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針灸時間長了不起作用
⑴ 針灸上後,慢慢沒感覺怎麼回事
1、你穴位沒找准,不要以為按照書上寫的就是百分百准確定位,而且穴位有深淺,不單是位置問題。
2、你跟我一樣經感遲鈍。每個人對針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有人很強,有人很弱。
3、你虛,虛到都沒有足夠經氣跟針起反應。等針刺一段時間之後,正氣恢復了,就會有感覺。
4、刺痛確實不屬於正常針感范圍內,破皮時的刺痛例外。
5、腕踝針那些是不追求針感的,沒也是很正常,有才是刺錯了。
⑵ 針灸治療、一開始有效、為什麼後來就沒有效果了
「開始見好、後來又感覺不如開始」這個現象很普遍,原因是:第一跟治療時機有關,一般早期治療效果好,對於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時機可以提前到發病當時治療,有時立桿見影,針到病除。治療時機一過,療效大減。第二跟針刺療程有關,長期刺激一組穴位,穴位會產生適應性,閾值升高,再刺激就回降低療效。第三跟治療方案有關,治療取穴和治療方法應該隨病情變化而調整,治療方案一成不變,就會影響後期療效。
⑶ 有人說針灸扎的時間長了會傷氣,有道理嗎,為什麼
針灸時間長了一般不會出現傷氣現象,有時只是患者自身的心裡因素!!或者針刺手法刺激過強導致的患者自身感覺疲勞!! 元氣又稱為"原氣"、"真氣",為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1)組成與分布
元氣的組成,以腎所藏的精氣為主,依賴與腎中精氣所化生。元氣生成後,通過三焦而流行分布於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腠理肌膚,作用於機體的各個部分。
(2)主要生理功能
元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所以說,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機體的元氣充沛,則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機體的體質就強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調,或因久病耗傷,就會形成元氣虛衰而產生多種病變!!淺談針刺「傷氣」
在民間流傳一種針刺「傷氣」的說法,即針刺若干次或頻繁針刺後,患者出現乏力或無力的現象。醫師臨證時,患者及家屬經常會在針刺治療前後提出關於針刺「傷氣」的問題,如果醫師的解答不夠合理、圓滿,可能因此動搖患者對針刺療法的信心,使正確的治療方案就難以貫徹執行,從而導致治療的失敗。
筆者認為臨症遇到患者訴說針刺後出現「身上沒勁,四肢沒勁」的感覺,首先應確認是否屬於針刺「傷氣」現象,並且向患者解釋清楚,再根據具體情況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那麼,怎樣才能確認是針刺產生的「傷氣」現象呢?首先要問清楚患者的感覺是精神疲乏、肌肉無力還是有勁使不出來的感覺。筆者認為精神疲乏屬中醫學氣虛證中的神疲乏力,屬於「傷氣」的症狀,但只有在排除了勞累、精神因素等原因時,才能基本確認與針刺有關。患者在針刺後出現肌肉無力及有勁使不出來的感覺,均非「傷氣」之症。前者中醫學常描述為肢體軟弱無力,多見於痿證,例如周期性癱瘓(屬於中醫痿證范疇),尤其是輕症患者,在發病前接受針刺治療,次日出現了肌肉無力現象,患者常誤認為是針刺「傷氣」,通過仔細分析不難判斷清楚,再給予適當的治療,可獲得很好的療效。後者多因針刺手法過重使局部後遺針感較強,患者過於嬌氣也是重要的原因,只要重新選穴、將針刺手法減弱或停止針刺適當休息一兩天,多能緩解「傷氣」現象。
⑷ 針灸扎久了有什麼壞處
沒有副作用,要說副作用也是對皮膚的損傷。但是時間長了會有針灸疲倦,就是療效越來越低,但不會對人體有什麼不良傷害。一般來說,類風濕針灸效果很好的,建議你換個針灸大夫。
⑸ 針灸完多久見效
1、針灸治療一個療程需要多少天,這主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疾病種類,嚴重程度以及所採取的治療方法來決定,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通常病情較為嚴重,發病時間比較久,患者體質比較虛弱的情況下,針灸的療程時間需要更長,通常需要至少一個月以上。
2、而對於新發疾病,患者體質較好,病情輕微者則療程較短。比如對於急性發作的疼痛症狀,針灸一次即可治癒。但是需要注意,即使對於需要長時間治療的患者來講,針灸一段時間以後,通常為一個月,需要休息五天到一周,避免長時間反復針灸,導致穴位敏感性下降,影響療效。
3、針灸治病就像服葯一樣,因為葯物在體內產生療效要有一定的葯物濃度,這是決定服葯和針灸次數的主要原因;針灸也和服葯一樣,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針灸的次數。就像輕的服葯量和次數可以減少,重的相對要增加。
4、針灸是中華人民的老祖宗傳下來的醫術,是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都很信任的一種醫療手段,因為西醫雖然見效快,但是疾病復發的可能性很大,中醫雖然醫治的療程比較長,但它是從疾病的根本開始治療的,所以中醫針灸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是大家都稱贊的。針灸能治療的疾病,大家聽得比較多的應該都是風濕、頸椎病等一些疾病,其實針灸還有其他功效,比如治面癱,減肥等等。
