障礙、輕偏癱等。涉及丘腦內側部時有智力下降。晚期有ICP增高症狀。部分病人有震顫、手足徐動及舞動症。但典型的丘腦性自發疼痛甚為罕見。

底節腫瘤: 主要症狀為主觀上的感覺障礙,早期可有輕偏癱、肌張力增高、震顫、舞動、手足徐動等。共濟失調及眼球震顫亦常見。癲癇的發生見於20%的病例,以失神經性小發作為常見。精神症狀有痴呆、記憶力減退等,約見於25%的病例。

腦干腫瘤:特點是出現交叉性麻痹,即病側的顱神經麻痹和閉信基對側的偏癱。①中腦腫瘤如位於底部,有對側的痙攣性偏癱及偏感覺障礙,病側的動眼神經麻痹(Weber綜合征)。中腦頂蓋部的腫瘤可引起粗大的震顫動作、舞蹈動作及Magnus位置性反射(當將頭部轉向一側,該側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如將頭部轉向對側,則對側的肢體出現上述姿勢)。腫瘤位於中腦四疊體時可引起Parinaud綜合征。②橋腦腫瘤產生病側的周圍性面癱及外展神經麻痹、復視、對側偏癱等。如腫瘤涉及三叉中腦束,可有病例面部感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或消失、咀嚼無力等。如腫瘤偏於外側,可有自發的水平或垂直性眼震。晚期可有雙側共濟失調征。③延腦腫瘤以嘔吐及呃逆為突出症狀。病例有Ⅸ、Ⅹ、Ⅺ、Ⅻ顱神經麻痹症狀,表現為咽喉反射消失、吞咽有嗆咳、軟齶麻痹、懸雍垂偏向對側、喉音嘶啞,病列舌肌萎縮伴隨有舌肌纖維顫動,對側偏癱。

小腦半球腫瘤:有患側肢體協調動作障礙,語音不清,眼球震顫,肢體肌張力明顯減少,腱反射遲鈍,行走時步態蹣跚,易向患側傾倒等。

小腦蚓部腫瘤:有步態不穩(鴨步),逐漸發展至行走不能。站立時向後傾倒。肢體的協調動作障礙常不明顯。如引起第四腦室阻塞,則出現顱內壓增高及腦積水症狀。

橋小腦角腫瘤:有眩暈、患側耳鳴、進行性聽力減退以至耳聾。患側三叉及面神經相繼部分癱瘓,眼球震顫及病側有小腦征。晚期有Ⅸ、Ⅹ、Ⅺ等顱神經麻痹及顱內壓增高症狀。

鞍內及鞍上區腫瘤:早期症狀是內分泌失調,女性以停經、泌乳、不育、肥胖等症狀為主,男性以性功能減退、毛發脫落、皮下脂肪增多為主。腫瘤擴展至鞍上時可有雙顳側偏盲以及雙眼先後失明。眼底見視神經乳頭呈原發性萎縮。生長激素腺瘤有垂體功能亢進症狀(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但視力的影響不如泌乳素腺瘤明顯。

鞍旁及斜坡腫瘤:早期症狀為外展或三叉神經的單神經麻痹,表現為復視,病側眼球內轉、面部感覺減退。稍後可出現顱內壓增高及錐體束征。
參考資料:http://www.5191.com/a12/aizeng/az3/200508220959246600.htm

E. 原來做過右腦膜瘤切除手術,後來有幾次左嘴角抽動,現在停葯一年了,今天右邊嘴角下又跳動了,為什麼

因為不了解具體情況,無法下結論。但是伏滲我知道的常識是左腦控殲塵制人的右邊身體。右腦對應的反而是氏廳禪人左邊的神經。所以你之前的左嘴抽動是因為右腦原因是很有可能的。甚至可能變成後遺症。
現在你的右嘴角跳動如果和腦部相關應該是左腦。
其實嘴角跳動還和面部神經有關系,也可能有中風高血壓等各種原因。
還有癲癇一般是有一定遺傳性的。如果你以前沒有現在有的可能很低。除非真的是腦部有病變。

F. 有關腦瘤,好心人請進

腦瘤的治療要根據部位,和腦瘤的性質來決定採用什麼方法治療!有些部位做手術根本做不了,性質也有良惡性之分.良性多用手術方法!

