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為什麼找不到這個姓
❶ 為什麼有的姓氏在百家姓里找不到
那是因為現代的人, 使用了簡化字, 造成了大量姓氏的出現. 所以查不到.
❷ 為什麼我的姓在百家姓裡面找不到!
因為《百家姓》成文於北宋。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
而中國到底有多少姓氏,至今尚未有一個精確的統計。據說有4000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有1000個左右。大陸出版的《中國姓氏紀編》共搜集姓氏5730個。台灣出版的《中華姓符》裡面共收姓氏6363個。
❸ 為什麼百家姓上面沒有我的姓氏呀(我姓蹇)
百家姓收錄不全,譬如:叢、隋、植、蘆、鹿、竹脊樑、展、北堂、獨孤就沒有收錄進去
蹇姓
蹇叔,秦國一代名相。
蹇叔的子孫後代皮穗以先祖為櫻握運榮,以其名字為姓氏,稱蹇氏,世代相傳至今
❹ 為什麼有些姓氏在百家姓中找不到
百家姓只是姓氏佔有率比較多的才會有的.較少的姓氏在百家姓上是找不到的.很正常的!
❺ 為什麼姓氏沒有列入百家姓
百家姓是在中國戰國時期出現的那個時候是被稱為4本,上面記載了許多被用到的姓氏。發展到現在已經被稱為百家姓,幾乎每一個姓氏,都在百家姓當中。有人就會問,有沒有什麼姓氏沒有列入百家姓的姓呢?
百家姓當中幾乎記錄了中國所有的姓氏磨灶,到目前為止,記載了568個姓氏,幾乎包括了中國的99%的人口的姓氏了。最早700家姓是誕生在戰國時期,那個時候被稱為4本,上面記載了許多經常被用到的姓氏,然後汪蠢從這一本書開始,後面逐漸增加姓氏,從而形成的百家姓。百家姓在中國文化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依舊有一些姓氏,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被列入百家姓當中。
沒有列入百家姓的姓分別是,拓、歲、弋、聊、羋、黑、苟、菅、良、爨、敬、英、朴、刀、昂、遇、遲、保、賓、達、代、承、崇、招、展、付、過、端、來、鄺、歷、力、蘆、蘭、南、樓、門、曲、瞎陵扮仕、茆、冒、節、尋、勝、撒、睢、眭、粟、隨、團、忻、用、宛、刑、衣、宜、惲、招、杲、苑、展、區。
❻ 國即將消失的4大姓氏,百家姓沒有收錄,什麼原因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能夠把姓氏編成這么美麗的詩歌的文明,估計全世界也只有我們華夏文明了吧?百家姓四字一句朗朗上口,小朋友最好的啟蒙讀物,也是我國古代與《三字經》一起的最經典的啟蒙讀物。不過中國有的姓氏並不在百家姓裡面。
第四個姓就比較霸氣了,叫做“成功”,沒錯,就是成功的意思。據說當年大禹治理洪水嘩逗型之後,非常興奮,《姓氏考略》記載:禹治水告成功,後人以為氏。所以大禹後人當中的一支就以成功為姓氏,所以這個姓氏不僅讀起來特別讓人舒服,而且還是中國古代聖人大禹之後,可以說是非常的風光了。不過由於歷史的變遷,這個姓氏的人也不是很多了,據人口統計顯示,現在“成功”姓的人1000人都不到。
❼ 為什麼有的姓氏百家姓里沒有
時代的變遷,地域的限制,調查水平的制約,宋代編寫的百家姓當然不可能包含了所有的姓氏
時代在發展,姓氏也會發生變化,有些姓氏會消失,有些新的姓氏又會出現,我們現代的人,不也在不斷的發明姓氏,比如那英,她本姓又不姓那,又比如,陳景潤的兒子叫陳由偉,姓
陳由(由陳景潤夫妻的姓氏組合而來)
,單名
偉。
只要願意的話,每個人都可以給子女創造一個新的姓氏啊
❽ 為什麼百家姓有很多沒有的姓氏
我國《百家姓》是宋代編撰的,限於當時各種條件限制,不可能囊括天下所有姓氏。
《百家姓》,是一篇關於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攜岩戚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於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辯陵一個重要因素。《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棗埋於宋朝的吳越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淑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❾ 為什麼有些姓在《百家姓》中找不到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並且在不斷發展,同姓異源,或異姓同源等情況十分復雜。《百家姓》早先收集了四百一十一個姓氏,後經增補到五百餘個。但據有關報 道,研究姓氏的專家從古今文獻上能夠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內的數千個姓氏。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出現新的姓氏。如為孩子取名時,取男女雙方兩個單音姓合成 復姓,又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❿ 我從百度上查《百家姓》 為什麼沒有我的姓我姓:來 難道真的沒有這個姓
因為來姓人口相銀拍物對比較少,再加上沒有人把它搬上去,所以查不到來姓。
來姓歷史來源:(1)出自子姓,以國為氏。據《史記.殷本紀贊》所載,「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2)又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以邑為氏。商之支孫,食采於郲,因以為氏。其後避難去邑,為來。(3)由「萊」姓避難去草頭改為「來」姓。
據《姓氏考略》所載,來氏望出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平陽(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關於來姓歷史記載很多,東漢《風俗通義》收,春秋時楚國有來營。《漢書.功臣表》載有鋒液軑厚來倉。漢安帝時有太僕來歷。三國蜀漢有來中,經學家。南北朝時,北魏有來大千,魏太武帝時為常侍。隋代有來護兒,江都人,為大將軍 。唐代賀廳有來俊臣,萬年人,任御史,為酷吏。明朝有來宗道,蕭山人,善詩詞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