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要縮短急診時間

為什麼要縮短急診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7-02 16:54:36

『壹』 北京試點「互聯網+急救」縮短腦卒中多少搶救時間

北京探索「互聯網+」改造心腦血管急救流程,試點兩周來腦卒中搶救時間平均縮短30%。隨著流程進一步完善,到2018年這一模式或將惠及京津冀地區的腦卒中患者。

據介紹,「互聯網+急救」課題研究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牽頭、北京市多個分中心參與,將實現腦卒中病人急救管理網格化、院前急救派遣優先化、院前評估檢驗標准化、卒中到院通知預先化、院內急救流程並行化,最終形成社區、院前、院內卒中急救一體化的模式。

『貳』 看急診與普通門診有何區別

1、性質不同:門診主要就診的是慢性病或沒有危及生命,生命體征穩定的用戶,進行門診常規檢測,或者規律服葯,取葯,對生命體征沒有威脅者,可以在門診就診。急診主要是處理突發急症,病因有時不明確,生命體征不穩定,病情惡化進行性加重的用戶。

2、掛號要求不同:門診部普通門診病員,應先掛號後診病。急診則不需要掛號。

3、科室設置不同:普通門診至少設1個一級科目或2個二級科目,或者設4個以上的專業科室。急診科則沒有。

(2)為什麼要縮短急診時間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門診大廳內設咨詢服務台,有專職醫務人員為您服務。用戶在就診中若有任何不明白的問題可以直接咨詢或提出服務要求。

2、門診大廳內設有電子觸摸屏及大屏幕顯示屏。可了解醫院各科室專業,出診專家,各項檢查收費標准及葯品價格等情況。

3、就診號只限就診當日指定的上午,下午就診時間內使用,逾期無效。

4、復診(看結果),咨詢,開葯等均需掛號。

『叄』 三級醫院的急診科設置與管理規范

醫院急診科設置與管理規范(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醫療機構急診科的設置,加強管理,提高急診醫療水平,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護士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置急診科,並按照本規范建設和管理。
第三條 醫院急診科是社會急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院內急症救治的首診場所。急診科負責24小時為來院的急診患者進行搶救生命、穩定病情和緩解病痛的處置,為患者及時獲得後續的專科診療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醫院急診科的指導和監督,醫院應加強急診科的建設和管理,提高急診救治水平,保障醫療安全。
第二章 設置與運行
第五條 急診科應具備與醫院級別、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和葯品等條件,以保障急診救治工作及時有效開展。
第六條 急診科應設在醫院內便於患者迅速到達的區域,並臨近各類輔助檢查部門。
急診科入口應通暢,設有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平車出入,並設有救護車通道和專用停靠處;有條件的可分設急診患者和救護車出入通道。
第七條 急診科應設醫療區和支持區,醫療區包括分診處、就診室、治療室、處置室、搶救室和觀察室,有條件的可設急診手術室和急診監護室;支持區包括掛號、各類輔助檢查部門、葯房、收費和安全保衛等部門。
醫療區和支持區應合理布局,有利於縮短急診檢查和搶救半徑。
第八條 急診科應有明顯的路標和標識,以方便和引導患者就診。院內緊急救治綠色通道標識應清楚明顯,緊急救治相關科室的服務能夠保持連續與暢通。
第九條 急診科應明亮通風,候診區寬敞,就診流程便捷通暢,建築格局和設施應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兒科急診應根據兒童的特點,提供適合患兒的就診環境。
第十條 急診科搶救室應臨近急診入口,設置一定數量的搶救床,每床佔地面積以14-16平方米為宜。搶救室內應備有完好的急救葯品、器械及處於備用狀態的心肺復甦、監護等搶救設備,並應具有必要時施行緊急外科處理的功能。
第十一條 急診科應根據患者流量和專業特點設置觀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觀察的患者,觀察床數量以醫院床位數2-3%為宜。患者留觀時間原則上不超過72小時。
第十二條 急診科應設有專門傳呼(電話、傳呼、對講機)裝置。有條件的醫院可建立急診臨床信息系統,為醫療、護理、感染控制、醫技、保障等部門及時提供信息。
第三章 人員配備
第十三條 急診科應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急診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醫護人員。
第十四條 急診科應有相對固定的急診醫師,且不少於在崗醫師的75%,醫師結構梯隊合理。
急診醫師應具有2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能夠獨立掌握內、外科常見急診處理的基本能力,熟練掌握心肺復甦、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動脈穿刺、電除顫、呼吸機使用及創傷急救等基本技能,並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訓,間期以2年為宜。
第十五條 急診科應有相對固定的急診護士,且不少於在崗護士的75%,護士結構梯隊合理。
急診護士應具有2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經規范化培訓考核合格,掌握急診、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護理技能,常見急救操作技術的配合及急診護理工作內涵與流程,並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繼續培訓,間期以2年為宜。
第十六條 急診科以急診醫師及急診護士為主,急診患者較多的醫院,還應安排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等醫師、護士參加急診。
第十七條 急診科主任應由具備急診醫學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並應具有5年以上急診臨床工作經歷的醫師擔任;三級醫院急診科主任應由具備急診醫學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並應具有8年以上急診臨床工作經歷的醫師擔任。
急診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本科診療質量與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
第十八條 急診科護士長應由具備護師以上任職資格並至少從事急診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人員擔任;三級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應由具備護師以上任職資格並至少從事急診臨床護理工作8年以上人員擔任。
護士長負責本科的護理管理工作,是本科護理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第十九條 急診科可根據實際需要配置行政管理、保安和其它人員。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二十條 急診科應當建立健全並嚴格遵守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相關診療技術規范、操作規程,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及醫療安全。
第二十一條 急診實行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推諉急診患者。
第二十二條 醫院應建立制度,保證相關人員及時參加急診搶救和會診。
第二十三條 急診科應根據急診醫療工作制度與診療規范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急救診療工作,確保急診救治及時。
第二十四條 急診實行預檢分診制,建立分診程序及分診原則,按症狀鑒別分診,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優先。
(一)需要心肺復甦或生命垂危患者:立即復甦和搶救;
(二)急診危重患者:應在5~10分鍾內接受病情評估和急救;
(三)生命體征相對穩定的急診患者:應在30分鍾至1小時內給予急診處理。
第二十五條 醫院應制定主要常見急危重症的搶救流程和處置預案,做到急診科搶救關鍵措施及相關醫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
第二十六條 急診醫護人員必須應按病歷書寫有關規定書寫急診、留觀患者的醫療文書,確保每一位急診患者都有病歷,記錄診療全過程和患者去向。
第二十七條 醫院應建立制度與機制,保證急診處置後需住院治療的患者,優先及時收入病房,相關臨床科室不得拒絕推諉。
第二十八條 醫院應建立制度與機制,加強對急診科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急診科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本科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條 急診科在重大搶救時,特別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群體災害事件的重大搶救,應按規定及時報告醫院相關部門,醫院根據情況啟動相應的處置程序。
第三十條 急診科應遵循《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嚴格執行標准預防及手衛生規范並對特殊感染病人的隔離。
第三十一條 醫院及醫務管理部門應指定專兼職人負責急診科管理,指揮與協調重大搶救和急診患者出口問題。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 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設置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或者有關其他組織對轄區內醫療機構的急診科進行質量評估與檢查指導。
第三十三條 醫療機構應當對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委託的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組織開展的對急診科的檢查和指導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阻撓,不得提供虛假材料。
第三十四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醫療機構急診科的質量、安全管理等情況進行通報或公告。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不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設置急診室,參照本規范設置和管理。
第三十六條 本規范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本規范自發布之日起實行。