你的朋友才20歲,有這樣的可能:年輕人惡性腫瘤可能性大(如神經膠質纖維瘤),還有一種腺體瘤(如腦垂體瘤)
你朋友應該做過CT或者是磁共振,要定性應該沒問題!

法國東南部格勒諾布爾大學醫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和歐洲同步輻射裝置(ESRF)(另有專文介紹)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提高患有高度神經膠質瘤老鼠存活率的治療方法。該實驗是在ESRF醫學光束線上進行的,經一年的治療,10隻老鼠中有3隻被認為治癒,而沒經過治療的則全部死亡。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將在人體上進行臨床實驗。

神經膠質瘤屬於成年人中一種常見的腦瘤,不可治癒。10萬成年人中約有5-10人患有顱內神經膠質瘤,患者的平均生存率不到一年。利用醫院X射線採取傳統的放療僅具有治標的效果,因為神經膠質瘤是最抗放療的人類腫瘤之一,化療在大多數時間里無效。過去數年來,開發出幾項治療技術應用於動物實驗,但沒有一項技術像利用Cis-platinum(一種最常用的抗癌治療化學葯物)加上單色同步X射線治療那樣取得成功的療效。這一新的技術將化療和放療兩者結合起來產生好的效果。(左圖為ESRF裝置)

在這一研究中,將Cis-platinum的葯物注射到帶有F98神經膠質瘤的老鼠腦內。該葯物進入腫瘤的慎衫腔DNA內,抑制腫瘤的擴散。翌日,在ESRF的醫學光束線上塌爛,用非常精確能量(單色)的X射線照腫瘤。這些X射線和醫院里使用的通常X射線源的不同之處是亮度:ESRF同步加速器產生的束流比醫院X光機產生的束流亮度高10萬倍,並可方便地調節到需要的波長。(右圖為研究組的成員)

該體內實驗進行之前,先利用同樣的腫瘤樣品(F98)在細胞中上進行實驗。該腫瘤極抗放療,而且擴散得非常快。未治療的老鼠平均生存率是28天。如果注射cis-platinum葯物,它們的生存率達39天。如果用某波長的X射線照射老鼠,它們的生存率最長達48天。將兩種治療結合起來,用特定的輻射劑量和特定的X射線波長,似乎是最有效的治療,使平均的存活時間達到約200天。這意味著,與沒接受治療的老鼠相比,經過這種方法治療的老鼠存活期是前者的6倍。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發生的腫瘤有兩類,一類由間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實質細胞形成,稱神經元腫瘤。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有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膠質瘤的分類方法很多,臨床工作者往往採用的是分類比較簡單的Kernohan分類法。各型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其次為寬衫膠質母細胞瘤,其後依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質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類膠質瘤及神經元性腫瘤。各型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不同,如星形細胞瘤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發在小腦;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發生於小腦蚓部;室管膜瘤多見於第4腦室;少枝膠質瘤大多發生於在腦半球。
膠質瘤以男性較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各型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髓母細胞瘤幾乎都發生在兒童。膠質瘤的部位與年齡也有一定關系,如大腦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成人,小腦膠質瘤(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
膠質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較良性的或位於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腫瘤若有出血或囊變,症狀會突然加重,甚至有類似腦血管病的發病過程。膠質瘤的臨床症狀可分兩方面,一是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症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症狀如局限性癲癇,後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如癱瘓。
膠質瘤的診斷,根據其生物學特徵、年齡、性別、好發部位及臨床過程進行分析,在病史及體征基礎上,採用電生理、超聲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學及核磁共振等輔助檢查,定位正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在90%以上。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由於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無明確分界,難以徹底切除,術後進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極為必要。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又位於適當部位者可爭取全部切除。位於額葉或顳葉的腫瘤,可作腦葉切除。當額葉或顳葉腫瘤范圍較廣不能全部切除時,可同時切除額極或顳極作內減壓術。腫瘤位於運動、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失語者,宜注意保存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避免發生嚴重後遺症。腦室腫瘤宜從非功能區切開腦組織進入腦室,盡可能切除腫瘤,解除腦梗阻。位於丘腦、腦乾的膠質瘤,除小的結節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一般作分流術,緩解增高的顱內壓後,進行放射治療等綜合治療。放射治療宜在手術後一般狀況恢復後盡早進行。
膠質瘤的化學治療傾向於聯合用葯,根據細胞動力學和葯物對細胞周期的特異性,用幾種葯物以提高療效。如亞硝基脲類葯物與VCR、PCB聯合應用,或與VM26、ADM、甲氨喋呤(MTX)、博來黴素(BLM)等聯合應用。為提高局部葯物濃度、降低全身毒性,亦可採用特殊給葯途徑,如通過Ommaya儲液器,局部注入ADM、MTX。通過選擇性導管從供應腫瘤血液的動脈注入腫癌葯物。
膠質瘤的免疫治療,包括主動免疫接種腫瘤疫苗、淋巴結內注入免疫核糖核酸及應用免疫調節劑如左旋咪唑、PSK、PSP等也都在臨床應用,可收到減輕放療化療反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膠質瘤的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療法,目前「羥基它里寧」(bufotanine)是膠質瘤的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療法較最理想的以基因表達作用的葯物。

