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元代為什麼那麼多東西

元代為什麼那麼多東西

發布時間: 2022-05-24 08:38:07

❶ 話說元朝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龐大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范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一直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時,蒙古族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領袖--鐵木真。它作為部落首領,於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為大汗,稱為成吉思汗。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它於公元1227年消滅西夏、1234年消滅金朝,為統一全中國作好了准備。此時,成吉思汗已死,窩闊台、蒙哥、忽必烈先後繼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後近七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兵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統一了中國全境。
元世祖忽必烈在統一中國之後,並沒有停止對外的軍事行動。此後,元朝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先後使高麗、緬甸、台城、安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在國內,為了統治漢族人民,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漢人、南方漢人。在這種制度下,漢人的地位極底。成為了蒙古人與色目人驅使的對象。故而,在元朝統治初年,曾發生過多次漢族與南方各少數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義,但都未能成功。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歷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由於元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經濟的起步帶動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元朝年間,中國南方的棉花種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紡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出現了以黃道婆為首的一批手工業者,使當時的棉紡織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朝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元世祖年間,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在它撰寫的《馬可·波羅游記》中詳細的記載了當時元朝大都的繁榮景象。
物質的豐富使元朝的統治者生活逐漸奢華起來,同時也使蒙古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勢的斗爭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後歷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至元順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見當時元朝內部的斗爭之激烈。元朝後期,各皇帝都過起豪華的生活,為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族人民被壓迫尤為嚴重。於是漢族人民以各種形式起來反抗元朝暴虐的統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趙丑廝、郭菩薩的起義就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而後,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捲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間,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並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他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協助下,於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明王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王朝,他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後歷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國歷史上較強大的王朝之一。但由於元朝對漢族人民的歧視,使其過早滅亡,成為將來的清朝統治者的前車之鑒。此外,元朝的統治,為我國畫訂了以後的大致范圍,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後期,中國的疆土在此基礎上一直未發生太大變化,而蒙古族在此之後也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部分。

❷ 元代為什麼服飾有那麼多的顏色搭配

元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朝代,朱元璋繼位之前外來民族多,文化充斥不統一,所以統一以後文化繁榮昌盛,服飾還是保留原始民族的風格多彩多樣

❸ 為什麼元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少被提及的朝代

元朝很短命。1271年建立,1279年崖山之戰後才掃清殘余勢力。1350年左右起義就不斷了。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元朝宣告滅亡。算一算,總共才和平一統了70多年。和唐宋明清確實沒法比。

元朝在制度上有別於其他王朝,而且說是元朝,實質上那時候: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

不能寫的太好,所以能不提就不提。

❹ 元朝為什麼崛起那麼快擴張那麼強在政治上有什麼變革產生嗎

忽必烈時代,蒙古統治集團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夫爭國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戰爭破壞因而日益減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業力農」的方針獲得部分實施。在中原漢地,元政府也採取一些相應措施來扭轉長期戰亂所造成的殘破局面,元朝社會經濟由戰時的衰敝狀態漸臻恢復乃至一定程度的發展。這種恢復乃至發展,在全國各地區呈現出頗為明顯的不平衡性。蒙古統治者仿效金朝在用人方面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漢兒的作法,分全國居民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迄今所知,元朝政府並沒為四等人的劃分頒布過專門的法令,但卻反映在有關他們政治、法律地位以及其他權利和義務方面的諸多不平等規定中。儒生在參預國家治理方面失去了宋金時那種優越的地位,加上元政府在賦稅方面優遇儒戶的規定經常不得貫徹,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實際利益不能不受到很大損害,以至當日戲台上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的謔語。元王朝的統治秩序,仍然是在封建的社會關系、並保留了部分奴隸制度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民族屬性成為階級劃分的重要依據,民族壓迫政策激化了民族之間和階級之間的矛盾。蒙古、色目貴族通過賜田、戰爭掠奪以及強占兼並等手段,成為佔有大片田地的封建地主,漢人和南人中的官僚、軍閥,不得不依附征服者的政治勢力而擴大自己的封建權益。

