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為什麼是定為60秒
㈠ 為什麼時間是六十秒
這是根據太陽日算出來的 就是太陽周期算出來的 太陽日是一定的 地球繞太陽一周也是一定的 所以算下來就是60秒 這樣算下來有一點點誤差 所以在公歷中才有了閏月二月是29天 把誤差補回來
㈡ 時間為什麼定為60秒一分鍾。時間根據什麼來判斷的。
在現行國際單位制下,在1967年召開的第13屆國際度量衡大會對秒的定義是: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這個定義提到的銫原子必須在絕對零度時是靜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環境是零磁場。
㈢ 時間為什麼定為60秒一分鍾.時間根據什麼來判斷的.
根據地球自轉周期、圓周運動角速度線速度和近似取值得出.
㈣ 為什麼1分鍾要分成60秒,科學依據是什麼
時間的基本計量單位規定為秒,這個標准同樣是在黃裳弟子的主持下測定的,他在南京紫金山建立了天文觀測台,以太陽連續兩次通過紫金山天文台的經線為一天,稱之為一個太陽日,以一太陽日的86400分之一為一秒;但後來在長期的連續觀測中發現,一年中太陽日的長短並不一樣,最長的是12月23日,最短的是9月16日,長短相差51秒;於是提出平太陽日的概念,假想有一個均勻速度的天體在黃道上運動,這個假想的天體被稱為「平太陽」,把這個平太陽連續兩次通過同一子午線的時間稱之為平太陽日,把平太陽日86400分之一為一秒,就比原來精確多了。規定1分鍾等於60秒,1小時等於60分鍾,1天等於24小時,1時辰等於2小時。
(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天文觀測精度不斷改善,發現平太陽日也不是十分精確,原子物理學興起後,一個新的秒定義出現了: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為一秒)
㈤ 時間是怎樣來的一分鍾為什麼是定為60秒
時間本來是與宇宙一起定義的
1分鍾是60秒是因為以前是用太陽來確定時間的
而太陽照在柱狀物體上時投影會轉過一個角
而角是用度分秒定義的
所以時間以度分秒的60倍來定義
如果還想對時間有更深一步了解
看霍金的<時間簡史>
㈥ 為什麼一分鍾是60秒
時間單位是60進制,是古巴比倫文明下的產物,是他們發明的時,分,秒
因為他們用的是60進制的分數,所以他們發明的計時單位也是60進制
我們來談談「數進位制的由來」。因為一想到記數,就會「屈指可數」,所以古代人們最常用的是「十進位制」,這是數數最方便的工具了。但是當十根手指頭都數完了,就要考慮進位。很有趣的是,南美的印地安人,數完了「十根手指頭」接著再數「十根腳指頭」,所以他們使用的是「二十進位制」。
接著,我們來介紹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六十進位制」。一小時等於60分,一分等於60秒,圓周角為360°,每度60分,每分60秒。最早採用「六十進位制」的是巴比倫人。他們為什麼用「六十進位制」呢?現在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巴比倫人最初以360天為一年,將圓周分為360度。太陽每天運行一度。而圓內接正六邊形的每邊都等於圓的半徑,每邊所對的圓心角恰好等於60°,「六十進位制」由此而來。另一些人認為,巴比倫人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選擇60這個數是因為他是許多簡單數字比如2、3、4、5、6、10、12等等的倍數;60=12×5,12是一年包含的月數,而5是一隻手的手指數。這種60進位制最初由興克斯〔Hincks〕於1854年在巴比倫的泥板上發現的。這些泥板大約是公元前2300到公元前1600年的遺物。在泥板上刻有1.4 = 82,1.21 = 92,1.40 = 102,2.1 = 112,這樣的式子,這些式子如按其他進位都無法理解,如按60進位卻迎刃而解。如1.40 = 1×60 + 40 = 100 = 102等等。
60進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領域內應用,如1小時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我國的天干、地支的記年法也是一種六十進位制。
㈦ 時間是一種計量工具,為什麼一分鍾是六十秒
首先我們都知道,東西方的基礎計數基本都是以十進制為主的,這是因為正常人類都是五指,雙手加起來十指,十進制可以讓人類不藉助其他工具就能計數,非常方便。
但是時間好像不一樣,東西方都把一年分為12個月,一天分為24小時或者12時辰,然後每小時再分為60分鍾每分鍾分為60秒,大多數時間計數確實是有12這個公因子的。
有一個計量單位系統也有類似的非10進制劃分——角度。一圓周=360°,1°=60′,1′=60″
事實上這和時間的劃分也確實是直接相關的。
再說分和秒。
這是倆出現在機械鍾之後的單位了。
機械鍾在形式上沿用了日晷的圓盤式,一周是12小時。
為了表達時間更精確,逐漸出現了分針和秒針。
分規定為1小時的60分之1,秒規定為1分的60分之1.
為啥,兩個原因。
第一,三根針都在一個表盤上,分和秒的進制自然也得包含12這個公因子。
第二,為了方便分割。60這個數,有1,2,3,4,5,6,10,12,15,20,30,60整整12個因子,是2,3,4,5,6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說要把60進制的單位分割很容易被整除。
這第二個理由也就是角度被設為360-60-60進制的原因。360=3*4*5*6,可以很方便的三等分、四等分、十二等分、二十等分、六十等分等等。
時間的單位和角度單位都是脫胎於圓周分割,因此互相影響很大,比如單位都有秒和分也都是60進制。
綜上,時間進制中多為12的倍數的原因是:
1.自然現象周期的巧合(年月日的關系)
2.出於等分圓周的便捷性考慮(日時分秒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