神經膠質瘤診斷

根據其年齡、性別、發生部位及臨床過程等進行診斷,並估計其病理類型。除根據病史及神經系統檢查外,還需作一些輔助檢查幫助診斷定位及定性。
(1)腦脊液檢查:作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的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者腦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細胞數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見瘤細胞。但顱內壓顯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進腦疝的危險。故一般僅在必要時才做,如需與炎症或出血相鑒別時。壓力增高明顯者,操作應慎重,勿多放腦脊液。術後給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觀察。
(2)超聲波檢查:可幫助定側及觀察有無腦積水。對嬰兒可通過前囟進行B型超聲掃描,可顯示腫瘤影像及其他病理變化。
(3)腦電圖檢查:神經膠質瘤的腦電圖改變一方面是局限於腫瘤部位腦電波的改變。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廣泛分布的頻率和波幅的改變。這些受腫瘤大小、浸潤性、腦水腫程度和顱內壓增高等的影響,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在較良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見棘波或尖波等癲癇波形。大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表現為廣泛的δ波,有時只能定側。
(4)放射性同位素掃描(Y射線腦圖):生長較快血運豐富的腫瘤,其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影像,中間可有由於壞死、囊腫形成的低密度區,需根據其形狀、多發性等與轉移瘤相鑒別。星形細胞瘤等較良性的神經膠質瘤則濃度較低,常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影像欠清晰,有的可為陰性發現。
(5)放射學檢查:包括頭顱平片,腦室造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頭顱平片可顯示顱內壓增高征,腫瘤鈣化及松果體鈣化移位等。腦室造影可顯示腦血管移位及腫瘤血管情況等。這些異常改變,在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腫瘤有所不同,可幫助定位,有時甚至可定性。特別是CT掃描的診斷價值最大,靜脈注射對比劑強化掃描,定位準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達90%以上。它可顯示腫瘤的部位、范圍、形狀、腦組織反應情況及腦室受壓移位情況等。但仍需結合臨床綜合考慮,以便明確診斷。
(6)核磁共振:對腦瘤的診斷較CT更為准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所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可得到與CT相似的圖像,並能觀察腫瘤的生長代謝情況,鑒別良性惡性腫瘤。
神經膠質瘤臨床表現