附件1
急診科儀器設備及葯品配置標准

一、儀器設備:心電圖機、心臟起搏/除顫器、心臟復甦機;呼吸機、攜帶型超聲儀、心電監護儀、吸引器、給氧設備、洗胃機;床旁X線機等。
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動、轉運器械,各種基本手術器械。
三、急救葯品:中樞神經興奮劑;升壓、降壓葯、強心葯、利尿及脫水葯;抗心律失常葯;血管擴張葯;鎮靜劑;止痛、解熱劑;止血劑;解毒葯、止喘葯、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類葯、各種靜脈補液液體、局部麻醉葯、抗菌素類葯、激素類葯物,各類敷料、包紮固定用材等。

附件2
急診科醫護人員配置表

急診量(日平均人次) 搶救量(日平均人次) 觀察床位數 日觀察人次 醫師(人) 護士長(人) 護士(人) 護工(人)
≤100 4 10 12 12~14 1 25~30 2
101~200 8 15~20 20 18~21 2 40~50 2
201~300 12 21~30 25 24~26 2 50~60 3
301~400 16 31~40 30 27~28 3 60~70 3
401~500 20 31~40 30 29~30 3 70~80 4
≥500 20 31~40 30 31~40 3 80以上 4

附件3
急診科醫師和護士技術和技能要求

一、 急診科醫師應掌握的急救技術和技能
1.獨立處理各種急症(如高熱、胸痛、呼吸困難、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黃疸、血尿、抽搐、眩暈、頭痛等);
2.掌握通過心電圖判斷室顫、寬QRS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嚴重的心動過緩等;
3.掌握心肺腦復甦術、昏迷、各種休克的搶救治療;
4.掌握創傷的初步診斷和處理原則;
5.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診斷和處理;
6.對暫時未明確診斷的急危重症給予適當的搶救治療;
7.能開展氣道開放技術、電除顫、急診起搏、溶栓術、深靜脈置管、動脈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胸腔閉式引流、導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
8.熟練使用輸液泵、呼吸器、多種生理監護儀、血糖儀及分析血氣報告等
二、急診護士應掌握的急救技術和技能
1.掌握急診護理工作內涵及流程,急診分診;
2.掌握急診室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原則;
3.掌握常見危重症的急救護理;
4.掌握創傷患者的急救護理;
5.掌握急診危重症患者的監護技術及急救護理操作技術;
6.掌握急診各種搶救設備、物品及葯品的管理;
7.掌握急診患者心理護理要點及溝通技巧;
8.掌握突發事件和群傷的急診急救。

『肆』 急診科工作特點包括

急診科(室)的工作特點

1.急診科(室)的工作特點是,急、危、重病症多,工傷事故多,發病急驟、病情凶險、變化迅速。

2.急診科(室)的規章制度、操作常規、搶救程序、人員配備、醫療儀器、器械敷料、葯品供應及科室位置、布局設施等各項工作,均應圍繞「急」字要求,嚴格落實「穩、准、快」,以分秒必爭,力求提高急診醫療質量和搶救能力。

3.急診科(室)人員配備,醫護人員應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跨學科的知識、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基礎知識牢固、訓練有素、搶救操作熟練並具有愛傷觀念。

