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戲的晚上為什麼不唱包公戲
『壹』 袁世海為什麼不唱包公
.凈行
凈,又稱「花臉」、「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質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勾畫臉譜,演唱時運用寬音和假音,表演動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氣度和聲勢。凈行分為正凈、副凈和武凈三類。
①正凈 俗稱「大花臉」。因以唱功為主,又稱「唱功花臉」。《二進宮》中的徐延昭是典型的唱功花臉,因他手執銅錘,所以,「銅錘花臉」又成為唱功花臉的代名詞。在眾多的包公戲中,唱功也很繁重,因包公是勾畫黑色臉譜的代表人物,所以,「黑頭」也成為唱功花臉的代稱。正凈扮演的人物多是性格剛正的正面角色,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鍘美案》中的包拯、《趙氏孤兒》中的魏絳等。
②副凈 俗稱「二花臉」。因以工架、念白、表演做功為主,故又稱「架子花臉」、「架子花」。架子花也需要有唱功基礎;許多架子花的劇目是工架與唱功並重,如《連環套》中的竇爾墩。所以,架子花臉演員,既要有精湛的武功,又要善於表演、念白,還要有唱功。架子花扮演的多是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如張飛、盂良、焦贊、牛皋、李逵、竇爾墩、曹操等。另外,近似於丑角的表演風格,並且勾畫臉譜的二花臉,也屬於副凈范疇,如《算糧》中的魏虎、《法門寺》中的劉彪等。
③武凈 俗稱「武花臉」、「武二花」。因表演時以跌撲摔打為主,又稱「摔打花臉」。由於武凈的部分角色現已由武生扮演,所以武凈戲的范圍日益縮小。武凈角色如《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挑滑車》中的黑風利等。
袁世海架子花臉,裘盛戎是銅錘花臉
『貳』 唱戲的人為什麼能唱的一字都不錯
唱戲就靠咬文嚼字,怎麼可能出錯,不光不能出錯還要唱的抑揚頓挫。你看電視上那些戲曲大師往往某一個字咿咿呀呀唱半天的時候,台下懂戲的一片叫好!
而且戲詞斷句很短,比較好背,而且關鍵是人家下苦工啊,你要是夏背三伏、冬背三九你也可以一字不錯!有用請採納!
『叄』 民間有「唱戲不能停」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古代迷信的說法,唱戲的話就必須要唱到觀眾離開為止,他們認為哪怕凡人不聽,也有鬼神在聽。所以唱戲不能停。
老祖宗說過:戲一旦開始,即使台下沒有人,也一定要唱完。
八方聽客,一方凡人,七方鬼神。
一旦定下了就不能停,不管有沒有人聽。
這是傳承下來的老規矩,不過現在也不是都遵守。
(3)唱戲的晚上為什麼不唱包公戲擴展閱讀
後台忌打傘、忌下象棋。後台打傘,意味著戲班要散;下象棋要「別象眼」、「別馬腿」,意味著演出不吉利。下象棋時「你走」、「我走」、「紅走」、「黑後走」等話寓意不詳。
因歷史條件所限,有些條款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其中絕大部分寓意深長,對保證演出質量,維持後台秩序,以及劇界同仁團結友愛,尊師愛徒,注重戲德等方面,都是有意義的。
江湖彌漫,正是因為了有了這些規矩,一個戲班才能在俯仰間生存。星漢璀璨,正是懷著敬畏之心,戲曲這門藝術才會在明暗中得到延續。
『肆』 唱戲的說么不唱戲了撲空了么意思
意思是,本來是去看戲劇演出的,但是演唱戲的人不演唱戲劇了,已不唱戲了,到頭來白走了一趟。
『伍』 俗語中有「唱戲晚上不唱關公」,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中國傳統戲曲中關公的角色,主要依據《三國演義》為創作藍本,以京劇為例,關公角色通常由紅凈(或紅生)演員飾演。關公的戲劇臉譜為揉紅臉,表示忠勇(「紅臉忠勇」的說法即由關公臉譜而來);
清廷皇宮演戲時,每臨關公出場,帝、後、妃都得離座走幾步,然後才能坐下看戲。一些有損於關公形象的劇目,如《斬熊虎》、《怒斬關平》、《關公辭曹》等,宮廷及京城的著名戲園一概禁演。
現今,演唱關公戲雖然並不完全遵循舊時那樣的規矩,但是對飾演關公的演員也還是有一些禁忌約束的,例如:當飾演關公的演員上了妝後,不可大笑、不能舉止輕浮;其他人看到飾演關公的演員上妝後也不能舉止失儀。
『陸』 戲院唱戲的禁忌,為什麼新戲要演空場
原來戲院演戲 放空場不是給人看的,是給鬼看的,原來鬼喜歡看戲。 所以戲院放空場是為了 給鬼看 然後就不會在戲上演的時候 鬼和人 搶位置了。戲院的禁忌是最多了,說話,上台等都有禁忌。大家了解就好了
『柒』 為什麼戲曲舞台上的包公總是黑臉
包公的原名叫包拯,因為他性格剛烈、正直,做官廉潔,辦事公道,不循私情,肯替百姓申張正義,因此很受老百姓的愛戴。於是,老百姓就給了他一個尊稱:包公。
包拯生於999年,是宋朝人。包拯青年時代讀書很勤奮,他博覽了許多史書。在讀書、思考的過程中,包拯逐漸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一定要為天下的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
包拯29歲考中了進士,隨即就被任命為一個小縣的縣令。由於包拯很有才幹,而且做事果斷干練,尤其是審理案件時有智有謀,因此深得人們的稱贊和朝廷的賞識。這樣,包拯的官就越做越大了
有一年,包拯被調到廣東的端州做官,在任期滿要離開端州的時候,老百姓想:「包大人為我們做了那麼多的好事,如今他離開了,我們大家應該給他送點禮物,以表示我們的感激之情。」於是,大家一致同意,給包拯送一塊最好的端硯。
可別小瞧這端硯,它不僅是端州的著名特產,而且是敬獻皇帝的貢品,普通人根本沒資格享用。好些朝廷的大官,為了得到一方端硯,都不惜花費大價錢呢!
