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時間為什麼這么久
⑴ 為什麼中國對越反擊戰在幾個月內勝利而美國對越戰爭漸
戰爭目的不同,導致戰爭手段和戰爭進程的巨大差異。
美越戰爭中,美國的目的是徹底消滅北方越共政權,統一整個越南並建立起一個親美的資本主義政權。
本尼迪雖然支持武裝干涉越南事務,但是在戰爭規模上一直抱有疑慮,遲遲沒有下定增兵的決心。所以美軍在越南戰場上,一開始是非常被動的,飽受兵力不足的痛苦。約翰遜下定決心擴大戰爭,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美國陸軍遲遲不敢跨越北緯17°線附近的邊哈河,只能藉助海空軍力量對北越進行轟炸。而單純的轟炸,是無法結束戰爭的。約翰遜政府後期,美國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一方面面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一方面又要面對國內反戰情緒的膨脹。最終,尼克松上台後,決定結束這場看不到頭的戰爭,開始逐漸將美軍撤離越南戰場,最終徹底拋棄了南越政權。越共順勢統一了全國。
可以說,美越戰爭打得如此膠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朝鮮戰爭之後,美國沒有信心再與蘇聯支持的中國打一場直接戰爭,但又不願意就此認輸放棄。所以既不敢擴大戰爭規模,又不願輕易放棄戰爭,於是才糾結了這么久。
而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的戰爭目的是「懲罰性戰爭」,即擊潰越南的主力部隊,摧毀越南的戰爭能力。
當時中國面對的困境,是越南在前蘇聯的支持下,試圖統一整個中南半島,建立一個龐大的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對峙。一旦越南的計劃實現,中國將同時面對北方和西方的蘇聯、西南方的印度、南方的越南、東方的日本和美國,整個國家會被這四個龐然大物所包圍,再無戰略緩沖可言。
所以我國當時的目的,並不是徹底推翻越南政權,或者徹底佔領越南,而是擊潰越南的主力武裝部隊,摧毀集中在越北地區的越南工業命脈。實現這兩個目的後,越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有能力統一中南半島,或挑戰中國。
在這兩個戰略計劃實現後,我們的戰爭目的已經達成了,自然要撤軍,而且要盡快撤軍。因為蘇聯當時拒絕履行蘇越友好合作條約中有關越南受到侵略時蘇聯必須出兵的義務,就是因為蘇聯本身相信中國沒有推翻越南政權的打算。
如果我們繼續把戰爭持續下去,試圖進逼甚至攻佔河內,就代表著我們打算推翻越南政權了,那麼蘇聯就很有可能會出兵。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們最擔心的不是南方的越南,而是整個三北地區的幾十萬蘇聯鋼鐵洪流。所以整個對越反擊戰,我們的精銳部隊全都在北方,根本沒有南下;而且當時軍委就定下基調:只打兩周,不管結果如何,必須撤退。這個期限,就是當時我軍認為的蘇聯決定出兵的極限時間,超過這個時間不結束戰爭,蘇聯很有可能就會下令出兵干預。
就結果而言,我們期待的兩個戰略目標,一個沒有完全實現,一個實現得很到位。沒有完全實現的,就是殲滅越南的主力部隊。但是越南的主力部隊並不在中越邊界第一線,一部分在後方的縱深防線上,一部分在柬埔寨。實現得很到位的,就是摧毀越南的工業能力。越南由於美越戰爭的原因,主要工業設施都在北方,這也給我們摧毀越南工業能力,帶來了很有利的條件。
在我們撤軍之後,越南的主力部隊雖然得以保存,但是已經沒有能力主動發起戰爭了。從此以後,我們直到91年,都在中越邊境與越南長期對峙,牽制越南的軍力和國力。為了應對我們的軍事對峙,越南不得不把它的大部分主力部隊和大量國力和財政收入投入到中印邊境上來,使得越南既無法繼續統一中南半島的「偉業」,也無法享受擊敗美國的戰爭紅利,迅速壯大國力。
最終,越南在90年與柬埔寨簽署協議,徹底放棄了統一中南半島的「宏偉」戰略,而且十多年的時間里,越南的經濟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此外,由於中越長期對峙,使得越南的軍方勢力愈發膨脹,尾大不掉,直到今日,越共多次試圖禁止軍隊經商,都沒能成功。越南軍方已經基本脫離了越南政府的掌控,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成為嚴重威脅越南政治和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⑵ 中國對越反擊戰的原因是什麼歷時多久是誰領導的求解
原因:中蘇交惡,中美建交,越南轉而全面投向蘇聯,對抗中國,中國對越南反水的憤怒加上鄧小平想藉此機會磨磨軍隊的傲氣以及打擊越南的囂張氣焰(正入侵柬埔寨)
歷時:狹義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中方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中國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中國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指揮官:中方:鄧小平、許世友