急診科(室)的醫護人員要分別掌握主要急、危、重症和生命支持治療的基本功,包括心血管危重病症、張力氣胸、腦血管意外、各種急性大出血、高熱驚厥、急性中毒、燒傷、顱腦外傷、脊髓損傷、昏迷、休克、急性胸痛、急性頭痛、急性腹痛等臨床急症的診治搶救技術。全體醫護人員應熟悉或掌握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心臟除顫起搏、深靜脈穿刺、動脈穿刺、呼吸機的應用、血液凈化、溶栓術、中心靜脈壓監測、三腔二囊管放置技術、胸腔閉式引流技術、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及各類創傷的急救等急救技術操作。熟知常用葯品的葯名、葯理、用法、劑量、禁忌證及注意事項。掌握急診常用化驗正常值、各種治療、無菌技術操作,掌握急診分診原則和技術,鑒別、分診快而准,為縮短病人候診及診療時間,急診分診護士可依據病情協助代開三大常規化驗單。在搶救病人時,按院長規定,有權調動院內有關人員來急診科參加搶救。

4.急診科(室)內各部門的診療工作應達到標准化、程序化,井井有條,忙而不亂。

5.急症葯品和搶救設備必須齊全、到位,做到4固定(定品種、定數量、定位置、定專人管理),物品完好率達到100%。

6.建立行之有效的呼叫系統,以保障重大搶救情況下,及時調集有關部門或人員到搶救室共同協作完成搶救任務。

7.急診醫護人員要隨時為院前急救做好准備,一旦招呼即赴災害現場。能正確完成創傷、出血、休克以及重要臟器衰竭的急救和運送,能熟練應用四大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和徒手心肺復甦術。

8.急診病人常涉及治安、交通等法律事宜,醫院應與有關部門建立聯系。

9.急診醫護人員應具有良好的素質和服務態度,急病人所急,體貼、關心傷病員,還應針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使其感到安慰、放心,配合診治。

『伍』 衛生部急診規定~~~有沒有時間的限制~~~具體

普通門診入院流程
流 程
責任部門
工作要求
病人及家屬
病人在掛號處掛號後,憑掛號單到門診各科就診.
門診臨床各科
入院收費處
1,分診護士對掛號較多的科室進行分診.
2,門診醫生按《門診診療工作流程》為病人做必要的基礎檢查.
3,如病情需要入院,由接診醫生開《住院證》給病人到入院收費處辦理入院手續,電話與相關護理單元聯系床位並通知收治病人.
各病房護理單元
1,收費後,由相關病房護理單元護士按護理服務管理手冊中的《病人入院,接待及出院服務程序》的要求為入院病人測量體溫,脈搏,呼吸,體重,血壓.
2,護士為病人准備好床位.
各病房護理單元
各病房護理單元護士帶領病人到相應的病床.
急診內科入院流程
流 程
責任部門
工作要求
急診內科
由"120"接回病人或其他途徑入院
急診內科
1,到診病人由接診醫護人員護送到搶救室按《危重病人搶救處理規范》進行初步處理,包括止血,建立靜脈通道,生命支持.
2,如為病情不允許搬動的病人由急診內科進行就地搶救處理.
3,如病情復雜或危重需要其他專業科室會診的按《會診制度》進出處理.
4,危重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必須完成必要的輔助檢查,包括暫時不能交納檢查費用的危重病人.
5,危重病人在檢查過程中必須有醫護陪同.
6,護士指引幫助病人的隨行人員辦理入院手續,無隨行人員的先進行積極救治,同時電話或者其他方式聯系病人家屬或朋友辦理入院手續.
臨床科室
1,符合ICU收治范圍的內科病人應直接由急診內科醫護人員護送入ICU,並與ICU的醫護人員進行交班.
2,收入ICU的內科危重病人由ICU醫生進行全過程管理.
3,其他病人必須遵循專病專治的原則收入科室治療,並與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進行交班.
4,送入所屬專科的病人按《住院診療服務工作流程》進行處理.
急診術科入院流程
流 程
責任部門
工作要求
急診術科
由"120"接回病人或其他途徑入院
急診術科
1,接回病人由接診醫護人員護送到搶救室進行初步處理,包括止血,建立靜脈通道,生命支持,並由護士按《術前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術前准備(術前皮試,備皮,導尿等).
2,到診病人由當班醫生直接在搶救室進行初步處理,包括止血,建立靜脈通道,生命支持.並立即按《會診制度》通知相關專科醫生進行會診,並由護士按《術前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術前准備(術前皮試,備皮,導尿等).
4,危重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必須完成必要的輔助檢查,包括暫時不能交納檢查費用的危重病人.
5,危重病人在檢查過程中必須有醫護陪同.
6,由會診醫生與病人或隨同人員進行術前談話,並記錄在《手術同意書》中,由病人或隨同人員簽字確認;如病人或隨同人員不同意手術或要求轉院,必須在《門診病歷本》中簽字確認.
7,初步處理後由急診護士電話通知手術室,接診醫生通知手術醫生做好術前准備.
8,術前准備的內容由接診醫生以手工方式做好記錄,並隨病人一同送到手術室,
9,護士同時協同病人的隨同人員辦理入院手續,無隨同人員由護士代替辦理入院手續.
急診術科
由會診醫生或急診護士(未經會診)送病人到手術室,與手術室人員交班.

『陸』 急診就醫有哪些注意事項

老話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當家裡人遇到突發情況了,如何送急診就醫?打急救電話時應該說什麼?救護人員到來前該做什麼?

