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衛星發射時間長
『壹』 為什麼發射火箭衛星一般都在凌晨時間
2018年2月12日下午,長征三號乙火箭與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第三組「北斗三號」衛星;3月30日凌晨,長征三號乙火箭與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第四組「北斗三號」衛星……細心的人不難發現,有的火箭是白天發射,有的是晚上發射,火箭發射的時間為何不同?
火箭可全天候發射
三是執行探空測試任務的衛星,比如「嫦娥一號」等探月衛星,對發射窗口要求較嚴。這類衛星的發射窗口可能每月就幾天,有的一年甚至幾年才能遇到一次。如美國「旅行者」號探測器發射窗口數十年,甚至百年一遇。這樣就對發射時間要求很嚴格,很多都要求 「零窗口」發射,即火箭點火起飛的實際時間與預計時間偏差不超過1秒,否則就要等到下一次發射窗口。
除此之外,火箭發射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發射窗口的確定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何時發射更加方便地面觀測,發射場的氣象條件,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影響等。綜合平衡後,科研人員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發射窗口。
『貳』 衛星為什麼都是晚上發射
原因:選擇在晚上發射衛星,是一個國際慣例。
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跟蹤火箭需要依靠地面的光學設備。發射火箭最好是在凌晨或者傍晚,因為這個時候太陽正好在地平線以下,當火箭升空後,太陽光照射在火箭上,照亮了火箭,也便於衛星對地觀測照相。同時選擇在9月29日發射,也是考慮到天氣因素對火箭發射的影響。
同時從衛星方面來說,衛星上的太陽能帆板需要取電,這就要計算太陽垂直照射的光照最強區域,綜合幾方面情況,才能最終確定發射時間。
(2)為什麼衛星發射時間長擴展閱讀:
例如:「天宮一號」衛星發射流程:
1、「天宮一號」發射首先是要進行火箭點火,數到「0」起飛,火箭升空。
2、接著一級二級火箭脫落,最後剩下三級火箭,三級火箭是衛星(天宮一號)發射的關鍵,等到一定時刻,衛星通過爆炸螺栓與三級火箭分離;
3、最後進入太空,衛星圍繞地球轉一圈之後,如果各方面數據顯示正常,就證明是發射成功了。
『叄』 為什麼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與載人飛船升空時間跨度那麼久33年,前蘇聯只用了四年。
科技發展水平不同。
上世紀50-60年代一直到改革開放前, 中國整整落後西方和蘇聯至少20年以上,中國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奮起直追達到現在的水平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再比如,蘇聯當時是世界上唯一和美國並列的超級大國,資金充足、資源豐富、科技發達,但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忽悠的老毛子全力發展航天科技,拖垮了蘇聯的經濟;
相反中國改革開放前被世界封鎖,非常落後並且勒緊了褲腰帶援助世界各國。改革開放之後,國家把有限的資金用於急迫發展的項目,所以航天科技出了運載火箭,其他的只能研發比較緊迫的如導航衛星、通信衛星等。
即使開展載人航天,必須是先有錢才能幹,否則會拖垮整個經濟。
『肆』 為什麼衛星發射總選擇在半夜是基於什麼原因考量的
據國家宇航局消息,2020年11月23日18點30分左右,征遙五號火箭發射的低溫燃料,結果將於24日上午4點開始實施5點發射任務。圖源:中央電視新聞這是征五號系列火箭發射的第二次應用,向運輸月探查工程嫦娥五號探查轉移到月球軌道,是韓國首個實施地以外的天體回歸任務。為什麼在黎明發射的。據國家航天局稱,這次「長征5號遙五」火箭的發射時間綜合考慮了地球和月球的位置關系,經過軌道設計選擇了最佳的發射時間。