神經膠質瘤的病程依其病理類型和所在部位長短不一,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多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多較短,較良性的腫瘤或位於所謂靜區的腫瘤病史多較長。腫瘤如有出血或囊腫形成、症狀發展進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類似腦血管病的發展過程。
症狀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顱內壓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和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腦組織受腫瘤的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局部症狀,造成神經功能缺失。
頭痛大多由於顱內壓增高所致,腫瘤增長顱內壓逐漸增高,壓迫、牽扯顱內疼痛敏感結構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顱神經而產生頭痛。大多為跳痛、脹痛,部位多在額顳部或枕部,一側大腦半球淺在的腫瘤,頭痛可主要在患側、頭痛開始為間歇性,多發生於清晨、隨著腫瘤的發展,頭痛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嘔吐系由於延髓嘔吐中樞或迷走神經受刺激所致,可先無惡心,是噴射性。在兒童可由於顱縫分離頭痛不顯著,且因後顱窩腫瘤多見,故嘔吐較突出。
顱內壓增高可產生視乳頭水腫,且久致視神經繼發萎縮,視力下降。腫瘤壓迫視神經者產生原發性視神經萎縮,亦致視力下降。外展神經易受壓擠牽扯,常致麻痹,產生復視。
一部分腫瘤病人有癲癇症狀,並可為早期症狀。癲癇始於成年後者一般為症狀性,大多為腦瘤所致。葯物不易控制或發作性質有改變者,都應考慮有腦瘤存在。腫瘤鄰近皮層者易發生癲癇,深在者則少見。局限性癲癇有定位意義。
有些腫瘤特別是位於額葉者可逐漸出現精神症狀,如性格改變、淡漠、言語及活動減少,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事物不關心,不知整潔等。
局部症狀則依腫瘤所在部位產生相應的症狀,進行性加重。特別是惡性膠質瘤,生長較快,對腦組織浸潤破壞,周圍腦水腫亦顯著,局部症狀較明顯,發展亦快。在腦室內腫瘤或位於靜區的腫瘤早期可無局部症狀。而在腦乾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腫瘤早期即出現局部症狀,經過相當長時間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某些發展較慢的腫瘤,由於代償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

神經膠質瘤發病機理

由於腫瘤逐漸增大,形成顱內佔位病變,並常伴有周圍腦水腫,當超過代償限度時,即產生顱內壓增高。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靜脈導致靜脈迴流發生障礙時,更加重顱內壓增高。如腫瘤內發生出血、壞死及囊腫形成,可加快其進程。當顱內壓增高達到臨界點時,顱內容積繼續有小量增加,顱內壓將迅速增高。如進行顱內壓監測,壓力達到6.67~13.3kPa汞柱時,則出現高原波,高原波反復出現,持續時間長,即為臨床徵象。當顱內壓等於動脈壓時,腦血管麻痹,腦血流停止,血壓下降,病人不久將死亡。
腫瘤增大,局部顱內壓力最高,顱內各分腔間產生壓力梯度,造成腦移位,逐漸加重則形成腦疝。幕上大腦半球腫瘤可產生大腦鐮下疝,扣帶回移過中線,可造成楔形壞死。胼周動脈亦可受壓移位,嚴重的可發生供應區腦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腦幕切跡疝,即顳葉內側溝回通過小腦幕切跡向後顱窩移位疝出。同側動眼神經受壓麻痹,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中腦的大腦腳受壓產生對側偏癱。有時對側大腦腳壓迫於小腦幕邊緣或者骨尖,產生同側偏癱。脈絡膜後動脈及大腦後動脈亦可受壓引起缺血性壞死。最後壓迫腦干可產生向下軸性移位,導致中腦及橋腦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呼吸深而不規則,並可出現去大腦強直。最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後顱窩腫瘤可產生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嚴重時延髓腹側壓迫於枕大孔前緣。幕上腫瘤亦可伴發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規劃。隨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脈速而弱,終致死亡。
神經膠質瘤流行病學

神經膠質瘤在顱內各種腫瘤中最為多見。在神經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常見,其次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占第三位。根據北京市宣武醫院和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的統計,在2573例神經膠質瘤中,分別佔39.1%、25.8%和18.2%。

性別以男性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年齡大多見於20~50歲間,以30~40歲為最高峰,另外在10歲左右兒童亦較多見,為另一個小高峰。

各類型神經膠質瘤各有其好發年齡,如星形細胞瘤多見於壯年,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髓母細胞瘤大多發生在兒童。各類型神經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亦不同,如星形細胞瘤多發生在成人大腦半球,在兒童則多發生在小腦;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室管膜瘤多見於第四腦室;少枝膠質細胞瘤絕大多數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小腦蚓部.

