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按時間分類可分為什麼
1. 審計的主要分類
(一)按審計內容進行分類
1、財政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和反映其經濟活動的會計資料進行的審計。
2、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活動包括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效益性進行審查。
3、財經法紀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部門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所進行的專項審計。
(二)按審計主體進行分類
1、國家審計。也稱政府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
2、社會審計。也稱注冊會計師審計。
3、內部審計。也稱部門和單位審計。是指由部門內部獨立於財會部門以外的專職審計機構所進行的審計。
(三)按照審計工作進行的時間分類
1、事前審計。是指經濟業務發生以前所進行的審計。即對計劃、預算的編制,以及對基本建設項目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進行的審計。
2、事中審計。是指在計劃、預算或投資項目執行過程中對其所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的審計。
3、事後審計。是指經濟業務發生以後進行的審計。
審計的特徵:
1、獨立性。財務主管從審計關系中可以看出,任何一項審計活動中都必須有三個方面的關系人參加,缺一不可,其中第一關系人即審計人員必須獨立於第二關系人和第三關系人之外,保持獨立的地位,不受其中的任何一方影響和干擾。
社會審計的獨立性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出具審計報告時,應當在實質上和形式上獨立於委託單位和其他機構。所謂實質上的獨立,是要求注冊會計師與委託單位之間必須實實在在地毫無利害關系。
2、權威性。審計的權威性,是保證有效行使審計權的必要條件。各國國家法律對實行審計制度、建立審計機關以及審計機構的地位和權力都做了明確規定,使審計具有法律的權威性,從法律上賦予審計超脫的地位及監督、評價、鑒證職能。
一些國際性的組織為了提高審計的權威性,也通過協調各國的審計制度、准則以及制定統一的標准,使審計成為一項世界性的權威的專業服務。
3、公正性。與權威性密切相關的是審計的公正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權威性。審計的公正性,反映了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
審計人員理應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進行實事求是的檢查,做出不帶任何偏見的、符合客觀實際的判斷,並做出公正的評價和進行公正的處理,以正確地確定或解除被審計人的經濟責任。
2. 審計有哪幾種類型
法律分析:財政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和反映其經濟活動的會計資料進行的審計。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活動包括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效益性進行審查。財經法紀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部門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所進行的專項審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第五條 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3. 審計的分類有哪些
審計的分類有很多種,按照被審計對象的范圍、內容或審計的目的來分類,或者按照審計不同的方式來分類,角度不同,分類也不同:
一、按審計內容進行分類
1、財政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和反映其經濟活動的會計資料進行的審計。
2、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活動包括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效益性進行審查。
3、財經法紀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部門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所進行的專項審計。
二、按審計主體進行分類
1、國家審計。也稱政府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
2、社會審計。也稱注冊會計師審計。
3、內部審計。也稱部門和單位審計。是指由部門內部獨立於財會部門以外的專職審計機構所進行的審計。
三、按照審計工作進行的時間分類
1、事前審計。是指經濟業務發生以前所進行的審計。即對計劃、預算的編制,以及對基本建設項目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進行的審計。
2、事中審計。是指在計劃、預算或投資項目執行過程中對其所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的審計。
3、事後審計。是指經濟業務發生以後進行的審計。
四、以上是審計常見和基本的分類,還可以按以下標准進行分類:
1、審計按其范圍分類,可分為全部審計和局部審計。
2、審計按其是否有確定的時間分類,可分為定期審計和不定期審計。
3、審計按其執行地點分類,可分為報送審計和就地審計。
4、審計按其是否受法律的約束分類,可分為法定審計和非法定審計。
5、按照審計工作開始時是否通知被審計單位分類,可分為通知審計和不通知審計。
6、按照會計報告期進行審計分類,可分為期中審計和期未審計。
(3)審計按時間分類可分為什麼擴展閱讀:
有人認為審計(AUDIT)是從會計中派生出來的,其本質還是與會計有關。事實上,審計與會計是兩種不同的但又有聯系的社會活動。審計與會計的聯系主要表現在:審計的主要對象是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會計資料是審計的前提和基礎。會計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活動本身就是審計監督的主要對象。
產生的前提不同
會計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產生的;審計是因經濟監督的需要,也即是為了確定經營者或其他受託管理者的經濟責任的需要而產生的。
兩者性質不同
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或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審計則處於具體的經營管理之外,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 行審查,具有外在性和獨立性。