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有關急診就診的小貼士。

『柒』 急診科工作制度

急 診 科 工 作 制 度

一、急診科必須24小時開診,隨時應診,節假日照常接診。工作人員必須明確急救 工作的性質 、任務,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和搶救規則、程序、職責、制度及技術操作常規,掌握急救醫 學理論和搶救技術,實施急救措施以及搶救制度、分診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治療 護理制度、觀察室工作制度、監護室與搶救室工作制度、病歷書寫制度、查房會診制度、消 毒隔離制度,嚴格履行各級各類人員職責。
二、值班護士不得離開接診室。急診患者就診時,值班護士應立即通知有關科室值 班醫師,同時予以一定處置(如測體溫、脈搏、血壓等)和登記姓名、性別、年齡、住址、 來院准確時間、單位等項目。值班醫師在接到急診通知後,必須在5~10分鍾內接診患者, 進行處理。對拒絕來急診科診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後10分鍾不到的醫師,急診室護士隨時通 知醫務科、門診部或總值班室,與有關科負責人聯系,查清原因後予以嚴肅處理。
三、臨床科室應選派技術水平較高的醫師擔任急診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於6個月。 實 習醫師和實習護士不得單獨值急診班。進修醫師經科主任同意報醫務科、門診部批准,方可參加值班。
四、急診科各類搶救葯品、器材要准備完善,由專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經常檢 查,及時補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證搶救需要。
五、對急診患者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及時、正確、敏捷地進行救治,嚴密 觀 察病情變化,做好各項記錄。疑難、危、重症患者應在急診科就地組織搶救,待病情穩定後 再護送病房。對需立即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應及時送手術室進行手術。急診醫師應向病房 或手術醫師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診患者收入急診觀察室,由急診醫師書寫病歷,開好醫囑,急診護士負責治 療,對急診患者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並做好記錄,及時有效地採取治療措施。觀察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最多不超過一周。
七、遇重大搶救患者須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門診部,有關領導親臨參加指揮 。凡涉及法律糾紛的患者,在積極救治的同時,要積極向有關部門報告。

急 診 搶 救 室 工 作 制 度

一、搶救室專為搶救患者設置,其他任何情況不得佔用(尤其搶救室)。搶救的人 一旦允許搬動,即應轉移出搶救室以備再來搶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搶救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須放在指定位置,並有明顯標記,不準任 意挪用或外借。
三、葯品、器械用後均需及時清理、消毒,消耗部分應及時補充,放回原處,以備 再用。
四、每日核對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賬物相符。
五、無菌物品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1周時重新滅菌。
六、每周須徹底清掃、消毒一次,室內禁止吸煙。
七、搶救時搶救人員要按崗定位,遵照各種疾病的搶救常規程序,進行工作。
八、每次搶救患者完畢後,要作現場評論和初步總結。

急診觀察室工作制度

一、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診科觀察室短期觀察患者(包括病情復雜難以確診,需入 院診治而暫時無床又不能轉出者)。
二、值班醫師和護士,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開好醫囑,及時填寫急診觀察病歷, 隨時記錄病情和處理經過,認真做好交接班。
三、急診觀察室醫師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隨時查看。主治醫師每日查床一次, 及時修訂診療計劃。
四、急診觀察室值班護士,要隨時主動巡視患者的病情、輸液、給氧等情況。發現 病情變化,立即報告醫師並及時記錄。
五、加強基礎護理,預防褥瘡、肺炎等並發症的發生。
六、留觀察者只許留一人陪伴(特殊情況除外)。
七、留觀察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最多不超過1周。
門、急 診 首 診 負 責 制

一、門診首診負責制
對非本科室范疇疾病患者和邊緣性疾病患者,首診醫師均不得拒診。對非本科疾病患者,應 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認真書寫門診病歷,並耐心向患者介紹其病種及應去 就診科室。對邊緣性疾病患者,首診醫師應負責診療。必要時,可請有關科室會診。嚴禁相 互推諉。
二、急診首診負責制
(一).一般急診患者,參照門診首診負責制執行,由急診室護士通知有關科室值班醫師 。
(二).重危患者如非本科室范疇,首診醫師應首先對患者進行一般搶救,並馬上通知有 關科室值班醫師,在接診醫師到來後,向其介紹病情及搶救措施後方可離開。如提前離開, 在此期間發生問題,由首診醫師負責。
(三).如遇復雜病例,需兩科或更多科室協同搶救時,首診醫師應首先進行必要的搶救 ,並通知醫務科或總值班人員,以便立即調集各有關科室值班醫師、護士等有關人員。當調集人員到達後,以其中職稱最高者負責組織搶救。

急 診 就 診 制 度

一、由接診護士詢問病情確定就診科目後,辦理掛號,並通知有關科急診值班醫生 。病情復雜難以立即確定科別者,由首診科負責處理。
二、接診醫生檢診後,記錄檢查結果及處理意見。
三、傳染病患者應到隔離室就診。
四、對重病及病危患者應即刻通知值班醫生作緊急處理,然後辦掛號手續。須有專 人陪伴,隨時觀察病情變化。
五、接診護士測體溫,必要時測呼吸、脈搏和血壓(重危患者必須測血壓),一般 患者用腋表,小兒、昏迷、精神失常、驚厥患者用肛表。
六、需要搶救的危重病者,在值班醫生到達前,護士可酌情先予急救處理,如止血 、給氧、人工呼吸、胸外按壓、吸痰等,亦可請其他值班醫生進行初步急救,被邀請醫生不得拒絕。
七、紫紺及呼吸困難者吸氧。體溫超過39℃可予冰袋或冰敷常溫。呼吸心跳停止者 即行胸外心臟按壓、心內注射及氣管內插管給氧、靜脈輸液等。
八、需要X光等檢查的患者,就病情需要,須有工作人員或陪伴人員陪送,或通知有 關科室到急診科檢查。
九、病情需要時,可邀請其他科值班醫生會診。遇有就診者過多或疑。
難病例,應及 時請上級醫生協助。遇有大批急診或病情復雜,需要多方面合作搶救的患者,應通知急診科主任、醫務科科長及院長。所 有會診及一切處理經過,應記入病案。
十、病情需要時,可轉入急診觀察室觀察。
十一、多部位傷的患者或多種(兩種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診時,應由病情最危 重的科室首先負責診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十二、有急症需手術者,按醫囑作術前准備,並通知手術室,如須住院,由陪送人 或護士代辦住院手續。
十三、重危病者入院時,由護士親自護送,並對病區護士作好交班。
十四、急症由於交通事故、服毒、自殺等涉及公安、司法者,應立即通知有關單位 。
十五、護士應記錄患者到達時刻、醫生到達時刻及患者送入病區時刻。

