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睡眠時間長渾身沒勁
Ⅰ 睡眠的時間過長,為什麼會全身乏力
久卧傷氣
適當的睡眠對人非常有益,睡眠少會傷身,氣血得不到補養。但反之睡眠太多對健康是不利的,不管是健康人,還是病人,過度的睡懶覺缺乏運動,會削弱人的陽氣,使人精神萎靡,體弱無力。也會造成人體氣機不暢,氣滯則血瘀,經絡不暢久而久之便會患上疾病。
Ⅱ 睡眠的時間過長,為什麼會全身乏力
睡眠時間過長的危害1、身體虛弱:人活動時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臟排血增加。休息時心臟處於休息狀態,心跳、收縮力、排血量下降。如果長時間睡眠,就會破壞心臟休息和運動的規律,使心臟收縮乏力,稍一活動便心慌乏力、易疲勞,因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身體虛弱,降低機體抵抗力;2、易患呼吸道疾病:卧室中早晨空氣最污濁,對呼吸道抗病能力有影響。閉門貪睡會引起感冒等呼吸道疾病。3、肢體疲乏無力:經一夜休息後,肌肉和關節會變得鬆弛,醒後立即活動可使肌張力增加,還可使肌肉的血液供應增加,使骨骼、肌肉組織處於修復狀態,同時將夜間堆積在肌肉中的代謝產物消除,有利於肌肉組織恢復運動狀態。睡覺時間過長,因肌肉組織錯過了活動良機,起床後感到腿軟、腰骶不適,周身無力。4、影響消化功能:睡眠過長,常不能按時進餐,胃腸發生飢餓性蠕動,打亂了胃液分泌規律,影響消化功能。5、妨礙神經系統功能:睡眠過長,睡眠中樞長期處於興奮狀態,而其它神經中樞由於受到抑制時間太長,恢復活動的功能就會變得相對緩慢,因而會感到昏昏沉沉,無精打采,並易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Ⅲ 明明睡了很久,為什麼會感覺越睡越累
可能你睡得是「垃圾睡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體驗,早上睡不醒,起來渾身沒勁,刷牙洗臉穿衣服都是睡著的狀態?上班總是精神萎靡、哈欠連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Soulful小編今天跟大家來稍微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你養成了睡前的一些壞習慣,導致正在遭受著「垃圾睡眠」!
很多人經常會有種「睡醒了反而更累」的感覺,懷疑自己睡了個假覺,這種情況就是很典型的「垃圾睡眠」,我們的身體每個器官都需要休息,而且有各自的作息時間,其中大腦是最忙碌的器官之一。
研究表明,只有在睡覺時,我們的大腦才會將腦內白天代謝廢物清理出去,從而讓我們在睡醒之後恢復活力。如果我們的睡眠質量很差,大腦就沒法高效排出廢物,腦子也會變得遲鈍。
這就是為什麼睡不好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腦子跟一團漿糊一樣不清醒。
Ⅳ 一直想睡覺 睡醒還渾身沒勁是怎麼回事
第一、夜間的睡眠不足,包括睡眠的時間不夠或者是睡眠的質量不高。夜間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生理過程,睡眠不足,身體和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調整,就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包括日間的疲乏、睏倦、無力,整個人顯的無精打采。
第二、抑鬱症,抑鬱症的患者常有比較明顯的乏力感,很容易疲勞,干什麼事情都感到力不從心,很容易犯困,但是躺下又往往睡不著。同,時還會有缺乏愉悅感、記憶力減退的症狀。
第三、缺乏營養,長時間的不良飲食習慣可以導致身體缺乏營養,而長期缺乏營養就會使體質變差,讓人感覺到疲乏、無力、沒有精神。
第四、過度的運動,適當的運動有益健康,但是過量運動以後就會導致身體透支而出現各種不舒服的表現,包括沒有力氣、沒有精神,感到很疲勞。
第五、疾病的因素,某些慢性疾病也會導致身體沒有勁、沒有精神,比如某些肝臟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結核、腫瘤、貧血、心功能不全等。
Ⅳ 為什麼睡久了全身無力
人在睡覺的時候,人體的大部分血液會流向胃腸道等消化器官,而大腦在休息,血液就比較少.比如人們在中午吃完飯後會感覺到頭暈,比較倦,就是因為這時候人體的大部分血液流到胃腸道等消化器官去了.你說睡覺時間太長,反而感到頭暈暈的,也就是這個原因,人體長時間睡覺,大腦就會長時間的血液比較少,也就會相對卻氧,也就會感到頭暈了.當然也跟你睡覺的環境有關系,比如空氣是否流通,環境是否安靜,睡眠質量好不好都有關系.什麼事情都有個度,一般人睡眠時間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並不是越多越好,這也許也是辯證法的體現吧.