兩者對象不同
會計的對象主要是資金運動過程,也即是經濟活動價值方面;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活動。
方法程序不同
會計方法體系由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檢查三部分組成,包括了記賬、算賬、報賬、用賬、查賬等內容,其中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等記賬、算賬和報賬方法,其目的是為管理和決策提供必須的資料和信息;
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而實施方法主要是為了確定審計事項、收集審計證據、對照標准評價,提出審計報告與決定,使用資料檢查法、實物檢查法、審計調查法、審計分析法、審計抽樣法等,其目的是為了完成審計任務。
職能不同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過程的記錄、計算、反映和監督;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此外還包括評價和公證。會計雖說也具有監督職能,但這種監督是一種自我監督行為,主要通過會計檢查來實現,會計檢查或查賬,只是檢查賬目的意思,主要針對會計業務活動本身,而審計,既包含了檢查會計賬目,又包括了對計算行為及所有的經濟活動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分析、檢驗,即含審核稽查計算之意;
會計檢查只是各個單位財會部門的附帶職能,而審計是獨立於財會部分之外的專職監督檢查;會計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其檢查范圍、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審計的目的在於證實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審計檢查會計資料只是實現審計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 一手段。
任何審計都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即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審計授權或委託人。
審計主體,是指審計行為的執行者,即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為審計第一關系人;
審計客體,指審計行為的接受者,即指被審計的資產代管或經營者,為審計第二關系人;
審計授權或委託人,指依法授權或委託審計主體行使審計職責的單位或人員,為審計第三關系人。
一般情況,第三關系人是財產的所有者,而第二關系人是資產代管或經營者,他們之間有一種經濟責任關系。第一關系人----審計組織或人員,在財產所有者和受託管理或經營者之間,處於中間人的地位,這要對兩方面關系人負責,既要接受授權或委託對被審計單位提出的會計資料認真進行審查,又要向授權或委託審計人(即財產所有者)提出審計報告,客觀公正地評價受託代管或經營者的責任和業績。為此,審計組織或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獨立性,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擾或干涉,這是審計區別於其他管理的一個根本屬性。
審計本質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這一表述既符 合審計產生的目的,也符合我國憲法關於建立國家審計機關,實行審計監督制度的規定精神。
4. 急需要知道審計中按審計實施時間分類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按審計實施時間相對於被審單位經濟業務發生的前後分類,審計可分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後審計。
(一)事前審計
事前審計是指審計機構的專職人員在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及其他經濟活動發生之前所進行的審計。這實質上是對計劃、預算、預測和決策進行審計,如國家審計機關對財政預算編制的合理性、重大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等進行的審查;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盈利預測文件的審核,內部審計組織對本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和計劃的科學性與經濟性、經濟合同的完備性進行的評價等。
開展事前審計,有利於被審單位進行科學決策和管理,保證未來經濟活動的有效性,避免因決策失誤而遭受重大損失。一般認為,內部審計組織最適合從事事前審計,因為內部審計強調建設性和預防性,能夠通過審計活動充當單位領導進行決策和控制的參謀、助手和顧問。而且內部審計結論只作用於本單位,不存在對已審計劃或預算的執行結果承擔責任的問題,審計人員無開展事前審計的後顧之憂。同時,內部審計組織熟悉本單位的活動,掌握的資料比較充分,且易於聯系各種專業技術人員,有條件對各種決策、計劃等方案進行事前分析比較,作出評價結論,提出改進意見。
(二)事中審計
事中審計是指在被審單位經濟業務執行過程中進行的審計。例如,對費用預算、經濟合同的執行情況進行審查。通過這種審計,能夠及時發現和反饋問題,盡早糾正偏差,從而保證經濟活動按預期目標合法合理和有效地進行。
(三)事後審計
事後審計是指在被審單位經濟業務完成之後進行的審計。大多數審計活動都屬於事後審計。事後審計的目標是監督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性,鑒證企業會計報表的真實公允性,評價經濟活動的效果和效益狀況。
按實施的周期性分類,審計還可分為定期審計和不定期審計。定期審計是按照預定的間隔周期進行的審計,如注冊會計師對股票上市公司年度會計報表進行的每年一次審計、國家審計機關每隔幾年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的財務收支審計等。而不定期審計是出於需要而臨時安排進行的審計,如國家審計機關對被審單位存在的嚴重違反財經法規行為突擊進行的財經法紀專案審計;會計師事務所接受企業委託對擬收購公司的會計報表進行的審計;內部審計機構接受總經理指派對某分支機構經理人員存在的舞弊行為進行審查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5. 審計按其方法分為哪幾類內容和目的是什麼
按審計活動執行主體的性質分類,審計可分為政府審計、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三種。
按審計內容分類,我國一般將審計分為財政財務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
按審計實施時間相對於被審單位經濟業務發生的前後分類,審計可分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後審計。
按採用的技術模式,審計可以分為賬項基礎審計、系統基礎審計和風險基礎審計三種。
按執行的地點可以分為報送審計和就地審計.