第二是減少太陽活動對「嫦娥五號」的影響。太陽活動對嫦娥5號有很大的威脅。特別是太陽風阻礙了電子信號的傳播,直接影響了科研人員對探測器的操作。火箭在飛行的時候,地球會遮住太陽光,為了避免其影響,會在黎明發射。
晚上雲少,信號容易傳播。氣候是發射任務中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這次的任務,專家會事先研究氣象條件,保證發射時天氣處於最佳狀態。早上的氣象狀況比較穩定,幾乎沒有突發性的變化,所以有利於發射。另外,雲少,信號容易傳播。此外,錢航宇宙船還表示,「由於電池容量有限,嫦娥五號必須有太空長距離飛行和太陽光。從選擇的黎明發射,嫦娥五號飛行數萬公里後,電池通過最大的光測試,獲得了絕對的太陽光。」。
『伍』 在我國,衛星發射的最佳時間為什麼會在19點至21點
1.衛星發射過程處於黑夜,便於觀測,如果是白天,天空太明亮。
2.讓衛星進入軌道後能盡快趕上日出,便於衛星上獲得太陽能。
『陸』 為什麼衛星發射時間 是 18點59 分57秒
嫦娥二號發射時間: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
根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陶鍾山今天上午透露的消息,經過測算,目前選定的發射窗口有3個,如果10月1日發射,會在18時59分57秒;如果10月2日發射,將是20時43分;如果是10月3日發射,就要在22時27分。
三天的窗口時間不一樣,而且中間都相差大約1小時44分。這是根據衛星需要的運行軌道,還有地球和月亮的位置關系等等因素來測算的。因為每天的同一個時間點,位置不一樣。而這三天三個不同的時間,就需要三套不同的軟體來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另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部副部長毛萬標說,如果10月3日不能夠發射,就必須推到半年以後了.
因為低溫推進劑的溫度很低,會達到零下200多度,如果在10月1日晚上18時59分57秒發射,按現在的計劃來看,1日11時30分左右,就要開始加註低溫推進劑。一旦加註之後,這個過程就不可逆轉了。毛萬標告訴我們,如果說液氫液氧都加完之後,1日沒有在窗口內發射出去,這次任務可能就不能選擇2日了,所以,具體要在哪一天發射,決策必須在低溫推進劑加註之前定下來。
『柒』 為什麼衛星都是晚上發射的,而不是選擇白天發射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太陽風暴
三是晚上的天空雲層更少,有利於信號的傳播。
「胖五」發射極其復雜,氣候是重中之中。
在「胖五」發射之前的很多天,專家們都會對氣象進行深入研究,確保發射的時間段是最佳的天氣狀況。
凌晨天氣狀況比較穩定,基本不會出現突然的天氣變化,有利於「胖五」發射。
同時雲層更少,也就代表雲層更薄,這樣的條件更有利於信號的傳播(雲層也會阻礙電磁波的傳播,影響科研人員對「嫦娥五號」的控制)。
四是為了方便觀測。
在凌晨發射「胖五」,可更好地利用望遠鏡等天文設備,將觀察到的發射情況來做出總結。
如果是白天發射「胖五」的話,強烈的太陽光,使得天文望遠鏡無法看到「胖五」的具體發生情況。凌晨的稀薄雲層,更便於觀測。
由於凌晨整體的環境亮度都比較低,運載火箭噴射著火焰飛向太空的時候非常顯眼和突出,有利於地面的光學和測量設備跟蹤到目標,收集相關信息。
五是由於蓄電池容量有限。
「胖五」要飛翔宇宙必須要有太陽的光照。凌晨發射「胖五」達到數萬公里之後,蓄電池就得以最大的光照夾角獲得源源不斷的光照能源,使蓄電池可持續的工作。
『捌』 衛星發射總選擇在半夜,而不是白天,為什麼
通過對近年來衛星發射持續時間的觀察發現,大部分衛星都是在年底夜間發射的。很多人都懷疑晚上這么黑,舒服嗎?在白天發射對觀測不更有用嗎?事實上,晚上的開局很有趣。
這有一定的科學依據,跟蹤導彈需要依靠地面光學設備。最好是早晚發射火箭,因為這時太陽正站在地平線後面,當火箭升到空中時,太陽正照耀著火箭,為地球的衛星觀測提供照明和便利。選擇9月29日發射也考慮了天氣因素對導彈發射的影響。
同時,衛星太陽能帆板需要電力供應,這樣就可以計算垂直太陽照射最明亮的區域,並對幾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從而可以確定發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