在成吉思汗時代,蒙古對漢人的刑罰是殘酷的,殺死一個漢人只需付一頭驢的罰款。到了元朝,其刑法明文規定:蒙古人即使把第三等「漢人」和第四等的「南人」毆打致死,也只需「斷罰出證」,並付罰款和埋葬費;而漢人/南人即使被毆打也不得反抗,而是只能向官府提告,若反抗而使蒙古人致死,則是死刑。

元朝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在經過對歐亞廣大地區的征服後,在文化思想領域也主動或被動地吸收集合了多種文明長處,因此,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充滿了「漢法」與「色目法」的主導地位之爭。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不僅在中華文化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在諸多領域出現了新的飛躍,推進了中國多元一體文化的發展進程,開創了中國各民族文 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對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元朝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空前繁榮,使不同地區、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文化雙向交流加速。中國的火葯、指南針、印刷技術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推進了這些地區的文明進程。阿拉伯的醫學、天文學、農業技術,歐洲的數學、金屬工藝,南亞的雕塑藝術等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傳播范圍之廣、對未來歷史影響之大,都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可以說,中西方文明成就第一次出現了全方位共享的局面。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一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為中華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作出過貢獻,在中國王朝序列中,盡管該政權存在的時間較短,但它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還是非常重要的。

13世紀初,蒙古族統治者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征服戰爭,先後消滅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權,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空前統一,形成了有利於各民族文化交流發展的有利環境,中國多民族文化並存的格局進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時代開始,中原地區所形成的「夏夷」之說,強調「尊夏攘夷」、「以夏變夷」的思想,對各民族之間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礙。例如在史學領域極具影響的「正閏」說,主張「四夷不得正統」,將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權,與「竊國」、「篡國」者並列,納入非「正統」序列,事實上對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於元朝亦屬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者為了確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轉這一傳統觀念。在編纂《遼》、《宋》、《金》史時,三史都總裁官、中書右丞相脫脫力排眾議,「獨斷曰:『三國各與正統,各系其年號。』議者遂息。」這一舉措結束了自遼朝滅亡後200多年的「正統」之辯,同時也在中國史學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義肯定了各民族政權的合法地位。其意義正如韓儒林先生所總結的那樣:「這一決定確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則,它符合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的客觀實際,也符合遼、金、宋三朝互不相屬的歷史狀況,因而是正確的,所以脫脫對三史的貢獻不能忽視。」

元朝統治者實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國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氣象。蒙古族文字產生於這一時期,並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歷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寫的歷史著作《蒙古秘史》誕生;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元朝政府官員的民族成份最為復雜;元朝也是中國統一王朝史上第一個多民族文字並用的王朝;《遼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編修的史籍,也在中國史學史上首開一朝官修三朝歷史之先河,為後世保存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原文化在邊疆民族地區得到廣泛傳播,儒家經典著作被翻譯成蒙古文出版,漠北、雲南等偏遠地區首次出現了傳授儒家文化的學校;中國首次出現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國性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機構——蒙古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間涌現出一大批漢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進一步向中原社會流傳,藏傳佛教在中原得以傳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種植和紡織技術推動了中國棉紡業的發展;在寬松的政治文化氛圍下,各民族間的交融也進入又一個高潮期,契丹、女真、黨項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漢族和周邊其他民族之中,而一個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華大地上誕生。對於元朝各種文化和諧並存的局面,中世紀歐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奇跡」。

由此可見,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為的文化屏蔽現象,中華文化多樣性的現實得到普遍認可,「四海為家」、「天下一家」的觀念深入人心,多元一體格局在統一的環境里變為事實。

與大多數中國封建王朝相比較,元朝時期思想文化觀念有兩個特點是十分顯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虛文」。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元朝的文化環境表現出兼容務實的特徵。

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沒有從官方角度提出「避諱」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思想文化禁錮制度較少的王朝之一,據統計,元代的文化禁令僅是明清兩朝的幾十分之一;它還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唯一明確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當時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國都有活動場所和信徒,這在當時的整個歐亞大陸恐怕是絕無僅有的文化現象。