怎樣提高睡眠質量?
我們知道,睡眠對於大腦健康是極為重要的。人一般需要有8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並且必須保證高質量。如果睡眠的時間不足或質量不高,那麼對大腦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大腦的疲勞就難以恢復,嚴重的可能影響大腦的功能。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就應適當增加睡眠的時間,比如夏天午睡片刻,並且要設法改善睡眠狀況等。
Ⅵ 請問睡醒後,身體覺得很累,沒勁是怎麼回事
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身體無力,如氣血虧虛、腎虛、血糖血壓異常、低鉀低鈣、頸椎病、腦供血不足等疾病,另外休息不好,經常熬夜也可以出現身體無力。有幾種情況:1、睡眠時間不足導致的,我說的睡眠時間不足不僅僅指的你當天睡了幾個小時,而是你過去的生活習慣每天會睡幾個小時,如果長期少於6小時,想短時間睡夠8小時就很精神是可能性很小,長時間睡眠時間較少,會使身體器官加速老化,身體老化了就會感覺很累,沒有以前精神了,因為你過去太做自己了。還有可能是你身體內的濕氣比較重,睡起來沒精神、不想動,都是濕氣的反映。單從描述不好確診,如果持續如此,建議到醫院內科就診做一下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對症治療。
Ⅶ 為什麼睡的時間過長會全身無力
睡眠時間過長與睡眠不足一樣,都可導致神疲、體倦、代謝率降低,睡眠不宜過長,睡的時間過長後,心臟的跳動便會減慢,新陳代謝率亦會降得很低,肌肉組織鬆弛下來,久而久之,人就會變得懶惰、軟弱無力起來,甚至智力也會隨之下降。因此,人的睡眠時間不宜過長,成年人晝夜7-8小時也就足夠了,如果想用增加睡眠時間來獲得健康,那將會適得其反,增加疾病,縮短壽命。
新生兒 20-22小時 2月嬰兒 18-20小時 1歲 15小時 2歲 14小時 3-4歲 13 小時 5-7歲 12 小時 8-12歲 10 小時 12-18歲 9 小時 成年人 7-8 小時(不宜少於6小時) 60-70歲 9小時 70-90歲 10小時 90歲以上 不宜少於10小時
一般情況一天有得6-8小時的正常睡泯就很充足了。如果由於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誤了睡泯,視耽誤的多少可以適當彌補一些,一般總的彌補量不宜超過兩小時。起床後做些平常所做的活動,便能精力充沛一切恢復正常。過多的彌補了非但無益,反會更加精神恍忽,甚致還會頭昏腦脹出出現類似你問題所述狀況。這是由於全身過長時間處於大腦鬆弛和各器官抑制狀態對身體的血液循環及器官可以造成缺氧或營養而產生的負面影響所致。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五天不睡眠人就會死去,睡眠作為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27%的人有睡眠問題。國際精神衛生組織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於2001年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將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為「世界睡眠日」,2006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進社區」。可能有人覺得奇怪,這睡眠怎麼還分健康和不健康的,不都是閉上眼睛睡覺嗎?其實,很多人習以為常的睡眠習慣恰恰是不科學的。
不健康睡眠一:
平時通宵,周末狂睡
誤區:有些人平時工作很辛苦,有時加班到了凌晨,但第二天還是得六七點爬起來去上班。睡眠嚴重不足,怎麼辦?周末在家惡補睡眠,睡它個20小時,把平時的都補回來。還有些人今天聽說8小時睡眠足夠,明天聽說7小時睡眠長壽,到底多少小時睡眠好,自己也搞不清楚。不過據說充足的睡眠既美容又養顏,那就睡它個10小時。