垂 體 瘤

? 垂體瘤|腦垂體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為1/10萬,占顱內腫瘤的10%居第3位。好發年齡為青壯年,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垂體激素分泌過量引起代謝紊亂和臟器損害,2、腫瘤壓迫使其垂體激素低下,引起相應靶腺的功能低下,3、壓迫蝶鞍區結構如視交叉,視神經海綿竇,腦底動脈,下丘腦,Ⅲ腦室甚至累及額葉,顳葉、腦乾等導致相應功能的嚴重障礙。垂體瘤|腦垂體瘤的分類:
1泌乳素細胞腺瘤 2生長激素細胞腺瘤 3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腺瘤 4促甲狀腺素細胞腺瘤 5促性腺激素腺瘤 6多分泌功能細胞腺瘤 7無內分泌功能細胞腺瘤 8惡性垂體腺瘤
垂體瘤|腦垂體瘤的臨床表現:
共同特徵:
1、頭痛,早期2/3患者有頭痛、程度輕、間歇性發作。
2、視力視野障礙。
3、腫瘤向後壓迫垂體柄和下丘腦,表現為尿崩症,下丘腦功能障礙;累及第三腦室、室間孔,導水管可引起顱內壓增高症狀,至額葉可引起精神症狀、癲癇、嗅覺障礙等。
泌乳素腺瘤:泌乳素增高,雌激素減少可致閉經、必乳、不育;垂體功能低下可表現乏力,嗜睡,性功能減退,精神異常,毛發脫落,肥胖等。
PRL>100ug/IL(正常,男性<20ug/L,女性<30ug/L)
生長激素腺瘤:生長激素增高,可致肢端肥大,巨人症;性功能減退,閉經、不育;由於睡眠對肥厚的舌和咽喉等塌陷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GH5-10ug/L,90%高於10ug/L(正常2-4ug/L)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表現為庫欣氏綜合症,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性功能減退或不育等,尿游離皮質醇(UFC)>100ug即有診斷意義(正常20-80ug/24)。
甲狀腺刺激素細胞腺瘤:由於TSH分泌增高T3、T4增高,表現為甲亢症狀。
促性腺激素細胞腺瘤:性功能減低,閉經、不育等。
無分泌功能細胞腺瘤:又稱嫌色細胞瘤,早期無症狀,當瘤體長大壓迫視交叉和垂體組織表現為頭痛,視功能障礙和垂體功能低下(依次為性腺、甲狀腺、腎上腺功能減低或混合性症狀體特徵。)
垂體腺癌:與周圍鄰近組織浸潤性生長,有遠處轉移,其表現如功能性垂體腺瘤。
目前垂體瘤|腦垂體瘤的治療方法有手術、葯物和放射治療。
1、手術:垂體腺瘤手術效果良好率為60-90%,但復發率較高,國外資料在7%-35%,單純切除者復發率可達50%。其復發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手術切除不徹底,腫瘤組織殘瘤②腫瘤侵蝕性生長,累及硬膜,海綿竇或骨組織③多發性垂體微腺瘤,④垂體細胞增生。
2、葯物治療僅對一部分的病例有一定的療效。如溴隱亭治療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生長抑制素或雌激素治療GH腺瘤,賽庚啶,甲吡酮治療ACTH腺瘤,無功能腺瘤及垂體功能低下者,採用各種激素替代治療,均為姑息性治療,可不同程度緩解症狀,但不能根本治癒,停葯後症狀復發,瘤體繼續增大。
3、放射治療:運用於手術不徹底或可能復發的垂體腺瘤及垂體癌X-刀、R-刀運用於小於3厘米的瘤體,盡管放射治療垂體腺瘤有一定的療效,但臨床上對其劑量、療效,以及對垂體功能低下,視交叉視神經、周圍血管神經結構等的損害尚待進一步研究。

中醫治療:我院專家組採用抗瘤系列組方與國葯中成葯膠囊配伍應用,以稀有的動物和名貴中草葯精選研製而成,專家組根據腦瘤的生理特徵及發展規律異質性,異變性、轉移性。採用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的方法,促使中葯通過血腦屏障歸精入腦,穿破瘤體組織,封閉腫瘤組織的血液循環,使正常的腦細胞有序分列,直接進入瘤體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腦部微循環,使血氧代謝增強、病灶軟化、縮小。根據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辨症施治分期治療,適用於未進行手術或手術部分已切除、術後復發、X-刀、γ-刀,放化療後的患者,特別對腦瘤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抽搐、精神障礙、視物不清重影等症狀治療效果更為明顯,一般用葯10至20天即可明顯緩解或消除症狀,多數患者3-6個月使瘤體鈣化、縮小或消失,能預防復發,臨床應用多年來療效確切。