值 班 工 作 制 度

一、值班人員負責處理全日急診工作,必須嚴守崗位,態度熱情,工作細心,認真 履行職責。實習人員參加值班時,應有專人指導。
二、各科室派責任心強,畢業3年以上的人員來急診科工作,應將名單送醫務科和急 診科。值班者不得擅自離開崗位。
三、值班護士交接班時,應檢查一切急救用品的性能、數量及其放置位置,如有缺 損或不適用時,應立即補充更換。放置位置有誤時,立即改正。擔任急診醫護人員如需出診 ,必須有人代替工作。
四、嚴格執行交接班及查對制度。急診及觀察患者,應床旁交班,避免將處理未畢 的事項交他人處理。

重 危 患 者 搶 救 制 度

一、搶救工作須組織健全,分工周密,參加搶救的醫護人員必須做到嚴肅認真、分 秒必爭。
二、在搶救中應由急診科主任、護士或在場的最高職稱的醫生擔任組織搶救工作, 參加搶救的人員應服從指揮,准確地完成各項工作。搶救過程應嚴格執行正規技術操作及查 對制度。
三、必要時由醫院組織搶救組進行搶救,在聽到搶救的呼叫訊號後,參加搶救人員 立即奔赴急診科參加搶救工作。
四、經搶救後病情允許移動時,應迅速送入監護室或病房。如需繼續搶救或進行手 術者,應預先通知病房或手術室做好准備。不能搬動而急需手術者,應在急診室進行。留監 護室繼續搶救治療者,待病情好轉後再送入病區。
五、凡經搶救的患者,應有詳細病案及搶救記錄,搶救工作告一段落時,應作小結 。

交 通 事 故 急 救 管 理 制 度

一、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傷亡已成為人類疾病的重要死因之一,急救管理原則是「先搶後救」、「先非醫療工程救險後現場醫療救護」。
二、在發生車禍事故後首先要將傷員從車內救出,燃燒或毒氣等因素都會繼續進一 步威脅傷員,其原則是盡快將傷員從車內救出,這是搶救的第一環,否則無法進行有效的醫 療處理。
三、第二環是現場急救,著重處理傷員的出血、窒息、休克等嚴重問題,進行止血 、包紮、固定、注射強心劑、呼吸興奮劑。
四、在保護生命和減輕傷殘的原則下盡快進入第三環節,即醫療運輸。藉助救護車 運送,有條件的還可採用直升飛機等,以使救護工作速度快、顛簸少、較平穩。
救 護 車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防止科室或私人隨意使用救護車,避免影響急診出車。保證救護車處於備用應急狀態,隨時 接受急救中心指揮。

二、適用范圍
急診科救護車的管理。

三、職責
(一).護士長、救護車司機每天檢查救護車的車況、車容、搶救設備和葯品。
(二).急診班護士每班檢查救護車的車況、車容、搶救設備和葯品,做到及時更換和補 充並做好登記。
(三).護理部每月檢查救護車的車況、車容、搶救設備和葯品。
(四).科主任、護士長對救護車進行嚴格管理,救護車只做醫療救護用,不得挪做他用 。
(五).救護車司機必須保持車況良好、車容車貌整潔,接到電話5分鍾內必須出車。並設 有出車登記本,記錄出車時間、地點、到達時間、隨車人員等。

四、工作程序
(一).當醫務人員接到120電話後,立即通知司機及值班醫生、護士,攜帶必要的搶救設 備5分鍾內出發(用物見「救護車物品配備清單」)。由接120電話醫生在出車登記本上記錄 出車時間、地點、到達時間、隨行人員等。
(二).葯品、器材、物品用後均由出診護士及時補充、清理、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備用 。護士長每天檢查,急診班、上夜、下夜三班要每班檢查,並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各 種登記。發現搶救儀器有故障應及時報告科主任、護士長,並請維修工修理。
(三)救護車離開本院執行任務,須報本院醫務科同意,並上報急救 醫療中心指揮調度室,以便指揮中心隨時掌握救護車動向。
(四).出車執行120急救任務返回醫院時,出診醫生須向急救中心指揮調度室報告出車情 況並做好登記。
(五).車內禁止吸煙、擺放雜物。
(六).救護車司機定期做好車輛的檢修、保養和救護車的清潔、消毒工作,保持車況良好,安全行駛。

救 護 車 使 用 規 定

一、救護車為醫療救護專用,實行24小時院內值班,由急診科主任、護士長簽發派 車單。司機接到通知後,應在5分鍾內做好出車准備,及時出車。
二、使用救護車一律按標准交費,一般情況先收費後出車。如情況緊急或通過電話 呼救者,可先出車,出車費由司機負責督促患者補交。
三、住院患者要求到外院就診、檢查或請外院醫生會診、手術者,均按上述收費標 准,交納出車費。
四、每月末由救護車司機將每次派車單和收費單據校對後交財務科審查收支情況, 按醫院出車補助標准,結算出車補助費。
五、非醫療用車,必須經業務院長簽發派車單。私自派車、私自出車和出車不收費 ,查明責任者,按出車地點收費標准加倍罰款。