兼容的文化氛圍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中國「戲劇史和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雜劇)就是在此環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與唐詩、宋詞並列,視之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一些學者認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誕生並繁榮,主要得益於元代北方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的影響和文化政策的寬松,「使得社會思想能夠較多地擺脫傳統規范的束縛」自由創作。

儒家文化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使其美譽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孟子等歷代名儒也獲得了崇高的封號;元朝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專門設立「儒戶」階層,保護知識分子,「願充生徒者,與免一身雜役」。元代的民眾普及教育超過了前代,書院達到400餘所,州縣學校的數量最高時達到24400餘所。

務實的精神推動了文化與社會實踐的互動。建立元朝的蒙古族處在封建社會上升階段,有著較為迫切的發展要求。因此與宋代相比較,元朝務實的文化精神是十分顯著的。元朝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張「應天者惟以至誠,拯民者惟以實惠」,強調「務施實德,不尚虛文」。據此,他提出了「科舉虛誕,朕所不取」,廢止了科舉制度,在人才選拔上強調才幹,而不單純是「以文取勝」;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科學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由政府組織的一系列大規模的天文實測活動,使中國在很多天文學領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如黃道夾角的科學數據、星辰的數量、歷法等);在地理學方面,《大元一統志》開中國官修地理總志之先河,也是中國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書;元代編修的方誌達到160種,數量超過了宋代;元政府還組織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對黃河河源的實地科考;在農業技術及農學普及方面,南北東西農作物廣泛交流,各地農業技術(如生產工具)取長補短,棉花種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廣,很多農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強了農業科技的總結和普及工作,司農司編輯的《農桑輯要》是中國古代政府編行的最早的、指導全國農業生產的綜合性農書,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是中國月令體農書中最古的一部,王禎的《農書》是中國第一部對全國農業進行系統研究的農書;在宋代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基礎上,元代發明了金屬活字、轉輪排字法和套色印刷術。此外,元政權對醫學、造船業、陶瓷製造和水利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元朝以及四大汗國等政權的產生,使13世紀之後的歐亞政治格局發生重大的變化,東亞、中亞和西亞地區昔日林立的諸多政權頃刻間消失,歐洲的部分地區也納入蒙古汗國的統治之下。毫無疑問,殘酷的戰爭,劇烈的社會動盪,曾給歐亞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但是,征服戰爭以及隨之建立的蒙古政權,在客觀上帶來的積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它使歐亞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壁壘被打破。蒙古族統治者鼓勵通商的開放政策,便利、安全的驛站交通,拉近了歐亞之間的距離,使各種文化之間的直接對話成為現實,縮短了歐亞大陸區域之間因發展不平衡以及由於地理空間和人為封閉造成的文明進程的差距。交流讓中國認識了世界,世界也認識了中國,東西方之間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世界文明史由此進入了新的時代。如果從中國文化史角度觀察,元王朝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優惠的通商政策、通暢的商路、富庶的國度、美麗的傳說,使元朝對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社會各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廣州已具有國際化都市的色彩,泉州港成為國際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旅行家、商人、傳教士、政府使節和工匠,由陸路、海路來到中國,他們當中的部分人長期旅居中國,有些人還擔任政府官員。據統計,這些人分別來自波斯、伊拉克、阿速、康里、敘利亞、摩洛哥、高麗、不丹、尼泊爾、印度、波蘭、匈牙利、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阿富汗等國。歸國後一些人記錄了他們在中國的見聞。正是這些游記,使西方人第一次較全面地掌握了中國和東方的信息,一個文明和富庶的中國真實地展示在世界面前。這些信息改變了歐洲人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學術界普遍認為,馬可波羅等人的著作對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元朝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經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由宋代的50多個增加到140多個。海路到達非洲海岸,陸路往來直抵西歐,統一的環境為國際間、地區間的交往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史稱「適千里者,如在戶庭;之萬里者,如出鄰家」。在大量阿拉伯人、歐洲人湧向東方的同時,中國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對周邊國家、中亞、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了解更加清晰,足跡甚至延伸到西亞和西歐。人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和介紹,不再局限於道聽途說,而大多是親身經歷。如汪大淵的《島夷志略》一書,所記印度洋沿岸和南海各國史實「皆身所游覽,耳目所親見,傳說之事,則不載焉」。該書記錄了數百個地名,以及各地的山川險要、氣候物產、人物風俗,與我國的經濟、文化交往情況等等,多屬前人未載內容。類似的文獻還有《西遊記》、《西遊錄》、《北使記》、《西使記》、《真臘風土記》、《異域志》等,反映了元代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新認識和開闊的文化視野。