專家分析:保證每天正常睡眠時間
每天保證正常的睡眠時間是很重要的,一般成年人應該在6-9個小時。比如晚上10-11點睡覺,早上6-7點起床,這樣可以使人維持一個較穩定的生物節律,對人體身心都是有益的。
對於睡眠時間的長短,沒有統一的說法。因人而異可以分為長睡眠型(8小時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時左右),其實4-10小時都屬於正常范圍,主要以第二天醒後精神飽滿為准。實際上,各種人群對睡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而言10-18歲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時的睡眠時間,18-50歲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時的睡眠時間,50-70歲的人群,每天需要5-6小時。特別對於上了年紀的人,睡眠質量比不上年輕人是自然規律,只要不影響身體健康就好。關於每天應該睡多少小時,因個人體質存在差異,只要符合自己的睡眠習慣、能夠保證白天精力充沛、醒後沒有疲乏感即可。很多偉人,他們睡得很少,但卻精力旺盛,原因在於他們補充的主要是深睡眠,量雖少、質卻高。
不健康睡眠二:睡前保持安靜少運動
誤區:有些人,晚上一有活動,就會睡覺時興奮得睡不著。所以,他們認為吃完飯就應保持安靜,連一些正常的低運動量活動也拒絕參與。本來白天就在單位里坐了一天,回家後繼續坐著,坐到睡覺前反而睡不著了。
專家分析:適量運動促睡眠
臨睡前的過量運動,會令大腦興奮,不利於提高睡眠質量。但適量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人的大腦分泌出抑制興奮的物質,促進深度睡眠,迅速緩解疲勞,並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特別是腦力工作者,一天下來可能都沒什麼活動,而晚飯後的輕微活動反而可以有助睡眠。研究發現,臨睡前做一些如慢跑之類的輕微運動,可以促進體溫升高。當慢跑後身體微微出汗時(一般來講在20-30分鍾為宜),隨即停止。這時,體溫開始下降。當30-40分鍾後睡覺時,人將很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不健康睡眠三:
公交地鐵上補睡眠
誤區:有些人晚上喜歡熬夜工作,覺得好在公司與家距離甚遠,無論是坐地鐵,還是坐公交車,只要一坐下來就打瞌睡,一路睡到公司,認為這樣的補眠方式,既沒影響工作,又不耽誤睡覺。專家分析:深睡眠使人得到充分恢復
人的睡眠大致分為「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在前一個階段中,又可以分為「淺睡眠」和「深睡眠」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在睡眠中循環多次。人們只有在睡眠中經歷了幾個「深睡眠」過程後,才能使疲勞得到充分的消除。但是,在汽車上睡覺、打盹、補覺,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汽車的晃動、光線的刺激、聲音的影響、空間的狹窄等都不容易使人進入「深睡眠」狀態,而在「淺睡眠」狀態下休息,只能使人得到不充分的恢復。我們經常聽到有同事抱怨,車里睡了一覺後,反而覺得腰酸腿疼、疲乏無力。另外,在車上睡覺,還容易導致生病。比如車上小睡後,最容易落枕和感冒。脖子歪向一邊睡覺,容易使一側的脖子肌肉疲勞,所以很容易落枕。還有,在車上睡覺,車門開關、風扇吹動,一不小心就容易著涼。白天疲勞的時候小睡一段有助於體能的恢復,但是盡量不要選擇在車上睡。
不健康睡眠四:
睡得不好用吃來補
誤區:有些人覺得睡眠不好,就多吃些人參、鹿茸等補品,不但有益於提高睡眠質量,而且補得好了,就是適當減少些睡眠時間,問題也不大。
專家分析:學會睡個「子午覺」
