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有的過節要晚上過呢

為什麼有的過節要晚上過呢

發布時間: 2022-08-06 02:31:18

Ⅰ 過年半夜12點為什麼要放鞭炮

放鞭炮表示萬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著辭舊迎新之意。可以去除「怪獸」
這之前一定要放鞭炮,因為這樣可以去除「怪獸」來年保平安。到了晚上,燈要一直點著,這樣可以表示來年前程光明無阻。到了晚上要包餃子,在包的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來年一切事都會順順利利的。到了半夜12點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因為12點後為新年,放鞭炮是喜慶新年,這個時間放鞭炮表示萬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著辭舊迎新之意。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
所以新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Ⅱ 古代過年是在白天還是夜晚進行慶祝

古代人過節也跟現代一樣在晚上慶祝,晚上不睡覺去守夜。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歷史,盡管不同歷史階段過春節的時間不同,但春節的傳統色彩卻一直未變。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叫「過年」。正式「過年」是從春節的前一天開始的,即除夕,也就是每年的最後一天。

除夕這天,人們都要「守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很豐盛的年夜飯。除夕夜裡,人們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Ⅲ 為什麼過年要放鞭炮,特別是晚上12:00的時候

傳說很久以前,一種叫年的兇猛野獸經常在冬季節出來傷害人們。但是,年有三怕,怕聲響怕紅色,怕火光,所以,到了春節,人們都喜歡放響亮個的鞭炮,貼大紅的春聯,來下跑年。特別是晚上十二點,放鞭炮,代表新的一年到來了,慶祝新年來到。

Ⅳ 為什麼除夕那天晚上一定要在自己的家裡過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凶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以上便是傳說中除夕守歲的來歷。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 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普天下人都盼望著新年零點的到來。

Ⅳ 為什麼過年要拜年啊

拜年是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習俗始於古代,據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古時又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賀年是平輩相互施禮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解放前,好多地方還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禮俗:無論在道路巷陌,還是家裡屋外,只要遇到長輩,就要跪下來磕頭拜年。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通過拜年這一特殊交際方式,既表達相互間的祝賀與祝福,又有利於增進友誼和聯絡感情。但拜年很有講究。選擇合適的時間,乃拜年的第一要素。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鍾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禮物也應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為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禮物還應講究衛生,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此外還應注意節儉。比如,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拜年時,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於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常理了。

Ⅵ 七月十五鬼門大開,夜晚不要出門閑逛,中元節有什麼由來

中元節,又稱鬼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知道這兩點之後,大概就會明白為什麼會有七月半中元節之說了。中間道教的干貨加進去一些,這里就不提了,基本是延續自古華夏的傳統。總的來講,中元節的全民普及的時間是在唐朝。這就是所謂鬼節的由來。






Ⅶ 過年為什麼半夜12點要放鞭炮.煙花

意味著開年大吉。

農歷大年初一的凌晨,天剛蒙蒙亮,人們便起床了,家家戶戶第一件事就是爭先恐後放「開門炮」,梆敲三更,響炮連天,這意味著開門大吉,也宣告新年開始。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接年:

在吃團年飯之前,會有一個接年的儀式(大約是敬神):點一對紅燭兩柱香,前面擺上兩盆菜,一盆是團年魚,另一盆就豐富了,有豬頭、豬尾、豬蹄(以前家家戶戶都養豬,殺了年豬,就留著豬頭、豬尾、豬蹄接年敬神,現在多數人家不養豬,就用豬臉,豬耳朵、大塊豬肉等代替)。

還有一隻雞,上面還擺一根粗壯的大蒜,還插把菜刀。還要放鞭炮。接年儀式一般在上午舉行,接完年再准備團年飯,吃團年飯。

Ⅷ 過年為什麼有時候早有時候晚么

是根據農歷過新年的,農歷跟公歷有差別

Ⅸ 誰能告訴我,中秋節到底是中午過的還是晚上過的

晚上,中秋節一般是晚上過的,白天和家人過也是可以的,人齊當天就算過節了。

中秋時期,通常也是收獲的季節。春華秋實,是大自然固有的規律,古人認為收獲是風調雨順上天恩賜的結果,大豐收之後,就會祭拜天地,以示感恩之心。

另外古人認為,月亮在夜晚能發出明亮的光,其中必然蘊藏著無窮的力量,故此拜祭,祈求助力完成心願。中秋節這天,月亮通常圓滿,所以都是晚上過中秋,現代晚上休息,家人也能到齊。

中秋節的演變

隨著節日的發展推進,月圓也逐漸演變成了「人團圓」的含義。中秋佳節到來的時候,平常遠在五湖四海的人,會不遠千里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中,闔家團圓,一塊吃個團圓飯,訴說著分別後各自所發生的事情。團圓就成為中秋節的核心內涵了。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熱點內容
客廳燈為什麼會有兩種顏色 發布:2025-05-16 17:37:16 瀏覽:63
蘋果手機相機為什麼閃光燈閃爍 發布:2025-05-16 17:32:04 瀏覽:108
下載的文件為什麼顯示錯誤 發布:2025-05-16 17:27:47 瀏覽:865
為什麼楓可憐封面不好看 發布:2025-05-16 17:18:15 瀏覽:623
華館為什麼不好刷 發布:2025-05-16 17:04:57 瀏覽:833
廣石字旁的讀音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2025-05-16 17:04:55 瀏覽:710
阿拉丁軟體為什麼不能打開 發布:2025-05-16 17:02:32 瀏覽:202
為什麼會被班上不熟悉的女生討厭 發布:2025-05-16 17:01:07 瀏覽:227
為什麼頭幾十秒眼睛充血就變紅 發布:2025-05-16 16:58:16 瀏覽:24
晚上有點動靜就心慌為什麼 發布:2025-05-16 16:57:28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