急 診 患 者 接 待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通過對急診患者接診過程進行控制,使急診患者及時、准確得到診治,危重患者及時得到搶 救,避免多科轉診,延誤救治時機。

二、適用范圍
急診科患者的接診服務。

三、職責
(一).急診護士負責急診患者接診、分診工作,按醫囑及時進行各種治療和護理服務。
(二).急診科護士長負責指導接診、分診工作,協調解決急診患者接診過程出現的問題 及意外。
(三).護理部主任、急診科主任負責協調解決特大意外、災難事件及大的糾紛。

四、工作程序
(一).急診科專門設立一急診班護士,負責接待來診急診患者,24小時值班。
(二).接診護士應按急診患者病情輕、重、緩、急分別處理。
(1)對接受治療的患者,當班護士根據需要安排坐姿或卧位,並介紹環境,交待注意 事項及患者須知。
(2)對外傷的患者,接診護士應做相應的初步處理,如止血包紮、固定製動等。
(3)高熱患者按醫囑予以測量體溫、物理降溫,並安排床位、保暖等。在病歷上 做相應的記錄,並按醫囑給予治療及護理。
(4)急診護士接到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搶救室,通知相關醫生搶救,並參加搶救工作,開通各種搶救通道,准備各種搶救儀器。遇到因科內條件限制不能處理的急診患者(如心臟破裂、股動脈 破裂等)應立即送往手術室,爭取搶救時間,在護送途中做好相應救治工作(如開通靜脈通 道等)。
(5)遇到由路人送來的無名氏,做好接診救治工作的同時,護士應 向患者詢問他的地址、姓名、電話,根據患者提供的資料,聯系其家人或朋友。
(6)對神志不清而無人照看者,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時,接診護士和醫生同時檢查、 清點患者的物品並登記、簽名後暫時保管。根據患者隨身物品所提供的資料,設法通知其家 人或朋友。

急 診 科 設 施 配 置 及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使科室的設施齊全,管理制度完善,責任到人,使之隨時處於完好、備用狀態,提高工作效 率和醫療服務質量。

二、適用范圍
急診科室。

三、職責
(一).病區設施配置不完善的,科主任或護士長應及時向院領導及設備科報告申請。
(二).病區的設施管理責任到人,並有定期檢查、登記、簽名。
(三).護士長每周進行一次設施、器械的檢查,護士每班當面清點交接,發現問題及時 請維修工修理,發現遺失,當班護士應立即向科主任、護士長匯報,然後向院領導匯報。
(四).對陳舊、磨損的設施使用不便,必須報廢的,科主任或護士長應向設備科申請報 廢、更新。
四、工作程序
(一).病區設施策劃及配置,按國家規定的病區設施要求配置病區所需設施及器材。
(二).科主任、護士長負責收集設施及器材使用信息,如需要增加的設施、器材,填寫 購買申請單,送醫院領導審批。
(三).護士長負責對購買的設施及器材進行建賬管理,並按病區及編號標識在醒目的位置。
(四).護士長建立儀器使用登記本,當班人員負責使用後的清潔及維護,使該儀器處於 備用狀態。
(五).使用當中發現故障,及時匯報護士長或科主任,同時匯報器械維修工及設備科。
(六).每種器械、設施定人、定期、定地點、定數量管理,保證各種 儀器、材料性能良好。
(七).一切搶救器械、物品使用後,要及時歸還原處,清理補充,並保持清潔、整齊。
(八).病區的急救設施不準挪用、外借,非急救設施原則上也不準挪用,若其他科室要 作短暫的借用,也要有登記,杜絕以私人的名義借用。
(九).護士長每周全面檢查一次科室所有設施、器械,對貴重儀器使用後應有記載。

院 前 急 救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院前急救設施齊全,人員配備管理,利於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二、適用范圍
急診科一般情況下的院前急救過程式控制制(不包括災害事故急救)。