越方:黎筍、武元甲
全手打,望採納
⑶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戰前中越關系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 。
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
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
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消滅邊境的入侵越軍,並攻克一連串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進行基礎設施破壞,隨後回國。
為了制止越南侵略柬埔寨,由華國鋒擔任主席的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通過當時在任的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建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命令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以及各大軍區抽調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攻擊大量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以減輕赤柬承受越軍入侵的攻擊壓力。
(3)對越自衛反擊時間為什麼這么久擴展閱讀:
對中國的影響
短短一個月的戰爭,中方傷亡人數達到2-3萬人,並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約35億人民幣,導致當年(1979年)經濟計劃未能按時完成。但是透過中越戰爭,中國大陸達到了預期的懲罰性作戰目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
藉此戰爭爭取到了改革開放的寶貴時機,發展起來,此外打亂了蘇聯-越南的戰略部署,使得中美關系進入近十年的黃金時期。透過十年邊境輪戰(兩山戰役),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同時,這場戰爭中國軍隊也吸取了諸多教訓:因為長期沒有戰斗,解放軍部分軍官軍事技能不強,在作戰時指揮不力;59、62式坦克在戰斗中被擊中損失數量極多,56式半自動步槍在叢林戰和近戰中火力不如越軍裝備強大。
沒有軍銜制導致部隊打散臨時拼建時不能迅速確定指揮關系;缺少輸送步兵的裝甲運兵車,使得步兵不得不搭載坦克行進,易受攻擊等問題都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為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探明了道路。
對越南的影響
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傷害是持久的。中國軍隊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轉移了大量越南公私部門物資,並且回收了大批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對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施行完整且有系統的破壞,迫使越南保持相當大規模的陸軍(共120萬),對越南國內經濟造成了拖累。
越南記錄的損失包括了428家醫院、735所學校、8萬頃農田被毀和40萬頭牛被搶走或殺掉。據《對越戰爭親歷記》中的誇張描述「連越南的牛見了163師的官兵都跑得遠遠的。」有數千平民遇害。
這場戰爭加劇了越南對在越華裔的歧視,許多人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難民逃難,部分逃難到香港,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華裔社區,其餘大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大陸境內定居。大約八萬漢族以及苗族被從越南北部強制驅離到越南南部。
⑷ 中國越戰為什麼打那麼長時間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其實是分兩部分!
第一階段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第二階段是指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時間長就是指第二階段,這種邊境對抗作戰;當時解放軍評價為「西瓜皮擦屁股-沒有利索勁!」都是今天你跑過來埋兩個地雷;明天我過去抓個舌頭。為了爭奪一個陣地甚至是一個貓耳洞反復交戰!