6. 什麼是審計的基本分類
(一)審計按其內容進行分類:可分為財政財務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和財經法紀審計。
1、財政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和反映其經濟活動的會計資料進行的審計。
其目的主要是判斷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包括財政和財務收支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
其中,財政審計是由國家機關對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下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決算等情況進行監督;財務審計是對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三性發表意見。
2、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活動包括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效益性進行審查。
其目的主要是評價被審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效益的優劣,以利於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審計又可根據審查內容的不同分為業務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兩個分支。
3、財經法紀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部門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所進行的專項審計。
目的在於維護財經法紀,保護國家和人民財產的安全和完整。
(二)審計按其主體進行分類,可分為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
1、國家審計。也稱政府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
2、社會審計。也稱注冊會計師審計。
社會審計有如下特點:
(1)審計的獨立性。
(2)審計的委託性。
(3)審計的有償性。
3、內部審計。也稱部門和單位審計。是指由部門內部獨立於財會部門以外的專職審計機構所進行的審計。
三者的關系:在審計監督體系中,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三者,既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各司其職,在不同領域實施審計。它們各有特點,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導和從屬的關系。
(6)審計按時間分類可分為什麼擴展閱讀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准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7. 我想知道審計的主要分類
審計的分類有很多種,按照被審計對象的范圍、內容或審計的目的來分類,或者按照審計不同的方式來分類,角度不同,分類也不同:
一、按審計內容進行分類
1、財政財務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和反映其經濟活動的會計資料進行的審計。
2、經濟效益審計。是指審計機構對被審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活動包括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效益性進行審查。
3、財經法紀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部門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所進行的專項審計。
二、按審計主體進行分類
1、國家審計。也稱政府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
2、社會審計。也稱注冊會計師審計。
3、內部審計。也稱部門和單位審計。是指由部門內部獨立於財會部門以外的專職審計機構所進行的審計。
三、按照審計工作進行的時間分類
1、事前審計。是指經濟業務發生以前所進行的審計。即對計劃、預算的編制,以及對基本建設項目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進行的審計。
2、事中審計。是指在計劃、預算或投資項目執行過程中對其所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的審計。
3、事後審計。是指經濟業務發生以後進行的審計。
四、以上是審計常見和基本的分類,還可以按以下標准進行分類:
1、審計按其范圍分類,可分為全部審計和局部審計。
2、審計按其是否有確定的時間分類,可分為定期審計和不定期審計。
3、審計按其執行地點分類,可分為報送審計和就地審計。
4、審計按其是否受法律的約束分類,可分為法定審計和非法定審計。
5、按照審計工作開始時是否通知被審計單位分類,可分為通知審計和不通知審計。
6、按照會計報告期進行審計分類,可分為期中審計和期未審計。
8. 審計按不同的時間標准劃分為哪些種類
審計按時間不同分為月度審計,年度審計,季度審計,半年審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