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統治階級能控制權力與時間
㈠ 如何理解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
樓主你好!
首先,我們可以對統治思想做個大概說明,所謂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可以籠統理解為在那個時代散布最廣,最為民眾所接受的思想。之後,我們就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樓主提出的問題作出解答。
一方面是統治階級地位統治的合理性支持了其思想統治的合理性;統治階級為何得以成為那個時代的統治者?因為在那個時代環境下的一定時期內,相較其他階級的統治,該階級的統治是最有利於維持並促進整個社會生產發展的,該階級的統治者能夠在滿足並維護自身階級利益的情況下,相對更多地兼顧到其他階級的利益訴求,保證整個社會利益分配的相對均衡,因此,該階級的統治地位能夠得到最多數社會成員的認同,而在此基礎上產生的該階級的思想,也就有了在整個社會思想領域內統治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統治階級對信息傳播媒介的壟斷。每一個時代的統治階級,其階級中的社會成員必然掌握著全社會的優勢資源,擁有全社會最雄厚的財力、物力、人力、權力,這為統治階級提供了充足的壟斷信息傳播媒介及手段的能力。通過壟斷信息傳播媒介及手段,統治階級單一地傳播散布自己的思想,將構成威脅的思想排除在外,使得那些思想得不到全社會范圍內的充分交流與溝通,大部分群眾能接受的只有統治階級的一家之言,加上其他一些與其統治思想並不抵觸大同小異的論調,這也構築了統治階級思想的統治地位。
比如西方的奴隸社會時期,那時的奴隸是不被當人看的,這在我們現在看來很不可思議吧!可在當時它為什麼就能夠「合理」地存在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貴族壟斷了信息傳播媒介——文字。在當時,奴隸基本是沒有權、更沒有錢去學習讀書寫字的(那時印刷術還沒發明,文字書本是個稀罕品),不讀書,沒文化,沒知識,就談不上整個社會范圍內自由思想的萌發,民主意識的覺醒了,那些有錢有權讀書習字的貴族老爺們怎麼說就怎麼辦吧,反正大多數人也沒覺得他們說的哪裡有錯= =
再看我國漢時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個霸氣!人家霸氣的資本何在?人家是皇帝,人家有錢,人家有權,人家推崇的儒家思想符合整個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至於那些小老百姓,小農民,乖乖~裡面能有幾個會讀書寫字的就不錯了,再有幾個能熟習儒家經典,考上功名擺脫貧困的,那就要謝天謝地謝君王了!還想標新立異?還想搞思想多元?您是肚皮沒餓夠還是嫌腦袋長脖子上久了?= =
由此看來,統治階級對信息傳播媒介的壟斷,也對構築穩固其思想統治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認為,主要是上述兩個方面的因素,使得一個時代統治階級的思想成為了統治思想。
而換從哲學角度來看,上述兩個方面中,第一個方面論述的是政治上層建築與思想上層建築的關系,由於上層建築中政治上層建築處在核心地位,是主要矛盾,因此思想上層建築必須服從於政治上層建築,那麼既然一個階級在政治上是統治的,該階級在思想上也應是統治的。
第二個方面論述的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由於在整個社會的經濟關系中,統治階級處於統治地位(說白了就是最有錢和拿錢的權力吧= =)因而也就決定了其上層建築范疇中的思想也應是處在統治地位的(有錢有權去壟斷傳播媒介唄= =)。
不過,我對於樓主的「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表示存疑。
我認為,至少從這個時代起,統治階級的政治經濟統治地位對其思想領域統治地位的決定性開始被削弱了。
結合上述兩個方面的論述,從對傳播媒介壟斷的方面來看,現在的媒介技術太發達了,藉助於互聯網及其背景下的微博等即時信息交互工具,還有什麼信息不能傳遞?還有什麼話不能說?還有什麼思想能夠被有效地單一散布或者無聲扼殺?在現今日新月異的信息傳播科技的威力下,統治階級以往的媒介壟斷手段已基本失效,這使其在思想領域上的統治已遠遠弱於政治經濟領域中的統治,世界已進入多元化。
從統治階級統治地位的合理性來看,藉助於現今發達的傳播科技,公民的知識素養和思維能力已普遍大幅增長,相應的意識覺醒與自身利益訴求也隨之飛躍,如今的時代,已是民眾質疑統治階級統治合理性的時代,全球諸國概莫能外。連處在核心的統治地位都相對動搖了,更何況是必須服從於這一核心的思想領域呢?