5、一般來說,通過針灸來調理脾胃時間是比較長的,治療的療程有可能是需要1-2個月左右的情況的,在平時注意加強營養看看,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針灸理療按摩,使用葯物調節氣血虧虛控制反應情況看看,慢慢的好轉的。
⑹ 長時間針灸有害嗎因玻璃體渾濁在做中醫治療,已堅持兩個月了,效果不明顯。是否該停止
針灸沒有副作用。抗議樓上說法!中醫很多在看的就是難治病,看不好了想到找中醫試試。中醫的著眼點是緩解病痛症狀,調節平衡,根治是較難做到。2個月時間不算長,畢竟玻璃體渾濁不是能很快解決的了的。如果沒有任何緩解,想嘗試其他的治療方法,可以停止。如果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建議還是繼續治療段時間。
⑺ 針灸沒感覺是怎麼回事啊
在針灸臨床上,針下得氣後,常見有酸、麻、脹或微痛等針感,針感一般大約持續10分鍾左右消失。如果在一次完整的針刺過程中,出現針刺處的針感過於強烈以致於超過了患者的可忍耐程度;或針感遺留不去;或理應有針感而針感卻減弱或消逝等等現象,直接影響針刺的療效,這些現象就是特殊針感。下面根據臨床所觀察到的特殊針感實際情況,談談我們的一點體會
針感麻木、減弱
即在針刺臨床上,往往會出現一種異常現象,針刺過程中,針感會麻木、減弱。
[原因]針對臨床上常見的原因總結如下:
1.取穴不準,操作不熟練,未能正確掌握好針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和強度,或行針手法不當,或施術時患者體位不適等,都是產生針刺感覺麻木、減弱的因素。
2.一般情況下,針感的反應快慢、強弱與機體的機能反應性關系非常密切,凡虛症機體正氣不足,經氣不易激發,針刺得氣緩慢,甚至不易得氣。久病和老年患者,其「氣澀以遲」,針感不易出現,或出現較緩慢,或感應較遲鈍。
3.醫患雙方注意力不夠集中,《靈樞·終始》要求醫者集中思想於用針「必一其神,令志在針」,《靈樞·小針解》「針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同樣在《素問·寶命全形論》也有「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的論述,說明要求進針得氣後,醫生仍應專心致志於針下的變化,針刺過程中的「得氣」反應,瞬間即可消失,如醫生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不能「治神」,不細心體察針下反應,患者也不集中注意力體會針下的感覺,都可使針感消失。
4.病情也同樣影響針下感覺,對於一些正氣虛弱的病人,其經氣衰弱,則經氣遲遲不至,使得針下感減弱。一些神經受損傷的患者其針感麻木或消失,如脊髓側索受損,其痛覺消失區無針感或針感很差。針刺脊髓癆患者病變區穴位的得氣感覺不易持續,當停止運針時,針下反應迅速消失。同樣,對於脊髓後索受累者,其深部感覺障礙區的穴位有針感,但在留針期間針感迅速減弱或消失。
5.不是針刺穴內所有的部位都能產生針下感應。針刺穴位必須達到一定的部位才能產生針感,針尖通過這一部位後,針感就消失,起針時針尖通過這一部位時可再度產生針感。
6.在臨床實踐中,有隱性得氣感覺現象的存在,即有些患者雖經多種手法施術,針刺感覺極微,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卻逐漸好轉。
7.神經肌肉興奮性有「不應期」的概念,所謂「不應期」是指神經肌肉組織在接受刺激而發生興奮之後出現對第二次緊接著來的刺激不再應答的一段短暫時期。在這短暫時間內,起初對任何強度的刺激都不應答,即所謂的絕對不應期;接著對較強的刺激才應答,這段時間稱為相對不應期。在針刺過程中同樣存在針感的「不應期」現象。
8.長期針刺對「針感敏感性」的影響,由於疾病的性質、輕重等許多方面的不同,針刺次數和間隔時間也應有差異。在臨床上若針刺經過一定的限度,療效則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不再進步。這種類似葯物治療過程中的耐葯反應,在針刺治療中也是屢見不鮮的,如長期連續多次針刺,有的肌體則產生一定的適應性,此適應性稱為「耐受性」。基於這種情況,每次治療時間不宜太長,但連續針刺幾日或間隔幾日最為適宜,目前尚無統一意見。現臨床上多以個人的經驗,因人、因病、因刺激強度和病人的反應等因素而定。
腧穴也有其耐受現象,這就要求同一穴位不宜連續多次針刺,同類之有效穴可以交替進行,以保證針刺具有相當的敏感性,而充分發揮其針刺作用的有效性。
⑻ 針灸多久才能起作用
針灸多久起作用,取決於疾病的性質,患者年齡和疾病的嚴重程度等,不能一概而論。
如年輕患者出現落枕一類的小病,可能針灸2-3次可以緩解症狀。如果患者年齡較大,且患骨病反復發作,可能需要針灸治療10次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針灸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的作用。根據辨證論治,給予有針對性的治療,針灸治療的頻率和見效時間,因人而異。
⑼ 針灸治療都有哪些好處為何這種療法一直火不起來
事實上,中國古代人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除了古詩詞歌賦,還有很多醫法。比如中國最早的時候,中醫是用來治病的。到現在,很多人對這樣一種葯很感興趣,相信中醫的能力。這樣的醫生需要給人把脈來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也要用一些傳統的中醫方法,比如中醫、針灸、拔罐等等。
針灸有什麼好處?哪些人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去針灸?