三、職責
(一).由科主任、護士長負責督促配置救護車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設施及葯品。
(二).由醫務科、護理部和科主任、護士長負責配置救護工作所需的醫生、護士、司機 。
(三).由護士長、護理責任護士認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備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須保證達到100%,並經常保持救護車箱內的衛生。
(四).由出診醫護人員實施院前急救工作,並做好記錄。
(五).救護車司機要熟悉本區交通情況,保持車況良好,做好車輛的維護、保養和年審 。
四、工作程序:
(一).救護車設施策劃及配置:
按《基本醫療管理制度》的救護車設施要求配置所需 設施及通訊器材,由科主任、護士長負責申請、領用。
(二).值班人員准時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護情況,堅守崗位,認真作好院前急救 的准備工作。
(三).值班人員接到呼救電話後,詳細記錄時間、地點、求救大致原因,並立即通知出 診醫生、護士和司機(必要時派出護工)在5分鍾內出診,
不得拒絕出車。有關救護車的工作程序詳見《救護車的管理制度》。 4.院前急救內容:
出診醫生到達急救現場時,對患者應有高度負責精神,應立即檢查患者,動作迅速,處理果斷,根據病人情況可就地搶救,待病情穩定後再送回醫院進一步搶救,轉送過程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如有3個以上的重傷者,應迅速報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現場急救:目的在於挽救和維持基本生命,減輕途中痛苦和並發症,強調對症治 療。
①維持呼吸系統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興奮劑,口對口人工呼吸 ,氣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維持循環系統功能(包括胸外心臟按壓、心電監護、除顫、體外起搏器的使用, 有生命危險的心率失常的葯物治療等)。
③維持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急性腦血管病的處理,預防治療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治 療、控制癲癇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處理。
⑤腦、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傷的止血、包紮、固定、搬運。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對症處理。
2、途中救護:
①合理轉運分流患者,但對轉運傷病員要求快速安全。
②為避免突然剎車時造成車內傷病員和醫護人員受傷,患者的擔架應該很好固定, 醫護人員和陪護人員應該使用安全帶或抓牢扶手,患者在車內應根據病情採取坐位、平卧位 或頭低足高位。
③四肢骨折的患者,給予外固定防止顛簸;脊柱骨折的患者卧硬板 ,以防止脊髓損傷;昏迷嘔吐病人,將頭側向一邊,避免嘔吐時窒息;疑有頸椎骨折的病 人,以頸領固定之,避免加重或造成高位截癱。
3、出診醫生到達急救現場後,如患者已死亡,應詳細詢問患者家 屬或在場人員,了解發病情況及既往病史,做好記錄,並明確通知其家屬或在場人員。死亡 原因證明由司法部門出具。
4.醫護人員實施院前急救時要聽從急救指揮中心、交警、公安人 員的調度安排,保護有法律糾紛的現場。
5.出診醫護人員詳細填寫院前急救病歷及已完成急救處理的措施,送轉醫院急診室 後作詳細交接,完成院前急救任務後向急救指揮中心報告,返回後及時檢查、補充搶救葯物和更換物品等工作。

院 內 急 救 接 診、診 療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設施配置,規范操作程序,利於急救患者及時得到救治,提高院內急救 服務質量。

二、適用范圍
急診科對院內急救接診、診療的過程式控制制。

三、職責
(一).由科主任、護士長負責急診科人員日常工作安排。
(二).由科主任、護士長負責配置、領用急診科急救所需設施及器材。
(三).由護士長、質控護士負責對急診科設施及器材的管理、維護和使用記錄進行控制 。
(四).急診科各級醫護人員實施院內急救接診、診療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急診科設施策劃及配置:
按國家對急診科設施的規定要求配置所需的設施及器材。(詳見《急診科設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二).日常工作安排:
科主任、護士長負責急診科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安排,制定一定時間內的醫、護人員值班表 ,並對醫護人員的出勤情況進行檢查以保證急診科24小時開診。
(三).急診就診范圍:
為了急診患者方便就醫,及時得到救治,故制定急診就診范圍:
1、急性外傷;
2、急性腹痛;
3、突發性高熱;
4、各類休克;
5、各類大出血;
6、心、肺、腦、肝、腎功能衰竭或多臟器功能衰竭;
7、昏迷、抽搐、嘔吐;
8、耳道、鼻道、咽部、眼內、氣管、食管內異物或疼痛、出血;
9、中毒、中暑、自縊、淹溺、觸電;
10、急性過敏;
11、其他急性病症。
急診患者往往比較復雜,表現千差萬別,因而不要死卡條文貽誤病情。
(四).院內急救患者的接診:
1、急診值班人員堅守崗位,要嚴肅、認真、迅速、敏捷地救護患者,對患者態度和 藹、熱情負責。
2、當遇有急、危、重患者時,分診護士應立即將其送往急診專科診室進行救治,後 補掛號手續。
(五).院內急救患者的診斷、治療:
1、首診醫師對就診患者認真負責,仔細詢問病史、仔細查體,作必要的輔助檢查, 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救治。具體工作程序參照《常見疾病基本診療規范》和《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中各種急診疾病的診療常規。
2、 如果首診醫師發現就診患者的病情涉及其他專科或確系他科診治范圍時 ,在完成各項檢查並作了必要的處置、寫好病歷後,再請有關專科會診。危重患者應由首診 醫師陪送。
3、病情較重的患者,當值醫師應決定是否收急診留觀或收住院,經搶救後的患者,如病情穩定或允許移動時,應迅速送入病房或手術 室。
4、值班醫師對急救留觀患者負責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寫好留觀病歷及觀察記錄,並做好交接班工作。
5、對傳染病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應做好登記及報告工作,遇有交通事故、吸毒、 自殺或有傷情異議等患者及涉及公安、司法情況時,由值班人員報告總值班,通知有關單位 。
6、護士認真執行醫囑,及時配合醫生搶救工作,要對急診搶救設備、葯品保證完好 、充足,並做好護理觀察記錄。(詳見《急診醫囑執行管理制度》)
7、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要主持各種搶救工作及死亡病例討論、會診 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8、當遇有特殊情況時,當值醫師要及時、如實向上級領導報告,白天應向急診科主任及醫務科主任報告,夜間報告醫院總值班,請求處理意見,避免造成不良影響或後果。

災 害 事 故 急 救 管 理 制 度

一、目的
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工作程序、合理利用資源配置,提高醫院災害事故急救能力,密切配合 消防、公安、交通、人防、物資等部門進行搶險,使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適用范圍
本院急診科及各臨床科室、預防保健所。