G. 頭暈我老是感覺有點站不穩,有時頭痛,最近吃飯或說話經常咬著舌頭或嘴唇好難受,請問是為什麼

*相思之雨*告訴你:常見的頭痛大致可分成三類:一.肌肉收縮引起的頭痛:因肌肉收縮引起的頭痛是所有的頭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因為頭頸部肌肉的收縮所造成,通常,頭痛的部位與肌肉並不一致,它會傳導至前改咐額,兩側太陽穴,甚至眼眶部,由於疼痛部位的不同,往往令人對它的起因不解,事實上只是頸部肌肉收縮引起的,這一類的頭痛往往因工作壓力或家庭壓力增加而變得更厲害,它也可能因為走路或睡覺姿勢不正確,或是埋首工作太久而引起,不論原因是什麼,此類頭痛都是暫時性的,而且只要服用一般的頭痛葯就可以止痛。因眼睛疲勞引起的頭痛與肌肉收縮引起的頭痛在感覺上很類橡岩似,但前者與眼睛的使用有很明顯的關系,頭痛會因過度使用眼力而加劇。此外情緒也有關系,如沮喪焦慮,長期處於壓力之下以及頸部關節炎等也可造成這種頭痛。 二.偏頭痛: 偏頭痛是發生率次高的頭痛,它是因為頭部血管的收縮而引起,偏頭痛的症狀在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表現,發作時是一陣陣短暫而劇烈的頭痛,有些人發作前會看見一些亮光,然後頭痛。有些人則只有視覺症狀而沒有頭痛的情形,但大部份的頭痛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微,如頭痛不會持續很久,一側比較厲害,常伴有惡心、嘔吐,沒有嚴重的並發症等等,偏頭痛有時會因壓力的突然增加或消失而發作,如進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是繁重的工作結束准備去度假時發作。 三.頭部、眼睛、耳朵,甚至牙齒疾病所引起的頭痛: 因頭部,眼睛,耳朵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頭痛是最少見的,而且不同的疾病也會伴隨著不同的症狀:如眼睛疾病引起的頭痛局限於眼眶部同側頭部,伴隨著視力模糊,怕光,彩虹似的光圈等等,高血壓也會引起頭痛,所以測量血壓可幫助診斷。因頭部疾病如腦瘤引起的頭痛,往往持續數周甚至數月,而且一次比一次厲害,此類頭痛的程度有時因頭部姿勢改變而加劇,而且有四肢無力等症狀,因腦部腫瘤引起的頭痛會隨著時間而迅速的惡化。 引起頭痛原因的探討及診斷 如果你的頭痛是慢性而且反覆發作的話,作一次徹底的檢查是必要的,關於這一點,你的家庭醫師會幫助你,查出是什麼原因引起頭痛,因為有些頭痛合並有眼睛的症狀,這時你必須找眼科醫師檢查,他會幫你查出頭痛是否與眼睛有關,是不是需要配一付眼鏡甚至是患有更嚴重的眼疾。一位合格的眼科醫師是受過完整專業訓練的醫師,他能夠為你眼睛作徹底的檢查,如果有毛病的話他會給你正確的葯物或手術治療,因為眼睛的問題,並不是引起頭痛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一旦眼科醫師認為你的頭痛與眼睛無關,他會為你介紹其他專科醫師,以期有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相思之雨*告訴你:頭痛的治療 頭痛治療要根據頭痛的原因,如果真的有嚴重的疾病引起頭痛,當然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如果只是單純的偏頭痛或緊張性頭痛,你大可放心的接受醫師給你的建議及治療並建立自己的信心,頭痛的問題自可迎刃而解。 眼睛與頭痛的關系 雖然因為眼睛的問題引起的頭痛,並不常見,眼科醫師仍然可以藉其內科知識幫助你找出頭痛的原因,如果真的是為眼疾或屈光的問題引起頭痛,他自梁殲御然會給你正確的治療或是正確的眼鏡處方。所以關於頭痛,你還有不明了的地方,隨時與眼科醫師聯系,他會幫助你的。最後*相思之雨*祝你健康快樂!快樂開心!!