⑸ 我國和越南打過幾次都是哪一年,持續了多久
我國和越南有過3次戰爭,分別是西沙海戰1974年1月19-20日,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兩山輪戰1984年-1989年。
1、西沙海戰(中國稱為: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英文:Battle of the Xisha Islands),是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
海戰第一階段:1974年1月19日,在永樂環礁巡邏的4艘中國小型艦艇與南越4艘美式大型艦船對抗周旋多時,最後越軍開炮、海戰爆發,激戰關頭中國2艘支援艦趕來參戰。海戰擊沉南越護衛艦1艘,擊傷南越驅逐艦3艘,其後越艦逃跑。
海戰第二階段:鄧小平提議乘勝收復三島,電令許世友20日開展奪島之戰,一舉解決了1956年起南越對西沙島嶼的侵佔。
西沙海戰兩天的戰斗,總共斃傷南越官兵100餘人,俘敵48人。
重大意義:中國在南海西沙群島區域驅逐了南越勢力,從此牢牢控制了永樂群島核心區,為後來控制西沙邊緣島礁(中建島和華光礁、浪花礁等)及進軍南沙群島奠定了重要基礎。
2、對越自衛反擊戰(國際稱「中越戰爭」,越南稱「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0世紀80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20世紀90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完成作戰任務。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52個英雄模範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
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3、兩山輪戰是從1984年開始,中國軍隊對越南軍隊控制的中國雲南省老山和者陰山眾多據點進行的集中拔點作戰,1984年4月28日打響了收復老山的戰斗,4月30日收復者陰山。因為中國在1984到1989年期間抽調各軍區部隊共10個集團軍輪番上陣作戰,由此得名。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是自衛反擊戰,也就是1979年的戰斗,形成了威逼河內的態勢。後期是越南反撲,中國軍隊和越南軍隊在老山、者陰山和法卡山等地區進行的對峙。
後期的時間比較長,基本上一直到1989年都沒有間斷過,而從1984年開始的,中國軍隊對越南軍隊控制的老山和者陰山眾多據點進行集中拔點作戰,並且在1984年到1989年間抽調各軍區部隊輪番上陣,這就是「兩山輪戰」。
(5)對越自衛反擊時間為什麼這么久擴展閱讀:
1、西沙之戰歷史影響:
西沙海戰的重大意義,是中國在西沙群島海域驅逐了南越勢力,從此牢牢控制了永樂群島核心區永樂環礁,為後來控制西沙邊緣島礁(中建島和華光礁、浪花礁等)及控制中沙群島、進軍南沙群島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是新中國海軍進行的第一次海上反侵略作戰,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海軍史上首次對外戰爭的完勝。經此一役,西沙四十年再無戰端。
2、對越自衛反擊戰戰爭起因: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
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3、兩山輪戰戰果及意義:
84年至89年,七大軍區輪番派部隊參戰,蘭州軍區47軍,沈陽軍區16軍23軍,北京軍區27軍,38軍(偵察部隊),南京軍區12軍,1軍,廣州軍區42軍,41軍,濟南軍區67軍,26軍,20軍,成都軍區13軍均分別參戰。其中27軍,38軍,67軍偵察部隊表現出色。
67軍199師擔任老山防禦作戰,取得重大戰果,是輪戰部隊中表現十分出色的部隊,14軍是參戰最久的部隊,戰斗中先後涌現了「李海欣高地」,孤膽英雄陳洪遠,史光柱,英勇無畏九戰士等光榮集體和個人,對我軍建設影響深遠,眾多新星從中涌現,大批部隊得到鍛煉。
⑹ 中越自衛反擊戰打了多少年
打了十年,1989年結束。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
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不過大規模作戰僅僅有開始的3個月,其後都是小規模邊境沖突。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
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
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後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並為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
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
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破壞了越北地區的軍政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⑺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了幾次幾幾年打得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了一次,在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打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7)對越自衛反擊時間為什麼這么久擴展閱讀:
對越自衛反擊戰從雙方的武器裝備方面來比較,越南的武器大多是在美國侵略時中蘇的援助,還有少量的美式裝備。
由於東南亞多山地密林,不利於重型裝備的有效發揮,所以當時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主要以輕武器和戰略物資為主。加之越南國內重工業基礎薄弱,不能生產出像樣的火炮,這一點是十分致命的。
所以徐向前總司令又做出了第二個明智的規定,那就是利用雙方的火力強弱差異,用重炮群先對敵方進行輪番轟炸,等待敵軍畏縮在防禦工事內不敢還擊時再發起沖鋒,這樣一來就直接降低了部隊的傷亡率,並且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也是十分迅速的。
⑻ 揭秘:歷史上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什麼會長達十年之久
79年對越反擊戰暴露了我軍從指揮到戰術老舊、戰鬥力差等等很多弱點,加之後來戰事並沒有完全結束(者陰山戰斗等),鄧就拉八大軍區軟番上陣,每次一個軍練軍。
⑼ 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了好久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國公開下達了准備開始自衛還擊作戰的通知。這既不同於宣戰又不同於突然襲擊的做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國的對越戰爭是自衛還擊作戰。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越南的黨政官方報紙也叫《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將與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戰斗」。在中越兩國延綿500公里的邊界線上,中國雲南、廣西邊防部隊萬炮齊發,發動了對越南軍隊的自衛還擊戰。 在中越邊境的熱帶雨林地貌上,越軍的防線十分堅固,如果步步穩打必然陷入殘酷的攻堅戰之中。解放軍面對這樣的局勢,採用了火力壓制摧毀,步兵配屬坦克突擊的作戰方法。越南人想不到中國人會在這樣的地貌上使用坦克,對坦克的出現估計不足。 17日,東線的解放軍在炮擊過後迅速進入越南境內,分三路進入越南。其中南、北兩路對越南北部重鎮高平鉗擊。部隊進入越南後,遭到了越軍的瘋狂阻擊。十多年沒有打仗的解放軍面對剛剛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越軍,進攻速度並不神速。北路41軍繞過越軍346師的正面防禦,向班庄、扣屯進攻。負責向南穿插的42軍以126師為主力,組成穿插部隊,向越南高平省石安縣縣城東溪穿插。以59式、62式坦克搭載步兵組成的快速穿插部隊迅速進攻,順利攻克了東溪這個西北直通高平,東南可到諒山的戰略要地。在穿插過程中,坦克搭載步兵的數量過多,高達每車20人,為了防止掉下車,用背包帶固定在坦克上的解放軍步兵面對越軍的射擊無法躲避,犧牲過多。 中國政府稱: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國境警備民兵。但中國解放軍傷亡慘重,僅2月17、18日兩天陣亡人數就達4,000餘人。2月17日,中國突襲越南,戰爭開始,中國佔領孟關鎮。 2月18日,佔領清水,越軍在高平戰線以坑道頑抗,諒山、同登一帶的導彈陣地被摧毀,老街激戰,萊洲越軍退守黑河南岸。 2月19日,中國突襲並佔領河鹿縣長白山,中國空軍轟炸海防。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樂激戰,越南空軍轟炸河口以西的中國增援部隊。 2月21日,中方佔領高平。 2月22日,中方佔領包樂,越軍開始抽調駐柬埔寨與寮國的精銳正規部隊回防,防守河內的2個師試圖對高平,萊州方面中國部隊展開反擊,無功。 2月23日,諒山附近高馬山爆發激烈攻防戰,中國軍隊佔領河江。另有兩個師在空軍掩護下,進攻芒街、祿平。 2月24日,越軍反擊,與中國部隊在高平、老街發生激烈巷戰。越軍曾試圖滲1979.3.2解放軍攻佔越南諒山省府大樓透進入中國境內,但遭擊潰。中方佔領柑塘。 2月25日起,戰情膠著,越軍死守邊防要地諒山。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3月1日,諒山激戰,越軍自河內增援精銳之首都防衛軍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用化學武器。42軍被迫後撤,中國緊急將後方炮兵師拉至前線進行壓制既拼刺刀(解放軍炮兵所謂拼刺刀是指接近前線,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拼刺刀),兩方皆損失慘重。 3月4日,越軍308師遭中國兩個師由側翼突襲擊退,諒山陷落。 3月5日,中國宣布已達到目的,開始自越撤軍。越南宣布全國總動員令,誓言抵抗到底,越軍自柬埔寨與寮國抽調回國的正規部隊正式抵達,已就戰爭態勢准備就緒。蘇聯開始增兵中蘇邊界,中蘇大戰一觸即發。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3月13日,中國繼續撤軍,並在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以火箭與長程炮火掩護撤軍。越軍無大規模追擊行動。 3月15日22點20分,最後一輛軍車回到中國領土。 3月16日,中國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中國官方未發表傷亡人數。越南官方亦未正式發表傷亡人數,僅於官方《人民日報》上羅列了中國軍隊在撤退時對攻佔過的城鎮做出的大規模劫掠破壞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廠礦等。
http://ke..com/view/51998.htm