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找不到你了古文
1. 迷途的文言文
1. 識迷途其未遠出自哪篇古文
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
附上: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2. 鼓勵迷失方向的文言文句子
1、想踏入曾經的世界裡,卻迷失了方向2、總有太多的話想說,總有太多的無奈。
3、時光倒流,回到最初的我們4、沒有理想的燈塔而遨遊在書海里,就會迷失了方向。5、我見過千萬人像你的發,像你的眼,卻都不是你的臉。
6、很多事情,我並不是不在意,而是我在意了又能怎樣。7、我就如生活在地獄之火,每天被焚燒,而你就是那天堂之光。
8、我放棄了原本屬於我的驕傲,可是,我得到了什麼?9、是不是,只有那種深入骨髓的疼,才叫愛情?10、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羅盤,使人們在暴風雨中不致迷失方向。11、在哭與笑之間,我選擇了沒有表情12、我沒有幸福可享受,也沒有溫暖可擁有,13、能懷念的,只有和你的回憶而已。
14、逝去的歲月,你曾經的微笑,在回憶里怎麼也散之不去。15、變回曾經的我,可惜連隱隱約約的背影都看不到16、你說你懂我的失落,不是靠寬容就可以解脫。
17、揮之不去的身影,我該怎麼去忘記18、會有那麼一天,總有那麼一天,有個人代替我。19、世事本身就錯綜復雜並充滿混亂,世事的復雜往往令人迷失。
20、如果可以,我選擇失憶,然後我的世界裡就再也沒有你的身影。
3. 老馬識途的文言文答案 要詳細
原文: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導讀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人能善於向大自然學習,則萬物可為我所用,為人類造福.
注釋:①管仲,隰(x )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孤竹:古國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③掘:挖.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譯
1.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語_____的來歷,現比喻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譯文: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去征伐孤竹國,春天出發,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歸途.管仲說:"老馬的智慧能夠利用."於是放開老馬,隊伍跟在後面,終於找到了歸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蟻窩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馬識途 有經驗, 能帶領新手工作
4. 《老馬識途》的文言文翻譯
老馬識途
春秋時,齊桓公率兵匯同燕國和無終國軍隊征伐孤竹國,並在孤竹國附近擊敗了逃往孤竹國的山戎大王和孤竹國大將黃花。到了晚上,齊桓公扎營休息,半夜裡黃花前來投誠,還拿著山戎大王的首級,並說孤竹國君答里呵已逃往沙漠,孤竹國的都城是一個空城。
第二天,齊桓公和燕庄公跟著黃花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齊桓公讓燕庄公留駐在這里,自己帶兵讓黃花帶路到沙漠中去追答里呵。黃昏時分,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地人叫它"迷谷",只見平沙一片,跟大海一樣無邊無際。大家都辨不清方向,齊桓公趕緊派人找黃花,可黃花早就沒影了,齊桓公這才反應過來,是中了黃花的詭計。這時,齊國的大臣管仲說?quot;我聽說北方有個'旱海',是個很險惡的地方,恐怕就是這兒,我們不能再走了。"挨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仍然不知怎麼走出去,人困馬乏,隨時都有餓死渴死的危險。這時,管仲猛然想起,狗和鴿子不管離家多遠,也不會迷路,便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不如挑幾匹當地的老馬,讓他們在前頭走,也許能走出去。"於是齊桓公便讓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面領路。這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還真領著大隊人馬走出了迷谷。齊桓公馬上回兵孤竹國,殺掉了答里呵和黃花,滅了孤竹國。
5. 老馬識途文言文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任其所至,隨而從之,竟得道而歸。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憑借管仲和隰朋的聖明,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現在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老馬識途」的意思是老馬年紀雖然老大。但它能找著出路,用來比喻很有
經驗的人。這一篇夜章是在勉勵我們多和日常生活接觸,並且不要忽略這個寶貴
經 驗。在你眼中或許認為」經驗〃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後的日了還長
得很 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決迷路和缺水
的問題 啊!假設管仲和隰朋沒有日常生活的經驗,那麽齊恆公以及大軍不是要
坐困「他方」呢!
因此,這「經驗」是需要累積的,而且加以應用在生活上。舉來說:像電視
常播的「馬蓋先」,是大家很熟悉的,每當馬蓋先遭遇因難時,都運用他從課本
上所得知的知識,以及他的經驗來解決因難,這就是一個例子。「老馬識途」一
文給我的啟示,我只有二句話可說:「平常的經驗,要加以應用」。說來說去,
用說得很容易,用做的卻很不易,說到這,該結束了,喔!且慢我還有一句話要
說,經驗是靠你(你)自己去累積的!
6. 老馬識途文言文
1、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2、譯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
走到山裡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
於是挖掘山地,終於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學習聖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文章選自戰國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上》,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後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後人應學習前代聖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1)為什麼找不到你了古文擴展閱讀:
一、詞句注釋
1、管仲、隰(xí)朋:兩人都是輔佐齊桓公的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
2、從:跟隨。
3、伐:討伐,攻打。
4、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灤(luán)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5、往:出征。
6、反:通「返」,返回。
7、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8、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
9、乃:於是。
10、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
11、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2、遂:終於。
13、得:找到。
14、行:走。
15、居:住,處於。
二、相關人物介紹
1、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2、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
3、隰朋(公元前?~前644年),春秋時齊國大夫。齊庄公曾孫。與管仲、鮑叔牙等輔佐齊桓公,齊國大治。曾率軍會合秦軍安定晉國的內亂,擁立晉惠公。管仲病重時薦他自代,與管仲同年死。
三、分析評論
文言文《老馬識途》膾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先敘後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後人應學習前代聖賢的智慧,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