❺ 元代的戲曲為何能夠如此流行

唐詩宋詞,唐朝流行詩,宋代流行詞,每個時代都有它流行的東西,而在元代流行的卻是戲曲,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這是有著深刻的歷史關系的,我國的戲曲起始於 漢代的「娛人」百戲,唐宋時期滑稽戲最為繁盛,知道宋末開始出現比較固定的樂曲譜和宮本,到了元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這我覺得當然主要還是與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息息相關。

❻ 中國古代的元朝為什麼領土那麼大

元朝能擴張到那麼大,有幾個原因。
一是他是一個最好戰最野蠻的民族之一。說不好聽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時候,蒙古才剛進入奴隸社會,很多部族還在原始社會,吃人肉的都有。他北邊有些少數民族還在母系公會。
二他是從宋金那裡得到了最發達的科技力量。成吉思汗什麼都殺,就不殺工匠和鐵匠,野蠻但是聰明。說實話,那時候西方阿拉伯和歐洲世界雖然強大,但是比起宋金王朝,那是不如的。
三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戰馬群 ,英國和歐洲戰馬雖然優良,可惜數量沒有蒙古中亞高原出場的多。只有蒙古人才可以聚集起數十萬的戰馬進行全騎兵攻殺。
四是戰術優勝,蒙古的游騎兵戰術,確實領先於歐洲的重騎兵戰術,歐洲的騎士精神在蒙古騎兵面前形同廢紙。

❼ 元朝的統治為當時的中國帶來了什麼不一樣的東西呢

元朝的建立雖說是少數民族統治,但是對中國的歷史影響是深遠的。元朝的統治者在打下中原後,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制度,這給當時已經腐朽的舊制度注入了新的血液,其中之一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影響至今,這是元朝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此外還有後來誕生的國粹藝術京劇也和元代的戲曲發展脫不開關系。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闡述:


綜上所述,新的政權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必然會帶來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對後世影響深遠,因為能流傳下來的必然是被社會所實踐成功的東西。

❽ 元朝為什麼出現了很多地理類書籍

元代黃河源的最先考察在至元十七年(1280),當時的招討使都實率人抵達河源,翰林學士潘昂霄按闊闊(都實的弟弟)的敘述,寫成了《河源志》一書。自然,西藏並入元朝版圖是開展這一探險的政治前提。在蒙古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地理考察十分時行。所以,元朝時出現了許多游記、地理志和圖志之類的圖書。

熱點內容
電腦上為什麼沒法打包 發布:2024-04-26 21:15:24 瀏覽:947
臉不抹東西為什麼還會堵塞毛孔 發布:2024-04-26 20:44:52 瀏覽:218
為什麼電腦總是連續啟動 發布:2024-04-26 20:19:34 瀏覽:826
微信美顏視頻為什麼下面會黑屏 發布:2024-04-26 19:58:53 瀏覽:43
父母為什麼喜歡抱孩子 發布:2024-04-26 19:58:00 瀏覽:805
為什麼小米手機沒有充電指示燈 發布:2024-04-26 19:44:19 瀏覽:794
為什麼吃油膩的東西會想嘔胃脹 發布:2024-04-26 19:36:29 瀏覽:117
為什麼眼睛總是很畏光 發布:2024-04-26 19:13:21 瀏覽:378
為什麼抖音買的旅遊門票找不到 發布:2024-04-26 19:12:24 瀏覽:732
皮草店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4-04-26 18:55:04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