所以,我認為,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必是那個時代統治階級的思想,這在過去能成為真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民眾素養的提高和意識的覺醒,這句話的適用性必將逐步減弱。就比如說,對於現今眾多少男少女而言,樓主認為他們是對西方浪漫主義懂得多一些呢,還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解得深一些呢?= =
㈡ "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對理解當前世界全球化現象的啟示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說:「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統治階級支配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2頁)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馬克思看來,「分工是先前歷史的主要力量之一,現在,分工也以精神勞動和物質勞動的分工的形式出現在統治階級中間,因為在這個階級內部。
一部分人是作為該階級的思想家而出現的(他們是這一階級的積極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他們把編造這一階級關於自身的幻想當作謀生的主要泉源)。
而另一些人對於這些思想和幻想則採取比較消極的態度,他們准備接受這些思想和幻想,因為實際上該階級的這些代表才是它的積極成員,所以他們很少有時間來編造關於自身的幻想和思想。
在這一階級內部,這種分裂甚至可以發展成為這兩部分人之間的某種程度上的對立和敵視,但是一旦發生任何實際沖突,當階級本身受到威脅。
甚至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好像不是統治階級的思想這種假象、它們擁有的權力好像和這一階級的權力不同這種假象也趨於消失的時候,這種敵視便會自行消失。一定時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階級的存在為前提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3頁)
馬克思進一步指出:「把統治思想同進行統治的個人分割開來,主要是同生產方式的一定階段所產生的各種關系分割開來,並由此做出結論說,歷史上始終是思想占統治地位。
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從這些不同的思想中抽象出『一般思想』、觀念等等,而把它們當作歷史上占統治地位的東西,從而把所有這些個別的思想和概念說成是歷史上發展著的『概念』的『自我規定』。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一切關系都可能從人的觀念、想像的人、人的本質、『人』中引伸出來,那就是十分自然的了。思辨哲學就是這樣做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5頁)
(2)為什麼統治階級能控制權力與時間擴展閱讀: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當代價值:
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上,《德意志意識形態》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論貢獻是:
基本上完成了對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學思想,實現了人類哲學史上最偉大的革命變革,創立了科學的實踐觀點,揭示了社會發展包括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一般規律,闡述了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為核心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這些重要思想,為我們今天進一步理解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的相互關系、確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立場以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和正確的方法論原則。
因此,如果說經典作家通過對於資本主義的科學批判而超越了以往的哲學的話,那麼,異化勞動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商品拜物教批判,就構成了這一批判的不同探索,其中的繼承和突破也就不言而喻了。
㈢ 統治階級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推翻它
統治階級:社會學術語,它意指在某個特定社會中,存在一個特別的社會階級(Social class),這個階級的人,可以決定政治權力的分配與使用方式.
通常,統治階級是指那些上層階級(Upper class),他們擁有絕大部份的財產.他們的意見對其他中下階級的人有很大的影響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統治階級,即是資本家所組成的資產階級.他們擁有資本與生產資料,因此能夠主導下層的無產階級.
「統治階級」一詞合並了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曾經加以區分的兩個概念,雖然他們沒有系統地說明.第一個概念涉及經濟上統治的階級,它憑借自己的經濟地位統治和支配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是這樣說的:「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第二個概念是,統治階級為了維持和再現現有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形式,勢必運用國家政權,也就是說,在政治上進行統治.
為什麼推翻它:因為它後期統治腐敗,人民生活痛苦,所以要推翻。
㈣ 為什麼西方由 銀行家(大資本家)控制 國家政權,左右國家政治,使得國家為他們謀福利,