大家知道,包拯從不接受別人的禮物。為了讓包拯收下端硯,人們就將硯台偷偷放在了包拯乘坐的小船上。船開不久,包拯就發現了端硯。顯然,送回去要耽誤行程,可收下硯台,就開了一個收受禮品的壞頭,今後要想保持清廉,就不容易了。想到此,包拯拿起硯台,將它扔進了滾滾的江水中。
包拯拒受禮品的事傳開後,老百姓都贊道:「包大人的確是一個好官啊。」而那些想賄賂包拯的人,也明白了:靠送禮收買包拯,根本行不通!包公替百姓辦了許多事,百姓們都很愛戴他。據說包公的臉很黑,所以那些不喜歡他的人都管他叫包黑子。可老百姓卻說:黑臉的包公才是真正的清官。人們敬愛包公,因此包公的故事就被搬上了戲劇舞台。自然而然,人們就將包公的臉畫成黑色的了。而黑臉,也成了戲劇中剛直人物的特定臉譜。
『捌』 為何半夜聽到唱戲聲
很正常吧,如果有人想聽的,可以去村子外安葬死人的墳墓堆(園)那邊住,那裡經常會有唱戲聲,很不錯的,我在村裡晚上12點後到5點前,差不多晚晚有粵劇聽,方向都是村外那邊的墳墓堆(園)那邊的,可以上樓頂看,那邊光亮的
『玖』 為什麼台下沒有人也要唱完戲
這是因為古代認為哪怕凡人不聽,也有鬼神在聽,所以一旦開腔,台下沒有人也要唱完戲。
唱戲的其他禁忌:
1、不準翻場面:場面,舊稱文武場面。文場指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武場指司鼓、大鑼、鈸、小鑼而言。即今日之音樂伴奏。
演出中,場面伴奏出了錯,演員在舞台上不準當場瞪看場面人員。因為演員一看場面,觀眾立即察覺伴奏出了錯,引起場面人員不安,更容易出錯。有意見應於戲後交換,不許當場翻場面。
2、穿戲衣後,上樓撩前襟,下樓提後裾。不準隨便亂坐,更不許穿著行頭躺下睡覺。
3、在後台走路不得影響旁人:如紮上靠旗,在後台要斜身橫走,以免碰著別人。手執刀槍把子,要貼近自己身子,不能橫著槍刀,亂舞亂動。非緊急趕場,不準在後台跑步。
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
唱戲是包括對白、武打、唱腔等形式的戲曲表演藝術。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是四位傑出的旦角表演藝術家。
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起在京劇舞台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明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劇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創造了京劇舞台爭奇斗艷、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
『拾』 包拯性格正直,為官清廉,為什麼戲曲舞台的包公總是黑臉
包拯用黑臉,是由於傳說中他的臉色黝黑,從而又引申到表示鐵面無私。包拯腦門上勾一月牙形花紋,一般說法是他能下陰曹地府斷案。
於是,大家一致同意,給包拯 送一塊最好的端硯。可別小瞧這端硯,它不僅是端州 的著名特產,而且是敬獻皇帝的貢品,普通人根本沒資格享用。好些朝廷的 大官,為了得到一方端硯,都不惜花 費大價錢呢!大家知道,包拯從不接受別人的 禮物。為了讓包拯收下端硯,人們就將硯台偷偷放在了包拯乘坐的小船上。
船開不久,包拯就發現了端硯。顯然, 送回去要耽誤行程,可收下硯台,就 開了一個收受禮品的壞頭,今後要想 保持清廉,就不容易了。想到此,包拯拿起硯台,將它扔進了滾滾的江 水中。包拯拒受禮品的事傳開後,老百 姓都贊道:包大人的確是一個好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