其實在很多醫學當中,很多人對針灸比較好奇,覺得這種治療方法真的很奇妙。另外,針灸可以治療的疾病還有很多。這種文化遺產之所以能傳承至今,古書上都有記載,讓更多的人通過針灸發揮它的重要作用。這種病的治療范圍也比較大,但是真正能針灸的人並不多,需要針灸的人也要去正規的地方,這樣才能治療一些疾病,保證身體健康。
針灸有什麼好處?
其實它有很多優點,除了能打通人體經絡,最重要的是沒有副作用。只有治療的時候,一定要找准穴位。如果不了解人體的穴位,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通過刺激穴位,可以緩解許多腰腿關節疾病,具有治療、預防和保健的作用。
針灸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內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等。,而且其效果非常明顯。它不僅能起到止痛和鎮靜的作用,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而且非常重要。通過刺激穴位,可以激發身體的機能,從而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的效果。只要找對穴位,其實操作起來很方便。
針灸不僅可以疏通人體的經絡,還可以調和陰陽。具體作用一是平衡人體的狀態,二是驅逐身體的部分,恢復正常功能。針灸療法也可以起到美容的作用,尤其是痤瘡、濕疹、皮膚過敏。這樣的病人可以用這種方法刺激穴位,改善健康。
針灸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事實上,在使用這種方法治療或改善身體的一些疾病時,應該注意的是,如果有出血性疾病或患有心臟病的人,就不能使用這種方法。還有,去針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所用的針可以消毒的地方。如果針頭沒有用酒精消毒,很有可能患者會感染一些疾病。
因為針灸按摩穴位,如果找不到正確的穴位,很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只有找對位置,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一定不能吹空調。因為針灸的時候,可以幫助人體的經絡打通。一旦在空調房使用針灸,很有可能患者會出現中風等問題。除了空調,針灸的時候不能吹風扇,或者在有風的地方做。
針灸後,患者要注意不能馬上大量飲水。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患者口渴是必然的,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喝水,很難達到針灸最完美的效果。針灸3-4小時後最好喝水。
對於比較專業的針灸師來說,在做針灸的時候,需要針灸的人要讓他們休息一段時間。如果針灸是在不休息的情況下進行的,很有可能在針灸過程中出現血管堵塞,大出血的情況。做針灸的時候一定要快速准確,這也需要兩個人互相配合。做針灸的時候,一定不要因為疼痛而不停的搖晃身體。如果你受不了針灸帶來的痛苦,那就不要做。
看了之後,我覺得大家對適當針灸的好處都有了一些了解。雖然針灸可以有效調理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但是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不要做太頻繁的針灸。最好一天一次或者隔天一次,特別是根據自己的病情和身體需要。記得盡量不要一天做幾次。如果過於頻繁,不會達到調理的效果,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
⑽ 請問針灸久了。對穴位刺激久了是不是就沒有效果了。
穴位刺激長久分幾種:
一個是單次刺激時間,的確穴位會有疲勞,一般教科書上或臨床上都講留針10-30分鍾即可。從子午流注來說,每兩個時辰走一條經,平均過一個穴位的時間也就那麼些時間。就親子法來說,每24分鍾流注一個穴位,看來多針灸了也沒什麼意義吧,否則就「太過」了。
另一個是療程的長短,以及療程的間隔,這個potato_556同志已經給予解釋了。
再呢我想提一個比較重要的,針灸講究「起至」。至於是否得氣(酸麻脹痛感),一方面取決於針灸醫生的技術,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病人的身體機能,這也就告訴我們,經常做氣功、太極拳甚至是伸展等活動的人經絡功能更健康,在接受針灸治療時更容易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