美國醫學教授威廉·德門特說:「睡眠是抵禦疾病的第一道防線。」他發現,凡是在凌晨3點鍾起床的人,第二天的免疫力就會減弱,血液中有保護作用的殺病菌細胞也會減少1/3。所以,我國民間流傳的「吃人參不如睡五更」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我國傳統養生學提倡睡「子午覺」。「子」是指夜間的23-1點,「午」是指白天的11-13點。認為睡「子時」可以養精蓄銳,而睡「午時」則可以順應陽氣的開發。
為了保證深睡眠,應該盡量做到早睡早起。雖然很多白領工作繁忙,但寧可把工作時間提前開始,也不宜推遲結束。晚上10點至凌晨4點,是最佳睡眠時間,入睡的最晚極限不能超過11點。過了11點後,人反而會變得興奮,更難入睡。凌晨兩三點,是熬夜的人感到最困的時候,而天亮後,人就開始進入淺睡眠期,這時候開始多夢、易醒。有些人喜歡睡「回籠覺」,來增加睡眠時間。當然,這不失為補充睡眠不足的一個辦法,要提醒的是,「回籠覺」補充的主要是淺睡眠,效果不如早睡早起獲得的深睡眠更好,寧可早上5點起床,也不要到晚上12點才睡覺。
此外,睡午覺也是個很好的睡眠習慣。臨床基礎研究已經證實,深睡眠在一天中有幾個階段,在中午12點至下午2點之間,有半小時的深睡眠期,但具體從哪個時段開始,因個人情況而異。因此,中午小睡片刻,可以爭取半小時深睡眠,幫助人體機能的自行修復。從人的能量消耗和補充平衡角度,午睡也很有道理。因為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入睡前,這兩個時段都有七八個小時,持續運作會讓人體各部分的效能降低,尤其是腦力勞動者,午睡是有效的「充電」手段,小睡片刻換來的是下午工作的高效率。但午睡並不需要過久,半小時足夠,最多不超過1小時,否則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Ⅷ 為什麼有時候睡得越久,反而感到四肢無力,頭暈目眩
這個情況可能很多人都有遇到過,尤其是上班族,平日里沒有辦法睡懶覺,就希望趁著周末能夠把自己缺失的那些覺都補回來。
但往往是有的時候9點就上床睡了,睡到中午12點才起床。看似睡覺超過12個小時,起床之後卻感覺人渾身無力,甚至還有點頭疼。為什麼會這樣呢?
還有些人喜歡睡很高或者是很硬的枕頭,其實這些枕頭並不適合自己,但是卻不自知。還有些人喜歡枕著手睡,這些都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睡覺並不踏實。
Ⅸ 為什麼睡醒後全身乏力
睡醒後全身無力特別累,很有可能是因為平時的睡眠質量不好。如果睡眠質量不好會導致抵抗能力低下,容易患上一系列疾病。平時一定要注意養成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首先一定要給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保持室內合適的溫度以及濕度,可以提高睡眠質量。睡覺前喝一杯熱牛奶或者是泡熱水澡,也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睡前一個小時適當的進行一些鍛煉,也可以幫助很好的提高睡眠質量。
睡醒後全身無力特別累,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反應,也可能是由一些病理性原因所導致的。因此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治療。
生理性反應:①如果睡眠的時間過長,進入深睡眠的時間較多,醒後有可能出現全身無力特別累的情況,特別是在午睡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對於這種情況,應當給予適當的睡眠,同時應避免餐後立即睡眠,睡眠的時間以20~60min為宜,醒後可以用冷水洗臉來促進精神的恢復。②睡前活動量較大也可能導致睡醒後全身無力,出現這種現象後,可以洗熱水澡,並適當按摩,都能有效改善全身無力特別累的症狀。
病理性反應:醒後全身無力,感到累,還可見於某些疾病狀態。如風寒感冒,一般都會伴有發熱表現,可能是由於著涼或者吹空調引起。對於這種情況,可以選擇服用緩解感冒症狀的葯物進行治療,如果還伴有發熱症狀可以進行退熱治療,方法包括物理降溫和葯物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