中國的地理環境,居於歐亞大陸主版塊,東部和南部是大海,北部是草原和荒漠和修築了長城(雖然有少數民族的入侵終歸被中國先進的文化和經濟同化),西部是世界屋脊,這個相對的封閉的環境加上中國資源相對豐富和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雖然中國歷史上的商業也很發達,例如宋朝時期和明朝時期,但中國占統治地位的「農耕文明」依然是自身可以完善循環再生的主部件,絲綢之路也好,鄭和艦隊也罷,歷史證明只是這個空前文明方式的一種附屬和點綴,如果不是近代西方列強破壞了這個機體,估計文明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俗語雲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是有性格的,難以改變,同樣國家也是有性格的,中國歷朝歷代幾乎都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科舉制度又把人才都軟禁在「學而優則仕」的主潮流中,在這種社會文化氛圍熏陶下,即使呂不韋這樣的大商人最後都以政治為最終的歸宿(當然他那時候還沒有科舉制,這里只是說明中國文化對商業的「誤解」之深,其實也不能說誤解了,只是自身的條件和機遇,因緣巧合讓中國文明走上了一條有別於西方文明之路,也許是「天意」吧)
「經濟」這個詞在西方是「政治」這個詞相對應的,而在中國文化之中「經濟」的含義更有政治的元素,是經邦濟世的意思,「經濟」只是治國的一個方面,所以從一個詞中就可以體會商業和商人在中國歷代社會中的地位。
西方主要指歐洲板塊,周圍臨海,支離破碎,兼並戰爭持續不斷,直到近代政治版圖上依然是諸國林立,它基本上屬於「海洋經濟」,重視貿易,通過貿易完成自身的經濟社會再循環,地理大發現刺激了這一進程,開辟了市場和原料產地,開始走向掠奪殖民經濟,工業革命更促使使全球資本主義市場最終形成和確立,從此世界經濟真正走進了資本主義時代。
西方經濟在文化上有其很深的文化基因沃土,「摩西十誡」為西方的「契約社會」奠定了基調,以後的西方社會以十誡衍生了許法律和規則,極大的促進了商業社會的發展(比如發明專利權)
西方的銀行家,特別歷史悠久和雄厚實力的銀行家往往是猶太家族,他們都是經營了上百年的家族,之所以猶太銀行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銀行家,有一個得天度厚的原因就是西方社會因為宗教等原因對其種族歧視,在中世紀只允許他們在特定區域活動和從事特定的活動,為了謀生,猶太人選擇了錢幣業務,後來由於放寬了對其人身活動的范圍和自身業務的熟練,猶太人以錢生錢的生意越做越大,特別是做上了「國家生意」。歐洲諸國常年戰爭,可戰爭打的實際是錢啊,沒錢就需要借款,所以猶太銀行家就為西歐諸國融資,發放國家債券,以該國的未來稅收做抵押,按一定比例收取傭金,這就形成了戰爭借貸經濟。猶太銀行家從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並且勢力越來越大,甚至可以左右戰爭的進程,同時西歐各王侯貴族的資產也委託猶太銀行家代為打理對其敬意有加,猶太銀行家的地位空前提高,當然經濟上的巨大回報必然謀求政治上更大的訴求,因為只有控制了政治經濟上才能獲得更為豐厚的回報,這是一個不斷反饋的「良性循環」,當然被銀行家所侵蝕的政治是可怕的,因為他們會為了獲得利益而悍然挑起戰爭,近代一戰和二戰背後其實都有銀行家的身影,美國二戰後發生的歷次戰爭其實也有大資本家的影子(軍工和金融資本)。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大資本家已經形成了統一戰線,形成了家族制和財團制(洛克菲勒財團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甚至建立了超越國家主權形式的團體(共濟會),深深影響著世界,從控制各國國的貨幣發行權(美聯儲是私有中央銀行,由各大家族財團控股,根本就不是國家控制,世界各大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情形類似),到控制資源(石油糧食),甚至控制人口(各種怪病,比如艾滋病就有資料顯示是美國故意傳播的和轉基因食品,降低人的生育能力),可謂組織嚴密,操縱范圍之廣之深,世代罕見。
以商業和契約為機體的西方社會,加之歷史上戰爭借貸經濟這產物的刺激,使金錢重斥社會的各個方面,多黨制,兩院制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只是資本控制下的「民主外衣」,如國背後沒有財團的支持,金錢的支撐,都是浮雲,「兩個政黨打架為人民謀所謂的利益」,只是資本忽悠人民的一場「戲劇」,歸根到底政治的背後有一個超級穩定的資本金融體,他們已經經營了上百年,玩弄政治已經輕車熟路並且還能巧妙的違裝自己,不陷於與人民直接對抗的汪洋大海之中,真是巧矣,深矣,絕矣。
如果你想對這個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建議你看一下幾本書《五百年來誰著史》《貨幣戰爭》三部,《萬曆十五年》(《誰到底統治這個世界》作者何新)一家之言,恐有不當,希望對你有幫助。
㈤ 為什麼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民主總是屬於統治階級
民主實質上是一種對國家進行管理的制度。在階級社會里,管理國家的權力,從來就是統治階級的事,被統治階級是不可能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的。哪個階級真正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就表明哪個階級在國家的階級關系中處於統治地位。所以,民主總是屬於統治階級的,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著超階級的民主。我們說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就是從這個角度上說的。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古代的雅典,還是當代的美國,真正享有管理國家權力的,只是統治階級。民主,只是屬於統治階級的。
㈥ 人類社會從有歷史記載開始,統治階級是靠什麼維持統治最有效
「仁政」「為政以德」!這是儒家所極力提倡的,經千年而不朽,足見其重矣!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為唐朝為盛,延綿三百年,靠的是什麼?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其實最根本不就是兩個字:「為民」,這才來了「護國」,也就達到了「仁政」的目的。再說說我們現如今的中國六十年來雖然一些小的動亂難免,但其經濟還是急速發展,實力還是急速增強!對百姓生活的改善也是眾所見證的!「為政以德」,所以人民才自發唱起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總之,人民才是國家的保障,當然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會出現大好的局面啊!希望我的見解能對你有幫助!純正的自己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