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冬至這天時間過得特別快
發布時間: 2023-06-14 18:10:51
㈠ 為什麼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冬至的晚上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大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
(1)為什麼冬至這天時間過得特別快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冬冬至節氣的到來,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冬。這天北半球雖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但是,這並不是最冷的時候,所謂「冷在三九、四九」。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並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
因而,冬至之前天氣通常不會很冷。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
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四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寒冷。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後,天氣就會漸漸變暖。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