H. 腦腫瘤早期症狀

早期症狀
1. 視力逐漸模糊,視野逐漸狹窄:這是因為腦瘤造成腦壓增高,壓迫視神經,引致視力模糊,看東西迷濛而不真實。 至於視野的缺損,則多在兩側,好像有布簾遮住般。 少數視力差的老年病患,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並舉侍未獲得改善,也是因為長腦瘤之故。
2. 眼睛外觀變形:包括眼皮下垂、眼球外突、眼睛無法往外看等,這是因為負責眼球運動的腦神經受損,問題在腦部而不在眼睛。
3. 單側聽力變差:先是平衡及聽神經(第八腦神經)受壓,局旦有陣發性的耳鳴、聽力逐漸變差、有可能伴隨著同側臉麻,接著腦干處負責顏面感覺的三叉神經(第五腦神經)以及負責吞咽的舌咽神經(第十一腦神經)受壓迫,造成吞咽困難、步態不穩、甚至視力模糊,這是典型聽神經瘤引起的症狀。

4. 吞咽困難以及步態不穩:吞咽食物(尤其是流質)時常會嗆到,聲音沙啞,無法大聲,下肢緊綳,無法大步邁開,容易摔倒。 這些是後顱窩腫瘤壓迫舌咽神經(第十一腦神經)以及腦干所引起的症狀。
5. 單側肢體麻木或者無力:類似中風的症狀,但不及中風來得急遽,而是漸進性的。 這是因腦中負責運動功能的錐體束系統,受到壓迫所造成。
6. 人格的改變:大腦的額葉或者顳葉受到侵犯時,會有記憶明顯變差、情緒失控、行為舉止錯亂、答非所問等異常的症狀。
7. 荷爾蒙的異常:年輕婦女無故停經及乳汁過度分泌;手腳、鼻子、下巴慢慢變大,鞋子逐漸穿不下;月亮臉、水牛肩、身軀肥大、四肢瘦小,這些都有可能是腦下垂體腺瘤不正常的分泌荷爾蒙所致。
8. 癲癇的發作:也有部分腦瘤是以癲癇形態表現:嘴角抽搐、手腳痙攣、然後全身性發作。
以上是腦瘤可能產生的特殊症狀,至於一般常見的頭痛、頭昏、失眠、記憶衰退等,為功能性障礙,不代表有腦瘤的存在,目前治療腦瘤最好的方法就是綜合治療。臨床上采正臘吵用的是傳統治療結合生物治療療效不錯,生物治療具有適用面廣、采血量少、療效明顯、無毒副作用等優點,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充滿了希望,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家屬也是極大安慰。

I. 我妻腦瘤手術四十五天了.神經拉傷 說話聲音嘶啞.吃飯咳嗽嗆.嘴歪眼斜吃什麼葯恢復快做高壓氧好嗎

高壓氧是譽廳個好辦法,但是這是術後的後遺症,年輕恢復的很慢,年紀大了就不好恢復埋此了。建議可以適當的吃一點彎虛迅中葯,做一些習慣性的練習。

J. 腦瘤手術後已經好10幾年了,嘴唇有點震是什麼原因

你好,你說的是不是嘴唇有點麻木的感覺,不知你當時做的什麼手術,手術情況是磨飢什麼。<br><首游稿br>建議:你到醫院做個MRI檢查,帶上術前、術者孝後片子,進行對比,看看病情有沒有發展。

熱點內容
低層為什麼比高層的樓房便宜 發布:2025-07-10 02:13:07 瀏覽:591
上班時間為什麼這么早 發布:2025-07-10 02:11:38 瀏覽:496
為什麼淘寶蔬果類評分不高 發布:2025-07-10 02:07:57 瀏覽:533
ipad微信為什麼會突然沒了 發布:2025-07-10 02:01:34 瀏覽:567
買手機分期購買為什麼要一次付清 發布:2025-07-10 01:14:20 瀏覽:77
為什麼男人抱怨沒有女朋友 發布:2025-07-10 01:14:17 瀏覽:403
耳機插入電腦為什麼耳機沒有聲音 發布:2025-07-10 01:11:52 瀏覽:986
筆記本電腦為什麼有一層膜 發布:2025-07-10 01:09:49 瀏覽:276
添加了附近的微信為什麼還要錢 發布:2025-07-10 01:09:49 瀏覽:222
這段時間牛肉為什麼漲這么多 發布:2025-07-10 01:09:41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