三、職責
(一).由院領導組織成立災害事故急救方案及領導小組。
(二).由急診科主任、護士長負責監督執行院前 (災害事故)急救工作制度。
(三).以急診科醫護人員為核心,各臨床科室輔助完成災害事故的救護工作。
四、工作程序
(一).醫院加強急診科建設,有固定的人員編制,充實技術骨幹,配備必需的搶救設備 ,提高應急能力,嚴格執行《基本醫療管理制度》中的各項急診規章制度。
(二).設立災害事故急救領導小組:詳見本醫院《對急救和救治突發性災害的應急方案 》、《接納成批傷病患者的應急方案》。
(三).院前災害事故急救范圍: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如:暴雨、洪水、台風、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火災、車船飛機事故、礦山塌陷、爆炸、毒氣泄漏、武裝暴力等人為災害。
(四).急救過程:
(1)醫院遇有災害事故急救時應立即報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2)科主任及時通知醫院急救領導小組,組織足夠力量搶救,
並及時將現場情況報告急救中心指揮調度室,通知有關醫院做好接診准備 ,或要求現場增援,並與公安、消防等部門進行協調,盡力完成院前救護任務。
(3)遇災害事故急救要嚴格實行就近、就地搶救原則,急、重、危 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時不得轉院,首診醫院因病床、設備、技術條件所限確需轉院而病情又允許條件下,由專人護送至目的醫院,並進行詳細病情交接。
(4)急救的內容包括現場急救和途中救護,同《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5)院內臨床科室及相應科室積極做好增援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患者。

『捌』 兒科夜間急診一兩位醫生坐診,為什麼看病5分鍾排隊卻要4小時

目前,在市區的幾家公立醫院中,只有市人民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設立了夜間兒科急診。幾十個人正常排隊。低於40℃的發熱不能優先考慮。孩子們的父母一個接一個抱怨「排隊四小時,看病五分鍾」。

兒童患病有夜間症狀加重的特點,所以夜間就醫人數往往會更多,病情也更緊急,但醫生卻只有一兩位,希望醫院在醫療資源配置上能更側重夜間。此外,綠色通道等快速就診途徑也希望能更加完善,緩解夜間兒童「看病難」的問題。

『玖』 急診科布局的要求是什麼

急診科環境要寬敞,光線明亮,空氣流通,安靜整 潔;要有專用通道和寬暢的出入口,標志和路標醒目,夜間 有明顯的燈光;要以方便急診患者就診為目的和最大限度地 縮短就診前的時間為原則,以爭取搶救時機。

『拾』 急診和普通門診有什麼區別

大家都知道醫院急診室是為了急救,但是出現哪些情況應該去就診,並不十分清楚。近日,路透社網站登出一篇文章,總結了應盡快前往急診室就醫的幾種症狀。

呼吸困難或喘憋,胸痛或胸部有壓迫感,胸悶心悸,短暫暈厥或抽搐,突發性頭暈。若以上症狀全部出現或大部分出現時,表明心、肺或腦部出現了病變,應馬上前往急診室診療。否則,病情一旦惡化,有可能猝死。

視線模糊。其突發有兩種可能:眼底出血、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如腦梗死、腦瘤等,必須及時看急診。

傷口出血不止。這表明凝血系統出現了問題,有可能是血小板減少、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因為體內器官的凝血功能也面臨同樣問題,因此應盡快接受治療。

咳血、吐血或不明原因的便血。這些都是內臟出問題的表現。咳血可能源於肺部嚴重病變,如肺癌、肺結核、大葉性肺炎等。吐血和便血則可能跟消化道病變有關,如腸胃潰瘍、腸胃腫瘤等。不明原因的便血尤其需要注意,這表明內臟出血,即使當時感覺不疼,或只有輕微頭暈、心慌、出虛汗,也要去急診室接受檢查。假如等到有明顯不舒服的時候,往往最佳的治療時機已被錯過。糞便呈黑色糊狀是大量便血的特徵之一。

嚴重、持久的嘔吐或腹瀉。這說明腸胃道可能受到了感染或發生了腸梗阻,都需要盡快治療。

有自殺或傷害別人的念頭。當今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很大,患抑鬱症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增加。一旦覺得自己萌生了上述念頭,請盡快就醫,以免傷害到自己和他人。

幼兒發燒和哭鬧。幼兒的抵抗力和對自身感受的表達能力都較弱,一旦他們出現發燒,父母千萬不能大意,一定要盡快送其就醫。

此外,對過敏也要特別小心,尤其是嚴重皮炎和喉頭水腫等嚴重症狀,都需要盡快治療。另外,如果上述症狀迅速惡化,或者覺得自己前往醫院會加重病情,最好打120急救電話,讓醫務人員上門來接。此外,為了能保證急診過程的順利,最好隨身攜帶病史資料單,列出正在服用的葯物及過敏葯物,以利於醫生正確診治

熱點內容
為什麼鞋子被醋潑了顏色變了 發布:2025-05-17 10:22:45 瀏覽:962
為什麼網上大寶防曬霜不好 發布:2025-05-17 10:03:47 瀏覽:173
脫貧時間表為什麼沒有遼寧 發布:2025-05-17 10:03:42 瀏覽:664
餵奶粉為什麼孩子一邊吃一邊推 發布:2025-05-17 10:03:40 瀏覽:435
視頻的時間長了為什麼會卡頓 發布:2025-05-17 10:02:17 瀏覽:768
蜂蜜為什麼顏色不一樣 發布:2025-05-17 10:02:08 瀏覽:143
為什麼我燙頭要過好長時間才好看 發布:2025-05-17 10:00:40 瀏覽:989
為什麼列印機顯示文件過大 發布:2025-05-17 09:39:04 瀏覽:569
女生為什麼抖腿之後會臉紅 發布:2025-05-17 09:38:14 瀏覽:521
微信總是無緣無故丟失為什麼 發布:2025-05-17 09:32:31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